这在石窟内没有找到任何有关的记载,可是我们已经知道其它巨大工程用人费时情况,比如说那长城。这座地上建筑是砖土夯堆而成的。而修建长城的时间,可以说堪称上下两千年不为过。
而且修筑长城所动用的劳动力,那数量也非常可观。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秦代修筑长城除了动用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之外,还征用了民夫五十万人,最多时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
还有北齐为了修筑长城,一次征了民夫一百八十万人之多。而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要用到砖石五十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千万立方米。
再比如说,秦始皇兵马俑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遗迹,这也是至今尚未统计出关于它的用工时间和用人数量。而这石窟人工地下建筑群的数量达到了三十个以上,如此规模的底下建筑仅仅在秦始皇兵马俑之下那么一点点而已。
秦始皇那长眠地位于西安临潼县东五公里的下河村,是地下夯土建筑结构,那第一号兵马俑东西长两百三十米,南北六十二米,深近五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两百六十平方米。二号坑面积直接六千平方米,三号坑五百多平方米。
还有也是人工一凿一斧人工开凿而成的古代石制建筑,古埃及吉萨的十座金字塔耸立在尼罗河两岸的沙漠之上。
金字塔如此高大,人们很容易相信它们是神或巨人所建造的古代传说。三座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金字塔是四千年前建造的,在这三座东西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建筑体,使用两百多万块巨石所砌成。
关于它建成所花费的时间,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而普遍所认同的说法就是,建成一座金字塔可能要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可是至今仍然无法推测建造龙游石窟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这些石窟群根据专家推测,锥形入口是按照四米乘以五米来计算,可容纳三至四个挖凿面。
在挖深几米后又可以再增加,出口只有一处,于是往里劳动强度就增大,劳动力自然也同比增加,就算是几千强壮劳力,轮换施工,一锤锤一凿凿,要挖出八十六万立方米的石块,又一筐筐一担担,日日夜夜从窟底搬抬……这样的巨大工程量,绝非是几年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而且尤其是开在石窟顶棚的狭小洞口,也使得人员进出和物品搬运极为困难,这加大了施工难度,也使得工程量的推算更是难上加难了。
还有那预留的坡道用意是什么呢?在石坡的西侧有一个坡道,高大的落差使人望而却步,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工人行走还是运送石料?
十多万立方米的石料,难道就是从这个坡道上运出去的嘛?细看那坡道是自石窟洞口向下,陡坡按三十六度向下延伸,直至洞底,斜面很陡,坡道呈凹曲状,平斜相间。
这个坡道是通向洞口的唯一通道,这个半米高的坡道台阶竟然与金字塔石块的高度惊人的相似。那金字塔是由大约六十厘米的石块堆砌而成的,当人们攀登金字塔时比较吃力地太高脚,那么同为古代石制建筑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落差尺寸,不只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我们现在知道北平猿人至今约有两千多万年的历史,是公认的古代人类,而根据复原的北平猿人模型测量,古人类的身体情况和现代人一样,下肢约五十厘米高。可是这龙游石窟内坡道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不做成二十厘米的正常台阶呢?
这石窟地下室的石料长六十厘米,宽四十厘米,高二十厘米重量是六十千克,那么那个坡道是用来运送石料的嘛?
现代的研究人员曾经选择了坡道中最陡的部分,尝试着在上面搬运石块,仍然十分吃力。然而无论是采石场中的石料,还是通过石窟开采痕迹中推测的石块尺寸,都要比实验用的石块大几倍。
如此说来,那真用来搬运石料咯?同样的疑问还来自四号洞的一块石料,这是古人遗留下来并不完整的石料。它重两百四十千克,根本无法想象怎样从坡道上将它运出去。
还有更大的疑问在坡道的最上边,陡坡最上层的台阶下像个大平台,距离洞顶大概四米,在这里根本无法行走或是搬运石料。那么根据这种状况,石窟的坡道究竟是排什么用场的呢?
在没有搞清楚古人为何建造高低差坡道的原因时,在五号洞中又发现了古人在坡道上铺垫石块形成的台阶。
为什么不一次造成,它究竟是干嘛用的?难道是他们当年的设计有所失误?种种意味使得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看来只能先放下,希望未来有朝一日能有所新的发现了。
再有就是石窟是随意开凿的,还是事先就有预谋进行过总体规划出来的产物呢?考察已经被清理出来的五个石窟,从平面图上可以发现,石窟各洞形制相近似,相距也比较近。
一号洞和二号洞只有一墙之隔,这个墙后面是另一个洞。古人开凿到这里就停止了,从石窟立面布局上可以看出洞与洞上下相隔很近,那可以说明这石窟是有总体规划的嘛?
根据实地的考察,在清除了六号洞的淤泥后发现,六号洞和二号洞上下间隔仅仅为五十厘米。
据此可以算出这个样的结论,这巨大的石窟是经过认真的总体规划,也就是说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组织,并且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工程。
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打破现存格局,破坏相对虫立的情况。
中土科学院考古所的朱大昌在这石窟被人发现的第一时间,就没间断过对这里的研究。他认为各个石窟在下边相互看不到是平行的,方向一致距离也很近。
石窟间的墙壁都很平行,所以他施工的测量仪器很先进也非常准确,开凿技术也相当高明。而施工组织要开凿这么大的石窟,必须要事先有设计,有想法。由此可以看出,这石窟不是随便开凿的。
对石窟里石柱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它事先规划的可能,施工中巨大的石柱用预留的方法开凿而成的。这些石柱与石窟保持着完整划一,它的底部与岩体和谐有机地融成了一体。
这些预留的柱子在石窟中排列得十分整齐,或沿着直线等分,或在平面中均匀分布。这也就说明在预留第一根柱子之后,就已经确定了整个石窟的长度,而且从石柱建造上还可以看到石柱非圆非方,以弧形过渡形成了一种鱼尾状。
石柱尖端指向石窟的深处,与石窟顶倾斜方向是一致的,另外关于古人是有意建造并修饰石柱的情况,在一号石窟也找到了证据。
在一号石窟中有一个尚未完工的柱子,上半是鱼尾状,下半为不规则的长方形,鱼尾形的上半指向延伸方向,而石柱中间还遗留下未完工程的迹象。
然后就是古人所用的工具是怎样的?有了规划之后,古人又是用什么测量和定位工具来实施这些规划的呢?
如果他们尚未掌握这样的工程工具,那么规划不就毫无意义了吗?真的是难以想象,在距今遥远的古代,人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他们是怎样完成即使是现代也十分复杂得垂直定位和地下定位的呢?
可惜的是至今还未找到开凿这石窟使用工具的记载,那么只好对石窟进行测量,并对它的定位进行分析。在运用了现代的工具和手段对洞内墙尺寸进行测量后,发现这里形制规整得让人吃惊,它整体构造误差极小。
而从它的形制上来看,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根据原有规划的设计,此外对石窟地下布局重新测量时还发现,石窟的底下定位十分精确,几个洞窟相隔的墙壁都很薄,这些墙壁呈等厚,平行延展几十米,最近处不足一米。
如果有一点误差都会打穿,而在这当中最为突出的是一号洞和二号洞隔墙的厚度,仅仅五十厘米。那么说来使得凤凰山二十四个石窟左右相邻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连,难道就是那些最原始的工具能凿出来的吗?
罗盘将中土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加以了发展,是中土古代普遍使用的简谱的垂直定位工具,众多专家都相信古人使用了测量技术,但是却很难想象出当时可能使用了什么测绘工具,为此专家们都困惑不解。
第五个问题来自哪些花纹的意义究竟是几个意思,光看那布满石窟的花纹时,不仅为古人雕琢花纹的目的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是什么样的凿痕迹,是开凿时不小心的结果,还是出于有意的装饰作用呢?如果是装饰的话,那这些线条又有什么意义呢?
喜欢鬼葬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鬼葬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