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1-247)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 第256章

  【委托武悠】

  江贺很清楚自己的心境,他研读佛经,修习佛学,只是为了培养武悠、打击妖佛之宗,并非真正尊崇了佛法。

  就像是一些道人,同样会研读佛经,汲取其中的道理——

  但他们并未走上佛道,只是借鉴学习罢了。

  他不曾踏足佛道,却成为心佛宗的扛鼎之人,自称尊崇心佛之法,未免太过虚伪。

  纵然这个名头,可能会为他带来巨大的声望。

  并在未来铭刻英灵时,衍化出相应的力量。

  他也不乐意去做。

  “我顺着时光逆流而上,已然留下无数惊世传说,何必去觊觎什么心佛之名?”

  “心佛领袖,自然是由心佛弟子来当。”

  “更何况,我引领武悠走上这条道路,他若是成为史诗人物,我同样也能获得相应的加成。”

  【你欲以武悠扛鼎,遂相谈,述前因,邀传法。】

  【武悠惊言:弟子尚学佛,不知甚多,何以传法,承此重任?】

  【况师之才学,远胜弟子,理当扛鼎。】

  【伱摇首言:未入佛道,不窃佛名。】

  【又问之:传法论道者,皆佛?】

  【武悠答:非然,高僧亦传法书经,论佛意。】

  【不多言,其已知你意。】

  【求道漫漫,无有尽头,佛先行,遂回首,度后人。】

  【其虽不比佛,亦已先行,回首望,因恶僧,世人多偏路,理当高举明灯,照亮前路,共求佛道。】

  【促膝长谈后,其答应扛鼎,度化世人。】

  无论是谁,看着武悠高达三米的个头,粗犷的面孔,也说不出“孩子”这个词。

  但事实上,武悠才二十岁出头。

  放在人均年龄超过八十的大洛天下,顶多算个青少年。

  即便是佛学,他论赢了诸多菩萨罗汉,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遇到不懂的问题,依旧要求教先生。

  因此,当江贺说出来意时。

  他当场就是一个拒绝三连。

  自己学佛都没学明白呢,怎么去教别人?

  更不要说,江贺还希望他能将学习佛经时的理解与感悟写下来,印成书籍,赠送给那些向佛的人。

  著书立说?!

  自己还没学会爬呢,先生就想让自己飞了?

  但江贺只用了一个问题,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难道世界上那些传授经文、教导弟子的人,都是已经觉悟的真佛吗?”

  “……”

  这怎么可能。

  不要说真佛了。

  许多寺庙里担任授业僧的,自身学佛也没多少年,经文都未必读懂了。

  甚至,其中不乏一些走歪了道路的恶僧。

  这样的人,又能给予怎样的教导呢?

  这一刻,武悠理解了江贺的深意,想起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为世间信众扫开迷障,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于是,他不再沉浸于无边佛经之中。

  而是走出静室,走入尘世。

  去践行自己心中的佛法。

  至于自身修行……

  先生当年不是教导过了吗?

  修佛不必拘泥于地点。

  既入佛门,所走之路皆为佛道。

  他可以在静室中修佛。

  也可以在尘世中修佛。

  ……

  灵童悟忧入世传法,这件事情迅速传遍天下。

  无论是真正尊崇心佛之法的弟子,亦或者旧日灵佛的信众,都无比兴奋,纷纷赶来听法——

  在许多信众心底深处,心佛之法或许尚有争议。

  可是灵童悟忧的佛学造诣,却是毫无争议的。

  毕竟经历过那么多菩萨罗汉的权威认证,属实是打出了名气,佛门顶流。

  首日开坛讲法,便引来十万信众,现场人山人海。

  幸好江贺早有预料,将地点选在了通行方便的开阔之地,又施法衍化诸多金莲玉座。

  无论高低贵贱,皆可坐而听法。

  饥有仙桃,渴有琼浆。

  排场看着都让人心惊。

  若是换个人来,光是这奢华隆重的架势,多半还没开讲,就会引来一些看不过眼的恶评。

  将心思都花在排场上面,过于虚荣了吧?

  不过,制造这番排场的人乃是顾巡天,那便没事了。

  毕竟,这么多年来,顾巡天的性情早已举世皆知。

  他对于外物的态度,并非是常人理解的淡薄,而是完完全全的不放在心里——

  他既会借宿乡民家中,饮粗粮寡水;亦不会刻意拒绝豪门盛宴,欣然接受那些山珍海味。

  随心而为,随性而动。

  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言语,改变自身想法。

  这种毫不做作的洒然,倒是让许多修士心生好感,认为有古时仙人之风。

  反倒是武悠坐在中央金莲之上,显得有些拘谨。

  也就是皮肤被晒黑了,不然信众们就能看到他红彤彤的脸蛋。

  这排场,孩子都觉得羞耻了。

  不过,当他准备讲法,一切纷杂念头尽数摒弃。

  回忆起佛经中道理,他平静了下来,心如止水。

  当他开口,敦厚声音毫无差别的传入每位信众的耳中。

  “……我第一次接触经文,不是书本,而是母亲的诵经声……”

  信众们本以为灵童悟忧,会根据某一本普世佛经进行讲法,去解析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得知佛的真意。

  却不曾想,他开口讲述的,却是自己接触佛经的过往经历,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

  即便是提到了经文,也不过是他询问母亲后,得到的答案。

  并没有说多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这让信徒们感到惊讶。

  尤其是一些身份尊贵,曾经听过大寺高僧讲经的信众,更是迷茫困惑……

  这是什么讲法?怎么跟蒙童故事似的!

  灵童难道就是用这种蒙童故事,驳倒了众多菩萨罗汉?!

  唯有江贺微笑聆听,没有任何意外之色。

  高深佛经?

  我佛真意?

  武悠自然理解这些,并且有足够的口才,将一切说的天花乱坠,让人沉醉其中。

  他毕竟是江贺亲手教出来,侃穿了整个雷音寺的孩子。

  但武悠却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

  此番讲法聚拢信众十万,声势浩大。

  但大洛天下的佛门信众,何止亿万?

  区区十万,不过杯水车薪。

  哪怕武悠永不停歇的讲法,能够亲自过来聆听的信众,也终究只是少数。

  所以,江贺才会建议武悠著书立说。

  他可以自掏腰包,印制大量的书籍,免费供应给全天下的信徒。

  只要人手一本讲法之书,哪怕未来不再开坛讲法,也能惠及千万年。

  那么,既然选择了普及性,自然要贯彻到底——

  武悠打算用最质朴的语言,将经文中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一段段故事里面。

  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他人口述,从一段段故事当中,领悟佛法真意。

  至于那些真正深奥的、解析佛法的经文……

  世间已经有了太多太多,他并不觉得自己比昔日写经的高僧大德们,理解的更透彻。

  如果信众有需求,可以直接去读那些经文。

  武悠现在的讲法,不仅是创作并记录的过程,同时也是在验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无论是他,亦或者是江贺。

  此时所关注的重点,都不在那些富贵信众的身上。

  而是那些买不起经文、甚至不识字,却又崇慕佛法,心中向佛的信众。

  结果相当喜人。

  这些信众本就很少有机会前往寺庙,听佛门的那些高僧讲法,相关经验并不丰富。

  他们听到武悠讲述自己昔日的经历与故事,惊讶归惊讶,出于对灵童的期待与尊敬,仍在认真聆听。

  待他们真正听进去了,反倒有些感同身受。

  要知道,洛朝时期,异人的地位并不高。

  武悠家境贫寒,母亲手中也只有一本快要翻烂了的经文。

  他所经历的事情,许多信众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他所思考过的问题,许多信众也都有过相似的思考。

  当武悠讲述完一段段故事。

  那些不理解玄奥佛经的信众,如梦初醒。

  原来我佛想要表达的道理,想要告知世人的真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