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1-247)

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 第257章

  不仅在玄奥佛法中、不仅在肃穆寺庙里,不仅在僧人的嘴上。

  也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当中。

  同时,他们也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心佛之法!

  重点并非是不持戒律――

  只是因为人生而有欲,亲戒律而远佛法,本末倒置。

  无需看重那些清规戒律,无需到寺庙出家为僧,而是将心思放在领悟佛意、践行佛理上。

  供奉心中之佛,生活处处是佛。

  ……

  一位男子坐在莲上,两鬓斑白、眼角皱纹,年纪已经不小了。

  他完全沉浸在了武悠的讲法当中。

  甚至,因为被触动了内心,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

  可越是触动,他心头也愈发迷茫。

  佛理、佛意。

  灵童讲法并不深奥,却始终引人向善,符合他前半生对于佛门的看法,以及他对佛法的追求。

  但是……

  “法师,既然您讲述的佛法,充满了引人向善的道理。”

  “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僧人作恶,玷污我佛的名声?”

  当男子意识到自己情不自禁的发问时,已经迟了。

  突如其来的杂音,打断了讲法。

  武悠望向这名男子,并没有动怒,反而笑着开口。

  “先生曾问过我一个问题……”

  【武悠讲经,弟子断之,问:佛善,何僧恶?】

  【武悠笑,遂述旧事,而后言:世人因三皈依,视佛僧与共,信佛亦信僧。】

  【然,僧非佛,不觉悟,亦有欲,若困于利,自为恶。】

  【故,学佛不学僧。】

  【师因此言,方觉佛心,言可学佛。】

  【众弟子悟。】

  【自此,心佛弟子只余二皈依,皈依佛,皈依法,不皈僧。】

  武悠的第一次讲法,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早上开始,傍晚结束,只余留了晚上的休息时间。

  如此漫长的讲法,却没有多少信众归去,反倒是越聚越多。

  到了后来,前来听法的信众竟近百万之众!

  人越多,问题自然也就越多。

  再加上武悠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这导致记录下来的内容翻倍,武悠的日常故事只占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各种各样的问答。

  这么多的内容,不好塞进一本书里。

  幸好江贺通过打造修士擂台,赚取了少许家资。

  再加上自己投入资金,建立造纸厂、印书场,可以削减一定的成本。

  于是大手一挥,将这些内容分成了四册书。

  武悠的日常故事,命名为《灵童学佛》,问答则直接命名为《论佛》,分为上下两册。

  后续武悠还会再开坛讲法,如果有内容,就额外增书。

  “虽然花费多了点,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讲法,心佛宗的理念已成,足以与妖佛宗分庭抗礼!”

  江贺相当满意。

  尤其是“二皈依”的理念,一旦普及开来,妖佛之宗将受到彻彻底底的打击。

  如果佛门信徒,只信奉佛法、道理。

  对于僧人、佛寺、甚至是佛门本身,都抱有客观的态度。

  即便未来妖佛之宗将心佛宗吸纳了,又有什么用呢?

  你做了这么多恶事,人家已经不信你了!

  当妖佛之宗失去了广大的信众基础。

  江贺揭开妖佛的真面目时,才不会遭遇那么多抵抗与质疑。

  “话说回来……”

  “无论是武悠的学佛故事,又或者问答论佛,我的出场比例都好高啊……”

  《灵童学佛》一书里,有百分之五的内容,讲的是武悠幼年的事情。

  剩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他在江贺身边时的经历,而且大多是通过江贺的日常举动,领悟到了佛法道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江贺就是灵童学的那尊佛。

  《论佛》就更离谱。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篇幅,武悠的开场白都是“先生说过”、“先生问我”、“我问先生”……

  直接改名叫《师说》、《巡天论佛》都没有半点违和感。

  多少有些刻意吹捧的嫌疑。

  偏偏这些又是武悠发自内心的想法――

  他八岁开始跟在江贺身边学佛,许许多多的道理,都是从江贺这里学来的。

  总不能将这些强行抹去吧?

  江贺也不好过多干涉,只是心中有些古怪。

  “后世之人,应该不会把武悠看成当世第一顾吹吧……”

  第212章 前往帝州

  后世之人的看法,暂且不知。

  当世之人已经开始吹爆了――

  由于江贺印书、赠送真经、不取分文。

  无论是不识字的农人、又或者并非佛门信众的百姓,皆赶往城中,求取四册真经,带回去当传家之宝。

  这可是无比珍贵的书籍,哪怕不为学经,用作蒙童学字也是极好的。

  四册真经迅速传遍天下,供不应求。

  武悠讲法的内容,也随之传扬开来。

  对比往日那些深奥的佛经,《灵童学佛》里的一个个寓言故事,理解起来相当简单。

  它甚至可以当成蒙童故事,就连不到八岁的孩童,都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更不要说那些成人了。

  他们往往能从简单的故事里,听出更深奥的道理。

  那些心中向佛的贫民信众便沉浸其中,恍若开悟。

  四册真经因而大受好评。

  至于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曾在寺庙听高僧讲法,也可以借阅购买那些深奥佛经的信众……

  其中,许多人认为四册真经的内容太简单,深度不够。

  而且,怎么随便一翻都是顾巡天,满篇写的都是师说!

  难怪顾巡天要免费赠送,这私货夹杂的也太多吧!

  只是顾巡天与灵童的名声太大,他们不敢妄下评论,最多说句“还行”。

  第一时间,反响平平。

  不过,风评很快反转。

  【真经刊发,传遍天下。】

  【洛帝久闻灵童之名,遂遣侍卫,取书而归。】

  【洛帝阅真经,接连数日,茶饭不思,不启朝政,阅尽方叹,与左右言:顾白,大贤也。】

  【翌日,朝政后,洛帝遣侍卫赠书群臣,言语颇多推崇。】

  【然,群臣默然,自洛相启,皆从怀中取书,君臣相觑。】

  【洛帝大笑,遂与群臣探讨经意道理。】

  【道门天师、各宗之主亦推崇灵童真经,言:不论佛意,亦应知理。】

  江贺并不想被卷入官场权谋,这些年并未去过帝都。

  可这并不代表,他与官场没有任何联系。

  恰恰相反。

  正如曾经的福山、阴江城官,巴州州牧。

  江贺巡行天下时,与许多外派的城官州牧打过交道,引为知己。

  几十年过去,他们已然步步高升,成为朝中重臣,依旧跟江贺保持着书信联系。

  换句话来讲,朝中近一半的官员都是江贺的朋友。

  他们对于四册真经自然相当支持,并且可以抛开一些偏见,去阅读理解其中的道理。

  所以洛帝推书的时候,才会出现这般巧合的场景。

  无论如何,朝中发生的事情,等同于为四册真经打上了官方推荐的标签。

  洛帝推荐,自然影响极大。

  四册真经的风评猛涨一截,诸多地位不低的世家高层、豪门富商,对其极尽赞美。

  那些原本只是客气评价一下的富贵信众,也纷纷回家找出真经,重新翻阅。

  诶?

  怎么回事!

  之前觉得肤浅的故事,现在怎么看着如此大智若愚,蕴含道理?

  还有论佛里,顾巡天跟灵童的对话,果真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意味深远。

  妙啊,妙!

  不愧是洛帝亲口称赞的当世大贤!

  一时间,四册真经的风评强势上涨,彻底变成了席卷天下的潮流。

  无论是市井茶楼、亦或者豪门宴席,都可以听到讨论四册真经的声音。

  许多人明明不是佛门信众。

  交谈时,也要整两句“巡天曾经说过”。

  “不仅是向佛之人……这是要人手一套的趋势啊!”

  “考虑到人们可以换地方取书,可能不止人手一套……”

  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