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_分节阅读_第45节
D-才应该去外交部,外贸单位才对啊。
居然来他们这旅馆上班,也太屈才啦。
再不用多想了,张士慧面对宁卫民的目光果断点点头。
“好!就这么地了!我算是真正明白了,哥们儿,你就是我的大贵人哪!”
“不过……不过,你怎么就相中我呢?凭你这本事,随便一伸手,一大票人都愿意跟你干啊?”
“我……我是说,你这么信任我,我怕万一要再给你干砸了,可对不起朋友啊……”
没辙,人啊,受到挫折多了,就容易这么瞻前顾后的。
宁卫民也是无奈,他摇摇头,出言宽慰。
“哥们儿,听我的,什么都甭想啦,等一挣着钱你就踏实了。”
“放心吧,就冲你这名儿,你这辈子就苦不了。”
“你瞧,士慧,实惠,多好的名儿啊?”
《国潮1980》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如天使
今天,各个行业最缺的可能是钱。
可当年真正紧俏的是生产资料。
尤其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各个生产领域都在争先增产扩产。
要是没有充足的原料做生产保障,那工业企业能好受吗?
这无疑成了工业企业最大的心头病。
一般的地方工厂,遇到生产资料紧缺问题,往往是去找地方的工业管理部门,要求调配。
可有些特殊行业的工厂,特别规模较大的国有工厂,却是归属中央部委直接领导的。
他们没别的办法,只能进京来解决问题。
毋庸置疑,什么时候也不可能真正一碗水端平。
于是一些懂得这个道理的企业领导,就几乎隔段儿时间,都要派专人跑到京城来哭穷,求救济。
还别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就这么一哭一求,往往还真能把个计划外的物资哭下来。
可时间一长,这就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各个单位是嗷嗷待哺,自然引起人人效仿。
所以这种竞争逐年升级,也是必然的事儿。
而这种批条战争……如果可以称为战争的话,当然越来越不好打了。
等到大家都会演苦情戏了,那比得可就是交际能力了。
聚乙烯,被称为工业的大米。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这两样东西因为用途广泛,都是最紧缺的物资。
尤其是塑料制品加工行业,离开了这两样,那就得完停工了。
所以南方红太阳塑料制品厂的副厂长常焕发,从去年开始,每年年中和年底都要往京城跑上两趟。
只是这次进京,这位自诩已经把京城门路趟得精熟,向来马到成功的副厂长却偏偏发了愁。
敢情就在他要提货的时候,遇到了意外情况。
部里突然接到上级指令,要求调配一大批物资,去支援两家军工企业的生产任务。
这里面就有原定给他的物资,立刻让他这张批条的价值降低了一半。
尽管批条的那位也算是体谅他的难处,又给开了一张条子,补上了这个口子。
可麻烦就麻烦在这张条子,得从另一个部委下属的京城大厂转调啊。
常德利以己度人,当然清楚,别的厂子已经吞下去的东西,哪儿有那么容易再吐出来?
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啊。
虽然部里的神仙高高在上,一声令下,人家绝不会明着说不办。
可真要阳奉阴违的敷衍他,并不是没办法。
让他等个十天半拉月的,再跟他说已经尽力了,实在抽调不出来,他又能怎么办?
就是再找领导,也不能真把人家生产线给停了不是?
所以说,这还得靠交际,就得请客吃饭。
得拿“二十响”(烟)、“手榴弹”(酒)、“炸药包”(高级食品),把厂子方面的关系也给胡撸好了,这批条才有效。
但关键的问题是,他所带来的礼品和土特产,那都是可丁可卯按部里人头算的。
请客还好说,花钱摆几桌就完了。
但送礼就难了,这得现抓现凑啊。
可他京城没什么这方面的关系,好烟好酒又从哪儿弄去啊?
还别看京城这么大的地方,市面上商店里能买到的东西,最好也就是乙级烟,两三块钱一瓶的酒。
用来办事儿,有点拿不出手啊。
最起码,总得弄几瓶泸州老窖,和几条牡丹、友谊,才像话啊?
交际上真是这样,次的东西送了不如不送。
因为很有可能让人误会,反倒得罪了人,这才叫得不偿失呢。
所以啊,他现在发愁的是,到底是通知自己厂子那边赶紧派人送礼品来。
还是从京城就地想办法找找门路,尽可能凑些能上台面的东西啊。
关键还得快,因为万一人家的生产计划安排好了,原料真抽不出来了。
又或是别的厂家先拿批条去求了,不也是增加难度吗?
总之啊,麻烦!
可别说啊,老天爷真是饿不死瞎家雀。
天下还真有你想睡觉,就有人给送枕头的事儿。
就在常厂长天天挠头,无处去寻摸的时候,竟然有烟酒自己就送上门来了。
而这位雪中送炭如天使,救难扶危赛耶稣的主儿,可不是别人,正是大慈大悲的张士慧啊。
说起来,张士慧和常厂长彼此并不陌生。
因为当初常厂长第一次来京城,帮他打听具体地址,在地图上画标注线路图的就是张士慧。这位常厂长为这事还送了张士慧一蛤蟆镜呢。
所以在和宁卫民刚刚达成共识之后,张士慧首先想到了常厂长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从熟人打开局面是最自然的选择,碰壁也不显尴尬嘛。
正是因为这样,当张士慧第二天下了夜班,换好了衣服。
完本着有枣没早枣先踹两脚试试的打算,敲开常厂长的房门之后。
他很顺利的就接到了第一笔兼职业务。
“什么什么?小张,你能弄到好烟好酒?”
打开房门,听到张士慧的来意后,常厂长霎时叫了起来,他鼓泡眼努力的睁开沟壑。
反仿佛看见了奇迹一般。
他真的不相信,自己正为烟酒发愁呢,怎么就偏偏有人送上门来。
“真的真的,”张士慧头点的就跟小鸡啄米似的。
他看出了有门儿,眼睛里也冒出了希望之光。
心里同样也在想,不会这么顺吧?
常厂长还有点不可置信。
“啊?你哪儿来的路子?可靠吗?”
“当然可靠啊。这是京城,我平趟……”
张士慧答话同时,则警醒的看看周围。
他并不粗心大意,可不想被客房部的人撞见。
“不是,您让我进去说行吗?”
“好好……”
常厂长醒悟,赶紧把张士慧让进屋,关了房门又急着追问东西来源。
而张士慧早和宁卫民有预案,编呗。
他声称自己亲戚是糖业烟酒公司的,刚当上个小领导。
“小张,那你都能弄到什么东西?一般的我可不要,我只要好的,最好的,你行吗?”
这个问题昨天也同样讨论过,张士慧一点不怵。
“茅台还是五粮液?中华还是牡丹?”
“啊?茅台……行啊你!”
常厂长一愣怔,还真是有点叹为观止,刮目相看了。
随后再问。
“茅台、中华什么价?牡丹和五粮液又什么价?”
“茅台和中华烟都是……二十,五粮液和牡丹烟都是十五块。”
“时间快吗?我如果要,什么时候能拿到?你能搞来多少?”
“这……您怎么也得半天工夫,数量您放心,要多少有多少?”
说实话,这时候常厂长已经动心了。
不过毕竟是老跑外场的人了。
他看出来张士慧刚才说价有点心虚。
眼珠一转,觉得价格上能争取,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就尝试着划了一下价。
“东西有点贵吧?商店官价才多少钱?不能一倍还多吧?茅台和中华十五行不行?”
“这……行吧。那您到底要多少。”
听到这话,常厂长是心里狂喜啊。
因为外头的行市是茅台十八一瓶,他根本没想到张士慧不还价就答应,竟然占了便宜。
“好,那我要八瓶茅台,八条中华烟。你可快着点,我最多等你一天。”
他开出要求后,为了万,跟着又补充。
“可有一样。我得先看见东西,才能付款。”
“没问题。”张士慧同样是双目放光,他脸上的肌肉彻底舒展了。
跟着也想起了一件事,赶紧补充,“您准备钱吧,我们只要现金。”
。
《国潮1980》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怒放
宁卫民真没想到,自己早上还没起床,张士慧就风风火火找到他家里来了。
要知道,昨天俩人一直聊,到凌晨三点,他才骑自行车回家来的。
别说车都没放进院儿里来,他人也正睡得正沉呢。
好嘛,才睡五个小时,就被张士慧隔着窗户来了一个“敲山震虎,”“砰砰砰”的,生给敲起来了。
睁眼的时候,宁卫民还以为闹地震了呢。
他可全没想到,拉开窗帘,看见的竟然是趴在窗户上探头探脑的张士慧。
尤其这小子已经被钞票熏得眼红了,等他开门之后,更是凶如土匪。
完全不顾他头疼欲裂,就生拉硬拽逼他赶紧穿上衣服去弄货。
当然,宁卫民听张士慧说了经过,倒也能理解这小子。
他知道这笔生意要能做成,对张士慧意义重大。
几乎能把他最近晦气一扫而光,对他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很有必要。
虽然在价钱上谈得有点低了,可量真不算小。
总体来看利润并不少,确实值得一干。
于是宁卫民也没废话,洗漱完毕,就精心打扮起自己来。
他穿上了一件刚买的大衣,腿上的咔叽布裤子和脚下的皮鞋,都是当初扮“二代”的行头。
直到觉着满意了,这才带着五百块钱,和张士慧一起蹬车奔赴京城饭店。
干嘛去啊?
弄外汇券去啊。
宁卫民昨天吹嘘手里有现成的外汇券,只是为了安张士慧的心。
其实他哪儿有啊?还是得先抓。
至于张士慧,根本就没生疑,这小子还以为直接跟宁卫民去友谊商店买东西呢。
结果等到真到了京城饭店大门口,发觉宁卫民带他去的地方不对,也晚了。
事实上,他当时因为宁卫民拖着他直奔饭店里面走。
个人所发表的质疑相当无力,就只剩下紧张了。
因为京城饭店对这年头的京城人来说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这是政治地位仅次于钓鱼台国宾馆的接待场所。
面对这栋高大的、声名赫赫,天生带有红底金字儿神圣光辉的建筑物。
看着各种发色的外国人、华侨、港客,从大门口进进出出时。
张士慧心里的自信一下子就全都丢没了,比上次参观刘炜敬同学的婚房还严重。
有句话形容他此时的感觉最贴切,那就是腿肚子转筋。
而这下,当然轮到宁卫民生拉硬拽了。
他全然不顾张士慧自惭形秽、徘徊不前,硬是生生给这小子架进去了。
对张士慧的询问同样避而不答,只说“你跟我来不来?不来你就外头等。不过等多久,我可不担保……”
那张士慧还能怎么选啊?
好在1979年和1980年完全是划时代的区别,就在今年,京城饭店刚刚取消门卫需要查国人证件的要求了。
哪怕宁卫民架着面如土色的张士慧,怎么看都像可疑人等。
可门卫一样没理会。
或许这一年里,门卫也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而这样的不正常反倒属于正常呢。
总之,当顺利安全地走进饭店大堂,发觉没遭到任何阻拦时。
张士慧终于擦了一把额头的细汗,松了口气。
只可惜,这种安心还没多一会儿,他又紧张上了。
敢情他的脚第一次踩在地毯上,那既柔软又厚实的感受让他不知道怎么迈腿了。
更严重的是,他被大厅里到处都是的璀璨灯光晃得头晕。
没办法,京城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太豪华了。
这种现代、奢华的环境和远超重文门旅馆的水平,对于京城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视觉冲击力不是一般的大。
张士慧就如同走进梦里,觉得这里不是共和国了,怎么都觉得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等到他和宁卫民坐在饭店的咖啡厅里后。
看着自己面前冒着热气的茶水、泛着亮光的小银勺和奶缸儿还一阵阵犯迷糊呢。
张士慧甚至还掐了自己一下,靠着疼痛感才证明这一切的真实。
当然,最吓人的还是这里的消费水平。
当他知道眼前这一壶英式红茶的价钱,竟然标价四元。
他差点没惊讶的叫起来。
因为那是五斤猪肉的钱,都够小饭馆里有酒有肉,大吃一顿了。
不过从这个时候起,后面的事儿就开始彻底顺利起来了。
或许是这儿宁静、舒适的环境起了效果,尽管这种甜不唧唧,还得兑奶喝的茶水让张士慧极不适应。
可坐在这么舒适的沙发座上小口抿着这价格不菲的东西,感觉确实和自己泡一杯高沫儿不一样。
好像自己从头到脚一下就尊贵起来了。
哪怕为了别人看,故作一下姿态,也能让人强制性地把自己变得稳重起来,与环境相符。
更走运的是,尽管上午这里人很少,还属于工作时间,可老外的时间运用和国人不同。
他们守株待兔没坐一会儿呢,咖啡厅里就来了金发碧眼的一男一女。
当这两个洋人要的咖啡刚一端上来,宁卫民就像久候猎人终于抓住了良机,毫不犹豫地出动了。
这时,张士慧目不转睛地看着宁卫民大方的走了过去,居然真的拽上了“鸟语”。
而且挺流利,没怎么打磕巴。
比划着没说两句,宁卫民就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两个洋人的欢迎,在他们身边坐下了。
看起来就像彼此认识的熟人一样,特别自然。
咖啡厅里的服务员甚至都没看上一眼,一点没发现这里的反常。
接下来也没费事儿,就在宁卫民把兜里的钞票拿出来后。
那外国男人点点头,一样拿出钱包开始数票子。
就这样,张士慧亲眼看着宁卫民是如何凭着英语,轻而易举得到了二百五十元外汇券。
兑换比例是一比一点一。
确实,是个傻数儿,可手拿着这花花绿绿,还从未亲眼见过的神奇货币。
张士慧非但一点不觉得宁卫民傻,反倒心中激动澎湃,荡漾得全是敬佩有加。
是真心是把宁卫民当偶像崇拜了。
牛人啊!
有谋略,有见识,还有学问。
动动嘴就搞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这本事也太大了。
这在古代就是让人倒头就拜叫“主公”的主儿啊。
他岂能不誓死追随?
但这仍不算完,等到一会儿离开京城饭店,宁卫民带着张士慧到了友谊商店去买东西,那才让张士慧真正的开了眼。
因为首先,友谊商店比京城饭店管得严。
这所由赫赫有名的“34号供应部”变迁而来的国内第一家涉外商店。
作为专门为常驻外宾、来华旅游团队提供服务的涉外场所,仍旧一丝不苟的盘查进出此处人员的资格。
张士慧被拦住时,真吓了一跳,以为好事要泡汤了呢。
多亏宁卫民手里有外汇券,跟门卫说了几句好话,而且把券儿拿出来一亮,才得以进入。
由此也就可知,标着“与人民币等值”的外汇券到底是什么成色了。
那不但是钱,而且还是特别通行证。
说这玩意是最牛货币,一点不夸张。
其次真等到进去之后,张士慧发现在友谊商店里好东西太多了,他立刻眼花缭乱。
里面有外面见不到的珠宝首饰,还可以买到最时髦的衣服、鞋子、化妆品,甚至是各种家电、万宝路香烟、瑞士名表等进口货。
统统不要票,只收外汇券。
比如说,进口大彩电和电冰箱绝对是紧缺物品。
在普通商场里是能让人打破头,拼命挤的好东西。
但在友谊商店里却一字排开,随你挑随你选。
这气势能不让人晕头转向嘛。
再比如,食品大楼里,汇集了上千余种全国各地的名优产品。
各类糕点、面包、饼干、酒类、茶叶、肉类、水产、水果、鲜菜简直数不胜数。
要知道,共和国长大的苦孩子何曾见过如此众多的食品?
张士慧除了见到自己曾倒腾过的那些南方水果之外,还见到许多更稀奇的水果和蔬菜。
他真以为是进了西方神话里的伊甸园呢。
而在香烟里,除了他们要买的中华、友谊,还有三五、万宝路。
在酒类里,除了诸如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以外,还看到不少如黑方、人头马洋酒。
甚至发现国内居然也生产洋酒。
像京城产的威士忌、罗姆酒、俄斯克,山东、东北的白兰地,赫然在列,也不知道味道如何。
但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