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春秋大领主》

春秋大领主_分节阅读_第73节

《春秋大领主》 3260 11420 2021-11-01 10:03

  D-

  魏绛表情比较奇怪地说:“未见武子赠甲予叔父……”

  吕琦就是魏绛的叔叔。

  目前有两家从吕武那里获得甲胄。

  智氏家主智罃属于抢劫行为。

  再来就是魏相了。

  吕琦瞪了魏绛一眼,他觉得这才是吕武懂得做人的选择。

  要是送老丈人甲胄,是不是该全送?

  毕竟,只送一位老丈人,显得很不会做人。

  全送的话,吕琦觉得老吕家没富裕到这种程度。

  魏相回过神来,仔细地一看甲胄,说道:“此为武赠予叔父。”

  吕琦稍微一愣,发现甲胄的款式比较大,不是那么适合魏相的身板,低低叹了一声,说道:“小武有心了。”

  之前吕武已经送了魏相一套甲,没必要再送一套。

  再看甲胄的尺码,还有华丽程度,明显需要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穿。

  他们这些聪明人认真一想,觉得吕武送这一套甲胄含有很大的深意。

  “武以此祝贺我魏氏。”魏相心态极度复杂地说:“此番相出使秦国,归来必可使我魏氏再进一步……”

  什么再进一步?

  就是离卿位又进了一步啊!

  他们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奋斗了数十年,近期才看到成功的曙光。

  魏氏现在差的已经不是家族实力,是得到众“卿”的认可。

  当然,功劳那是越多越好。

  同时,魏氏也需要更多的声望,让人觉得魏氏获得卿位是一种众望所归。

  为了获取声望,还是名传列国的那种,魏相得知自己将要出使秦国,绞尽脑汁地在构思文章。

  他目前已经有些眉目,只差加一把劲就能写出名传列国的文章,也是晋国对秦国开战的檄文。

  魏颉非常郁闷,又说:“技艺已经超过我家了啊!”

  是啊,大家都知道。

  吕武几次出征都穿着防御力很强的甲胄,没人是瞎子,不需要魏颉来提醒。

  那又怎么样?

  一旦魏氏表态,他们相信吕武会知道该怎么做。

  只是跟魏氏奋斗成为“卿”相比,一些事情完全可以暂时放一放。</div>

  ===第132章:夭寿!秦国被开除出诸夏户籍了===

  吕武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从魏氏窃取,是他自己“研究”出来。

  无非就是魏氏远比老吕家强大,导致老吕家哪怕是取得了成果,除非是想跟魏氏撕破脸,否则不能投放于市场。

  这个就跟老吕家能大肆生产陶器,却是向范氏保证不会进入市场争夺份额的一样。

  各家有能力做到一些什么,不因为竞争而关系破裂也就是了。

  简单的说,能造什么东西,没有谁能去制止,他们不想看见的是自家的利益受损。

  要不然的话,谁都懂得吃饭。

  那么吃饭的专利是谁的?

  还能去阻止其他人吃饭???

  所以了,自己使用是一回事,产生竞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吕武收到了来自魏相的信。

  一看就是魏氏在进行表态,他们不会强逼老吕家将技术拿出去,同时不希望老吕家向外贩售武器和甲胄。

  春秋话术很直接。

  吕武一看不会强逼,猜测魏氏没放弃获取技术,会拿什么来跟自己交易。

  看吧。

  姻亲什么的也是明算账,才不会因为成了亲戚,一切界线就消失。

  吕武觉得魏氏有这个态度也就够了。

  老吕家的生铁产量已经稳定下来,只是初级钢的产量还是很小。

  他觉得是时候打造一批铁质的武器,给家族武士来个更新换代了。

  另外,甲胄方面也该增加产量。

  下一次出征的时候,老吕家就要全面使用铁器。

  吕武的封地包含了汾水的一部分河段,他在认为时机合适之后,频繁地巡视河段处。

  想要进入到新的时代,汾水就应该全面地利用起来!

  很早之前吕武就想搞出水力设备,只是封地内的溪水流速不合适罢了。

  比较简单的水利设备就是灌溉系统需要的筒车。

  将筒车研究出来,等于是完成了水力锻造锤的第一步。

  一旦将水力锻造锤弄出来,距离水力压模也就不远了。

  寻找到流速合适的河段,吕武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教导和监督工匠制作出了第一台筒车。

  虽然已经有成品,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观察。

  更难的是制作轴轮、杠杆、齿轮……等等,不但要制作出来,还必须可以组装使用。

  这一点吕武都弄不明白,需要耗费时间来搞清楚构造,一再反复地进行试验。

  所幸,有个方向之后,缺的只是进行摸索。

  吕武还能保证那个方向一定正确!

  水力锤当然无法直接锤出板甲,只是用来反复锻造,也能用来处理块头更大的铁锭。

  想要利用水力来制作板甲,真正需要的是懂得操作的匠人。

  说白了,有合适的设备干什么都省力,也就等于省时。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现在的人处理很多植物类食物都是依靠人力去舂,一旦水利锻造锤真的搞出来,完全可以进行恰当的力度调试,解放掉妇女更多的时间。

  一些石磨之类,同样可以使用水力。

  吕武研究到一半,麻烦事又来了。

  边疆驻军发出警告,发现白狄在集结军队,判定白狄又将入侵晋国。

  虞显被召集过来开会,非常感慨地说:“多事之年啊。”

  关于明年晋国要跟秦国大战的消息,吕武已经告知了众家臣。

  连带边疆随时可能遭到白狄侵犯的猜测,他也进行了预言。

  这不,白翟联军今年才遭受重大损失,还是没彻底打疼狄人,又集结大军要来侵犯了。

  向边疆贵族发出警告的是边防驻军。

  晋国去年三军齐出动,跟白翟联军打了一场,消灭白翟联军之后驻扎在北疆,过年没几个月就南下。

  今年完成了与楚国的会盟,三军前往新田解散。

  而才解散多久,北疆又再一次面临入侵。

  不知道的人一看,还以为晋国马上就倒架,沦落到了连胡人都能随时来欺负的地步。

  很关键的是晋国呈现了内部不稳,又显露出了疲态,才一再遭到秦国的挑战。

  狄人是秦国一再忽悠和鼓动,才有了多次的主动入侵。

  “明岁与秦大战,必是一场旷世之战。”宋彬也想当预言家,比较期待地问吕武,道:“主,可有消息?”

  晋国现在的局面是自己内部不稳造成。

  可是晋国的贵族不能承认,他们只能寻找一个敌人,一再搞事的秦国,无疑就很合适勇来转移晋国的内部矛盾,成为发泄怒火的对象。

  吕武说道:“无非三军齐出罢了。”

  宋彬又问:“此次狄人来犯,元帅将出动哪位军将。”

  吕武摇头说道:“各军疲惫,去岁纳赋未归,已误春耕、秋收。今次该是魏氏应对。”

  姬寿曼这位国君喜欢搞事。

  栾书以及其余卿却不会让国君瞎搞事。

  晋国西北疆的“霍”地没有大贵族,北疆却是魏氏的封地。

  为了明年能拼尽全力跟秦国打,栾书不会因为狄人入侵再去集结哪个一个军团。

  那么北疆能出力的也就只剩下了魏氏。

  边防驻军已经向周边贵族预警,魏氏那边却没有派人征召。

  以吕武的理解,魏氏是要好人当到底,不征召去年疲于奔命的各个家族,要用自家的军队解决白狄的这一次入侵。

  尽管是这样,西北疆和北疆的各个贵族还是要悠着点,起码应该发布武士征召令,集结成军以备不测。

  吕武一样下达了征召令,却只是集结起了五百名武士,召唤了两千属民成为领主临时武装。

  他们的训练交给宋彬来执行。

  吕武则是重新投入到水利设备的研究当中。

  一些消息先后从北边传了过来。

  魏氏的吕琦集结了两个师的兵力,主动开赴白狄的地盘。

  双方在“蒲”的东北面,临近吕梁山的平原爆发大战。

  而西面又传来了消息,有一支秦军在没有派人宣战的前提下,偷袭了晋国边境驻军点“采桑”。

  现在还是春秋,不宣而战是为列国所不齿的行为。

  即便是被骂蛮夷的楚国,他们跟晋国交战每次都讲程序,也就是事先派人进行宣战。

  秦国的不宣而战已经不是第一次,还一直纠结胡人对晋国开战。

  晋国上下知道秦军再一次不宣而战,并且偷袭边境驻军点“采桑”的消息,没有大喊大叫,没有群情激涌,上下一片的沉默。

  这不是被欺负得失声了。

  是火山爆发之前的平静。

  连续遭到秦国以无耻的偷袭和欺骗,晋国上下从未有过的思想一致,一定要给予秦国永世难忘的教训。

  很快,吕琦击败狄人联军的消息被确认。

  魏氏大军获胜之后回转“吕”地,进行不完全的解散。

  正式得到出使任务的魏相,出发前特地派人来告知吕武。

  而到这个时候,季节已经进入到冬季。

  更多的消息先后汇集到吕武这边。

  晋国派出使者游走列国,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先后响应晋国的会盟邀请,他们将在明年出动军队前往周都王城会合。

  列国响应会盟的消息刚传到不久,吕武收到了来自下军将韩厥的征召令。

  随后智罃的文书也被送了过来。

  文书上写得非常清楚,吕武虽然没有了实职,作为“军尉”也应该带上至少二十辆战车以及不少于一千五百名的“徒”。

  这个“徒”就是战兵。

  宋彬看了智罃送来的竹简,满脸严肃地说:“此为灭国之战。”

  光是小弟就召唤了八个,总兵力再怎么少也不会低于六万。

  晋国的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也会全部出动,仅是战兵就达到十三万五千人。

  再算上辅兵,晋国要出动的总人数起码三十万。

  这是倾巢而出!

  不单单宋彬认为晋国这是要灭了秦国,任何知道晋国将要全力以赴的人,他们都会产生相同的想法。

  梁兴说道:“我听闻周室亦会出兵。”

  周王室当然还有自己的军队,每一次晋国跟楚国大战,他们都会出动至少一个“师”去当啦啦队。

  卫睿很感慨地说:“秦君自绝于诸夏,沦为禽兽。”

  以现在的人,也就是周王室制度下的列国,他们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三种人。

  第一种当然是诸夏。

  再来就是跟楚国一个阵营的人。

  第三种就是狄人、戎人各种胡,不统称为胡人,被称呼禽兽。

  事实上,各个民族自认为是胡人,要到匈奴的头曼单于时期了。

  头曼单于就是冒顿的爹,他引申了两种理论。

  长城以北所有逐草而居的引弓之民都是胡人。

  长城以南所有定居农耕的则是汉朝人。

  这样一来,一个名为“胡人”的新民族诞生了。

  等于“胡人”一开始真不是什么贬义词,是匈奴人用来进行民族大融合的“工具”。

  现在,吕武比较纳闷。

  原来秦国不是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排斥,只是到了春秋中叶就要被开除出诸夏户籍了?

  他对几位家臣说秦国要被灭当然是不信的。

  秦国估计会挺惨,但一定没有被灭国,只是不知道会惨到什么程度。

  周王室也要出兵参与攻打秦国啊!

  他们除了跟楚国交战会派出啦啦队之外,基本不掺和各个诸侯国战争的。

  吕武有了新的疑惑。

  既然秦国要被开除诸夏户籍,有没有成功,又或者后面用了什么办法重新取得诸夏户籍的?</div>

  ===第133章:发挥余热的邯郸赵===

  在秦桓公的领导下,秦人正在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他们似乎是跟西戎打没有规则的战争太久了,已经忘记了礼仪节操,将对付西戎的行事手段用在了华夏文化圈的晋国身上。

  华夏文化圈的列国在秦国重新东顾之初,他们没摸准秦国的行事规则,好几次响应了秦国的会盟邀请。

  渐渐的,列国看清楚了秦国的无视礼节,他们还要依靠那套规则来保护自己,哪敢再跟秦国走得近啊!

  现在愿意跟秦国处朋友的列国几乎没有,倒是楚国那边很看好秦国这个新小弟。

  只是楚人也纳闷。

  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够不重视礼节和规则,而他们不重视周王室的那一套很情有可原。

  毕竟,楚国又不是周王室分封的国家,从思想到礼仪法度,包括国家制度等等,有自己的一套。

  楚人之前还以为“全世界”只有吴国乖张,看到秦国好像比吴国更横,感到惊讶又觉得有趣。

  实际上,楚国知道吴国是晋国想要培养起来给自己难受的国家,他们很需要一个能够挑战晋国的国家,秦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了。

  他们接触之后,楚人习惯性地用慢动作来进行分析,一分析就好些年,还没拿出一套怎么来栽培秦国的方案出来。

  像是这一次,楚国已经察觉到晋国要狠狠教训秦国,很清楚需要帮一下秦国。

  楚国帮助秦国的意见是统一的。

  然后,楚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们知道应该支持秦国,就是在怎么支援上面进行不断的争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拿出一个可以执行的措施。

  国家大事方面,吕武能够了解到的信息不多,更不用去提列国的动静。

  又进入到下雪的季节。

  吕武总觉得有一种不真实感。

  恍恍惚惚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从十四岁的稚嫩少年郎,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十七岁青少年。

  比较关键的是,十七岁就有了一个两周岁的儿子和同年龄的女儿,还有两个不到一周岁的儿子。

  没错,韩妏和赵辛先后又给吕武生了两个儿子。

  两位从夫人临盆的时候,吕武并不在家,他那个时候正在南下郑国的半路上。

  吕武成了四个孩子的父亲。

  因为贵族家庭不管有多少孩子只有一位母亲的关系,赵?成了四个孩子的母亲。

  下雪天气,吕武尽管还是有许多需要忙碌的事务,却会尽量挤出时间来陪伴家人。

  现在,他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