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08年《钢铁侠》在国内上映时,只取得9000万元票房,排名全年第13名,票房只占影片全球总票房的22,跟现在动辄15以上的数据相比可谓相去甚远。
而前一年上映的《变形金刚1》,则在中国拿下27亿元、登顶年度票房榜。
除了对原IP认知度较低外,致使MCU影响力不佳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宣传乏力。虽然2009年后,漫威就已经投入了迪士尼的怀抱,但因为整体规模有限,所以海外宣发的能力也还未能提上来。再加上彼时中国市场还十分有限,并没能吸引漫威投入过多的宣发资源。
MCU和中国市场在银幕外的互动其实很少,仅有的几次合作也集中森马服饰为《钢铁侠2》提供了钢铁侠和黑寡妇的服装等植入上,几乎没有主创会专门来华做宣传。
而在当时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岛国,钢铁侠系列还专门设置宣传大使和spy活动来做推广。
当时正值微博等社交平台兴起、互联网和二次元文化飞速发展的时间,最早一批粉丝纷纷借助互联网进行二次创作。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一小批铁杆漫画粉在互联网上制作一系列漫威宇宙人物和剧情的科普节目,并会跟上国际粉丝的步伐对接下来的电影剧情进行预测、做彩蛋解析,形成最早一批核心圈层。
尽管那时候粉丝群的宣传并没有让MCU在国内的影响力产生质变,但却奠定漫威文化在国内的基础,为日后MCU文化在中国市场的壮大创造了一定的土壤,例如盾冬、锤基等日后广为人知的CP就是在当时开始萌芽的。
而真正让MCU在国内市场发生质变的是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
这一年是电影市场的节点年,以全年26亿美元票房超过岛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这样的变化不得不使得漫威开始重视起中国这块市场,第一次派主创前来国内做宣传。
宣发上的助推,加上此次观众对于“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英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的第一次大团战一下吸引到了大量热度。
百度指数显示,漫威一词的热度在当年有第一次明显的起伏。换句话说漫威或者漫威宇宙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才正式作为一个整体被观众们广泛认知的。
经过四年的铺垫和发酵之后MCU终于走上正轨。
MCU全球票房大涨,国内市场功不可没。《复仇者联盟》大爆的阶段,正值电影市场的黄金时代,好几年里国内年票房的增幅都能达到30上下。
反观北美,其实自从2009年票房达到106亿美元开始,年度总票房增长便已经陷入停滞,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钢铁侠3》上映,漫威进一步加强宣发战略,不仅把主演小罗伯特唐尼带来,身着一袭中华立领装用中文跟国内影迷打起了招呼,还拉来王学圻在当中饰演一位喝着伊利牛奶的医生,TCL、中联重科等商品植入广告也充斥其中。
虽然这些中国元素的片段被国内观众批评“画蛇添足”“毫无意义”,但票房显示大家依然是买账的。
同时B站等圈层文化平台的兴起,则给粉丝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土壤。各种同人视频创作和科普向视频在平台发酵,从最初在《美国队长》和《雷神》中诞生的CP混剪和后来的各类混剪,到漫威资深粉丝的解读和预测视频,再到第一时间译制的海外宣发物料,如今甚至还有植入本土元素的漫威鬼畜视频,各种粉丝创作可谓琳琅满目。
之前的十年里,漫威让我们看到一个IP的奇迹,如今老一代退休,复仇者又几乎算是重新出发,能否再有一个奇迹?
配音天王
第333章
如果你以为42分的《新白娘子传奇》和56分的《新倚天屠龙记》就是在毁经典的话,上周上线的豆瓣评分只有35分的《封神演义》可能给你带来更多惊吓?
杨戬变身为蕴藏天眼神力的伐商战将,与妲己展开了一段爱恨情仇;熟悉的伯邑考消失不见,妖媚帅气的男狐狸精强势上线;以往恢宏的历史背景和世界观均为爱情线让路,被网友评为完全推翻原着,史上最烂的封神榜!
过去几年很多或是剧集几乎每年都被翻拍。短短10年的时间,《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白发魔女传》《鹿鼎记》等都被翻拍了五六次,《白蛇传》《封神榜》更是在20年内已经被翻拍8次。
与翻拍次数不断上涨相对应的,是持续走低的口碑。早年间的一些翻拍作品还偶有表现优异,甚至评分能超出经典版本,但近年来的作品却屡屡收获不及格分数。
13版《笑傲江湖》豆瓣评分仅为52,2014年号称斥资3亿的《武媚娘传奇》只拿到5分的豆瓣评分,18年的《新笑傲江湖》更是只有26分。
在服化道愈发精良、特效技术愈发丰富的当下,有经典作品经验可以借鉴的翻拍剧,为何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
只有人名是保留项,故事情节全靠瞎编?
《倚天屠龙记》打了今年翻拍剧的头阵,上线首月就冲到腾讯视频第一季度播放量TOP1的位置,但慢镜头的武打戏却令一众网友看得尴尬。
曾在《演员的诞生》被胡军爆灯的曾舜曦也未能跳脱尬演的评论,高播放量最终只落得豆瓣评分也只有56分的不及格分数,被豆瓣网友吐槽开头十分钟,我一直以为我调05倍速看电视剧?
紧接其后的《新白娘子传奇》同样口碑扑街,豆瓣评分仅42分,针对鞠婧祎版白素贞傻白甜的反感则达到顶峰,不少网友认为换名为《白蛇成长记》更合适。
还有豆瓣评论称现在这些翻拍古装剧看不到一丝古典美很难入戏感觉像穿着古装拍现代偶像剧跟闹着玩似的。
《封神演义》则靠着35分的今年翻拍剧最低分将2019年翻拍剧整体水平又拉低一截,妲己与杨戬的结合成为网友们最无法接受的改编设计,顶到最高的评论也透露出网友们不满情绪:谈个恋爱都要蹭封神榜的热度,现在毁经典真的越来越没下限了。
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能沉下心研究作品的人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为了迅速挤进市场,选择已有的IP去改编更容易被观众们接受。
比起打磨剧本研究内容,现在很多翻拍剧的制作团队,更强调对速度的把控。吴奇隆版的《新白发魔女传》在杀青的一个月后,就迅速上线播出上线。
在忽略对剧本和故事把控的同时,不少翻拍剧集更加注重的点反而可能都在噱头上。近年来不少经典剧本都被翻拍5遍以上,与此同时话题营销愈演愈烈,遵循原着已经不再是翻拍的必要条件,增加感情戏、放大故事冲突成了制造话题点、增加剧集热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14版的《封神英雄》申公豹的脸上出现的烟熏妆,姜子牙面临着爱情与亲情的双重考验,网友评论其把东方玄幻剧变成了琼瑶言情剧?
霍建华版《笑傲江湖》豆瓣评分只有52分,剧中直接将东方不败变身为妙龄女子,东方不败与令狐冲花瓣雨下两情相悦的桥段也被网友们大呼辣眼睛!
这些翻拍版本往往会被拿来和一些优质的前作进行对比,但是不注重剧集质量的作品又很难超越观众心目中的经典:92版《新白娘子传奇》豆瓣评分高达91,叶童饰演的许仙被网友评价为男女通吃的男主角。
94版《倚天屠龙记》中,周海媚饰演的周芷若被观众和书迷评价为最接近原着角色的演绎,同时剧集也拿到78的豆瓣评分……
翻拍剧情设定改变的前提是,制作团队和演员能经受考验的表达,有迹可循的创作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而过于仰仗于流量明星和特效技术,但却不重视内容创作,显然达不到要求。
为何20年前的翻拍可以出现优秀作品?
数十年来经典剧集和IP的翻拍从未间断,但在过去的作品中,有不少优质的翻拍作品。
别看13年的《笑傲江湖》和18年的《新笑傲江湖》只有52分与26分,01年李亚鹏版本的《笑傲江湖》豆瓣评分高达82分,被不少剧迷奉为经典。
08年胡军版本的《天龙八部》豆瓣评分82,同样不输97年经典版本的《天龙八部》太多。
早些年间市场上的剧集竞争并没有现在那么激烈,制作团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磨剧本和拍摄。曾在97版《天龙八部》中饰演乔峰的黄日华,参加《王牌对王牌》时也曾透露第一集的前10分钟,一场打戏拍了40天!
与现在不少翻拍剧的制作团队半路出家甚至启用新人导演不同,一些经典版本的翻拍剧都是出自经验导演之手。
从少年时代就是金庸迷,曾几何时也做过道具布景的工作,同时目睹金庸改编剧集风潮兴起的全过程。从基层做起的经历以及对原着的理解,造就李添胜选角的眼光,作为其监制的第一出金庸剧,84年版的《鹿鼎记》成了不少视迷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曾导演01版《笑傲江湖》的黄健中,同样是从场记开始做起,在和张纪中合作之前,拍摄过《龙年警官》《过年》《红娘》等经典作品,多次获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而其导演的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也拿到82豆瓣评分的不俗成绩。
过往的经典翻拍剧,往往选择不少实力派的演员,而如今经典IP翻拍对演员的选择开始向流量热度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