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白俄罗斯前线指挥部里,克鲁格和古德里安也察觉到对面苏联人的异动。“前线侦察部队传来消息,对面的苏军正在频繁的调动,看起来有发动进攻的迹象。”
古德里安兴奋的拍起了手。“这些混蛋终于安耐不住了。”法国战役结束之后他就被派来驻守苏德边境,看着其他将军横扫北非,登陆英国,都快把他他给羡慕死了。
日盼夜盼对面的苏军能发动进攻,现在终于要开打,他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狠狠教训这些混蛋。
克鲁格轻咳了一声。“古德里安将军,稍安勿躁,还没轮到你呢。”
原时空的克鲁格和古德里安的关系只能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俩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战爆发前。
而两人矛盾的根源在于军事思想上的冲突。克鲁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传统陆军的代表人物,其保守传统的作战思想自然会与古德里安的作战思想产生冲突。在克鲁格的观念中,骑兵和步兵才是陆军中的主力,这使得他对古德里安的装甲作战思想打心底里反感因为古德里安大力发展装甲部队,等于是间接削弱了步兵。
因此在古德里安大力发展装甲部队时,克鲁格就对此极力阻挠,两人也就此结下了梁子。在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人多次爆发激烈的冲突,发展到最后两人甚至要通过决斗来一决雌雄。
在“黄色方案”汇报会上,古德里安和克鲁格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摩擦。在会议上,克鲁格公开质疑方案的可行性,认为古德里安根本不可能到达马斯河,而这场战役的关键就在于古德里安能否突破马斯河并建立桥头堡。古德里安的性格本来就很暴躁倔强,听到克鲁格的质疑,直接回怼“最起码我的任务不会要你来代劳”。尽管古德里安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两人的矛盾却没有因此化解,反而有所加深。
苏德大战爆发后,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装甲集群司令,与第三装甲集群一道同归第四集团军。然而造化弄人,克鲁格被任命为第四集团军司令,成了古德里安的顶头上司。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古德里安率领他的装甲集群不顾一切地向“飞驰”,从苏德边境一直突进到斯摩棱斯克。在这期间,克鲁格数次命令古德里安停止向前,原地等待滞后的步兵。古德里安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克鲁格根本不懂坦克战术,为此古德里安经常与克鲁格发生争吵,两人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
“台风计划”失败后,中央集团军司令包克被免职,而克鲁格接任了司令一职。此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已经升级为第二装甲集团军,他也成了新集团军的司令,但是随着克鲁格的晋升,古德里安再一次成了克鲁格的下属。进攻莫斯科失败后,小胡子严令德军不准后退,而古德里安认为撤退才是最佳的选择。克鲁格上任后,坚决执行了小胡子的命令,于是两人的意见再次相左。在这一背景下,一场突发事件让两人的矛盾瞬间激化。12月底,第二装甲集团军下属第10摩托化师遭到苏军围攻,不得已放弃原有阵地向后突围。针对这一事件,克鲁格坚持认为是古德里安向第10师下达的撤退命令,于是克鲁格罢免了古德里安的职务,为此两人在电话中也大吵了一架。
此事过后,克鲁格与古德里安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古德里安对克鲁格更是嗤之以鼻。1943年,在堡垒行动作战会议上,古德里安与克鲁格再次相见,这一次两人不但没有握手言和,反而闹到了要决斗的地步。身为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反对曼施坦因的堡垒计划,而克鲁格则是这一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于是两人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论,到最后这场争论演变成了个人恩怨,气急败坏的克鲁格要求与古德里安通过决斗来分输赢。在小胡子的阻止下这场闹剧并没有发生,但两人直到去世也未能握手言和。
好在雅尼克深知装甲部队的重要性,时常强调陆军装甲机械化建设的必然性,关注装甲机械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甚至还踢走了几个顽固不化的老家伙。而且作为“天才”般的战术、战略大师,也没人敢跟他倚老卖老,阴奉阳违。
虽然完全信服雅尼克殿下的决策,可这时候比起主张立刻反击的古德里安,克鲁格却有不同的想法。
克鲁格比古德里安来的还早,波兰战役刚结束,他就被派到这里驻守,抵御苏联人可能发起的进攻。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可没闲着,指挥上百万士兵和战俘,在苏德边境宽大的正面战场上挖了无数个口袋型防御阵地。
依靠这些精良的防御阵地,他有信心来多少绞杀多少,照他的估计,苏联人起码得损失几十万的精锐士兵。
可要是古德里安直接发动反击,那他的这些心血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因此他向雅尼克请示先用防御战消耗掉苏军一线作战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再由装甲部队发动反击战。
第六百四十四章 德苏战争(1)
原时空的苏德战争是德军偷袭苏联,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导致猝不及防的苏军损失惨重,一溃千里,陷入了严重的被动。
讽刺的是当时早已有各种各样的情报显示德军即将进攻苏联,从1941年1月,苏军情报机关就得到了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3月份,来自德军高层的情报渠道提供了明确的情报。4月份,边境已经发现德军正在大规模集结的迹象。5月份,告急警报已经如雪片一般上呈。然而,这一切都被斯大林认定为假情报,是英国试图挑拨德苏关系的阴谋。
斯大林甚至对手下将领这般训诫。“你必须明白,德国永远不可能主动进攻苏联。如果你们敢在边界挑衅,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调兵,小心自己的脑袋!”
“你去告诉你在德国空军总部的那个情报员,就说见鬼去吧。这根本不是情报,这是散布谣言。”在德国进攻苏联前5天,国际安全人民委员呈给斯大林来自苏联间谍的情报时,斯大林还自信满满且粗鲁的回答。
至于斯大林为何会如此铸锭,其中有很多原因。
首先,德国的“烟雾弹”制造的确实非常好。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方面制造出大量的假情报,把苏联高层弄得晕头转向,一系列的举动直到今天恐怕依旧是战争历史上伪装的教科书。
一方面,德军昼夜不停的对英国本土发起空袭,袭击目标从战略工业城市转为对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企图彻底扑灭英民的斗志,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德军不停的宣传即将要发动对英国本土的进攻,在军队中配置大量的英翻译,印发英国地图。大张旗鼓的向东线战场调动军队,故意放出声音自称是为了迷惑英军,让英军误认为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然后德军会突然进攻英国本土。
其次,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高层认为德国人会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避免两线作战。所以在英国投降或沦陷之前,德军不会主动向苏联发动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奥匈帝国苦于两线作战,始终无法集中兵力打垮任何一方,而海上又无法突破英国的封锁,苦苦支撑了四年,虽然熬到了俄国爆发革命,退出了战争,但是自身亦是伤痕累累,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出于历史的教训,斯大林坚信德国不会重蹈覆辙,并没有什么毛病。
何况在二战初期,德国和苏联的关系确实很好,苏、德两国不仅按照相关协定瓜分了波兰与东欧,德国对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甚至把很多刚刚研发出来的最先进的技术无偿的提供给了苏联。苏联也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资源,两国的贸易非常频繁,苏德军队可谓是称兄道弟、打成一片,苏联也没有理由不相信德国和苏联的友谊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使斯大林一再误判形势,尽管苏联的谍报人员佐尔格已经从日本提前传来了德队会在1941年5月下旬进攻苏联的消息,斯大林依旧认为这是英、美国家的离间计,旨在挑起苏德之间的战争,所以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直到1941年6月21日深夜,德队即将进攻苏联之前,德国投诚人员提供情报,德军即将进攻苏联,斯大林才勉强相信德军是真的要来了,下令前线各军区做好准备。
苏军前线官兵得到的指令是“德队可能会在今夜发起战争,要军队秘密的进入相关的要塞和堡垒,做好必要的准备”,可以看出,此时的斯大林依旧对德军发动战争将信将疑,而此时,离德国发起进攻,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了,国境线的那一边,德军已经集中了550万军队,4000辆坦克和5000架飞机。
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给了斯大林一记响亮的耳光。得到德军入侵的消息后,斯大林暴跳如雷,咒骂道。“列宁留给我们伟大的遗产,可我们他的继承者却他妈的搞得一团糟。”
斯大林始终没有公开承认自己判断错误,这句话应该算是他最接近承认错误的表示。当然,这句话在另一层面是把责任推到领导集体头上。
结果苏军在开战初期损失惨重,险些丢失莫斯科,尽管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却因此付出了几千万的生命,这是一场用血肉换回的胜利。
而现在,是个人都知道苏德之间要爆发一场大战,苏联在边境集结了数百万的兵力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还想搞偷袭,那就是天方夜谭,要打只能硬碰硬。
要是时机成熟时硬碰硬也没什么,可俄国的春季是出了名的“无路季”,不适宜行军、更不适宜机械化部队作战,因此雅尼克同意了克鲁格提出的,先以防御战消耗苏军的有生力量的打法。
第二天一早,苏军对德军防线发动全面攻势。
首先出动的是苏军的轰炸机编队。
不得不说这位巴甫洛夫司令的军事才能确是平平无奇,明知在之前的格鲁吉亚空战中苏联空军甚至美国陆航都吃了德国空军的大亏,却依旧派出了大批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试图摧毁德军的前线机场。
只是这些飞机刚刚起飞,便被德军的雷达发现,机群刚飞跃边境线,就遭遇了大批德军战斗机群的拦截。
连无线电都未装备齐全的苏联空军依旧是被碾压的对象,只有少数雅克1或米格3战斗机艰难的与德国战机纠缠到一起。
“我被人咬住了!尤里!快帮我一把!”一架雅克1战斗机飞行员焦急的呼叫自己的长机,他们这种新型战斗机上少数装有无线电。
“你在哪,我看不到你!!”尤里寻找了一会,才看到正被一架fw190追杀的僚机。“鲍里斯,快俯冲摆脱!”
“我也想要摆脱啊!德国人的飞机速度太快了,我根本摆脱不了!”鲍里斯狼狈的吼道。身后的德军战机就如同牛皮糖一样粘着他,怎么甩都甩不掉。
尤里正想上前帮忙,却见连串的曳光弹从天空划下,打碎了鲍里斯的舱盖,大团血雾在座舱内扬起。
尤里还没来得及悲伤,一架fw190战机盯上了他。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交锋中,至少200余架各种型号的苏联飞机被击毁,而德国空军却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按照巴甫洛夫司令的计划,苏联空军应该摧毁德国人的前线机场,取得大部分至少是局部的战场制空权。
可惜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一口气打掉了几波来犯的苏联机群后黑压压的德军轰炸机群飞跃边境线。因为是短距离轰炸,德军派出的是斯图卡,蚊式,伊尔,并没有动用战略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