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宸华引》

宸华引_分节阅读_第58节

《宸华引》 河阳织造 4490 2021-05-06 16:49

  D-岐将文书打开放在他眼前,“我家小姐让我转告小旗,你家中老小在京都一应有林家照料,这点大可放心。”

  第112章 如玉

  次日一早,雪已经停了,日光在碎雪之上洒落成一层冰凉的金色。

  皇帝因惦记着昨夜的事,一早便带了乔公山微服出宫而去。

  他们并未在卫府正门进入,而是自后巷下马,通过供下人出入的小门入了府,使了些碎银让小厮偷偷找承晔通传,一面轻车熟路往园子里走。

  “我的爷,要是被人知道了,又不知要有多少人骂我恃宠跋扈。”

  承晔气喘吁吁地找到这主仆二人,心里却是一阵憋闷。

  昨夜一番布置,本就顾不上歇息,一大早还被皇帝如此惊吓。

  皇帝却大不以为然,白了他一眼笑道:

  “昨儿个你在顺天府衙门还理直气壮欺负人哪,到了今日胆子就变小了?你会怕人骂这个?”

  皇帝一脸急不可耐,“大伴快把行李卸下来给他!”

  行李?

  承晔这才发觉乔公山身上足足挂了四五个包袱,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方食盒。

  见乔公山捞起袖子揩了把脸上的汗,承晔对他同情到了十分。

  他忙不迭上前搭手帮忙,心里却忍不住腹诽,这……这都是什么事儿,铮三哥是真的越活越孩子气了。

  “这是给费先生的药包,给暖晴小姐的衣料首饰,给老太太的几样滋补食材……”

  乔公山一一解释着,将包袱交到承晔手上。

  一旁的皇帝顿足催道:

  “别和他啰嗦,那东西冷了就不好吃了!”

  皇帝自己一把夺过乔公山手里的食盒捧着,扭头对承晔道:

  “我先去看祖母,回头再来找你说事。”

  一面拖着乔公山,一溜烟踅出月洞门,大喇喇地一路迂回小跑往三晖堂走去。

  承晔呆愣半晌,忽地想起了什么,一跺脚唉了一声叹道:

  “不好了,要撞上了!”

  他也顾不得其他,抱着满怀的包袱深一脚浅一脚往三晖堂追了上去。

  此时皇帝主仆二人自后园小径进了三晖堂后房侧门,蹑手蹑脚地向前院走去。

  因是从小常来的,皇帝对三晖堂分外熟悉。

  喜孜孜自稍间小门入了后堂,皇帝才令乔公山放下小心捧着的食盒,里头置着双层紫铜爨炉,内炜着一味乳酿烧尾,是极地道难得的怀远菜,冬日里滋补暖身最合适不过。

  常听承晔往宫里带消息,卫老太太越发痴老,就爱些吃食零嘴,平日里喜爱和宜秋等一干小辈厮混在一起,最爱看些个小美人,替人搭桥引线做媒,整日价好不快活。

  刚踅入后堂,果然便听到前厅人声笑语鼎沸,听起来甚是热闹。

  皇帝一时玩性大起,先缓下脚步熟稔地走向正堂主座后的一架紫檀木雕山水玉石座屏风后,透过木雕的空隙向堂上四处睃巡。

  只见一室的珠光宝气、莺声燕语里,卫老太太坐在上首正座上,一手拄着紫檀兽首杖,另一手正携了宜秋的手捂在身前,嘴里一叠声地说着什么,惹得满满当当站了一地的婆子丫鬟一阵阵大笑。

  皇帝心里喜悦非常,一大早飞奔过来,除了要来看祖母,也是因为知晓昨夜为了钱石之事,宜秋定是也宿在卫府的。

  果不其然,在三晖堂如愿见到了她。

  耳听到卫老太太的絮叨,“我的秋儿该成家了,十多年前我就给你备了样极稀罕的物件做嫁妆……”

  他自己忽地心跳开始加速,面上不由得烧起来,大着胆子觑向宜秋。

  她今日极少见地做闺阁装扮,上身着一件烟霞紫夹金线绣流云纹缎袍,配一件玉色绣连理枝堆花襦裙,一支累丝双鸾嵌红宝石的挑心簪,在瓷白眉心处垂下一枚滚圆的红玛瑙,整个人顾盼生姿。

  皇帝觉得她面上有清辉闪动,让他微微觉得刺眼,却不舍得挪开眼睛。

  直到发现他的秋姐姐双腮酡红,正将一双剪水般的眸子频频落往下首客座。

  他这才发现,众婆子丫鬟正簇拥着下首圈背椅上靠着的华服公子,那人似是遇到什么大喜之事,满脸春风得意,直把亮烈的目光看向卫老太太身旁的宜秋。

  皇帝脚下如同忽然被人自地底下攫住,再也动不得半分。

  脑中一阵惊雷轰鸣,心肝五脏内像是忽然浸饱了凉水,带着刺骨的寒意向下坠,他凭空伸出手去想要止住这下坠,却发现是徒劳。

  堂上一阵嘈杂,几丫鬟婆子跟着承晔疾步踅入堂内,众人都吓了一跳。

  “皇上……皇上呢?”

  承晔四顾茫然,不是说来这里看祖母吗?

  “皇上来了?”

  “皇上在哪里?”

  堂上众人一脸惊异面面相觑。

  只有祖雍在听到皇上二字之后,在袖中攥紧了双手。

  该来的总要来。

  “祖母,我来看你了!”

  皇帝玉面含笑,自屏风后卓然而出。

  堂中一众人只来得及看他一眼,便都低了头跪拜如仪。

  皇帝紧走两步亲手将卫老太太扶起,又抬臂命众人起身。

  承晔趁机向众人使了颜色,堂内站着的一众仆妇人等尽皆退出门外。

  宜秋这才来得及看向皇帝,他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莲青色素纹圆领袍,腰束深青乌角带。

  如此素净清淡的打扮,却益发显得他身姿如玉,仪采丰朗。

  宜秋不由笑了笑,心里想着,待他日大婚选秀之后,不知有多少女子要倾心于他这样的人物。

  承晔却看得出皇帝脸色较方才苍白许多,一直垂首侍立在旁的乔公山也是难掩仓惶神色。

  他也不顾众人各样神色,径直向皇帝施了一礼道:

  “皇上,方才费先生来请过,想请您移驾到万卷斋议事”,承晔顿了顿,生怕这理由不够自然,反而让众人起疑,也让皇帝更下不来台,又加了一句,“皇上也看过祖母了,事情紧急,先议事为好。”

  皇帝微微笑着点点头,环视众人之后,又握住卫老太太的手嘱托:

  “祖母多多保重身体,朕带了一味乳酿烧尾,最宜冬日滋补,祖母记得尝尝。”

  他目光在下首坐着的祖雍身上停留一瞬,想要开口说什么,又将目光移开了。

  身旁的卫老太太看在眼里,面上声色不动,只反握住皇帝的手温言道:

  “快去议事罢,臣妇这里,皇上随时来。”

  臣妇二字,如同在他心头烫了一记,皇帝眼里闪过一丝黯然,接着又勉力笑笑点了点头。

  他是天子,从前对他百般疼爱呵护的祖母,在他面前也只能是跪拜在地的臣妇。

  这皇帝做的,丝毫不快乐,他心想。

  皇帝起身,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气,抬手抓住宜秋的手臂道:

  “秋姐姐,你也同去议事罢。”

  第113章 郡主

  宜秋本要下跪叩拜,却发觉手臂被皇帝的手紧紧攫住动不得了。

  她本能地抬头,正好看到皇帝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交织着热情、哀伤、气恼、孤独各样复杂的情绪。

  她心里有一瞬间的疑惑,稍稍挪动了下手臂想要提醒皇帝放手,却觉察到他攫在手臂上的力道更加紧了几分。

  在脑中众多关于皇帝的记忆涌上来之前,宜秋先红了眼眶,轻轻喊了声“皇上”。

  不知是被她眼里闪动的泪光吓到,还是被这声皇上惊醒,皇帝放下了宜秋的手臂,面上虽然依旧平静无波,但脸色却更加苍白。

  宜秋垂下手臂,全身如同脱力一般,原来他是……

  祖雍见宜秋神态,不由怔怔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呵……

  承晔心里哀嚎一声,今日这堂上,可真够乱的。

  他再也顾不得别的,上前拉过皇帝的胳膊便往外走,嘴里胡乱说着:

  “皇上快走罢,费先生等不及了。”

  “晔哥儿等等。”

  身后卫老太太忽地喊道。

  皇帝和承晔二人同时停下,卫老太太缓缓走向皇帝,握着他的手上下端详。

  “皇上要穿暖一点,常日里多进补养好身子……这么多日子不见,皇上清减了许多。”

  皇帝眼角有细碎的光亮闪动,他低声应道:

  “祖母放心。”

  又张了张口,却没有再说什么,和承晔一同出了门。

  宜秋强压下心里的震惊,向卫老太太和祖雍福身一礼也跟着去了。

  卫老太太站在堂中静立一晌,将紫檀拐杖用力地往地上顿了顿。

  “都说这万人之上如何荣耀尊贵,抛家舍命去争去抢,可他总归只是个孩子,有血有肉的孩子。”

  祖雍想起他父亲私下偷偷调侃的,皇帝,真不是人当的。

  他扶住卫老太太手臂,轻叹一口气道:

  “何止皇帝,生而为人,就没有事事如愿的时候。”

  又发觉自己这话说得不对,既是皇帝,总有更多可以如愿的时候。

  想到这里,祖雍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福宁宫殿前的园子里,宫女们簇拥着一名宫装丽人,将丝帛绸缎裁出的彩带和花样,系在冬日里已干枯的枝条上。

  一时间院内环佩琳琅作响,在众多绸花和美人映衬下,寒意也渐渐消减,满庭幽芳细细,打在琉璃瓦上稀薄的暖色也变得明媚非常。

  “皇帝上卫府去了?”

  太皇太后着了一件铁锈红绣金线蟹爪菊缂丝褙子,外罩着一件月白厚锦镶灰鼠皮斗篷。

  “一早就去了,想是还惦记着那禁军小旗的事儿。”

  李宫令扶着太皇太后静静立在廊下,悠然望着院子里的热闹场景。

  “这些事交给卫家小子办就行了”,太皇太后随口说着,忽地想起了什么,扭头望着李宫令问道:

  “昨夜既然那么大动静,想必是林家丫头在卫府罢?”

  李宫令笑道:

  “太皇太后总是明察秋毫。”

  若不是林宜秋在卫府,皇帝未必会一大早火急火燎亲自赶过去。

  “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你说呢?”

  太皇太后问李宫令。

  “婢子相信皇上能处理好,不过……”

  “不过他毕竟只是个少年人”,太皇太后接过她的话头,“处理这些事,若不能快刀斩乱麻,难免会有些闲话把柄,尤其是当下这里外一团黑,是敌是友不太分得清楚的时候。”

  李宫令抬眼看向太皇太后,您毕竟是个半道来的祖母,和皇帝的相处是不是要慢慢来好一些?她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出口。

  太皇太后断然道:

  “这个恶人,少不得要哀家来做了”,廊下扑在脸上的风有些凉,太皇太后携了李宫令的手往房内走去。

  “先是平息厉氏叛乱,在助皇帝登基上立了一大功,此次出使土奚律重启互市,林世蕃又是功劳不小。封他个异姓王都不为过,哀家封他的独女林宜秋做个郡主不算什么罢?”

  李宫令抿抿嘴,倒是自己多想了,以为太皇太后要当面直接劝诫皇上,那必然是不妥的。

  将林宜秋封为郡主,抬高了林宜秋的身份,表彰了林世蕃,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同时也是提醒,提醒皇帝郡主身份的女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纳入后宫的,也提醒林家的人好自为之,别让皇帝起了别的念头。

  “那便封林宜秋为郡主,赐单独掌兵之权。待林世蕃回京后与使团众人的恩赐一起下旨,现在可以先把消息放出去。”

  太皇太后声音冷静且清晰。

  院子里传来一连串笑声,被众宫女围拢着的宫装丽人将手中一朵玫瑰紫的绢花丢给身旁的宫女,快步跟上来挽住太皇太后手臂,“皇祖母,我方才仿佛听您说秋姐姐要做郡主了?”

  嘉和公主面貌娇俏,眼中华光流泻,一派娴雅矜贵,“这个郡主秋姐姐当得的,这段时间京都里里外外出了多少事,她一个女孩儿家往来奔波的实在辛苦”。

  她两颗贝齿轻咬下唇,慧黠地笑着,“她可比孙女儿能干,皇帝哥哥那里,我是丁点儿忙都帮不上的。”

  太皇太后嗤笑一声,作势要打她的嘴,“你是个金枝玉叶,那些事情自有臣子操心,哪儿轮得到你来置喙。”

  嘉和公主见太皇太后要打过来,一手攀住她的胳膊,躲在她身后讨饶起来,一老一少笑作一团。

  跟在后面的李宫令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嘉和公主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和太皇太后是半分血缘也无,但在她面前从不认生,倒像是亲孙女一般。

  她将头又低了下让人看不到脸色,眼前这十六岁的小丫头,若不是真的天真无邪到半分心机也无,便是城府深沉百般讨巧了。

  而作为当年先帝后宫中唯一留存的血脉,又经历了厉氏之乱和皇位更迭,李宫令不可能相信这会是个纯真无邪的女孩子。

  此时太皇太后坐在暖阁临窗的榻上,嘉和公主便挨着脚蹬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