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目断千山

4.第4章 心酸的家世

目断千山 牧鱼老者 2952 2021-03-28 12:21

  [第1章引子]

  第4节第4章心酸的家世

  大妈左一个“乡下父母”又一个“乡下父母”,让白明一头雾水。在他的记忆里,父母的影像一片空白,他也从未去过那所谓的“乡下”。曾经,有几次他试图向外祖父打听有关父母的事,都被粗暴地制止了。

  在这里有必要向读者叙述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白明的外祖父是晚清的一名秀才,很有些本事的,能文能武。据说,要是推迟几年再废除科举,考上进士也很有可能。于是感慨生不逢时,出家做了和尚。后来日本鬼子打来,竟然连和尚也做不成了,于是一怒之下参加国军去打鬼子。据说,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有几次,上边要给他升官居然都被他拒绝了。一九三八年他已年过半百,然而,偏偏在这一年他交上了桃花运:他杀了两名日本兵,救出了一名险遭蹂躏的逃难女子。那名女子认定,今生今世,为他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他。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老先生抵挡不住如花似玉的诱惑,在炮火纷飞的间隙里,竟然育下了一个女儿。三年后的一九四二年初,爱妻在战地抢救伤员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老先生把女儿送进战时教养院,一心杀敌。抗战胜利后,将女儿领出来,带到这座小城讨生活。由于有一手雕刻的好技艺,谋生倒也不是难事。五十年代初被招进街道的木工厂,做了一名专职的雕刻师傅。女儿在一九五五年考上大学,毕业后为了照顾老父亲又回到小城工作,当年未满二十,被誉为“小城一枝花”。然而,小城里的达官显耀她一个都瞧不上,偏偏对单位那位“可以改造好的右派青年”白仲文一见钟情,并且非他不嫁!

  这个白仲文就是白明的父亲,属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白仲文被打成“右派”,说来好笑。一九五七年“反右”时,单位分来了两个“右派”指标,有一个平时喜欢发点牢骚的是当然人选,剩下的另一个就苦坏了单位领导。白仲文是那种业务好能力强也听话的年轻人,领导就对他说:“小白啊,这右派指标你就领一个吧?”见领导发了话,白仲文也就点了头,没承想单位上那些觊觎领导位子的人假戏真做,整了不少的材料,拼命要将他批垮斗臭。你想,要整些材料还不容易?虽然单位领导力保,但上边发了话,也就只能让其接受“改造”。

  要论般配,倒也真只有白仲文配得上这“小城一枝花”。当年的白仲文历经四年大学生活的熏陶,完全没了土气,说他“温文尔雅玉树临风”一点也不为过,况且,他的故乡白家庄也非一般的化外之地。

  单位领导觉得对他不住,有心促成这桩好事,就或明或暗地点化他们。到两人的感情有了一定的基础时,有一天老雕刻匠偶然知道了。大家原以为会有雷霆暴雨,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晴天丽日——老夫子是见过大世面的,经历非凡,绝非仅仅是平日大家所见到的老雕刻匠。

  老雕刻匠吩咐女儿取出藏了多年的老酒,找出家里仅存的两把花生米炒好,然后让女儿把白仲文叫来。要知道,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都“共产主义”了还私藏这些东西,可不是能闹着玩的!

  白仲文忐忑不安地走进去,老夫子猛然喝令他“站好!”前边讲过,老夫子是当过许多年兵的,他能从一个人的站相上看出个八八九九来!看过之后,又扫了旁边的女儿一眼,点点头,吩咐“坐”。读者可能不会深究,他为什么又扫了旁边的女儿一眼。其实他是在看两人的面相合不合,就是说有没有夫妻相。现在人们所说的夫妻相,都误以为是指两人外貌有相似之处,那实在太过于片面。真正的夫妻相,据说是指两人的面相谐和,阴阳互补,有这种夫妻相的,必能龙凤互旺,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叫白仲文坐,其实也是有用意的。凭在寺里多年的修炼,老夫子能从一个人就坐过程的动作和坐姿判断出这个人有没有大的出息,性格怎样乃至能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人情世故如何洞穿。

  白仲文恭谨地坐下,老夫子这回不置可否,据说他看出了什么。这点读者看了后边的故事就会想明白的。

  接下来吩咐“满酒”。大家平时与人喝酒,胡喝海喝的多,恐怕通过喝酒来考察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就鲜有考虑。这么说吧,按照老夫子的原话,叫“酒瓶见底,忠奸自辨”。什么意思?就是说,酒喝得多了,你是忠诚豪爽的,还是奸巧狡诈的,有定性没定性,能不能受苦,判断力如何,决断力怎样,等等,都现原形了。哈哈,玄不玄?

  想来喝完酒后老夫子对白仲文还是挺满意的,不然不会让他当晚留宿在家。

  没过几天,就办了婚事。老先生让小两口住到家里,就是芳芳家现在住的那间。次年,白明出世了。

  那时,正是“干部干部,当不得一只鸡婆”的时候,由于大饥荒,财政紧张,国家养不活那么多的干部,精简之风也刮到了小城,加上具有右派身份,白仲文理所当然成为精简对象,被精简回原籍。见女儿决意随夫而去,老夫子也没怎么阻拦,只是让女儿做一个选择:去乡下就得把孩子留下,并且只要还在乡下就永远不得回来见孩子!做女儿的痛苦地考虑了三天三夜,竟然同意了!

  也许读者要责骂老夫子的不近人情。在笔者看来,这正是老头子洞察世事非凡的表现。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朋友都知道,正是这高明之处,确保了白明以后基本上顺风顺水,直到考上大学。这一点,看了后文你也会同意的。

  回到正题。这大妈是知根知底的,她把话挑明,白明才知道乡下他还有亲生父母!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大妈问他什么时候走,她好回去复命。白明怔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行李还没托运到,况且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到底在乡下何处。

  还是芳芳妈脑子转得快,她把白明的困境说给大妈听,大妈想了想,做主说他可以等行李托运到后让居委会通知他家里派人来接。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