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事情弘治皇帝都已经接受了,这种还在范围之内的东西,就更容易接受了。
对谢至报上来之事,弘治皇帝并未回应。
没人说话,暖阁之中一阵沉默,弘治皇帝父子都不做言语,谢至也就不好说话了。
毕竟,朱秀荣的薨逝并未让他们从其中走出来。
半晌的功夫,周家祖孙终于被带到了。
何三友带着周家祖孙进了暖阁明显有些紧张,谢至倒是也能够体谅,挥手道:“你去外面候着吧。”
何三友离开之后,弘治皇帝又把暖阁的其他内伺宫女也都挥手打发了出去。
不仅这些人被打发出去,就连负责记载起居录的也都被打发离开。
一般圣明皇帝,是不会亲自翻阅起居录,无论何时也不会把记载起居录的太监打发走。
越是圣明皇帝,越在意史书的评价。
在整个暖阁之中只剩下谢至和朱厚照以及周家祖孙之时,弘治皇帝才道:“看坐吧。”
周寿坐下之后,周平才跟着坐了下去。
“谢至,拿茶。”弘治皇帝抬手道。
弘治皇帝既然有了命令,谢至也只能是遵旨行事了。
他起身朝一边拿了倒了茶,放了下去,道:“庆云侯,请”
周寿也不搭理谢至,却是朝弘治皇帝道:“陛下,这都是谢至陷害臣。”
谢至倒是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周寿还在喊冤。
这么确凿的证据,直接认了,好歹也算个爷们了。
弘治皇帝面上并无太多表情,朱厚照倒是沉不住气了,道:“这个事情是本宫与谢至一道查的,这么说来,本宫也在冤枉你了。”
周平那厮虽说好像被惯坏了,办不成个事情,却也懂得说几句拍马之言,道:“殿下心性纯良,是受了蒙骗才会如此,周家受皇恩,岂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谢至倒也懒得搭理,孰是孰非的,弘治皇帝自然也会有判断的。
弘治皇帝并未有过多情绪,拿了供词,沉声道:“谢至,把这些证词拿给庆云侯。”
谢至起身递到了周寿面前。
周寿接过,从开始到最后,脸色逐渐有了些许的微变。
“证词就是如此,朕也会尔解释的机会。”
弘治皇帝把周寿喊来,还是想要从中知晓其为何做此事的原因。
周家在弘治一朝已算是得了不少荣光了,这样勾结外地藩王,着实让人费解了。
第192章 铁证如山
没想到的是,周寿脸皮竟是堪比城墙一般,证据已是如此确凿,竟还能百般抵赖,嘴中喊道:“陛下,这定是谢至陷害于臣,臣脾气不甚好,对府中下人平日难免会有些打骂之事,他们必是怀恨在心,构陷于臣,臣因陛下才有今日之一切,怎会做出那般大逆不道之事”
按理说来,弘治皇帝对周家却也不错,刺驾之事怎么着都不应该发生的。
若不是弘治皇帝相信谢至,相信谢至绝不会这个事情上陷害周家,弘治皇帝能想到谁,也绝不会想到周家的。
周寿一番喊冤之后,弘治皇帝脸上带着些嘲讽的微笑,道:“是啊,朕也想知道为何啊朕今日请庆云侯来,就是想让庆云侯为朕解这心头疑惑的。”
周寿脸上有些微楞,却是依旧死鸭子嘴硬,瞅了谢至一眼,回道:“臣也想知道,不妨请云中伯来解释一下”
尼玛,这个事情他解释的着吗
弘治皇帝本以为证据已是这般确凿,周寿也能开口了,在这暖阁中,交交心,也能让他心中好受一些。
却是没成想,周寿到现在都不与他说真话。
其实,周寿到了现在还不开口也不难理解,毕竟他身后的靠山可是很大的,只要他不开口,弘治皇帝便那他没辙,周太后再说上几句好话,这个事情也就能过去了。
周寿死硬不开口,弘治皇帝有些失望,也有些颓废与落寞,也不再次多说,摆手道:“庆云侯既然不肯给为朕解释,那便送庆云侯回去吧。”
谢至遵旨之后,喊来了门外的何三友正要带人出去之际,张鹤龄却是未经通传遍闯了进来。
一进门便指着周寿声泪俱下的苦诉着道:“陛下,若非秀荣,我大明便要举行国丧了,周家狼子野心,罪不容诛,臣那阿姐连日来都在以泪洗面,陛下,定要为秀荣报仇才是。”
周寿在弘治皇帝面前自辩了一番清白,对张鹤龄的指责,又自是也要有所表示的,嘴中大呼道:“张鹤龄,你可莫要冤枉老夫,总不能因孙儿在坤宁宫当值,就把这么大一个屎盆子扣到我周家头上吧”
别看张鹤龄有着侯爵,走到哪里都有人呼上一声侯爷,可实际却哪是什么有底蕴的家族。
行事之上不过也就如泼皮无赖一般。
周寿辩驳之后,他直接便当着弘治皇帝的面,破口大骂,道:“你个老匹夫,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还想百般抵赖”
说着的功夫,便要朝周寿动起手来。
这暖阁乃是平日处置朝堂大事之地,两个外戚却如市井乡民一般在此上演如此一番闹剧。
其实,这些事情不用张鹤龄说,弘治皇帝都清楚,现在的弘治皇帝正心烦意乱着,瞧见同样是外戚的张鹤龄,又瞧着两人这番举动,或许是又想起两人平日里的那种所作所为,反正态度是极为的恶劣,冷声道:“出去”
平日的弘治皇帝对张鹤龄一贯都是和颜悦色,即便张鹤龄犯下大错被弹劾,弘治皇帝都能把其喊至身边,私下解决。
现在弘治皇帝这般冷硬,却是张鹤龄从未见过的。
被喊了这么一声后,张鹤龄有些发憷,口中却又喊了一句,道:“陛下”
张鹤龄现在也是委屈的很,他进来完全是在他外甥女讨公道啊,这怎么倒显得他好像里外不是人了。
张鹤龄还要开口说些什么,弘治皇帝却是连机会都没给他,又是一声厉声呵斥,道:“滚出去。”
瞧见弘治皇帝这般,谢至便上前推嚷着张鹤龄道:“寿宁侯先出去吧,让陛下一人好生静静。”
张鹤龄那厮就是狗咬吕洞宾,竟又直接朝谢至狂吠起来,道:“陛下命你督办此事,你却迟迟不能拿出周家的罪证,你说,你是否是收了周家的贿赂”
这可就冤枉了,谢至他全程都与朱厚照在一起,他是能够收贿赂,朱厚照总不能也收了贿赂吧
谢至还未出言解释,朱厚照倒是冲着张鹤龄,道:“别以为本宫不知晓你的心思你哪是为了秀荣,为了大明,不过因为倒霉的是周家而已,你这般积极恐是为了私仇吧”
张鹤龄满是委屈,回道:“殿下,这可就冤枉臣了。”
朱厚照一直以来便对张鹤龄兄弟颇为厌恶,对张鹤龄也没什么好脸,道:“冤枉不冤枉的,你自己清楚。”
张鹤龄见与朱厚照说不明白,转头便与弘治皇帝解释起来。
弘治皇帝也不再给张鹤龄面子,就连朱厚照也不愿在搭理,抬手道:“都滚出去。”
张鹤龄本想还说上几句,谢至却是主动拱手道:“陛下,臣暂且告退了。”
在张鹤龄进来之前,弘治皇帝本就让谢至先行离开了。
这个时候弘治皇帝心情不佳,若强留在次处,难免会被殃及。
谢至带着殿中的周家爷孙退出暖阁后,张鹤龄得不到弘治皇帝的搭理便也只得是灰溜溜的离开。
出了暖阁后,朱厚照便在谢至身边与他小声道:“谢五,周家家眷的那些供词倒也着实不能证明他与宁王有牵联,就这么着也不能把他就此定罪。”
关键罪证没有找到,想要给一个外戚侯爵定罪,着实难以平天下人悠悠之口。
本来此事便已是沸沸扬扬了,若是没有铁证,不知被唯恐天下不乱者传成何种样子呢。
谢至回道:“还是当继续找寻证据才是,倒是没想到周寿竟是如此无赖,如此情况了,还想百般抵赖。”
朱厚照却是哼了一声,道:“他恐怕还想着能被身后靠山护佑吧这次父皇也是铁了心,周太后那里已被限制了出入。”
朱秀荣的薨逝,弘治皇帝宣布了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今日是第三日,弘治皇帝早起之后,便在张皇后身边陪着。
与张皇后一道正吃着早膳之时,萧敬便匆匆来报,道:“陛下,一众大臣在奉天殿前控告云中伯为泄私怨,对庆云侯滥用私刑,还说谢公在关中开渠凿井不够迅速,是在延误旱情。”
弘治皇帝脸色微变,却在张皇后面前并未有所表现,陪着张皇后吃了早膳后才离开坤宁宫。
从坤宁宫出来后,弘治皇帝便厉声怒骂道:“如此这个时候了,竟还有人在弹劾谢家父子,把弹劾之人都记下来,一一去查,他们愿跪就让他们跪着去。”
对待大臣,弘治皇帝一向都是温和的,如此这般着实很少见。
萧敬也没再多言,接了旨意便着手去做了,而弘治皇帝则是去了暖阁。
在暖阁还能瞧见跪在奉天殿之前的群臣。
弘治皇帝驻足在窗前良久,眼神越发的犀利。
这天下乃是朱家的天下,若劝谏是为大明,那也就罢了,若是为了私利胁迫朝廷,那可就对不起了。
从早晨一直到中午,那些大臣跪在奉天殿之前没得到弘治皇帝的任何回应。
弘治皇帝在暖阁中也都看不进折子,在房间中徘徊走上几步,之后又在御座之前坐上一会儿。
现在的弘治皇帝心下是纠结的,他明知道此事不会有错,却也希望这个事情是谢至搞错了。
对周太后弘治皇帝不仅仅只是感激养育之恩,也是有情分在的。
快要传午膳之际,谢至与朱厚照带着两个云中卫兵丁抬着一大筐东西进了宫。
还未走近奉天殿,便瞧见前面跪着的一众大臣。
谢至亦步亦趋的走近,也没正面与那些大臣见面,绕过那些人直接去了暖阁。
进入暖阁,行礼之后,谢至便道:“陛下,臣已核算出了周家的一些账目,经臣核查,周家在京郊以及关中等地有良田八万余亩,铺面五十余家,另有现十万余两,宝钞八十余万,珍宝古玩不计其数。”
这些东西数额虽然巨大,但却是并足以让弘治皇帝情绪波动,抬手道:“与宁王往来可找到证据”
弘治皇帝多年来对周家的宽容便正是说明了其对周家不一样的情义,因而这份证据,谢至并非第一时间拿出来。
既然弘治皇帝问到,那谢至也就只好开口了,谢至回道:“臣以房契搜寻了庆云侯的几处外宅,在城北一处外宅找到了一间密室,找到了与宁王往来的书信,另外还有一干朝臣与之往来的账目,这些账目清楚记载了双方之间的权钱交易。”
第193章 弘治皇帝的肯定
谢至汇报之后便把一些列的证据摆在了弘治皇帝面前。
虽早有准备,但在看着这些白字黑纸不容怀疑的证据,弘治皇帝的脸色还是有些许异样。
这些证据,早在之前的时候,朱厚照便已经瞧过了。
朱厚照虽还在愤怒之中,但在弘治皇帝面前还是开口劝道:“父皇,当心身子才是,如此白眼狼,父皇,没必要为他伤及己身。”
一句劝解如何能宽了弘治皇帝如此糟糕的心情。
证据还未瞧完,一口血便喷了出去,随后便瘫倒了御座之上。
谢至和朱厚照双双上前。
“父皇父皇”
“陛下”
两人喊了几声,没得弘治皇帝的回应。
朱厚照已经有些六神无主了,问道:“谢五,现在该怎么办”
不说现在还正在风口浪尖之上,就是外面那跪着的一众群臣,若是被他们知晓,还不知道要惹起何种风波来呢。
朱厚照他问谢至怎么办,谢至哪能知晓。
弘治皇帝现在这种情况,也没确定了病情,也不能随便移动。
若是被这些大臣知晓了弘治皇帝的情况,还不知道生起何种风波呢。
思考了片刻的功夫,谢至招来门口候着的小太监。
那小太监见弘治皇帝如此,立马慌慌张张的喊道:“陛下”
看这小太监的眼神,莫不是怀疑是他们害了弘治皇帝吧。
谢至冷声呵斥道:“闭嘴,陛下恐是有些急火攻心,本县问你,奉天殿外面的那些大臣是所谓何事”
那小太监瞧朱厚照也不发言,这才回道:“弹劾云中伯你的。”
果不其然,谢至进来之时便猜到了几分。
谢至也没再问具体的,立即道:“本县会去转移了那些大臣的视线,你立马去宣太医来,太医到此的消息不可被人知晓,若被外臣知晓了一个字,小心脑袋。”
谢至威胁一番,才放那小太监赶去了太医院。
在那小太监走了之后,谢至才与朱厚照道:“殿下,你在此照顾陛下,顺便保护这些账本,在陛下没有清醒之前,这些东西务必不能让任何人接触。”
安顿过朱厚照之后,谢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