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好伴读》

大明好伴读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4586 2021-05-02 12:55

  D-所服务的,自是极尽简陋的。

  好在谢至和朱厚照也不是那种要求过多之人。

  几人坐下无所事事的盯着往来于码头的船只,朱厚照感慨道:“最近这些时日,码头上的这些商船较之以往可还真就多了不少。”

  能够导致如此局面的原因谁都清楚,谢至也不多解释,笑着道:“苍蝇被打走,盛世该有的繁闹也给显现了。”

  提到这个问题,朱厚照问道:“吉野荣一也快回去了,回去后他也该遣他儿子过来了。”

  在这个问题之上,他们着实是不能放松警惕的。

  谢至回道:“这怎么说都是我们的地盘,有这样一个人在,可以督促我们时刻注意对我们不足以外人道的东西做好保密,这倒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觊觎这些东西的也不只他们一个。”

  两人在此倒也没等多长时间,远处的便出现了大黑点。

  一直注意海上动静的贺良,出言喊道:“回来了,回来了”

  贺良呼喊后,几人齐齐朝海上望去。

  帆船飘挂,隔着那么老远,所瞧到的桅杆竟是比码头停泊着的那些大。

  这不是大宝船,又是什么?

  虽已瞧见,距离过来还有段时间,谢至和朱厚照也着急,二人坐在那里继续漫不经心的喝着茶。

  “徐经,唐寅二人却有几分能耐,你小子倒是会收罗人才。”

  谢至自是不能说,这是因为他从后世而来知晓这二人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才子,一个才曾是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祖辈吧?

  对朱厚照此言,谢至也只能是嘿嘿一笑道:“当初臣只是不想他们二人因臣被陷害道鬻题的漩涡中无以自拔,也是那个时候臣要去云中卫赴任也急缺人手,倒是真没想到,此二人竟会有如此能力。”

  云中能够井井有条真正达成一县富一国,那全是唐寅的教化之功。

  而徐经的功劳那更为卓著,完全无需多说,便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眼看着宝船就要靠岸,谢至和朱厚照起身,一行人直接便靠近了码头。

  这宝船的吃水也不浅,船上的货物应当也不会少。

  等了片刻的功夫,那宝船便稳稳当当的靠在了码头之上。

  宝船才刚停稳,徐经便从船上铺下来的船板之处跳了下来。

  徐经下船,先与朱厚照和谢至见礼。

  见礼之后,未等朱厚照开口,谢至便问道:“某让你寻的那几种秧苗,你可寻到?”

  提及这个问题,谢至便招手吩咐人搬下来几箱子东西,紧接着把这些箱子挨个打开,箱子开启后,徐经回道:“在下出海之后一直都注意着知县你所言的那些东西,还别说,还真就被在下给找到了,知县,你所着的就是这些东西吧?”

  徐经出海之前,谢至可还是云中的知县,徐经以知县相称倒也没什么不妥,朱厚照一旁的张永倒是纠正道:“云中侯现已是五军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了,现在云中知县是王守仁。”

  徐经出海之前,谢至虽还是云中伯,但张永口中的那个云中侯还是很好理解的。

  徐经笑嘻嘻的拱手道:“那恭喜云中侯了。”

  早在云中的时候,徐经,唐寅,王守仁这些人也没把谢至当作是知县看待。

  他们现在的身份再有变化,他们相互之间的情义却永远不会更改的。

  谢至也是笑了笑,回道:“某还应该恭喜徐主薄。”

  虽说主薄不过只是个佐贰官而已,但别忘了以前徐经可是被革去了功名的。

  这个转变也可以说是一件幸事了,说不准,朝廷有何新衙门,他便就可充入进去了,现在的唐寅不是就是宣传部的尚书吗?

  徐经一下,没做应答,只是出口问道:“在下找的这些东西可否正确。”

  谢至只是大致瞧了一眼已知那些东西寻找的并没任何不妥,回道:“全都正确,此物都是好东西,把这些东西就放于云中吧,具体事宜,某让贺良告知你们如何做。”

  朱厚照拿起那些东西,问道:“这不是番薯吗?”

  这个东西在民间已有了流通,朱厚照认识倒也不算稀奇,谢至回道:“是番薯。”

  朱厚照又拿起另一件东西,问道:“那这个呢?”

  谢至笑了笑,道:“书中记载称玉米。”

  朱厚照又拿起了最后一物问道:“这个呢?”

  谢至耐着性子回道:“辣椒,有和茱同等效果。”

  解决过朱厚照的问题,谢至才吩咐道:“贺良,你带孙少爷去穿上瞧瞧去吧。”

  那小子既是来看大宝船的,总归是要上船去瞧瞧的。

  徐经带回来的这些货物,一部分需自行售卖,另一部分可就近在码头这里便直接售卖给那些商贾。

  毕竟这么大一口肉,即便是有朝廷的力量也吃不消,唯有需要这些商贾都参与进来,资本才得以运行下去。

  这个事情徐经交于手下处理,他则是与朱厚照和谢至进京一块去面见了弘治皇帝。

  早在之前的时候,徐经便负责着云中的商贸,在这些方面培养的人手也不少,即便是没有徐经亲手把关,下面的人也能够做好。

  而且此番出海,还需要与番邦买卖货物,这么长的时间,再培养些人手出来也不是难事。

  徐经出海的时候便带出了一部分归降的海盗,这些人一部分留下为大明建立海上商路,另一部分则是被培养成了经商的行家里手。

  第283章 培育种子

  谢至和朱厚照迎着徐经回京之后,三人便一道去见了弘治皇帝。

  宝船之上的事情徐经出力甚多,徐经一进暖阁,弘治皇帝便招呼着看了座。

  看座之后,弘治皇帝便开始询问起海上的见闻来。

  只要是弘治皇帝询问,徐经都会谦逊着一一做了回答。

  在询问这些事情后,弘治皇帝便问道:“平倭之事卿家有大功,卿家乃士子出身自幼读圣贤书,若想入仕为朕客降旨,海外凶险,卿家也不必再外出漂泊了。”

  学而优则仕,既是读书人,那必有入仕为官平步青云的抱负,率船出海在一些人看来着实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徐经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已没有了单纯入仕的想法,再一次直接拒绝了弘治皇帝,回道:“臣以为入仕者并非读书人最理想的唯一选择,习何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自己所擅长领域做些有利于家国百姓之事,现出海有利于强盛于朝,海上再有凶险,臣也自当不遗余力。”

  徐经能有如此感悟,着实不易。

  只要能坚定这方面的信心,出海之事自然畅通无阻。

  也许是徐经这番话说到弘治皇帝心坎之上了,随即弘治皇帝抬手道:“卿家肺腑之言至真至诚,这样吧,增设航海营,就由卿家任提督。”

  这么说来的话,徐经航海之事已受朝廷认可了?一旦能够得朝廷任何,那徐经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大明地界之上也就能够增添一个官身了。

  有官身的存在,自然也就能够方面不少了。

  最关键的是,朝廷认可了这个事情,也便不需要谢至在单独背锅了,这样的话,即便中途出现什么事情,也无需谢至来承担了。

  徐经表情淡然,不慌不忙起身谢了旨。

  谢至的谢旨却是比徐经激动很多,起身拱手回道:“多谢陛下,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举,陛下,徐经这次出海臣特请他带了些东西回来,若是所料不错的话,这几样东西可极大增添粮食产量,为多于现在半数人口解决口粮问题,臣已吩咐都带去云中了,臣想着先在云中搞个试验,若是可行的话,等到明岁春耕便可完全入种了。”

  谢至介绍过后,弘治皇帝询问道:“这马上便要进入冬日了,那物可在冬天生长。”

  云中可是典型的温热带季风气候,任何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的,到了冬天能达到滴水成冰的地步,谢至即便是从后世而来,却也从未听说过,有哪种农作物能够在冬天生长的。

  弘治皇帝的询问虽说有些不合情理,但谢至却也只得是耐着性子道:“云中气候,任何农作物都无法达到能够在冬日生长的,臣考虑了个其他办法,或许能够达成如此效果。”

  能够在冬日生长的那便只有大棚了,可大棚的效果自是不会比得上在气候适宜之时让农作物疯狂生长的。

  在产量之上肯定是会达不到应有的要求的,大棚的最显著作用,不过就是可吃到些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罢了。

  谢至回答之后,弘治皇帝明显有些失落。

  北方的冬日若是真能够种出庄稼的话,那也不必从江南之地运粮过来了。

  谢至也不管弘治皇帝的失落,继续说道:“陛下,这个事情得趁一手操办着才行,臣恐得在云中多留上一段时间了,五军都察院的事情可否请周右都御史回来操持?”

  重庆公主仙逝,周贤要丁忧守孝,朝廷若非急需用人,自然是不可离家的。

  对于这个事情,弘治皇帝并未马上答应,道:“云中可做之事京师便不可做了吗?你可留于京师两手兼顾即可。”

  这样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在云中完成此事是最为合适的。

  谢至如实回道:“京师自是也可行,只因云中往来各地的商路已经开通,在云中完成此事无论是粮种,还是成品都可通过这些商路运送而出。”

  云中的起步点本就是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所设立的,自然谢至如此说也并未有任何不妥。

  没成想,这次弘治皇帝并未应允,道:“周贤需丁忧期未满,召他回来不甚妥当,平日都察院的有吏处置,若有紧要之事可在云中出自,若再有紧急事情要做处置便由太子兼顾一下吧!”

  弘治皇帝宁愿为谢至考虑个解决之法,都未答应谢至把周贤急召回来。

  弘治皇帝没做答应,谢至也不再多说,周贤丁忧守孝那也完全是在尽孝,即便再难,谢至也应自己想办法才行。

  谢至只能应道:“是,臣遵旨!”

  此事商议之后,弘治皇帝倒也没做多留,直接便打发几人离开,毕竟他们几个手头也都是有着紧要事情要解决的。

  谢至从暖阁出来后,便拜别了朱厚照和徐经直接赶去了云中。

  从暖阁出来的时候,朱厚照便对谢至要做的事情进行了多番询问,但谢至要做的那个事情很难与朱厚照解释清楚,既是解释不清楚的事情,谢至也干脆不解释了,直接给他拿出实物见真章便是了。

  从宫中出来后,谢至便带着贺良,以及张卓等那一队亲卫赶去了云中。

  当初谢至让张卓训练亲卫一方面他却是也需要些亲卫护卫安全的,另一方面他也是在检验一下张卓的能力。

  最后的事实证明,张卓也的确是有几分本事的,短几月时间便能够训练出一支亲卫来。

  既然张卓有这个本事,谢至即便是看在张懋的面子上,也该为之谋一份功业的。

  而想要建功立业,也唯一离开京师那一亩三分地才行,毕竟在京师当中到处都是提笼遛鸟的勋戚子弟。

  那些人很多都是庶子出身,家中爵位与自己无关,而想要谋取功业有没有机会,所以也便只能是如此虚度人生了。

  张卓也就是命不太好,嫡子嫡孙的出身,若不是因为他老爹带着些残疾的话,那他现在便是名正言顺的小公爷了。

  由于事情并不是紧要的,所以谢至带着一队人马全程都不慌不忙的,慢悠悠的走在用水泥铺设成的官道之上。

  别看谢至在云中任职那么久,每次晚饭云中和京师的时候都在急吼吼的赶路,像今日这般还真是第一次。

  张卓跟在谢至身后,问道:“都御史,你去云中要做之事到底是何事啊?”

  这个事情还真没法解释的,想了半天之后道:“能在冬天长出的瓜果蔬菜,你们可见过?”

  张卓,贺良几个亲兵纷纷摇头否认。

  谢至笑了笑,道:“严格来说,是能够让瓜果蔬菜在冬日长出来的东西,与你们说你们也理解不了,你们瞧着便是,此物出来绝对可称为惊艳世人的存在。”

  谢至弄出来的那些东西哪个都是能够惊艳世人的,张卓和贺良也都能够理解。

  “张卓,到了云中,某便在云中卫为你谋个差事,云中卫放于云中本就是为防备鞑靼所设,而我大明与鞑靼迟早都得有一战的,那里是建功立业的绝佳之地,你能拿到何等功业也便看你的本事了。”

  谢至如此做也是张懋所希望的,当然也是张卓所期待的。

  谢至现在做的这个事情倒也是有功劳可捞,但那毕竟不是战功,想要封爵可能性极小。

  跟随谢至一道封爵的王守仁和戚景通那都是背负着战功的。

  谢至这个安排让张卓颇为期待,拱手回道:“是,都御史,某定不负都御史所望。”

  谢至也并未多言,笑了笑道:“你这亲卫培养的不错,既是有才能到了云中卫也必然可被重用的。”

  一路说这话,用了四个多时辰才终于赶去了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