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那些粮食养活云中现有百姓恐不成问题了。”
就在同一时间,云中的陶器作坊中却是围堵了不少人。
这些人手持镐头,锄头等所有能趁手的家伙什把作坊围了个水泄不通。
陶器作坊原有的劳力,这段时间不是在挖渠就是在打井,实在抽不出人手来,所有也就停工了。
现在陶瓷作坊的也就只有看门之人罢了。
如此声势的动静,看门的人也不敢耽搁,第一时间便把消息报给了王守仁。
谢至的面已是好几日不曾见到了。
这段日子,县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县丞王守仁和教谕唐寅处理的。
王守仁和唐寅二人没日没夜盯着沟渠和打井的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王守仁不得不放下手中之事,急急忙忙的往陶瓷作坊赶去。
现在的陶瓷作坊只是暂时的停工而已,等到旱情缓解过来,这个作坊还得派上用场的。
王守仁赶到之后介绍了自己身份后,一人气势汹汹的道:“某不管你是县丞还是知县,今日你们这个作坊必须推倒了。”
王守仁倒是没想到,这些人闹事竟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王守仁以为,即便有人来找事,那也应该是为柳河的灌溉之事。
毕竟现在大旱也不是云中一地,云中把水截留了,那下游的州县就没水可用了。
愣了一下,王守仁微微一笑,问道:“不知几位是哪里人此言原因又是为何”
做与不做的,还是得把情况搞明白的。
情况明了了,也才能够决定做还是不做。
为首之人毫无保留的言说了事情情况,道:“小人大营县人,此大旱与这陶瓷作坊干系巨大”
这也算理由。
一个陶瓷作坊就能够影响到县里的干旱
王守仁脸色并未有太多变化,道:“在下不知此言是因何所出,大旱绝不是一个小小的陶瓷作坊能够决定的,望各位能有理智判断。”
这些百姓既然敢直接找到云中,便坚信此言此事无疑了。
王守仁这三言两语的岂能够说服。
一干百姓坚持不肯离开,为首那人更是叫嚣着,喊道:“县丞若不愿自行拆除,那小人便自行动手了。”
这是打了鸡血王守仁怎么说也是朝廷的人,区区几个庶民便敢这么强硬了
既然说理说不明白,那王守仁也只能是来硬的了,招呼了身边一人,道:“持在下手令去调集云中卫一百户所前来此护卫,此乃县里公产,若有敢于冲撞着,统统拿下。”
这些人大概是被洗脑了,在云中卫还未赶到之际,便冲进了作坊。
王守仁从沟渠赶来的时候,不过才带了两个衙役,算上本来留在作坊看门的普通劳力,也不过是四五人而已。
不过只是四五个人而已,对付四五是流民,明显没有招架的余地。
很快,这些人便冲入了作坊,冲着作坊一阵的打砸。
幸好也就是云中卫赶来的迅速,所招受的损失也都在能够接受的范围。
训练云中卫的目的,便是为了对付蛮横无理的鞑靼。
在对对手中只有锄头普通百姓,稍微用些力气,便能够解决了问题。
很快,这四五十人被拿下,全部被羁押到了县里的牢房。
这牢房也还是谢至至到此上任一来,第一次关进来这么多人。
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守仁便带伤回到了挖沟渠之地。
一旁的唐寅瞧着王守仁脸上的痕迹,出言问道:“守仁,这是怎么了”
王守仁也没做隐瞒,把事情缘由说了一番。
“大旱源于陶器作坊,这有何干系”
“应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所为,我等这里应当加紧些速度了,大旱问题解决了,这样的谣言才能不攻自破,自有这四五十人找事,便会有更多人来的,作坊那里,在下已遣云中守着了,应当是没多大问题了。”
王守仁在沟渠中并未待多长时间,又有衙役找了过来,报道:“山阴知县来找知县。”
现在谢至正在鼓捣水泥,不能被人打扰。
所以说有个什么事情,也就只能找王守仁来解决了。
王守仁回道:“山阴在柳河下游之处,这个时候来,恐是为了柳河的事情,在下去见他,这里的事情你看着。”
唐寅负责县中教谕,很是清高,职位虽低,但很是受人尊敬,他说句话还是很有效果的。
第184章 全能的谢至
王守仁回了县衙之后便直奔正堂而去。
正堂中,已有一个身着青色官衣的男子在坐着了,听到脚步声正要起身,却看见是王守仁,随即又坐了回去。
此人便是山阴县知县萧定,乃是弘治九年进士,在得中进士后便被委派山阴知县,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萧定运气并不好,也是自小读圣贤书,登上天子堂之时已是不惑之年了。
这样的年纪相对于那些年少便高中之人已是丧失了很多先机。
王守仁倒也不在意萧定的举动,笑呵呵的拱手招呼道:“萧知县。”
萧定态度颇为冷淡,稍稍抬了一下手便算作是回应了。
王守仁径直坐下,开门见山问道:“萧知县前来是为柳河之事吧”
萧敬态度依旧冷淡,并未回答王守仁的问题,反而是问道:“本县亲自前来,在此足足等候了将近半个时辰也就罢了,你们谢知县却是迟迟不见人影,怎么本县没资格见你们谢知县。”
其实,也不能怪人家不饶人的。
知县与知县对话,那才是平等对待,人家知县亲自登门拜访,等了半天却只等到了一个县丞,能不生气吗
对萧定的质问,王守仁依旧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意,回道:“萧知县误会了,谢知县为县中旱情研究解决方法,县中之事暂交于在下处置。”
萧定年岁已是不小,火气却是很大,红着脸道:“少这般搪塞本县。”
萧定火气大,王守仁却是不慌不忙的道:“这样如何,萧知县,我县每隔一日灌溉一次,余留时间为山阴灌溉所用。”
其实,在云中灌溉之时,山阴还是能够取到水的,也就是水位会少一些而已,王守仁特意余留出时间,已是退了好多步了。
没想到,那萧定根本就不领情,起身道:“就这样吧,本县走了,不必送了。”
萧定若是这般走了,那也就走了。
没想到的是,他回到县衙便把谢至告到了巡按御史那里。
巡按御史向元奎封奉命正于大同府下辖各县巡查。
到地儿已有段时间了,正于山阴存查,还未巡到云中。
本来向元奎巡查的目的只是考察各县政绩的,恰好遇到了大旱,便可从各县处置灾情的手段之中更为立体的达到他的目的了。
这样的灾情也更容易积累政绩,只要无大过错,积极应对,升迁也就会容易很多。
自旱情开始显现之后,他所巡查的几县知县都在开始积极应对,像这般,连知县人影都见不到的情况,着实是稀奇的很。
听完萧定的告状后,向元奎也没耽搁,直接便转道去了云中。
王守仁刚应付走了萧定,却又有巡按登门。
巡按不比其他县知县,应付其他知县只要把该有的礼仪做到便是,对付巡按,却得是要有万分精神的。
王守仁急匆匆赶回县衙,与向元奎行礼后,率先汇报道:“向巡按,本县正引柳河之水先行灌溉一部分农田,其余人手也在打井修渠。”
现在抗旱才是重中之重。
向元奎对王守仁的解释并不满意,问道:“谢知县呢”
王守仁解释道:“知县说,有种东西铺于沟渠处,可省水,正在研究中。”
王守仁了解谢至,可以对谢至无条件的信任。
向元奎可不同,只听王守仁的一面解释之词怎能信服。
再说了,你都没弄出那东西来,怎能知道铺垫沟渠之中能够省水,这不是糊弄人吗
向元奎冷声道:“县中如此大旱,谢至身为知县,不带百姓抗旱,却在鼓捣没影的东西,还像个知县吗”
巡按报上去的内容是要直接呈交给皇帝和朝臣的。
对向元奎的质问,王守仁赶忙辩解道:“向巡按,县中目前抗旱之事皆是知县所安排,知县现在所做之事成了的话,至少可省下一半的水用来灌溉的,在柳河处,知县弄出了类似于南地水车的风车,极为方便,向巡按要不与在下去瞧瞧。”
这个事情上,向元奎倒是没拒绝,跟着王守仁直接去瞧了风车的运转。
瞧过之后并未多说,又在其他几地瞧了一眼,便离开了云中。
在云中的时候,向元奎倒也没有多说,王守仁以为此事算是糊弄过去了,却是没成想,向元奎离开云中后,便一道折子把谢至告到了御前。
什么消极抗旱,什么羁押了前去讨说法的百姓云云,反正很多,只有一个风车用来灌溉的功绩,在这些不利之言中也变得一文不值了。
弘治皇帝拿着这道折子,与一旁的萧敬,道:“朕原本等着谢谢至想些办法,他倒是先被人告了,他那风车能够引水灌溉,不过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解决不了大问题。”
随之,弘治皇帝叹了口气,道:“如此大事,满朝大臣都没什么能够解决之法,朕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少年身上,也是朕有些难为人了,谢至这段时间风头过甚,就此事,为之弹劾他的人已是不少,这个折子先压着,也给他些时间。”
弘治皇帝对谢至着实也是颇为宽容了,萧敬有时候都颇为嫉妒。
不过嫉妒归嫉妒,他却也不会专门去说谢至坏话的。
他之所以能够在几代帝王中都吃的开,最关键的一点儿就是不说违心的话。
“谢知县本是文人出身,却组建云中卫,又被封伯爵,文臣不封爵历来就有,谢知县封爵这就打破了这一界限,自是有不少文臣不满,再加上谢公为人正直,得罪的人也不少,谢知县有些过错,便会被抓住。”
道理也就是谢至所说的那个道理。
弘治皇帝未作回应,良久,萧敬试探着又道:“陛下,奴婢听闻,在朝臣之中有废太子之言”
萧敬还未说完,弘治皇帝身上的威压陡然多了几分。
顿了一下,萧敬紧接着又道:“传言说是殿下不够谦恭向学,不重文人,且尚武力,宠奸佞之臣,未有明辨是非之能,若由殿下即位,必起兵戈之祸,殃及大明江山,为社稷永安,当从宗室子弟中选能力出众者承继大统。”
弘治皇帝冷着脸,一言不发。
在朱厚照被刺杀之时,弘治皇帝猜想幕后凶手乃与宗室有关。
现在又有此流言,不想往这方面怀疑都不行了。
这样看来的话,既然有此流言,弹劾谢至那些人之中也不见得都是不满谢至封爵,以及与谢家有仇怨之人了。
弘治皇帝沉声道:“莫要动声色,往弹劾谢至的朝臣之中详查,看他们与哪些宗室有所牵扯。”
先前所查的只是弘治皇帝的一些兄弟,最远也就查到了亲叔叔而已。
这流言的目的并非只从这些人选出继承大统之人,显然幕后之人的范围也应当扩大了。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除却没有香火的,发展到现在至少得有好几千了。
这些人谁都有可能有入继大统的野心。
就在外面马上就要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谢至的水泥终于弄成了。
十余日的时间,不仅弄出了水泥,就连能从井中抽出水的风车也弄成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电机,把电弄出来也不现实。
这个风车相当于抽水机,在人力或者风力的作用之下,使压力达到最强,从而抽出井水。
这个东西完全就是谢至自己想象之中的,是否可行还是需要实践操作的。
思路既然有了,那便需要实际操作了。
操作这些,最需要的便是劳力。
而现在云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很快,水泥作坊便开始动工了,那个抽水风车也已经打造了出来。
ps:日常三求,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第185章 水泥问世
谢至刚到云中所考察的便是薛庄,对薛庄也算是有感情了。
所以在适用抽水风车以及水泥水渠都是在薛庄进行的。
就在谢至率领着薛庄百姓铺设水泥水渠之时,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气势汹汹的出现在了薛庄。
说是这些人气势汹汹,其实也有些勉强,这些人不过都是些老弱妇孺而已,还真就没什么威慑力。
谢至虽说两手不沾阳春水,却也是能弯下腰的,正如火朝天的亲自负责一条水渠铺设着之时,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挡住了大太阳。
谢至起身,瞧见面前这些人,又瞧着为首之人好像有些熟悉的面孔,嘴角上扬,扯起一道笑容,问道:“这位兄台哪里见过?”
那人本来强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