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具体原因如何,那都得一一问明白,这样也才能让刘福心服口服。
吴郡回道:“小人刘福既然告状,知县老爷必定会宣小人上堂的,所以便在外面候着了。”
说着,吴郡便以头触地,又道:“知县老爷明察,这个事情真与小人没多大关系,小人借了刘福的牛,那是当祖宗一样供着的,每日吃的都是小人儿子割回来的鲜草,不止如此,小人还把睡觉的地方让给了那牛,小人一家在外面睡,小人怕晒着他每日早晨凉快那阵出去,天热了就回来,晚上太阳下山凉快了才拉出去耕上一会儿,小人都没这般伺候过小人爹,小人是在是冤枉的很,不知怎么,睡觉的时候,那牛还好好的,早晨小人想拉出去再耕会儿,才发现那牛竟然死了,本来,没多大会功夫,小人那地也就耕完了。”
如此对待,那可真是如祖宗一般了。
第213章 断耕牛案
不过,吴郡说的是一方面,还得靠其他人证证明才能佐证他所言的这些不做虚的。
谢至听了吴郡所言,也没多说,朝一旁的李甲吩咐道:“去刘家庄找几人来佐证。”
接了谢至的指令后,李甲随即离开了县衙。
这次李甲并未走了片刻就能回来,谢至在喝了好几杯茶,才终于见到了李甲的身影。
在李甲的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人。
进了公堂,不等谢至询问,李甲便主动道:“知县,这四个是吴郡和刘福的邻居,这个乃是刘家庄的村正。”
李甲介绍之后,五人齐齐朝着谢至见了礼。
谢至抬头,问道:“吴郡邻居是你们两个吧?吴郡在借了刘福耕牛之后如何对待,你等来说说。”
这样不知情况的佐证反倒是更有效力。
被点到名的两人,其中一人率先道:“吴郡对那牛是颇好,全家人在外面睡,牛在他那房子睡,那真是快当祖宗供着了。”
另一人接着也道:“吴郡也不舍得让那牛多耕地,每日也就是凉快之时牵出去耕上一会儿便又回来了。”
这样的两份证词虽说简单,倒也可证明吴郡所言不虚。
谢至点头,招呼一旁记录的书吏道:“先让他们画押。”
人证画押往后即便有案件纠纷,也好查找。
在那两人画押后,谢至摆手道:“行了,你们二人出去吧。”
在二人出去后,谢至才开口道:“村正,本县也不甚懂牛,你说如此那牛可能被累死吗?”
能不能的,谢至说了效用并不大。
村正拱手回道:“自是不能,知县老爷,其实,刘福那牛岁数也不小了,哪是累死的,那就是老死的,牛死了,刘福不甘心,非要说是吴郡害死的,小人多次劝说,他也不听。”
村正这般开口后,刘福依旧梗着脖子道:“就是被他害死的,以前好好的,怎偏生到了他手里就死了。”
村正看了一眼刘福,无以言对。
谢至这下也算是明白了,刘福不见得不知晓他的牛是病死的。
只不过牛死了,他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
谢至扯起了一道笑容,也不怪刘福咆哮公堂,笑嘻嘻的道:“刘福,你的心情本县甚是理解,你来状告吴郡累死了你的牛,你就说,你想要吴郡怎么办?是为你牛陪葬,还是陪你银子?”
这个问题,刘福恐都没有考虑过。
谢至出口后,刘福一时之间无从回答。
谢至也不恼怒,微笑着道:“此案的关键还是在这头牛身上,其实,刘福你应该也清楚,这牛即便你不借与吴郡,它的寿命也到头了。”
谢至直接点名明,刘福不说话了。
片刻之后,谢至起身走至刘福身边,道:“这其实怪本县,本县也没亲自下过地,不知情况,只想着给你们安排了田,又安排了灌溉,却是殊不知种田也还是需牛来助力的,这样吧,本县以私人名义在两狼山养牛,你们需要耕地,可租耕,这样的话会减少你们养牛的成本,也会为你们解决了耕地的麻烦,如何?”
也许是谢至的这个问题太过于先进,他的这番话出口之后,京师许久没得到回应。
总归来说,还是村正见过的市面比较多,率先出口问道:“租耕?小人家中若是需要可去租牛回来,然后耕地之后再还回去?”
谢至点头,道:“是啊,如何?”
那村正点头沉思,回道:“好倒是好,只是这价钱?”
既然好,那其他的也就好办了。
谢至重新在桌案之前坐下,开口道:“本县初心本就是为富我一县百姓的,自是在你们承受范围之内,你等若是都租不起了,那本县弄这个东西又有何意思。”
谢至突发奇想弄出了这个事情,可刘福那里的事情却是还未解决呢,谢至又出口道:“本县这里的更牛自是不会这么快就能够解决,吴郡,刘福能在自家还未种完之时便把耕牛借给你,可见他与你关系匪浅,他的牛虽说是老死,却也死在你手里的,你便帮着刘福先把春耕的事情解决了。”
吴郡看了一眼刘福,虽得来了刘福的一个白眼,却还是很是欣喜的应道:“好好好,小人先种,也先帮着刘福种完。”
吴郡回答的一脸欣喜,刘福却是从始至终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不过刘福虽说未说话,但态度却也是证明,他是赞成谢至的这个处理意见了。
既然原告也没意见了,那这个事情的处理便也就结束了。
解决这个事情之后,村正却是开口问道:“知县老爷,刘福那牛?”
半晌,谢至才反应了过来。
这个时候的耕牛是重要生产力,朝廷有律法规定,不可吃牛肉。
自然,若是病死老死,自然死亡的牛也是可以吃的。
谢至回道:“刘福同意,你们可以食用。”
这个时候的人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荤腥,那么大一头牛,估计没人舍得直接埋了。
晚些的时候,王守仁,唐寅知晓谢至回来,也都赶了回来。
王守仁一开口便出言问道:“怎样?平叛还算顺利吧?”
历史上平定宁王的事情可是由王守仁完成的。
现在谢至去做这个事情,怎么像是抢了人王守仁的功劳。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自得的道:“守仁兄练出来的兵怎能差了d的,很是顺利,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宁王。”
王守仁不计荣辱,对谢至的恭维也没丝毫的一样,脸上的笑容淡淡的,温和回道:“既是顺利,那便好。”
唐寅却是在一旁打趣,道:“此番你功劳卓著,不知有何封赏,说出来让我等也为你高兴一下。”
这个问题就尴尬了,就朱慧的事情,他不被责罚就已是不错了,还指望着封赏,谢至想都不敢想。
对唐寅的打趣,谢至笑嘻嘻的道:“某人出身,已有了爵位,别的可就不指望了。”
三人正说着话,贺良匆匆跑了进来。
见到贺良也不顾寒暄,直接报道:“知县,刘家庄送来了牛肉,小人回衙的时候正巧碰上。”
刘家庄的人还很够意思嘛,还真送来了牛肉。
谢至道:“送到后厨去,把送牛肉的人喊到此处来。”
毕竟是个县里面送礼来了,谢好歹也是得感谢一下人家的。
没成想,贺良却是回道:“他们没进来,把东西留下人便走了。”
走那般急,难道是怕给他们银子?
王守仁和唐寅不在衙中,谢至便把先前刘福告状的事情讲了一遍。
随后,出口道:“某想着由两狼山出面养牛,然后在耕地需要之际再把这些牛租出去,这样省去了寻常人家养牛的成本,也能为他们减缓些压力,而我们养牛不仅可用之耕地,若是奶牛的话,还能喝牛,牛应当是比羊奶好喝的,至少不会有羊膻味。”
王守仁点头,唐寅问道:“你不会还想着卖牛肉吧?”
谢至着实有这个意思,点头应道:“是,某是有这个想法,朝廷只规定不准宰杀耕牛,也没说不准宰杀肉牛啊,若是用来吃肉的肉牛宰杀贩卖,与羊肉相同,想必也能赚不少的吧?毕竟牛肉的食用就比羊肉好不少,这可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王守仁和唐寅是否吃过牛肉,这谢至就不知道了。
唐寅一脸鄙夷,道:“刚认识你之时,还以为你是个正人君子,了解之后才发觉你竟也是这般满身铜臭。”
在外人面前谢至要保持形象,尽量要表现的正人君子一些,可当着唐寅也算是自己人了,何必再做作。
谢至回道:“某本就是俗人一个,某也并不想做君子,怎样,此事还不错吧?贺良,这个事情你去做,养羊我们也有经验了,把这个牛场就安排在羊场附近,先买些耕牛,帮着县中百姓完成了春耕,之后再完善其他的事情。”
第214章 不可撼动的墙
唐寅嫌弃谢至满身铜臭,那桌上的牛肉却是没少吃。
别看他们这些人出身都不凡,但自从到了这云中,却也是并不能时长吃肉的。
好久不见荤腥,偶尔吃上一顿自是会觉其美味无尽。
酒足饭饱之后,王守仁才把暂代的云中事务与谢至做了一番汇报。
在引水灌溉之上,云中县衙收各方权贵士绅银共计五万余两。
瞧瞧这些黑了心肝的,就光只是灌溉一下便能收银五万余两,这么多年下来,得欠朝廷多少赋税啊!
谢至听闻忍不住抱怨上几句,道:“到现在牵扯到宁王叛乱中的那些人皆都被缉拿了,余留在云中的私田有几何可有了统计。”
王守仁回道:“云中不曾有,其他地可就不得而知了。”
也是,云中占据土地最多的乃是马家。
马家扳倒,那些田要不还归到普通庶民手中,要不就是在官府手中。
谢至点头,言道:“没有便好,倒是省事了,不过其他州县此种情况就不甚乐观了吧?某与陛下谏言,这些参与谋反,而被没收的土地不可再被权贵和皇亲瓜分,要悉数落到普通庶民手中,如此能养活一部分庶民,朝廷也才能从其中收到赋税。
而那些庶民定是无能力购买这些土地的,唯一的办法,便是让他们租种,比如说一亩八贯,可分八年还清,每年只要交够一贯,那八年后这土地便可属他们私产。
为保后顾之忧,还需与他们说好,这些租种的土地只在秋收后收一定赋税,平时不会横加任何税收的,当然,既然他们租种,这些土地也不能随便买卖。
要知道,那些权贵士绅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因加在普通庶民身上的苛捐杂税太多,有的庶民辛苦一年,最后全家不仅填不饱肚子,反倒还欠下朝廷税收。”
谢至所说的这些一点儿都不夸张,王守仁和唐寅也属能够体察民情之人,自是清楚谢至所言不虚。
叹了一口气,谢至又道:“若想富民强国,唯有如此循序渐进才行,不然的话,必会遭那些权贵的反扑,到时这般压力,陛下那里恐都顶不住。”
王守仁和唐寅愿意放弃功名,跟着谢至去治理一个小小的云中,也是因赞成谢至的想法,想跟着他做一番事情的。
说到这里,王守仁问道:“那接下来便把这些田租种出去?”
谢至点头应道:“嗯,这个事情是应该及早解决,陛下只口头答应了某这个事,并无旨意下发,我等也无法办这个事情。”
毕竟那也不是云中地界的,谢至是有好几道钦差的身份,但却并不没有负责租种土地的身份。
谢至即便想去做,他不过一个知县,其他州县的主官也得同意啊。
弘治皇帝能下发旨意赶他上任,就不能一并把这道旨意下了吗?
是否交给他办,总得是有些说法吧?
这么拖着,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这个事情既然无法解决了,那所要考虑的便是云中一亩三分地上面的事情便是了。
“也莫要为此事纠结了,陛下既同意,无论委派何人处理这个事情,不久总归也是能够有旨意下发的。”
顿了一下,谢至神秘兮兮的问道:“水泥作坊那里还在持续不断地产着吗?”
县中大半部分的事情都是由王守仁负责的,所以在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王守仁做了回答,回道:“是啊,一直都在产着,为关中之地解决了沟渠事情后,制作过程也是颇为熟悉了,每日所产几乎达到开始那段时间的两倍之多了,只是如此多的水泥,一直堆放在库房,要不先停停”
水泥如此绝妙的东西,好不容易才弄出来,怎能说停就停。
谢至赶忙摆手拒绝,道:“可别,你们难道没想过这东西除了弄着沟渠之外,还会有其他用处?”
不得不说,见识是会局限眼界的。
就连大名鼎鼎的王阳明,被谢至这个问题问的都有些发懵,许久才出言,道:“还有其他用处,是什么?”
唐寅的聪明都在诗词书画之上,对这些实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