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秋窗三语

本钢的品位

秋窗三语 蒋子龙 1628 2021-05-02 12:31

  本钢的品位

  本钢——“本溪钢铁公司”的简称。

  也可以理解为“本来就是钢”。

  我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企业,对本钢怀有特殊的尊重,念念不忘它给我造成的震撼。

  它环境优美?不,恰恰相反,山不青,水不绿,铁雾飘飞,大气污染严重,仿佛把天空、大地、日月全装在一个钢铁的匣子里。

  本钢的厂房漂亮?也不是。基本上是结实耐用的老厂房,公司的办公大楼也不过是五十年代盖起来的五层高的砖楼。

  本钢很大?不算小。但论规模在重点钢铁企业里恐怕只能当小弟弟。

  本钢名气大?也不全是。在同行业里对它都高看一眼,在社会上有多少人知道本钢?近几年来社会时尚大变,人们的视线喜欢跟踪花花绿绿时髦的东西,更少有人注意务实多于务虚的本钢。

  它不新潮,不显山不露水,沉默在活跃的社会。天性浑厚,质朴无华,每年给国家上缴利润胜过某些大名鼎鼎的省份。稍有点经济常识的人能不对这样的企业肃然起敬!

  本钢的露天铁矿是全国最大的,也是品质最高的,被誉为“人参铁”。

  深紫色的矿脉,一条条,斜剌剌,鼓绷绷,如大小裸露的肌肉,有的一层层堆起了八百多米高,名副其实的“铁山”。有的斜摊在山梁上,像地球的绶带。

  现代化大机械作业激起的烟尘,遮天蔽日,滚滚扬扬,我没有感到窒息,精神反倒被刺激得亢奋起来,闻出一股甜腥腥的味道。生平第一次没有本能地躲避尘土,反而生出一种亲切,一种感奋。

  巨无霸的铁矿山裸露着自己的真诚,托起浑浊的天空。那粗冽的生命力,呈现出强大的优势,也格外受到大自然的优待。

  寂寞成铁。铁是大山几千年寂寞的结晶。寂寞成全了铁,铁又毁了大山的寂寞,汇成苍茫澎湃的铁流,布成铁阵,规划着世界。

  这钢铁的气息,这沉重的味道,把现代社会的浮躁都给镇住了。

  我面对本钢无法不想到为人的品位,为文的品位——

  难道除去追赶潮流和抱怨潮流就没有文学了吗?潮流流走的是一些表面的轻浮的东西,顶多浮起几个人或冲走几个人。文学是不会消失的。

  但文学的品位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刚开始形成,品位就确定了。所以重视形成,重视起步的人都很沾光。所谓“出手不凡”,“起点很高”,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高品位的初学写作者胜过低品位的有了作家头衔儿的人。有人凭一两篇作品文学就不会忘记他。有人写了多半辈子甚至一辈子,也仅仅是“发表着,苟活着”,文学怜悯他却不能承认他。

  只有热爱是不够的,还要识别。文学对作家的选择比作家对文学的选择要严格的多。所以喜欢文学的人很多,被文学喜欢的人很少。

  如同大自然对铁矿山的褒奖。

  追求的执著,追求的单纯。自信胜过现实,改变现实,具有一种文学的内在力量,经得住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攻击。

  宁充实凝练自己,不迎合别人。

  不萎缩自己或膨胀自己以适应社会关系。高品位的精神素质具有深沉的宇宙性的稳定力。

  任轻薄的尘埃随风飘荡,铁矿石喜欢凝聚,一旦烧炼自己便流淌为钢铁。

  “生于火热,死于安乐”文学生出一个安乐的断层。解放前、五十年代、八十年代,都有一批年轻人以新的锋芒冲击文学,形成那个时期的文学主调。如今连“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青作家”也已四十多岁。崇拜苦难,认为“不幸是最好的大学”的理论已老掉牙,万事倶备,似乎只等着安乐的一代冲锋陷阵了——

  天天在发表着,各种奖励照样进行着,文学存在着,活着。但没有锐气,创意平平,缺少惊世骇俗的强焊力量,平庸像网一样把文学罩住了,失去了让人尊敬,让人惊叹,让人畏惧的魅力。

  没有主体也就谈不上多元。主体似乎正在盼望着生力军,盼望着生力军那“爆炸式”的起跑。

  不要以为现代社会冷淡了文学,文学是从容的,从不失望。它在生活中有众多的祟拜者,文学的希望不取决于文坛,而取决于永不停顿的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文学都不会放弃观察生活的旋转,把握生活的新内容,从而确立自己的品位。

  找不着自己品位的文学不会有真正的繁荣。

  本质上的成功弥足珍贵。

  我羡慕本钢,自信,沉雄,有强大的实力又有宽厚的胸襟,品格中升腾着阳刚之气:凭着造化賜予的个性和气势,自成气候地活跃在生命的巅峰状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