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便是辛劳
办公室的同志叫我填写“自学成才”的登记表,我感到惭愧,感到惶惑——我“成才”了吗?
“才”的标准不一样,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俗话说“人跟人比得死”。
我唯一可以接受的是这两个字。我确实努力自学过,眼下仍在自学,将来恐怕还要自学下去。一个人不论是否被人们认为“成才”了,在他的一生中都不可能不自学过。光靠贩卖别人的知识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也得动脑筋,要学,更要自己钻研,自己摸索规律,方可驾驭工作。
苏东坡曾说笔成冢,墨成池,不成羲之成献之,笔秃千管,墨研万锭,不成张芝成索靖。”任何人“成才”,自学都是重要的主观因素。也可以说,自学是通向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然,也不应该否认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一般地说,政治开明,社会进步,历史发展,有利于人才成长,每个人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但是,历史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都出现过人才。没有一个人才也不出的时代。所以,客观条件不是绝对的。顺境——培养了一些人才;逆境——也锻炼了不少人才!
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因素,刻苦自学,以勤补拙。世界上有许多表面上看来是“歪打正着”的事情,仔细想来,偶然是必然的结果,“歪打”、“正打”都是“打”。找对了自己的位置,找好了角度,就能“正着”。其实,所谓“成才”了,并不一定就是成功了,而是真正找着了自己。
我在一个大学讲完课之后,一群学生围着我提一个相同的题目,而且非要我当场作出回答,即你是愿意当作家,还是愿意当厂长?”
我当时回答:“愿意当厂长。”
他们高兴地满意而去。
我当初晕很想上大学的,而且保准能考得上。只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才报考了由国家供给食宿的技术学校,而且热爱自己的专业,实事求是地说干得也不错,毕业没多久就当上了大班长。但是,文学象个幽灵一样老在追赶我。以后又考上了可以“游山玩水”的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也曾是个不错的制图员,当过技术能手。仍然是文学这个幽灵在作怪,我经过无数次地和它较量,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在我可以当个职业军人的时候突然发表了一篇作品。我从来就不想当作家,可是每当命运的转折时刻,文学总是在后面起作用,改变我的生活。这原因就是我喜欢文艺,自学的是“文”,专业学的是“工”,结果是自学的反而成了主业,本职专业反而成了副业。年领导想把我调到作家协会当专业作家的时候,我思想上斗争了好几个月,举棋不定。我喜欢工厂,喜欢自己的工作,许多过得硬的朋友运是在工厂里。至今还和车间保持着亲近的联系。闹到现在这种局面,我不后悔,也谈不上太高兴。因为我不知道自已是在工厂里创造物质产品更有意义,还是从事精神产品的创造更有意义。不管怎样,我相信鲁迅的话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的人,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数学家华罗庚说一分辛劳一分才。”总之,一切成才者都必须勤奋,勤奋自学,勤奋思索,选准成才目标,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始终如一。世界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说得好一一
“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