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困局(四)
晚上,杨光明委婉地和陈老师提了一下他杰青的问题,陈老师当即心领神会。第二天就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消息:沈家华老师果然是基金委的评委,而且答应如果遇到杨光明的本子,一定会尽全力帮忙。
杨光明的心情终于轻松了些许,但他的好心情只维持到了周三下午的燕京国际合作组会议。
周三下午的第一个会议结束以后,陈秘书请各个单位的代表留下来,继续进行下一轮的会议,投票选举新一轮的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其他老师和同学请离开会场。
杨光明看了一圈,发现国家理工大学的其他老师、学生和博后都和大部分参会者一样,起身收拾东西准备往外走。方院士没在会场内,执行委员会大部分成员也不在。他走到陈秘书面前说了一声:“我们江老师病了,要不然我来代表一下江老师吧。”他的学生沈鲲鹏也放慢了脚步,回头听着杨光明和陈秘书的谈话。
陈秘书抬头看了看杨光明,“杨老师,这样啊,我先去问一下方所和执行委员会的其他几个老师再给您准话,好吧?”
“好的,好的。”杨光明忙不迭地回答。
说话间,方所长和执行委员会的几个老师从外面进来,方所长对陈秘书说:“江老师病了,他委托关山老师代表他来投票。”
方所长声音不大不小,但留在会场里的不少人都听见了。不少人看着杨光明,面露疑惑,连沈鲲鹏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尴尬。
陈秘书转过头对杨光明说:“杨老师,那您看?”
杨光明强忍住内心的愤懑和怨气,状若无事地笑了笑:“谢谢你小陈。方所长,你们忙你们忙。”
害得杨光明颜面大失的罪魁祸首关山跟在一帮人的后面,和执行委员会成员之一,燕大的高闯院士说话:“江老师周一做的手术,手术做得挺成功的。他让我向您表示感谢,他现在没法起床,不能吃东西,但精神状态挺好,也不疼了。他现在没办法回复大家的邮件和信息。等过几天好了他会一一回复大家的,您不用担心,他请您也保重身体。”
出了门,沈鲲鹏没眼色地问:“杨老师,江老师怎么了?做了什么手术,要紧吗?为什么是关老师代表江老师去投票?”沈鲲鹏常驻燕京,还没有听说江院士生病住院的消息。
其他学校的一些老师也好奇地打听:“江老师要紧吗?有什么我们能做的?”
杨光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打哈哈敷衍过去,心里愤慨莫名。在燕京粒子加速器国际合作组里面,除了江继川之外,我杨光明是国家理工大学中资格最老,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个。江继川不能参会,理所应当应该由我代表学校投票,凭什么轮到关山这个毛头小子?论资历和贡献,我哪一点不如他?
现在想想,关山居然还代表江继川处理了粒子物理组的一些事务,那这就代表老头子是特意扶想持关山上位?难道老头子想要让关山接班?凭什么是他?杨光明颇为惶恐,自那之后,他心中对关山愈发憎恶。若不是为了维持一贯的好风度、好脾气、好合作的形象,他只怕是颜面也顾不得了。
其实对江院士来说,选关山代表自己投票的理由很简单,关山在燕京加速器做了很多服务工作,是国际合作组的物理协调人,对国际合作组的日常交流事宜更加熟悉。新发言人选出来以后,关山可以直接对接,推动后面的工作。
去省立医院住院之前,江继川已经知道自己患有结肠癌,虽说他相信科学和现代医疗技术,但在绝症面前,是个人都会有点惶恐,科学家也不例外。他那一番布置,多多少少带点交待后事的意思,他怕他万一挺不过去,后面不好办。好在事态没有那么严重。
校长、书记、物理学院的李书记和新安省教育厅的领导一起去肿瘤医院探视的时候,医生说江院士的结肠癌手术做得很成功,发现得早,没有转移。但考虑到病人快七十岁了,医生建议术后好好休息几个月,即便痊愈后回去上班,也要减少工作量,不能太过辛苦。
江院士跟校长书记说想卸下物理学院院长的职务。校长书记齐声说:“江老师您安心养病,您回去以后,学校肯定不会让你还像以前那么辛苦,但是物理学院还需要您坐镇才行。”
国家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力量超强,院士众多,粒子物理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学科。和一些需要倾全校之力,重点发展一两个二级学科或重点领域的学校不同,国家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目标是在物理学的每一个领域都确保国内领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江继川是小学科出身,在粒子物理界声望很高,他为人公允,性格温和,物理学院的大佬们都还服他的管。假如找一个强势学科的强势院士当院长,对物理学院各个方向的平衡发展没什么好处。江继川是最好的院长人选,他当院长这几年,物理学院各学科和平相处,发展均衡,物理学院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得了A+,国内首屈一指,江继川功不可没。
出院以后,省里安排江院士去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新安省教工疗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杨光明便没有找到机会找江院士面谈。不过他也一直没有闲着,他去拜访了方文昌院士和其他几个有可能帮得上忙的学术界大佬。大家对他都还挺客气,有不少人都说他实力强,资历也够。有些人甚至直接或间接说他今年机会很大。和沈家华教授,他更是刻意保持密切交流,两个人很快就相谈甚欢。
杨光明认为,按理说,今年怎么也应该轮到他了。
五月份接到上会答辩的通知以后,系里的老师们也帮他出了不少主意。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杨光明百般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上会答辩那一天,会是那样一个局面。
几个评委他都认识,评审组长是宁源重离子实验室的邓华明院士,评委里面有国内粒子物理理论权威之一,理论所的王海峰教授;杨光明母校的沈家华教授;还有燕京粒子物理研究所的杰青马昭和金陵大学的杰青李林。
杨光明和邓院士、李林教授是点头之交,和王海峰教授颇为熟悉,和沈教授才刚刚打得火热,和粒子物理所的马昭也很熟悉。看上去今年局面大好。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他陈述结束之后,王海峰教授就一个劲地问一些让他尴尬的问题。王海峰是国内粒子物理理论的权威,在粒子物理界大名鼎鼎。杨光明过去和王教授的关系还算不错,自认没有得罪过他。就算不帮忙,也不应该问那些刁钻的问题。
王海峰教授问了好几个杨光明论文后面物理意义:
“你们为什么要优化这个模型?优化的几个参数后面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你这篇文章引用率非常高。能否简单阐述一下,它到底解决了哪些实际的物理问题?”
“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这个方法?如果采用原来的办法,会对这一道的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
这些年,杨光明把学生和博士后放在好几个方向不同的热点实验上,参与了很多热点研究,所以文章很多,引用率也很高。但他原本物理功底不算太好,加之摊子铺得太大,对细节的把握自然不够。他又不是那种很用功的人,素日里没有花太多心思去抠那些课题后面的物理原理。遇到王海峰教授这样较真的人,问了些细节和物理问题,竟将他难住了。
沈家华教授试着引导他回答那些问题。但是杨光明原本就没有急智,一时之间竟想不出什么切题的说法,只能按原本写好的提词再说一遍,或是绕着弯,再说一遍他那些成果的亮点。
邓华明院士原本是个好性儿的人,对杨光明的成果也颇为欣赏,见杨光明老是不正面回答王海峰的问题,而是顾左右而言他,似乎不太懂物理的样子,也慢慢地失了耐心。
出了会议室,杨光明感觉不好,便给沈家华教授发了个微信,拜托他打听这次的情况,另外还托他打听打听,王海峰为什么要刁难自己。
沈教授果然不负他所托,答辩完以后的闭门讨论和吃饭闲聊中,他听到了一些内幕消息,晚上他打电话问杨光明:“……其实邓院士一开始对你印象还不错……但是你是不是和你们单位同事有什么矛盾?粒子物理所的马昭提到一个叫关山的,是你们单位的,有个什么粲物理的题目,王海峰似乎是在帮关山打抱不平,他们没有明说,但感觉上,好像你们学院的江院士也不是太认可你,江院士在学界影响巨大,你想要出成绩,还是要和同事和前辈们搞好关系才能成……”
后来,沈教授说:“祝你明年好运吧。” 象牙塔之下aka物理学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