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明第一狠人》

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83节

《南明第一狠人》 一袖乾坤 7436 2021-04-26 18:46

  D-。

  只是清军入关之后一路南下,守军们个个献城投降。

  稀里糊涂的武昌就丢了。

  其实啊清军统治武昌的时间不过十几载,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曹老四这下总算信了。

  竟然有不少百姓表示愿意从军,这在清军控制武昌时是为了万万不可能的。

  只要不是清军抓壮丁,根本不可能有人主动从军!

  看来大明还是在大伙儿心里有地位的啊!

  不过曹老四是不会从军的。

  他家里就他这么一个独苗,还有老娘要伺候,离不开他!

  却说这日曹老四上街采买年货,碰到了好友赵元梁。

  赵元梁是城中最大棉布店的东家,平日里曹老四总去他家采买制作棉衣。

  “哎呀赵老哥,正好撞见你。那我便提前定两件棉衣吧。给我家婆娘和小子的。”

  赵元梁清了清嗓子道:“这个...实不相瞒,小店的棉花都用完了。前不久刚刚接了个大单...要不老弟你再寻寻别处?”

  曹老四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棉花都用完了?这怎么可能?赵老哥你是遇到贵人了?”

  赵元梁连连点头道:“贵人,天大的贵人啊。”

  他伸出手指朝天上指了指。

  曹老四听的直挠头。

  这是怎么个意思?

  “我说赵老哥你说话能不能不要说一半藏一半啊。到底是咋回事,你说清楚啊。”

  赵元梁苦笑一声道:“是天子,天子采买的棉服。”

  “啊!”

  曹老四惊讶的喊出了声。

  “天子采买的棉服?”

  赵元梁见他这么大声,直是骇了一跳。他连忙上前堵住曹老四的嘴道:“你小点声,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跟皇家做生意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赵元梁担心遭人嫉妒,故而一直都是没有示人的。

  早知道曹老四这么大嘴巴,他也不会跟曹老四说!

  “好好好,我小声点!”

  曹老四压低声音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啊。”

  “啧啧。”

  曹老四咽了口吐沫道:“那我可得恭喜赵老哥了。你这是要发迹了啊。”

  “这倒也不好说。跟皇家打交道那是一步也不能走错啊。走一步看一步你。”

  “不过天子买棉服做什么?”

  曹老四狐疑道:“大明便是再穷也不会缺天子的棉服吧?”

  赵元梁摇了摇头道:“天子不是给自己买的,是给明军将士们买的。”

  “明军将士们?”

  曹老四的一双眼睛瞪得犹如牛铃一般,砸吧砸吧嘴道:“一人一套?”

  “然也!”

  赵元梁点了点头。

  “这真是有意思。”

  曹老四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从未见过有给士兵采买棉服的。还是人手一套。

  武昌的冬天虽然很冷,但不至于冻死人。

  这种情况下上位者自然是能省则省。

  主动给士兵采买棉服,这个永历皇帝真是有些意思。

  “这皇帝真是有意思,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一绝啊。”

  “嘘!小点声,你不要命啦!什么叫这皇帝。也不看看现在武昌城是谁说了算。”

  “我不就是随口说说吗,看把你给吓得。再说你不说我不说,有谁知道?”

  曹老四双手一摊道:“不过我真是有些佩服这皇帝了。换做是我我可做不到。”

  赵元梁白了曹老四一眼道:“要么怎么人家是天子,你是个平头百姓呢。”

  稍顿了顿,赵元梁接道:“这第一批棉衣呢已经赶制出来了。现在关键是制作棉衣的人手不够,棉花也告了急。”

  好不容易成为了皇商,赵元梁自然希望把这差事办的漂漂亮亮的,给永历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你可得盯好了,不然万一出了岔子那可好事变坏事了。”

  跟皇家打交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跟一般人做生意,交不上货最多是被人骂两句。

  交不上皇家的货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你放心好了,哥哥我可不傻!”

  时来运转,这真是时来运转啊!

  现在赵元梁十分希望明军能够在湖广站稳脚跟,这样他这个皇商才能当的久一些。

  ...

  ...

  “旭子哥,快来看看我这身新棉服!”

  李石头十分兴奋的朝赵旭招手道。

  赵旭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啊,现在都参将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

  “话可不能这么说。参将又怎么样,参将不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你旭子哥不都是副将了吗,得了件新棉服不也乐呵了好久。”

  “我可没像你一直傻乐。”

  赵旭连忙纠正道。

  “要说陛下真是爱兵如子啊。我可真没想到他会给大伙儿一人发一套棉服,听说就连火兵都有一套呢!”

  “陛下真是仁君啊!”

  这一点赵旭倒是赞同。

  换做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对普通士兵这么关怀,最多是对一些高级将领嘘寒问暖。

  这也是利益使然。

  其实赵旭也能理解,毕竟天子日理万机不可能事事都关注,人人都在意。

  但是当今天子是真的把普通士兵当人看待的。

  这一点极为难得。

  也许这就是将士们无比拥戴天子的原因吧。

  赵旭为能替当今天子做事感到无比荣幸。

  “这个冬天能舒舒服服的过了。”

  虽然背井离乡,可赵旭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相反他现在满是兴奋,急着跟天子一道开天辟地!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七章 爱兵如子朱由榔(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

  朱由榔现在慢慢强迫自己去认识更多的领域。

  他未必需要做到专精,但一定要有所了解。

  只有做到通识朱由榔才会处处说的上话,不至于被人诓骗。

  眼下最让朱由榔关注的便是棉服采购了。

  武昌的冬天很湿冷,走在室外的感觉很难受。

  朱由榔希望每个士兵都有一套棉服,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熬过这个寒冬。

  他估计清军短时间内是不会进攻武昌了。双方再战就是开春之后的事情了。

  这给明军留下了珍贵的休整时间。

  从夔东东征以来,明军一直在战斗。

  因为一直保持连胜模式,攻城拔寨下掩盖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胜利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不会凸显出来。

  但一旦吃了败仗就会迅速爆发甚至是反噬。

  朱由榔肯定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而是要未雨绸缪。

  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

  这就涉及心理调节的环节。

  士兵们长期在军营里过着军旅生活,时刻神经紧绷。

  朱由榔觉得需要对其进行疏导,让士兵们得到放松。

  心理咨询是个办法,可是现在朱由榔没有专业人才。只能暂时先搁置。

  朱由榔觉得可以成立文艺队,由文艺队表演节目来起到让士兵们放松的目的。

  这个培训时间不会太久,见效快。

  最适合现在的情况。

  而且文艺队还可以起到舆论宣传的作用,在民间进行一些表演。

  文艺队在空余时间来到繁闹的街市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演出,配合皇明日报让汉家百姓都看到皇明天子的爱民如子与满清的暴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百姓们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朱由榔找来李定国商议此事,李定国拍着胸脯表示支持。

  其实李定国也不知道文艺队是什么,但听天子说能让士兵们放松他便觉得可以一试。

  常年带兵在外李定国十分清楚士兵的苦闷。

  将领们的条件还好一些,士兵们就很惨了。

  如果没有一个排解的方式和发泄的渠道,确实会出现问题。

  李定国的处理方法和其他将领很类似,那就是用严苛的军规压制。

  但他也知道长此以往不是办法,也许平常没事,但一有事就是大事。

  营啸甚至哗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定国很想看看这个文艺队带来的效果。

  就文艺队队员招募范围,朱由榔和李定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朱由榔认为可以把范围放开,既可以招募男兵也可以招募女兵。

  所招募的士兵隶属于军队,和士兵们一起过着军旅生活。

  李定国却觉得女兵在军营中多有不便。

  毕竟军队是打仗的地方,便是火兵都是男人。

  男女有别,干柴烈火在一起很容易惹人闲话。

  这些士兵都是光棍难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朱由榔细细一想确实也有道理。

  这个时代男女大防的观念还是很盛行的。

  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这个观念并不容易。

  即便是原来的闯营、西营,也是会把妻儿老小单独编成老营,避免士兵和家眷直接相见。怕的就是私情干扰到行军大计。

  若是放任不管,后果是很严重的。

  哪怕是京剧,一开始也都是男人反串扮演女性角色。

  但是一想到文艺队的女角色都是男人扮的,朱由榔便有些尴尬。

  只能慢慢来改变人们的固有看法,不能急于求成。毕竟改变是需要过程的。

  ...

  ...

  “听说了吗,军队里要招文艺兵。”

  “文艺兵是什么意思?”

  “就是唱戏的。唱戏懂不懂?”

  “啊,唱戏的啊。那不就是伶人吗?”

  “那可不一样,文艺兵是受到朝廷认可的。”

  “那文艺兵也要住在军营里吗?”

  “那当然,文艺兵也是兵啊。你见过当兵的不住军营吗?”

  “那跟战兵一起住还是跟火兵?”

  “都不一起,单独成营,叫做文艺队!”

  “文艺队...这个名字真是有些怪的。”

  “嘿,新东西嘛总是这样的。等习惯了就好了。”

  “既然是唱戏的,那这文艺兵的待遇肯定不算好吧?”

  “那也不是,虽然比不了战兵,但文艺兵一个月也有一两银子,也不算少了。而且顿顿有肉吃,还不用上战场拼杀,简直太好了。”

  “这倒也是,这文艺兵应征者肯定不少吧。”

  “那肯定啊,有这种好事,但凡会唱两句有两嗓子的都想去试试,简直都抢破头了。”

  “苏家班那唱昆曲的小生红不红,人家也去了,听说也是冲着能够转籍。”

  戏子伶人乃是贱籍,属于下九流的存在。他们赚取的银钱可能很多,但和娼妓皂隶一样受到世人的歧视。

  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始终被人冷眼轻视,一辈子也不能翻身。

  所以但凡赚到银钱的伶人都想要能够脱籍转籍。

  不管花多少银钱他们都愿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还关系到他们的后代。

  这个苏家班唱昆曲的当红小生应该就属于这个类型。

  朝廷和陛下给他们开了一扇门,他们自然要去推上一推。

  哪怕最后文艺队没有征募他们,他们也努力了尽力了不会后悔。

  一旦成功他们就能洗脱贱籍成为良民。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就能够读书考科举,生活便有了盼头。

  这都是大明天子给他们的,也是清廷给不了他们的。

  就冲这点他们就无条件的支持明军,支持大明。

  “以他的条件要想被征募还不简单?”

  “那也不一定。听说明军审核的很严呢。不仅要审你,还要审你爹妈,审你祖上!连祖宗十八代都给你扒一遍!”

  “嘶!这也太恐怖了吧。”

  “那不是怕有鞑子奸细混入其中吗?毕竟这文艺兵也是要待在军营里的,跟将士们朝夕相处,万一刺探到什么重要的军情回去告诉鞑子,鞑子不就能针对性的进攻了吗?”

  “那倒也是,求稳总是没错的。”

  “嘿嘿,听说这文艺队不仅给将士们演出,闲时还会去街市上表演呢。咱们呐有耳福了。”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克湖州兵抵余杭(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郑成功大军出南京后直奔杭州而去。

  他留下张煌言镇守南京,由郑经、甘辉守镇江,可谓做了十全布置。

  郑成功对杭州并不陌生。

  事实上他当年在南京国子监做监生的时候闲来无事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杭州。

  崇祯末年北边已经是烽火连天,战乱不断。

  但江南还是莺歌漫舞,才子佳人风流倜傥。

  杭州更是其中的翘楚。

  由于有着西湖的存在,世人偏爱杭州。

  若不去杭州游历一番仿佛就白走了这一遭似的。

  雷峰塔的传奇,灵隐寺的禅意,断桥的故事混杂在一起让人感到韵味十足。

  但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崇祯十七年天子自缢殉国的那一刻全都破灭了。

  就如同镜中月水中花,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终究是虚幻缥缈的。

  在这一刻杭州的才子佳人才意识到原来天下真的大乱了。

  他们本能的想到衣冠南渡,想到赵宋的偏安江南,想到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

  他们害怕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亡国之民。

  清军的铁骑以碾压一切的姿态迅速的控制了整个北方,连李自成也抵挡不了满清的兵锋。

  一切的一切似乎应证了他们的惊恐,梦魇似乎趋向于变成现实。

  最可怕的是他们找不到一个精神寄托,或者说一个拥戴效力的对象。

  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与李自成失散,下落不明。

  由谁来继承大统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大明南京的官员们为了拥戴之功打破了头。有的拥立福王朱由崧,有的拥戴潞王,就连史可法也迟迟不能作出决定。

  拥立这种事情不是闹着玩的。

  若你拥立的人成为了皇帝,那就意味着你下半辈子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但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争的,万一失败后果不仅仅是罢官那么简单,很可能赔上自己乃至亲友的身家性命。

  而且对史可法这些东林党人来说,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朱由崧的福藩身份问题。

  当初万历皇帝为了立福王为太子和朝臣们争的不可开交,为此不惜以不上朝来威胁。

  以东林党为首的朝臣们却完全没有示弱的意思,跟万历皇帝死磕到底。

  是为国本之争。

  由国本之争衍生出来的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闹得大明从上至下一地鸡毛。

  最终还是万历皇帝屈服了,他让福王去河南就藩,立了后来的光宗皇帝为太子。

  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阶层获得了胜利。

  而朱由崧是老福王的儿子。

  一旦他被推上皇位,会不会对东林党进行清算谁也说不准。

  万一皇帝存心报复,东林党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史可法的老师是东林党魁左光斗,他也被当时的东林党推举为领袖。

  他必须要对整个东林党负责。是以他当时更倾向于立潞王。所谓立贤就是史可法提出来的。

  但事实上潞王也不一定就贤,只是东林党攻击福王的一个借口罢了。

  可谁能想到当时朱由崧主动通过太监联系到了江北四镇,获取了他们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江北四镇以武力胁迫南京文官们屈服。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史可法见大势已定也只好承认朱由崧。

  是以朱由崧在江北四镇的骄兵悍将护送下到南京即位,是为弘光帝。

  弘光帝自然不喜史可法,四镇因为拥立愈发骄横。整个小朝廷在内斗中消耗甚巨,弘光帝一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至于一年后满清便南下攻破了南京。

  史可法殉国,弘光帝本人被清军押送回京师处死。

  弘光帝死后,各地为了争统又打的不可开交。

  当时郑成功已经回到了福建。他和父亲郑芝龙拥立了唐王朱聿键。

  是为隆武帝。

  于此同时,张煌言等人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

  可惜郑芝龙背叛了隆武帝,引清兵入福建。

  隆武帝殉国后,朱由榔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即位,是为永历帝。

  郑成功当时便和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发誓要抗清到底洗刷家族的屈辱。

  虽然没有了拥立之功,郑成功还是以大局为重,并和张煌言打出来许多精彩的局部配合。

  可惜湖广丢失,忠贞营远去,局势一下子就崩了。

  加之后来孙可望降清,清军控制贵州,大明只剩下两省之地。

  眼瞅着就要亡国,郑成功和张煌言急忙策划了长江之战。

  永历十三年初的那次失败了,但第二次尝试成功了。

  回溯这些历史,郑成功觉得历历在目。

  眼下形势有所好转,郑成功自然不会让机会从手中溜走。

  杭州他是一定要取的,便是为了那些惨死的明军家眷他也要报仇!

  血债血偿,他要用郎廷佐和施琅的人头祭奠死去的明军家眷!

  在刚刚进入浙江湖州时,明军遭到了外围清军的一些抵抗。

  只是布置在这一区域的清军数量显然不多,明军在郑成功的指挥下并没有耗费太多的精力便一举克敌。

  郑成功下令急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