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_分节阅读_第82节
D-种情况下何长丰还是看好明军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生活还得继续。
生意呢自然也得照做。
明也好清也罢,只要让他们做生意就行。
何长丰只是把给胡全才的孝敬转而给了永历皇帝而已。
并没有什么本质改变。
当然他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他何长丰的道。
几道硬菜之后,天子又沉声讲话。
何长丰听的很认真。
从中他获取了几个关键信息。
其一朝廷希望和皇明商会会员形成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只要有朝廷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皇明商会中的会员。
其二,朝廷希望皇明商会的会员能够积极参与,争取走出去。
朝廷着眼的不仅仅是湖广一省之地,而是整个天下。
有些路需要他们自己来趟。
这其实有些画饼的意味,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等到天下大定,别的地方的商贾肯定也像他们一样抢着入会。
那时武昌商贾的优势就没了。
只有抢在他们之前才能把份额弄到手。
总体来说这场皇家宴会还是很有收获的。
何长丰觉得没有白来。
永历皇帝虽然胃口大了一些,但却并不算心黑。
双方确实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希望可以走的远一些吧。
...
...
酒宴结束之后,武昌商贾纷纷捐银入会,之后陆续离开皇宫。
他们走后韩淼笑的都合不拢嘴了。
“皇爷真是天纵英明。三言两语就哄的这些商人乖乖交银子。”
韩淼这倒也不全是奉承,他是真的觉得皇帝陛下有一套。
“说到底还得是拳头够硬。”
朱由榔苦笑一声道:“如果这武昌城中没有朕的十余万大军,你看看他们还会不会这么痛快的交钱。”
想当年崇祯皇帝问京师大臣、商贾们捐钱,那些家伙只是象征性的捐个几百两意思一下,根本没有搭理崇祯。
结果逼的崇祯破口大骂,最终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不就是那些家伙欺负崇祯手中没兵吗?
朱由榔就不一样了。
这十几万大军可是一路杀过来的,眼睛都杀红了。
你听话还好,不听话随便给你安一个通虏卖国的罪名抄家问斩,银子不都是大明的?
当然这样做有些过于激烈了。
只要这些商贾听话乖乖的孝敬,朱由榔也是不想杀得人头滚滚的。
还有一点有些令朱由榔头疼,那就是湖广南部如何处理。
以长沙府为首的湖广南部其实也很富庶。
只是朱由榔的既定目标是控制长江沿线。所以湖广南部并没有作为第一目标。
但现在稳住阵脚了,朱由榔便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控制了湖广南部的好处显而易见。
明军可以随时进军两广。
刨除广西是朱由榔龙兴之地这个因素,其地缘优势也是吸引朱由榔的重要一点。
控制两广便控制了出海口。
不论是训练水师还是经商出海都是得心应手。
但要打湖广南部就得暂时放弃进攻江西。
这样一来朱由榔和郑成功、张煌言连线会师的愿望暂时就得搁置了。
两种计划都有利有弊,朱由榔暂时还没有决定选哪一个。
他决定召见李定国,就之后的进攻方向和晋王进行一番商讨。
毕竟这一步对大明极为关键,朱由榔不想踏错。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四章 空城(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过了两天时间,吴三桂大军才算是恢复了元气。
腹泻虽然并不伤筋动骨,但也是很折腾人的。
吴三桂大军从上至下都一脸蜡黄,跟脱了水一样。
吴三桂发誓要是找到下药之人,一定要将其扒皮抽筋,做成稻草人!
这么多士兵同时腹泻肯定不是巧合,一定是有人在暗中使坏。
令吴三桂感到惊讶的是在他命军队开始攻城时发现城中已经空无一人。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明军在使空城计,但经过再三确认他可以肯定城里是真的没人了!
吴三桂不由得大喜。
能不损一兵的拿下昆明自然是大喜事。
这些本家兵都是吴三桂的心头肉,死一个就少一个,保存下来自然十分重要。
可当吴三桂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的进入城中时直是傻了眼。
城中空无一人,不仅没有军队连百姓都没有!
吴三桂以为是百姓们畏惧军队躲了起来,便命手下四散城中挨门挨户的去敲门。
得到的结果令吴三桂大为惊讶,真的没有一个人!
人去城空,空空如也!
如果是一座戍堡他还能理解,但一座大城撤离的这么干净,吴三桂活了这么久还真是头一次见。
吴三桂心中生出一股不妙的预感。
他急忙命人前去城中查询,果不其然粮仓中连一粒米都没剩下!
吴三桂直是恨得牙根发痒。
“明贼欺人太甚!”
他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整个人都要气晕了。
没有百姓,没有粮食,明军给他留下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空城!
这样的城池拿来有什么用?给自己找气受吗?
更令吴三桂感到头疼的是,云南多是山地地形,如果明军没有走远完全可以躲到深山老林里跟他们打游击。
时不时的下山捅上一刀,那可真是太酸爽了。
吴三桂可受不了这个折腾。他来云南是享福来的,不是受罪来的!
而且一座空城吴三桂却管谁收税?
没人纳粮这支大军谁来养?
在贵州的时候吴三桂可以纵容手下肆意抢掠,毕竟那是洪承畴老匹夫的地盘。他抢完了拍拍屁股走了,把烂摊子留给洪承畴就行。
可现在吴三桂要经营云南,就得把它当做自己的地盘对待。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不能做。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吴三桂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必须想办法搞到钱粮,不然时间久了军心不稳他的根基就散了。
吴三桂想了想决定去剿匪抢山贼。
不过吴三桂心里也没有太有谱,云南这地方太穷了,怕是连山贼家里也没有余粮吧?
此时此刻吴三桂恍惚觉得自己进攻云南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如今已经是深陷泥沼之中。
但自己做的决定,含泪也得干到底。
如今吴三桂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必须一条道走到黑。
“黔国公,翻过前面那座山便是四川的地界了。”
冯双礼成功带着云南军民转移,眼瞅着就要进入四川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一开始跟着他们走的只有昆明百姓,渐渐的云南北部各府县的百姓也纷纷-->>
加入。
这当然归功于黔国公沐天波的威望,这些百姓听闻黔国公要走自然要给跟着。
若是冯双礼自己撤离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庆阳王,本国公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留下些人手。一来是监视吴贼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得知。二来可以让吴贼有所忌惮,不敢过于肆意妄为。”
沐天波顿了顿道“当然这只是一支偏师,不是主力。不知庆阳王意下如何?”
不得不说沐天波说的有些道理,可让冯双礼有些为难的是选谁留下来。
谁不想撤到四川去过着舒坦日子,谁想留在这山旮旯里整日朝不保夕?
冯双礼叹了一声道“要不这样吧,本王命人在全军中宣讲一遍,看看有谁自愿留下来。”
冯双礼觉的主动留下来的人不会太多,他也不会强求。
就这个样子吧。
见冯双礼一副不可商量的样子,沐天波也不想去争,轻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
冯双礼遂命亲兵去宣告。
果然如他所料,积极响应的人并不多,渐渐的有些稀稀拉拉的士兵站了出来。
“王爷,我愿意留下来!”
“殿下,请让我留下来吧!”
冯双礼还是感到有些欣慰的。
至少有人愿意牺牲付出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
“都是好样的!”
冯双礼没什么可以奖励这些士兵的,便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吃半年的粮食以及一些火铳。
剩下的便看他们自己的了。
四川,成都。
文安之一边看着前线发来的邸报一边发出一两声赞叹。
陛下真是英明神武,竟然这么快就收复了武昌。
延平郡王和张本兵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了南京。
大明形势一片向好,再不是之前那个只能固守的状态了。
文安之是打心眼里高兴啊。
湖广是天下粮仓,有了粮食就能扩军。
文安之也再也不用为了筹措粮草发愁。土豆这个东西虽然饱腹感强,但吃的多了整个人有些腹胀。
行军打仗还是要保证士兵们的精力的。
还是吃米面来的好。
除此之外,天子还特地写了一封信跟文安之进行沟通。
天子在信中表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待在武昌了。
武昌虽然是四战之地,但天子无所畏惧。
相反天子在那里,明军便能保持绝对强烈的斗志。
对此文安之一开始还很反对,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也就不强求了。
天子嘱咐文安之一定要辅佐好太子,最好能让太子独立的处理一些政务。
这并不是揠苗助长,而是让朱慈煊渐渐适应太子的角色。
如今明军的形势需要把战线拉长,便需要武昌和成都都有人坐镇。
朱由榔在武昌,朱慈煊在成都。
这么分配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对此文安之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他还担心天子忌惮太子结交文武夺权,不敢放权给太子呢。
天子能如此做,文安之心甚慰。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五章 郑成功剑指杭州(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郑成功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出兵攻打杭州。
实在是施琅欺人太甚。
将士们家眷的头颅就悬挂在杭州城头。
生前郑成功无法保护他们,若是他们死后还不得安生,忍受风吹日晒雨淋,郑成功有何颜面面对信任他的将士们?
郑成功好不容易才重新取得了将士们的信任,自然不会令将士们寒心。
张煌言一开始劝阻郑成功不要急于进攻,但见郑成功态度坚决也不再坚持。
不过张煌言希望郑成功留下三万士兵坚守南京。
这样即便郑成功进攻受挫,南京也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一次郑成功采纳了张煌言的建议。
他在南京留下三万精兵,加之镇江的三万人,整个南镇防线一共有六万人。
这个兵力可以说是十分充足了。
而且有张煌言辅佐郑经,郑成功也相对放心。
了却了后顾之忧,郑成功便可以毫无顾虑的挥师攻打杭州。
施琅狗贼,这次本王一定要亲自斩下尔狗头!
...
...
清军攻克舟山之后,施琅又对四明山和双屿进行进攻。
但因为明军抵抗激烈,施琅只得作罢。
双屿和四明山也成了明军在宁波沿海的最后据点。
何守义作为四明山总兵压力自然极大。
因为四明山曾经被清军血洗过一次,何守义命人在山门前不停巡查,严查外来可疑人员。
如果有清军奸细混入四明山后果是很可怕的。
何守义还命人去往双屿,与双屿守将达成一致,不论哪边被清军攻打,另一方都会立刻援助。
国姓爷虽然打下来南京,但距离毕竟太远。
远水解不了近渴,真要发生点什么,郑成功不一定能够赶得过来。
自助者天助之。
何守义要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前头,和清军死磕到底。
“总兵大人,去宁波府打探消息的兄弟回来了。施贼目前还没有向宁波进兵的打算。”
听到奏报何守义稍稍放心了些。
自打施琅率部血洗余姚后,何守义便一直担心施琅会转而进攻四明山。
因为余姚距离四明山实在太近了。
好在之后施琅突然率部前往杭州驻防,给了四明山明军喘息之机。
只是何守义一直担心施琅会杀一个回马枪,所以时刻派人前往宁波府城探听消息。
这个任务很危险,是以何守义不做硬性要求。前去探听消息的弟兄都是自愿的。
“不过他们带回一个消息,延平郡王要进攻杭州!”
“什么!”
何守义闻言直是镇惊的无以复加。
“国姓爷要进攻杭州?这个消息可靠吗?”
“千真万确,现在杭州城里人心惶惶。男女老少都在讨论这件事。”
“这真是太好了!”
何守义和郑成功相见恨晚,自打双屿见面后便把其引为知己。
另一方面,郑成功的兵力令何守义羡慕不已。
此番郑成功攻打杭州,何守义自然不可能在一边看。
再怎么难也要抽调出几千人配合郑成功进攻。
“不知国姓爷什么时候进攻。”
时机很关键。
如果郑成功已经兵临城下何守义再派兵去杭州,未免显得有些敷衍刻意。
如果郑成功还没来何守义便先到了,那样也不美。毕竟何守义只有几千人,万一施琅出城野战何守义基本上没有胜算。
“加派人手时刻盯着杭州方面,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遵命!”
...
...
杭州城中,总督衙门里聚集了不少官员。
这些都是朗廷佐的心腹。
朗廷佐召集他们来便是商议抵抗郑成功来犯之事。
“想必各位已经知道了,郑贼欲入寇杭州,频频调动军队。本督今日叫各位来便是商议杭州防御事宜。”
朗廷佐冲施琅使了个眼色,沉声道:“施将军说两句吧。”
“咳咳。既然总督大人这么说了,末将便念叨两句。”
施琅清了清嗓子道:“郑贼虽然嚣张,但并非没有弱点。郑贼最大的弱点便是过于自信,或者说自负。”
施琅稍顿了顿,扫了众人一眼道:“让郑贼犯错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给他点甜头,让他轻敌冒进。”
“施将军的意思是派出一支偏师诱敌深入?”
管效忠双眼眯成一道缝慢条斯理的说道。
“然也!”
施琅得意道:“如今郑成功急于报仇,遇到块肥肉肯定咬住不放。先给他点甜头,再狠狠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施琅十分清楚即便郑成功轻敌冒进,他也不可能真的全歼明军。
能够趁机消磨一部分郑成功的实力便是极好的了。
“只是这个诱饵该由谁来担任呢?”
管效忠刚刚说罢,施琅便接道:“依某看,管提督便是不二人选。”
这大大出乎管效忠的意料,他本想配合施琅挑起这个话头,谁曾想却被施琅绕了进去。
“这...”
“总督大人觉得呢?”
施琅抢在管效忠之前向朗廷佐问道。
他知道朗廷佐和管效忠是铁搭档,但在这件事上还就是管效忠做诱饵最合适。
因为管效忠的位置和分量摆在那里,由他漏出破绽郑成功一定会心动。
郑成功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完全不受到诱惑和影响。
他恐怕已经把管效忠恨之入骨,恨不得食肉饮血了吧?
“依本督看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即便没有成效,我们也不亏什么。只是就得劳烦管提督跑一趟了。”
朗廷佐这么说还叫管效忠怎么接?
他准备了一通话生生都憋了回去。
“承蒙总督大人器重,下官一定不会令您失望的。”
至于具体细节肯定不会在这里讨论,管效忠还要再和施琅磋商一下。
虽然对施琅有些不满,管效忠还是得跟施琅合作的。
施琅现在是总督大人眼前的红人,一定不能和他起冲突争执。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
朗廷佐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施琅在身边确实很踏实。
在南京的时候他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却觉得十分安稳。
“只要尔等齐心协力荡平郑贼并不难。届时本督会亲自替你们向皇上请功!”
...
...
南明第一狠人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君恩似海(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天气愈发冷了,武昌城的百姓除了采买日常必须的吃食基本不怎么上街。
眼瞅着就是年关,他们也陆陆续续在为采买年货做准备。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着实有些多。
武昌先是姓清,紧接着就转而姓明。
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个缴纳赋税的对象。
不过从明军目前的表现来看,似乎表现的确守不错。至少没有出现军队抢掠百姓这种事。
听城里的老人讲,破城之后一般胜利方都会纵容麾下士兵抢掠百姓三日。
这和阵营无关。
但明军确实克制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很是欣慰。
至于城头悬挂的清军首级其实他们不怎么在乎。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死的不是他们就行了。
听城里的老人们讲,以前武昌就是姓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