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正文第五节受想行识]
第31节正文二百三十三流水宴席
‘提席’安排完了。外面就一阵万头的火鞭声起,可却没见器乐之声,主家就慌了眼神,急急的看向大总理,大总理忙对一旁等着传唤的另一个小忙客说:“坏了,忘这茬了。赶快拿烟和就给乐器桌上。”那小忙客就慌乱着去内柜要烟和酒去乐器桌上陪着不是,乐器才响了起来,一个老男人就扭捏着翘着兰花指摆着青衣的样子依依呀呀的唱起来。只是谁也没听懂他唱的什么,当然谁也没心思听他唱的。因为菜已经陆陆续续的上来了。
菜上了五六道,筷子和酒杯才陆续上齐。这到不是主家遗忘,而是自古延续下的风俗习惯,那时菜少碟薄,害怕这满桌的客人下手太勤太狠,生怕上一道吃光一道主家就难看了,所以就待上齐五六道菜再上杯筷。
筷子是一人一副的一次性的竹制方便筷,可在这农村大席上却被循环使用了。待主家的忙客将一把筷子扔到桌上时,这一桌上最年轻的一个伶俐小伙子看见了就要主动的拿起再去开水炉上去清洗冲刷一遍,因为早上的供应之后,负责洗碗筷的忙客并没有利索的清洗,上面都还带着菜叶或油渍。桌上的酒杯不是每人一个,而是大家共用一个或两个,先放主宾处,斟满酒后主宾拿起先抿一口,而后顺时针旋转大家轮流饮用,这一口都不能喝多,要保证轮到最后一位时杯中还有酒。这时的客人是不计较脏净的,你一口我一口就这样喝着,到最后这位客人就可以放开肚量的大可以将杯中酒干掉了。而后大家就可以根据酒量畅饮,到哪里没了就可以斟满继续
首轮酒后主宾抬筷子向盘里一示意,口里客套的虚让着问道:“开始吧?”大家就如饿虎一样没了先前的矜持,看见好吃的就狠命的往嘴里掖。有些小孩子吃的慢,也许就要吃不着想吃的,有讲面子的就给大人说:“你给他盘里叨点吧。”带孩子的大人才能往盘子里给孩子叨一点,否则就不敢叨,这是害怕有些陌生的客人说闲话,毕竟你叨一筷子就影响人家吃一筷子了,所以为什么喝喜酒都愿意和熟人坐一起的目的即在此了。
菜的数量和油水足够了,大家吃的满嘴流油时,盘子中经过几轮抢攻后还能留有一些残渣,这时就有几位比较风雅的客人开始抛砖引玉的评点一下这个主家整治的菜品要比某某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口味上都要好,这时,就有人辩解说某某家那是用的某某地的厨子,而另一人就说都是用的一家厨子,只是那家没‘犒厨’而且还安排人手晚上看守厨子,人家厨子上烦了就‘操’他家,弄的菜薄没油,最后给主家剩下一大筐菜几十斤肉。
而旁边那桌‘领导家属席’上坐中间主宾位置上的那位胖妇人显然是书记的‘领导’了,带头举杯喝过一轮酒后,听身后那桌在评弹菜品如何后也发言说:“这今天的菜真不孬。”旁边一位就接口说:“真不孬,还有乌龟。”
一旁一个就嘻嘻笑着说:“二嫂,这是老鳖,不是乌龟。”书记的媳妇和那一群就笑,那刚才说乌龟的就说:“什么啊,俺知道,俺就是叫习惯了。”女的一边说着一边狠狠的用筷子夹起那个鳖头放进嘴里一进一出的吸吮着,嘴里还不停的抱怨着:“这龟头怎么没肉呢。”换来同桌的嘲笑:“还给恁当家裆里那东西一样净肉。”桌尾一妇人没有和大家伙一起笑,而是把一个肘子捞到自己面前的菜碟里大快朵颐,三两下就只剩下一根骨头了。这被书记的媳妇看见了,嘴里就啧啧两声说:“看咱调解主任家过的日子恓惶的,几天没见肉了吧,这普法弄的咱村里鸡毛蒜皮的事都去法院打官司了,害的咱调解主任家连个酒肉都没人送了。”旁边一人就说:“不行你给恁当家的说说再给调解主任加点胆子。”书记媳妇就摇头说:“不行啊,镇上开会说了,领导家属不能参政的。”
而这时,新郎的父母是无所事事的,就来到大街上和路上的熟人打着招呼,手里递着烟,嘴里忙不停的说着‘谢谢谢谢’之类的话。这时就是遇到宿世仇人也要上前递上一颗烟并邀请赴宴,这一句简单的邀请,也许就化解了多年的仇恨。
席开流水,一拨走了再开一拨,新人们不停的敬酒,还要不停的观察着换桌的情况,生怕哪一桌没有敬到,就可能又得罪了几家客人。
车子从酒席间擦身而过,看着那污秽的餐具汪少华就感觉嗓子间奇痒难受。
由于出身农村,所以汪少华没少陪了父母出席这样的宴席,所以对农村喜宴的这个状况十分了然。
想绝对的干净卫生是不可能的,要想看着菜品和餐具还舒服点那就只有城里在酒店待客还略好一点了。
转头看着窗外新人面带疲惫还要装出几分笑脸的样子在奔波着敬酒,汪少华就想起年前出席马总儿子喜酒时的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