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尚龙套装(共7册)

如何进行有效社交

李尚龙套装(共7册) 李尚龙 6335 2021-04-19 19:1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何进行有效社交

  我曾写过一篇还挺火的文章《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大概的主旨是:只有等价的交换,才有等价的感情。后来这句话被传播得很广,意思就变味了,有人说,我跟我发小、挚友、闺密也是这样吗?太没人情味了。所以,今天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话题再延展一下。

  社交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互利圈,也就是非常直接的有实用价值交换的社交圈,就像职场,在这个圈子里,你不用谈太多感情,有感情很好,没有也没事儿,因为有共利的事情才是成人世界的规则;第二类是人情圈,它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有了人情的成分在里面,比如你的亲人、你的同学,你们也可能会有合作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互相帮忙的可能,但这时已经有了人情;第三类是交心圈,这个圈层内的社交关系,超越了利益交换的范畴,而是价值观层面的相互认可,在这个圈子里,你就不用再想什么无用和有用的社交了,真情都是无用的,也都是最有用的。

  所以我们在职场交流里,只强调第一类,也会带一点第二类社交。

  其实,“可交换价值”越大,你能够吸引的人就越多,愿意主动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就算你是个很内向的人,也会有更多的人主动接触你。只要你的交换值够大,别担心人情冷漠,即使你一时落魄,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因为人们都知道,如果你不是凭借运气,你东山再起不过是早晚的事。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有效人脉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自身的价值和提升自身的价值。比如你可以通过利用无聊的时间,磨炼出一技之长,刻意练习,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步,放大自己的可交换系数。简单来说,就是建立起对自己最合适的社交圈,并且能够赢得圈内人的信任。再换句话说,你要进入这个圈子。比如你是个作者,写的东西很好,但这还不够,要想办法进入圈子。你可以参加当地的作家协会,可以在微博上多和那些同圈的人互动,可以多参加一些他们组织的饭局。但请记住,在加入圈子时,一定在你有了自己可交换价值的前提下,如果自己缺乏“可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没有用,而且是在浪费时间。比如在你没有什么价值的时候,你加了个牛人微信,放心,你们只会是点赞之交,准确来说,也是你给人家点赞。

  美国沟通专家、演讲大师凯伦·伯格有一本书叫《如何实现有效社交》,给了有效社交明确的定义,所谓的“有效社交”,就是与他人进行高效而顺畅的沟通,并且能随时灵活应对和解决各种突发状况,顺利推进和落实你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从而为自己营造出更好的社会关系。

  在职场里,有效社交十分重要,所以,我也为你准备了几条干货:

  一、见面交谈

  我们发现,其实不少人可以在手机网络上谈笑风生,可一旦到了真实世界,却依然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人,在年轻人群体里格外明显。比如我上网课的时候,学生们特别活跃,但一见面,我完全不敢相信那个网名叫“龙哥的秀发”的,竟然是个如此文静的孩子。

  在工作场合中,见面很重要,不仅因为见面三分情,而且因为语音和文字里的信息并不完全,还有很多信息,比如表情、语气,你必须在面对面时才能体会得更全面,这些信息在潜意识里很管用。这就是为什么有效的交流往往都在面对面里获得,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许多生意,还是要面对面才能把合同签了。

  二、琢磨对方的需求

  我们之前说过换位思考,《如何实现有效社交》里说:实现有效社交的头号法则就是——在开口交流之前,一定要先琢磨透你的沟通对象,弄清对方此时的真正需求或兴趣点。

  比如我们原来有个领导,开个誓师大会,说公司要做一件多么厉害的事情,希望大家多支持。我听完他的演讲,整个人都是蒙的,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做好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看了看身边,所有人都无精打采的。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讲一件事和另一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讲出来。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分享了一个很有用的表格,叫“ WIIFM表格”——这个所谓的“WIIFM”就是What's in it for me?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关我什么事?”

  那么这个表格,主要包含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沟通对象的“姓名”,你要说出对方的名字,拉近对方的参与感。

  第二部分是对方遇到了什么“障碍”。

  第三部分是什么能激发他的“动力”。

  当你有了这个表格,可能问题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但至少,让你在开口之前,厘清思路、换位思考,清楚勾画出谈话对象的心理需求,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如果你认真填完,立马就会知道,用哪些话,可以有效打动对方。

  三、核心信息+论据

  我曾在英语课结课的时候问过一个学生,你在上完我20个小时的课后,还记得什么内容?我以为他会说某个知识点,谁知道他说,就记得你最后那个段子了。

  20个小时的课程,我竟然留在对方脑子里的只剩下一个段子,真是挺让人崩溃的。

  之后我开始反思,在这个信息嘈杂的时代,我们传达的语言信息,能够被对方吸收、理解的是非常有限的。更严重的是,如果大家没记住或者没有完全理解你说的话,他们就会想当然地创建自己的版本,将你传达的信息扭曲化。比如你明明上的是英语课,他觉得你在讲段子。

  你玩过这个游戏吗?第一个人看到一段话,小声把这段话传给第二个人,一直传下去,传到第十个人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但如果只有一句话,效果就能好很多。比如我们军训的时候,如果口令只有一句话或者一个单词,传递的速度就会又快又准。

  因此,使用娴熟的语言,简单、准确地传达出关键信息,在社交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科学地组织语言呢?这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组合:核心信息+论据。

  首先,任何社交谈话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信息”来展开。这个所谓的“核心信息”,就是你最想传递的唯一关键信息,而且,千万不能复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组成,切中要害。比如我有一篇演讲名为《为生活埋彩蛋》,核心就是彩蛋,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这个彩蛋不可能忘记,于是这次演讲从传播角度来看,算是成功了。

  这一点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先把你要讲的核心信息写下来,然后再跟别人沟通,写完几个核心信息后,开始找自己的论据。接着就好办多了,无论你拉到多远,也都能收回来。

  《如何实现有效社交》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作者的朋友珍妮是一位图形设计师,由于孩子太小,所以申请在家办公。珍妮每天会给上司发一封长邮件,汇报自己在家的工作。尽管珍妮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她始终感觉,上司并不清楚自己干了什么。逐渐地,上司对她产生了信任动摇,甚至还认为她可能在家里偷懒。珍妮为此非常担心和苦恼。

  作者看了珍妮的邮件后,立马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珍妮每天的工作汇报非常混乱,缺少核心信息。

  二是有时候邮件里居然还有很多家长里短的废话——比如孩子病了、保姆请假了。

  三是每当上司提出自己疑问的时候,珍妮总会在邮件里进行毫无意义的道歉,没有提供任何有意义的证据解释——而这些道歉上司根本不感兴趣。

  于是作者建议:每次邮件交流时,只选择最重要的三点核心内容,全用事实性信息,停止毫无意义的道歉以及解释。要重点向上司说明自己已经干了什么,而不是还未完成什么。不要在邮件中大谈生活细节,更不要把不是工作上的事情跟上司讲。这点女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把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理性和情感混在一起,这样在职场里特别不好。

  那么,就拿珍妮为例,应该怎样组织语言呢?把“核心信息”可以设定为“我能够帮助公司取得发展”,不要再加其他的东西了。论据可梳理出这么几点:比如“我已经成功地帮公司把某项目发展成了多个项目”“我发现并推进了一些可以帮助公司更好成长的项目”“这些是我可以改进的,这些是我无法做到的”。通过这种有效而清晰的语言组织,珍妮与上司之间的这次交流,终于令上司满意了。

  如果我们能把话题都收紧为:核心信息+论据,一切沟通就能有效很多。

  四、除讲话之外的信息表达

  有数据表明,每次谈话后,人们通常只会记住对方的语调、言谈举止和给人的感觉,超过90%的人都是凭印象做出决定的。我不得不否认这是个看脸的时代,所以跟别人进行重要聊天时,一定至少洗个头。否则,你说得再好也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除此之外,你的手势和其他身体语言,将会占到总体形象的93%——换句话说,传达信息的方式,可能比传达信息的内容更为重要,它将决定大家是否能够记住你的信息,并采纳你的建议。就好比吴彦祖和我同时在你面前让你好好学习,他的说服力一定比我大,这是没办法的。

  当然,重视“视觉化”,并不是让你去整容,而是去提升个人的表演技能,这也是实现有效社交的关键一环。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声台形表之类的表演课,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表演者。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多么高超的表演大师。

  你可以这样做。首先,在你要进行重要谈话、演示、演讲前,可以提前进行一些“摄像训练”。把手机架在面前,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别觉得这很尴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在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每一节课都是用MP3录下来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大内存的智能手机,如果有,我也一定会录下来,之后通过回放看看怎么改正自己的演讲。

  其次,进行呼吸训练,这是我跟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学的,调整好自己的声音。为了调整好自己的声音,《如何进行有效社交》的作者建议我们首先要在平时注意进行呼吸和声音控制的练习,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把这个称为:练声。比如把双拳放在胸部,用力下压,同时大声说:啊、哈、嘿等叹词,不断重复——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声。

  有些老师讲课声音很好听,而且不会讲得很痛苦,讲10个小时都没关系。因为他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用胸腔发音,这样的声音好听也能让人有共鸣。其实除了这个之外,南方的朋友也要去训练一下自己的普通话,一口好的普通话也能让自己越来越自信。

  还有一个非语言的有效沟通技巧是,保持目光接触,与对方建立联系。在交流过程中,与你的听众建立信任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要保持目光接触。除了单独一对一谈话时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之外,在多个人对话时,你也要注意目光的接触。

  五、预演未来

  想起我在一次上听力课前,什么都准备好了,可谓滚瓜烂熟。但谁也没想到,我那天因为挤公交车,把电脑丢了。这意味着,这一节课我没有了音频,要辜负几百位学生了,但好在我做了预备方案,在此之前我考虑过如果电脑坏了我应该怎么办,于是我找出备用的原文,把自己当成了音频。一节课下来,只拖堂了5分钟。我之所以完成了很好的救急,是因为我经常做一件事:预演未来。

  在做任何一件陌生的事情时,预演未来都十分关键。请相信,无论事先的准备多么充分,在沟通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意外,让整个进程陷入混乱——比如电脑突然死机,比如突然弹出点什么,比如客户忽然接电话,比如你忽然拉肚子……

  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想到最坏的打算是什么,工作中,重要讲话一定提前演练,尽可能考虑到每种回应。

  换句话说,一定要有备选计划。

  有备选计划的人,心里不慌,张嘴也就更容易一些。 李尚龙套装(共7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