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控制情绪的高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控制情绪的高手
有一次我开车赶上了下班高峰期,前面是交通指示灯,我一看黄灯亮了,就不着急了,稳稳地停下了,可我后面有辆车一直按喇叭,好像是想要冲过去。
这个时候戏剧化的事来了:
这辆一直按喇叭的车跟我并排了,司机把车窗户摇下来冲我大喊:“你他妈会不会开车啊?!”
我刚准备回骂的时候,我的情绪报警机制启动了,对他置之不理。这些年我有个特别厉害的招式,当我感觉自己情绪快失控的时候,就在内心深处默数两秒钟,马上就能冷静下来。
于是,他骂的脏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
他一直骂到红灯变成绿灯。我说:“祝您开心。”说完,开车就走了。
这件事情我很难忘,在路上想了很多:
第一,我是怎么克制住自己情绪的?
第二,情绪是怎么控制那个人的?
其实我们都有被情绪控制的时候。比如你有没有过在网上一言不合就开骂的经历?有没有过开车被人加塞特别生气的经历?有没有过无缘无故特别焦虑的经历?有没有过带着情绪跟亲人说话或做决定的经历?我们总会被情绪控制,而无法控制情绪,然而高手是可以控制情绪的。
一个人越成熟,你越难看出这个人的喜怒哀乐,因为他的情绪都藏在心里,喜怒不形于色。越菜鸟的人,你就越会发现,他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当然,也会体现在朋友圈、微博上。
情绪还有一个特点,会传染。
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个父亲,工作不顺利,回到家,跟母亲发了脾气。母亲心里过不去,把孩子凶了一顿。孩子气得离家出走,把一只流浪狗踢了一脚。流浪狗气不过,追着一只流浪猫跑了一个街区。流浪猫忍了一夜,把小区的垃圾桶全部撞翻了。父亲第二天早上上班,看到满小区都是垃圾,又愤怒了。
这就是情绪的第二个特点:情绪不仅会传染,而且是会循环的。
但愤怒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人因为会愤怒,才能活得不那么憋屈:因为网民会愤怒,所以才有些不公平的事情在现实中被解决了;因为工人会愤怒,才有了资本家的妥协,有了一周两天的休息日;因为有了小贩的愤怒,才有了城管能文明执法。
本篇的内容话题都来自《控制愤怒》这本书。大家注意书名并不是消除愤怒。没有愤怒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阿尔伯特·埃利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还有一本书,叫《控制焦虑》。阿尔伯特·埃利斯一生出版过70多部心理学著作,他在学界和公众界都十分成功,因为他都是用科学的手法分析人的心理。
这些知识搭建起他的学派:“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体系。
也就是通过理性逻辑来处理感性的问题,下面我们从愤怒来了解整个情绪是怎么组成的。
◆◇ 一、愤怒的来源
1.从进化学角度来讲:人类为什么会有愤怒?
愤怒本质上是一种身体机能,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使自己不受外界伤害的自我保护方式。
愤怒是外壳,它里面包裹着的是恐惧,作用就是避免我们受到伤害。
换句话说,恐惧导致愤怒,愤怒的背后都是恐惧。
比如一个小姑娘在房间里看到一只蟑螂,蟑螂也看到了小姑娘,此时此刻,谁害怕谁?
都害怕,蟑螂怕小姑娘,小姑娘也害怕蟑螂。
这个时候小姑娘会做什么?小姑娘会大叫。因为她知道,外面有人能来帮忙。
假设外面没有男朋友、老公、爸爸、妈妈,小姑娘会怎么样?就不会叫了。
恐惧导致愤怒,姑娘会撕心裂肺地冲过去一脚踩死它,一脚够不够?显然是不够的,要很多脚,一边踩一边说着脏话表达着愤怒,因为怕啊。
所以,愤怒是外壳,里面包含的是恐惧。
愤怒的表现形式也很怪,它可能是冲动的,不由自主的,短促而猛烈的,也就是平时说的“一听到一句话就爆炸了”。愤怒还有一种形式,也有可能是安静的,有预谋的,很克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就是“基督山伯爵”。
简单地说,愤怒是我们在受到伤害之前或是之后的一种攻击行为。
那么愤怒这种情绪为何产生呢?研究发现,主要和基因有关。
有研究表明,那些特别容易愤怒、极具攻击性的人基因普遍存在问题。
在我们体内,有一种基因叫作单胺氧化酶A,我们把它简称为A基因。
它有两种形态。其中较长的,产生的酶比较多,活性高;较短的,产生的酶很少,活性低,我们称为低活性A基因。
如果你携带的是低活性的A基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降解就会很慢,效率就会很低,这时候一个人就更容易冲动和发生攻击性行为。
科学家给低活性A基因起了一个绰号,叫作“战士基因”。
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基因决定论大肆流行,所以才有了纳粹,认为基因决定一切。所有的暴力行为都可以用基因来解释。
但后来科学家开始发现,并不是所有携带低活性A基因的人都会表现出暴力行为,环境和大脑的影响非常关键。有些没有携带战士基因的人身上也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其实,基因不能成为一个人的决定性特点,比如一个有发胖基因的人,他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变成个瘦子;有人有长寿基因,也可以通过后天的作死行为立刻跟世界说再见。环境也很重要。
科学家发现,一个人如果携带了低活性的A基因,从小又受到了虐待,自己还控制不了情绪,那他成年后出现反社会行为的概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但是如果他运气很好,在和睦的家庭里长大,自己也能掌控情绪,那他顶多会表现出冒险行为,并不会轻易愤怒和攻击别人。
因此,一个人呈现的状态,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一本书叫《天生变态狂》,作者是美国一个非常权威的神经学家,叫詹姆斯·法隆。有一天在研究脑电图时,为了增加样本量,他干了件事儿,把自己家族的大脑扫描图拿了过来。
比对的时候,詹姆斯·法隆发现了某个大脑图像跟刚研究的好几个罪犯的大脑特别像,边缘都有相同的变异。教授想,这个人估计也是个罪犯,结果他一看,吓了一跳,这个大脑图就是他自己的。
于是,他深入研究,发现自己的大脑不仅和变态狂一模一样,自己家族里还确实出现了许多杀妻狂、杀母弑父这样的罪犯,问题是,他不仅没有杀人,还是个德高望重的教授。
他继续研究,发现这些杀人狂身上都带着“战士基因”,也就是低活性A基因。
但为什么他自己不是杀人狂呢?后来得出的结论跟前文提到的一样:一个人会不会被基因控制,还取决于他后天的环境以及大脑是否愿意刻意控制自己的基因。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强者是逆着基因生长的。比如我们的基因是容易发怒型的,但我们克制情绪;比如我们的基因让我们很懒,但我们每天早起;基因让我们很馋,但我们锻炼身体。
这就是高手的特点,永远逆着基因生长,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每天都觉得自己特别爽,请你要小心,这种生活很可能会废了你。
2.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为什么我们会愤怒呢?
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给了一个公式: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导致愤怒的不是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你应对刺激的“信念体系”,这句话很复杂,我们先来看看公式。
愤怒公式:A×B=C
A代表不利事件,B代表信念体系,C代表情绪。
在A成为既成事实不可更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B来改变C,也就是愤怒情绪的大小。
比如,我开头讲的这个例子,A代表那个人在停车的时候骂了我,B代表我觉得没什么事儿,于是我减轻了愤怒,C降低了。
但对于他,A代表我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开快点,B代表他的体系:这世界上竟然有人敢挡我路!C则是情绪上,他崩溃了。
有没有发现,A我们是控制不住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谁说什么,谁干什么,自己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决定自己的信念体系,也就是我们看这件事的角度和想法。
小的时候我父亲经常告诉我,别惹事,但事情来了也别怕事。惹事就是增加了A,别怕事就是减少了B。这就是愤怒的公式。
◆◇ 二、愤怒的危害
为什么要让大家尽可能地克制愤怒呢?
1.愤怒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最终是交不上朋友的,甚至会伤害自己的朋友。有人说道歉不就行了吗?一个钉子钉在墙上,然后把钉子拔出来,这堵墙还是之前那堵墙吗?所以,再好的朋友之间,也不能无休止地表露愤怒。愤怒应该是一种策略,而不是伤害别人的武器。
2.愤怒使我们不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有一次飞机晚点了,我们在机场焦急地等待。忽然,广播传来一个消息说,航班取消了。这时大家瞬间就炸了。这就是A发生了。我也很生气啊,但我没有情绪失控,马上冲过去问,是不是确定取消了?工作人员说,确定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仍然一直在咒骂、攻击,我转身出了安检,立刻去办理改签。当我到达航站楼,柜台人员说,还剩下最后两张票。我办完改签之后,才看到那些气势汹汹的大部队冲过来,此时已经来不及了,没票了。你看,愤怒会让我们忘记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你要把自己的目光交给目标,而不是对手。
3.人在愤怒状态下做出的选择,往往不太可能是最佳选择;
人啊,永远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任何选择。
有一部阿根廷的电影叫《荒蛮故事》,由六个短小精悍的暴力复仇小故事组成,最后的结局都十分荒诞。
本来大家是想做A,然后愤怒上来了,莫名其妙就做了B。比如两个人只是在开车,后来因为争执变成非要搞得你死我活,最后两个人一起死了。跟贾樟柯的一部叫《天注定》的电影很像,故事都是从一种愤怒发展到另一种离谱。
愤怒容易让行为变形。很多年前,我有个同学,考研开始情绪就很差,那天有一个监考老师穿着高跟鞋进来了。高跟鞋每踩地板一下,他的愤怒值就飙升一下,几分钟之后,他崩溃了。崩溃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心情,在考试结束后他站起来把老师推倒了,最后不但没考好,还被带到了公安局。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按照公式,第一件事要降低A,然后控制B,先要跟老师说:您能不能轻点走路?然后马上调节B,暗示自己没事,没事。
我记得当年尹延老师考研的时候,监考老师站在一边看他写卷子,让他很烦躁。他用一只手一挡,另一只手轻轻把老师推开了。
谁也没生气,考试照样进行,老师也知道不能干扰学生了。
所以,愤怒下做出的选择很难是对的,要学会控制情绪。
4.愤怒容易导致攻击行为,以及对方的报复性攻击行为;
愤怒还有个坏处,就是愤怒地攻击别人会导致对方也用同样的方式攻击你。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只能激化仇恨。
5.愤怒会危害自身健康,诱发心脏疾病,带来精神痛苦。
经常发怒的人,自己也很难活得特别开心。
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通过发泄来减轻愤怒。
有一次我和一个好朋友聊天,他讲了件很小的事,有点情绪,结果他越聊越生气,聊到后面我也有点失态,好几次都想拍桌子走人。所以,发泄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方法。
第二个误区,暂停策略。发现自己生气时,先停一下消消气。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是逃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个误区,认为愤怒会促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有时会奏效,但是,如果你总是用愤怒来给人施压,最终必会摧毁你的人际关系,到头来什么也没有。
在电影《让子弹飞》里面,王麻子最后和黄四郎决一死战的时候,先发银子,接着黄四老爷收银子,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怕,怕黄老爷发怒,就把银子都给了黄四郎。接下来,王麻子开始发枪,黄老爷收枪的时候就没人给了,因为群众的怕就变成了怒。
一个人利用愤怒造成别人的恐惧和害怕,利用别人的害怕得到的东西,最终都在给自己埋雷,将自身埋葬。
◆◇ 三、控制愤怒的方法
1.思维方法
(1)质疑法
《控制愤怒》里面说:当面对外部诱因和逆境时,调整自己的信念体系,让负面情绪回归健康、理性的范围内。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质疑你的反应中哪些属于理性信念,哪些属于非理性信念。
质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查明你的非理性信念是什么;
第二阶段:辨别非理性信念和理性信念;
第三阶段:针对非理性信念进行积极辩论,从而改变自己将情况往坏处想的想法以及强迫性的思维方式。
比如你开车被别了一下,愤怒了。
马上想,第一步,查明你的非理性信念:为什么愤怒?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这条路上最牛的,谁也不能别你,谁别你,你就要跟谁打架?
立刻进行第二步,辨别非理性和理性的信念:理性信念是这条路归大家的,是公共的,谁都可以走。
第三步,用理性和非理性进行辩论,凭什么只有自己可以走啊!他不守规矩,要惩罚的是警察,而不是自己。
非理性明显输了,也就不生气了。
人的左脑和右脑分别对应的是感性和理性,很难同时运作,不信你可以试试一边四则运算,一边哈哈大笑,你会笑得很不真实。
(2)打断他的情绪
当你看到一个人情绪崩溃,帮他的方式特别简单,立刻打断他的情绪。
原来我有一个朋友,刚失恋,那天我们喝了点酒,说着说着她就有点失态了,开始哇哇地哭诉。后来我让她陪我去印刷厂,她帮我翻书,我来签名,之后她就累得睡着了。
她醒来之后,我的好朋友帅健翔老师说:“别那么伤心了,以后他还有好多书要翻呢!”
她“扑哧”就笑了。
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一定不要跟她说,哎呀,是啊,她好辛苦,好悲惨……你要跟着她的情绪走,就完了。否则,不仅她会哭,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哭,因为情绪会传染。这时一定要唤起她的理性状态。
以后如果你朋友说:我被男朋友甩了。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嗯,打乱她的节奏:你这个月赚了多少钱啊?北京房租又涨了知道吗?单词背了吗?……
再比如一个孩子十分生气,哇哇叫怎么办?处理的方式特别简单,唤起他的理性:昨天的动画片你给我复述一遍。来我们背诵一下乘法口诀表。爸爸和妈妈哪个好啊?孩子的理性被唤醒,感性就会被抑制住。
再比如有一个朋友发了特别大的脾气,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
唤起她的理性和意识很简单,你可以微笑地看着她,什么也不说,或者递过去一杯水,或者打断这个话题,都可以唤醒她的意识。
2.行为方法
(1)学会放松,从肌肉到精神
积极的方法应该是去运动和健身。
在跑步机上跑半小时,游泳半小时,让愤怒从身体上流走。
有氧运动是缓解情绪很好的办法,抑郁、焦躁、焦虑都可以通过跑步来解决。有时,我情绪特别糟糕或者莫名其妙头疼的时候,都会去做有氧运动,很快就能恢复。
但提示一点:尽量快走、使用登山机或者游泳,因为长时间每天跑步容易使膝盖受伤。
(2)冥想法
找个没人的地方,什么也别干,什么也别想,只需注意自己的呼吸,当你开始胡思乱想时,立刻强迫自己关注自己的呼吸,将绷紧的弦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
几分钟后,你就会足够冷静和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了。
(3)学会接受一个愤怒的自己
很多人说,知道了这么多控制愤怒的方法,那为什么老天造人要给人赋予愤怒的情绪?
大家注意,控制愤怒不是消除愤怒。
不会愤怒、只会讨好别人,对自己是有害的。
以前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三个字:老好人。他特别听话。
从小父母让他干吗就干吗,老师让他干吗就干吗。每次交班费他都是第一个,回到家主动干家务。
他读的是武汉重点高中,高考分数特别高,他的父母非要让他学机械工程,他也浑浑噩噩地去学了,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工厂。女朋友也是父母介绍的,谈了几个月就莫名其妙地结婚了。
很快,朋友们告诉我说他得了抑郁症,三次自杀未遂。
二十六岁啊,自杀三次,什么概念?后来他去看了心理医生。
结果,没过多久,听说他已经离婚了,现在在北京一个酒吧打碟,当DJ(唱片骑师)。当然这不是励志故事,他打得不是特别好,但他自己过得幸福了。
后来我跟他喝过一次酒,发现他好像换了一个人,见到他时,他跷着二郎腿,抽着烟,说话很冲。他开始学会愤怒了。
他身上那种好人气质,忽然全没了。
他终于活出了攻击性。
我现在就希望愤怒不要控制他,他要学会控制愤怒。
人的生命里有两种愤怒,一种是好的愤怒,另一种是坏的愤怒。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理解你的愤怒,思考它向你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意思。比如我这个同学的愤怒想传达的内容很简单:我厌倦你们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你们都闭嘴,我要过我的生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听愤怒背后的声音,了解愤怒背后的意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高手。
听清楚愤怒在表达什么,接着,富有智慧地去解决它,才会帮助你强大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有非常好的表达:
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
愤怒厘清了复杂的生活,并不断将其重组。
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还说道:
你最好只和那些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最后总结一下:学会表达愤怒,但要控制它。
衍生阅读:
阿尔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绪》《拆除你的情绪地雷》《控制愤怒》《控制焦虑》
乔瓦尼·弗契多:《情绪是什么》 李尚龙套装(共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