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尚龙套装(共7册)

忙,但不要穷忙

李尚龙套装(共7册) 李尚龙 5217 2021-04-19 19:1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忙,但不要穷忙

  一

  我到一个四线城市签售,等完成了今天的工作,看了看表,已经十点多。在北京,正好是我生活开始的时间。

  于是,我和制片人老于走在街头觅食,街头一个人也没有,连车也打不到。于是,我们打开了打车软件,上了车,我跟师傅说:“师傅,去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

  师傅看了看我,一句话也没说,冷漠地开着车。我们警惕地看了看他。

  十分钟后,车辆停在了一条街边,路边的大排档还冒着烟,虽然已经没有了客人。我和老于走了过去,那边正好收摊,吃不成了。我们继续走,想找个酒吧或者夜店待一会儿,才发现所有的夜店在那个时候都已经关门了。

  才十一点左右,这座城市已经安静了下来。

  打车回来的路上,我问师傅:“为什么这座城市晚上没什么生活?”

  师傅也很诧异,说:“晚上不睡觉要什么生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站在街头,才恍然发现,这座城市,没有什么年轻人,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城市里的几个工厂,垄断了这座城市的几乎所有GDP,年轻人好像也都离开了家。

  站在街边许久,我终于看到一些懒洋洋的年轻人,他们慢慢地行走着,我忽然怀念起了北京的早高峰,那些拥挤和着急,不正是青春的生命力吗?

  那些挤破头都要做点儿什么的状态,不正是我们去大城市的原因吗?

  当天中午,书店的朋友请我吃饭,开车师傅自豪地告诉我,自己在这个城市开车开了二十年。

  我当时有些恍惚,因为我刚从洛杉矶回来,那里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甚至都不建议大学生花时间去考驾照,因为这注定是一个会被机器淘汰的职业,可一个人竟然干了二十年,这二十年的最终归宿竟然是被替代。可对这样的未来,他竟全然不知。

  师傅继续一边吃饭,一边吹牛,说这座城市特别安稳,自己的车技多么娴熟,生活也十分稳定。他一边说还一边批评我们,说北京的生活太快了,说这里的很多文化北京都没有,说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去大城市,留在家不好吗……

  他说着,我吃着,因为我知道,我跟他应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吃完后,他问我:“李老师以后是否想在这里定居?”

  我笑了笑,说:“应该不会。”我继续说,“三天,就三天,我就会被逼疯。”

  第二天,我们离开了这座城市。

  二

  有些城市适合养老,但有些地方适合拼搏,我们想要待在哪里,完全取决于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朋友老宋三十多岁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村庄,他说自己过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

  可是每隔几个月,他就会回北京,然后找到我,说:“尚龙,你有什么事儿能带带我?什么都可以。”

  他说:“我想念那样的节奏。”

  我们其实还都不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年纪,我们这个年纪,正是要做点儿事的年纪,那样安逸、重复、无聊的生活,必然会把一些想有作为的人逼疯。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忙起来多好,闲下来更累》。其实人忙碌起来,并不会很累,一旦人闲下来,那种胡思乱想和日子看不到头的状态,才真心令人难受。

  每次我在鼓励大家忙起来时,总有人问:“你整天把自己弄得这么忙,不累吗?”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回答:“那你每次把自己弄得这么闲,不累吗?”

  而闲只有在忙碌之后,才有意义,持续地闲,不久就会成为闲人。

  三

  我曾经读蒋勋的《品味四讲》时被感动。他说忙是心亡,心死了,就是忙,所以人要慢下来。

  一开始我是同意的,但仔细一想,蒋勋老师是1947年出生的人,他的年纪的确到了应该慢下来的时候,人家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忙完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作品。

  是否要慢下来,取决于我们的年纪和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在最应该忙碌的年纪里,选择了什么也不干,选择了养老的生活状态。

  但说到忙,我们一定要明白:不是每种忙碌,都是好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你忙碌,你循环,你累,你一天接着一天,但一周下来,你发现什么也没干。

  忙,不等于穷忙。

  从心理学来说,适当的空闲是对的,因为一个人一旦陷入了循环式的忙碌,也就变成了所谓的“穷忙”。

  循环式的忙碌,把自己无条件地占满,这样的忙碌,也就极端了。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稀缺》中有一段话:“任何系统留一定的余闲很重要,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转。”

  也就是说,无论多忙,都要给自己一些空余的时间,这些时间,要给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向,有没有更棒的路。

  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总要有一两个领导是闲的,因为他们负责思考,负责更好地制定方向。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三十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观察,发现有20%左右的蚂蚁不仅不勤快,还无所事事,他们把这些蚂蚁称为“懒蚂蚁”。但每次,蚂蚁群表现得一筹莫展时,那些懒蚂蚁总能挺身而出,带领它们找到新食物。

  他们把这个现象称为“懒蚂蚁效应”。

  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有20%左右的懒蚂蚁,他们不要那么忙,他们需要把握大方向;同样,你也需要给自己留下20%的空闲时间,这时间不要工作不用应酬,就拿来充电,拿来冥想,拿来提高自己。

  我在新东方当老师的最后一年,给排课的同事提出了一个要求:周末晚上不上课。

  同事一开始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你一个月能少四五千元呢。”

  我咬了咬牙,但还是说:“就别排了吧。”

  我用那段时间读书、看电影、写读书笔记、写影评,几年后,我依旧保持这个习惯,我从一个老师变成了作家。到今天,我依旧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满,总会留下20%用来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见一些没见过的人,我把这些闲的时间,称为“彩蛋”。

  所以,大城市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你需要忙碌,但不要穷忙,不要重复没意义的忙,你需要的不是埋头干活,而是抬头奋斗。你要一边前行,一边导航,还要一边看着路牌,有时也别忘了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四

  我曾经看过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所谓有闲,都是基于拥有大量财富之上的。

  这本书举例批评了很多西方有钱人的闲情逸致,该书虽然在批判,但仔细分析,那些整天炫耀、攀比做一些闲事的有钱人,除了富二代,其他的富一代在年轻时几乎都是忙碌的:他们忙于创业,忙于奋斗,忙于提升自己的阶层。

  于是,才有了成为“有闲阶级”的可能,也许当时财富掠夺的手段是可耻的、不光彩的,但放在现在来说,我们的工作和奋斗却是光荣的。

  因为我们年轻时的努力,才有可能把自己从一个阶层提高到另一个阶层。

  你是否想过,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也闲呢?如果一个人安于自己所在的那个阶层呢?

  我想起了那个四线城市的一家卖手机壳的小店,我走进那家店,看见三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人正在打牌。他们耳朵上夹着烟,激动地摔着扑克,毫无发觉我已经走了进来,我逛了一段时间,就走了。

  我想,他们也不会在意我是不是会买一些东西,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够用,生活挺安稳,这样的生活也好。

  人这辈子最可怕的就是在最该努力奋斗的日子里,满足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自满于自己拥有的生活。但比这些还可怕的是,他们竟然还年轻着,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所以有一天,我和老宋聊天时,他问我:“你真的一点儿也不喜欢悠闲的生活吗?”

  我说:“至少现在,我还是喜欢奔波的状态。”不是说我不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但年轻时,我还是希望面朝着人群,感受着梦想的盛开。等我老了,有了足够的钱,再去买一套大海边的房子,我想,我会安静地坐在海边自言自语地说:“哥们儿年轻时,也曾是这大海的波涛。” 李尚龙套装(共7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