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如何沟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内向者如何沟通
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我是个内向的人,应该怎样跟人沟通?
关于内向这个话题,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也是内向的人。
我们似乎没有办法决定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因为这跟生理有关。但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外向人的手中,因为他们在表达,他们在讲故事,而内向者永远在沉默,永远看着别人在舞台中央,永远把自己的故事藏到没人知道的地方。如果《寻梦环游记》是真的,那外向的人肯定活得比内向的人要久。那么内向就注定要被世界淘汰吗?不是。内向并不可怕,但是内向还坚定地不改变,就可能真的要被淘汰了。我也曾用了很长时间去研究怎样和人沟通,怎样和不同的人沟通。还记得我第一次进教室上课的时候,台下坐了三十多个学生,十分钟后,我后背已经全湿了。但慢慢地,我忽然发现自己也不那么怯场了,遇见陌生人也能主动讲两句话了。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件事:改变的力量。
改变很重要,只要相信改变,人有时候甚至可以没什么内向和外向的区分。外向的人也知道该什么时候闭嘴,内向的人也可以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
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专家,被称为“内向型人格之王”的珍妮弗·康维勒有本书叫《内向者沟通圣经》,还有沟通达人、主持人、作家,我的好朋友尚兆民老师写的《内向者的沟通课》,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如果你还在职场中,这两本书都可以找来看。
一、什么是内向和外向
我从前不太相信内向和外向,认为这就是一些没意义的标签,因为如果你站在街上问来往的行人,你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多半都会说自己是内向的人,少部分人分不清,觉得自己都是。
但实际上,内向和外向是有一种科学方法区分的:
如果你不太确定自己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人,就只看在你和别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有压力还是有动力。如果你需要时间来恢复精力,感觉自己被掏空,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内向者。而只要你和别人在一起,就能获得能量,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泄气了,那么你可能是个“人来疯”的外向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应该是个内向的人,一般没有社交局的日子,我宁可在家里看一本以前看过的书,看一部看过十几次的电影,也不愿意去参加什么社交活动,有时候甚至手机都不开,就躺在沙发上,能量就能瞬间恢复。
这套理论在生理学上也有解释,我们大脑里有种东西叫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神经通路上跑来跑去,它们负责一件事:传递信息,引导大脑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量,血液流到哪儿,大脑的哪个部位就会受到刺激,从而发出信号指挥身体的行动。
神经递质又包含不同分类,其中有两种物质比较特殊,一种叫作多巴胺;另一种叫作乙酰胆碱……它们本来在不同的道路上跑着,我们在很多兴奋的情况下,比如喝酒、跑步、恋爱的时候都在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乙酰胆碱的分泌不一样,它传递的是思考和长时记忆,总之,它们需要时间,走的神经通路也很曲折,途经的是大脑感受自身信息的区域。
这两种物质在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但不同的人,对它们的反应就不一样了,有些人对多巴胺反应不敏感,所以他们就必须通过分泌肾上腺素,来召唤更多的多巴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他们更活跃更好动,在得到了充足的多巴胺供应后,他们感觉很爽。这就是外向的人。
相反,另外一部分人却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太多的多巴胺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刺激,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乙酰胆碱,它也能让人增加幸福感,让人扫除焦虑,感觉平静。这就是内向的人。所以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会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神经递质,来让自己达到所谓内心的平衡。看,人和人就是这么不一样,从基因层面和身体层面都不一样。
美国当前研究内向性格的权威专家马蒂·兰尼在自己的著作《内向者心理学》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作者兰尼和丈夫迈克差点遭遇车祸,两个人的反应完全不同,性格外向的迈克第一反应是下车观察有没有人受伤,因为外向的他,第一反应是输出式表达,于是他赶紧下车,主动接受发生的一切。而性格内向的兰尼没有动,她的身体好像定住了,她想留在车里考虑一下周围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还有危险,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下车,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她呼吸放慢,身体麻木,一动不动。
我想起有一次开会时,房间里的空调特别冷,我就习惯性地把衣服披上,而我外向的同事,站起来就把空调关了。
《内向者心理学》一书里做了个总结:外向的人渴望得到外部刺激,他们比较短的多巴胺神经传导通路占优势,擅长短时记忆,张嘴就来,滔滔不绝,受到刺激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多巴胺释放出快乐的感觉,让他们想停也停不下来。内向的人需要回到长时记忆中寻找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思考,需要深思熟虑才能讲话,乙酰胆碱让他们的身体慢下来,这样能储存精力,让他们在平静的状态而不是兴奋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幸福。
二、许多人都是内向者
你知道吗?这些名人也是内向的: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著名的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在中国,许多喜欢滔滔不绝的艺人,性格也是内向的。
但他们经历了什么让他们看起来并不内向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逼着自己改变。
内向还不愿意说话的人在工作领域里其实很吃亏,一个内向型的人工作中主要会遇到四种挑战:
第一种,会有很大的压力。
因为沟通不顺,容易自闭,自闭久了没人说话,久而久之就只能什么都自己做,什么都自己扛。而正确的方法是一定要说出来,我在后文会讲到,就算是不爽你也要说,哪怕不说,也要写下来给别人看。
第二种,别人对内向者的评价可能比内向者对自己的评价还要低。
内向者不爱表达,但在职场里,被人评价是在所难免的。外向者遭遇不公平的评价,第一反应就是辩解,再或者去进攻,但内向者不一样,他们往往就沉默了。在职场,人们总喜欢通过看到的表象来评价一个人,而内向者的表象,就是那样平淡无奇:比如你不太想说话,其实是在深思熟虑,可别人不这么想,他们却觉得你笨、反应慢;你可能还在分析和判断或者在倾听,可别人却觉得你是优柔寡断,成不了大事;你在公众场合想找个安静一点儿的地方获取能量,别人可能觉得你是比较胆小怕事,做不了决定。这些负面标签贴到你身上,你不信也就算了,如果信了,将会是恶性循环。
第三种,可能因为不懂得经营人际关系,内向者的职业发展会受到阻碍,这比较麻烦。
我在原单位待了那么久,就从来没有跟领导谈过话。所以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一有空就和领导谈心的人,而我总是做不到。虽然我也不后悔,但总是会隐约羡慕那些非常懂得经营人际关系的人。
第四种,内向者可能会成为职场的隐形人,不被人关注到。
这是职场中最大的隐患。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儿,竟然都被别人抢了功劳;我们完成了那么多工作,却没人知道是我们做的,重要的是,自己也不说。
所以,内向者有必要积极改变自己。
三、内向者建立优势的4P法则
对于内向者来说,有一个方法很重要,叫4P法则,所谓4P就是四个以“P”开始的英文字母组成的单词。
Preparation准备:
内向者在很多公开场合压力都比较大,无论是公开发言,还是在会议上的讨论,但请记住,准备越充分,越不容易紧张。我认识一位很内向的演说家,他曾在家里把自己的演讲稿对着墙背诵了一百遍才上的台,那年他拿了全校第一。
Presence展示:
内向的人常常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认真做好,别人就会知道的。可是事实上是你不向别人展示出来,别人很难知道你真正的成就。因此,展示自己很重要。在工作中多表现,在领导面前多出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你做的,你就要说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妥。
Push推动:
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沟通圣经》里讲了个故事:有一个非常内向的朋友,他很不喜欢参加聚会,可是他却推动自己一定要走出舒适区,而且每次参加聚会都给自己提出两个要求:1.至少待够30分钟;2.收集20张名片。
一开始很难,但当他长期强迫自己这么做,久而久之,从量变到质变,后来他成了公司里有名的社交专家。
强迫自己这件事很重要。我刚进入影视圈的时候,他们总是参加一些酒会,我有些受不了那种每个人拿着一杯酒喝一晚上讲些有的没的的场合,但有时候也没办法,要认识人,才能有更多的资源。于是我逼着自己每次要认识5个人以上再走。久而久之就适应了,直到今天,我至少不会那么尴尬了。
推动自己可以放在任何领域,无论是社交,还是工作和学习。如果你每天都在很舒服的状态下生活,那么,你很可能在原地不动或者还在退步。
Practice练习:
前面提到的几个步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成功。我想说,你一定不要相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完就能起死回生。你需要不断地练习、刻意练习。每一个高手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练习,而内向者想要突破自己的局限,要做的也是练习。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地熟练,才能发现自己竟然也可以成为社交达人。你可以每次尝试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交往方式表达观点,在不同的场合讲相同的故事,看看他们不同的反应。你也可以尝试在不同的会议中用不同的策略来验证它们的效果。练习是让自己准备技能、演示技巧和推出自己走出舒适区,走向更高层级的重要环节。你练习得越多,能力提高得就越快,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很多人还不如你。
四、内向者如何破冰
内向者在沟通中最难的应该就是破冰。所谓破冰,就是两个人从0到1的沟通。我有一个建议分享给你。
第一步,不要着急去说什么,而是提问。比如你可以问问对方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这件难忘的事情对他有什么影响。问得越细,对方就越能感到你的关心。第二步,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两个步骤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寻找和别人的共同话题,这样才能进入第三步,聊你们的共同话题。
内向者找到和别人的共同话题之后,才能逐渐走出尴尬的状态。我的建议可以从明星、天气、旅行这些大多数人都不拒绝的话题说起。
你可能会怕聊了半天以后没找到什么共同话题。没关系,倾听也是一种沟通。
凯伦·维克尔在自己的新书《如何在工作中建立人际网络:一个内向者的社交指南》中总结过内向者的特点:
第一,他们是优秀的倾听者。大多数内向的人,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因为他们想先了解对方的看法,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慢慢发现,就算你不表达自己,只是微笑又肯定地倾听,也会给人很大的能量。
第二,他们能观察到谈话对象的行为和风格。这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技能,它能够让你判断出对方的个性,比如,对方是否开放、友好、坦诚,或者对方是不是紧张、焦虑。
第三,他们有好奇心。内向者会对别人产生好奇,会去思考“人们为什么是这样”等问题。
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优点,这些优点在时间的堆积下,更让人喜欢。
如果我们实在改变不了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默默发光,变得更好。你发光,就会让更多人靠近你,就好比,你愿意跟周杰伦交朋友吗?他性格很内向,我们大家知道,虽然他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他发光啊。
沟通锦囊: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1.观察: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不要去评论和下结论。
2.感受:请把感受和想法区分开——感受是自己的情感流露,想法是自己对某事情的评价。
3.需要:请清楚地告诉对方,我希望他们做什么——具体做什么。
4.请求:请求对方反馈,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如果对方不愿反馈,我们也应该去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实战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锦囊:
内向者沟通4P法则:
1.Preparation准备:
准备越充分,越不容易紧张。
2.Presence展示:
是你做的,你就要说出来。
3.Push推动:
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4.Practice练习:
不断地练习、刻意练习。
实战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尚龙套装(共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