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战略
产业定位 资金支持 完善法规
青岛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战略
编辑点评:依山傍海,绿树红瓦,气候宜人,具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可谓青岛的幸运。但光靠“老天爷”赐予和“老祖宗”留下的本钱,单纯依赖景点发展旅游业已远远不够。青岛市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发展旅游业,政府在产业定位、项目把关、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上发挥作用,力求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青岛的做法给人启示。
本报青岛8月4日电 记者宋学春报道:时逢盛夏,青岛市从一般旅馆到星级宾馆,几乎天天客满;从第一海水浴场到第六浴场、石老人浴场,可谓人山人海。今年到青岛的游客发现,青岛越来越有魅力了,街道漂亮了,人文景点增多了,服务水准提高了,高水平的节会接连不断。青岛市对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大力增强旅游中的文化内涵。
青岛市市长王家瑞说,政府主导战略就是政府对旅游产业定位,在策划旅游大项目上引导、把关,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启动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和制定旅游管理办法、投诉规定等。青岛市据此制定了旅游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目标,在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旅游资源,使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规划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24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3亿元,占GDP 8%,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10亿元,占GDP 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欧式建筑众多的青岛处处都是风景。今年,青岛陆续对游客开放了德国侵占时期的总督府、提督楼。投资500万元修葺一新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也向游人敞开大门。规划中的中山路、威海路,将从建筑到餐饮建成具有欧式风情的大街,如今,威海路上的“欧式风格”已初露端倪,中山路更显婀娜多姿。投巨资兴建并于去年底竣工的长达17公里的香港路,使今年到青岛的游客耳目一新。
用精美的雕塑群提升青岛的文化品位。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面积约8公顷的海滨雕塑园和雕塑艺术馆,今年5月向游人开放,让游人在雕塑艺术方面大开眼界。长达12.8公里的东海路雕塑一条街,巨大的名人雕塑园,与独到的自然园林融为一体,为岛城增光添彩。
围绕人文景观开发旅游新产品、建设新景点。青岛人文古迹和名人故居众多,琅琊台、田横岛、天柱山魏碑、齐长城遗址以及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目前成为旅游观光和投资商开发的热点。康有为、闻一多、老舍、王统照等名人故居,今年相继对游人开放。
举办高水平的节会活动,吸引海内外嘉宾。为期7天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岛对外经贸洽谈会刚刚落下帷幕,为期20天的中国青岛第二届海洋节又进入高潮,7月29日,31位中国“两院”院士和10多位联合国教科文、环境官员及国际专家汇聚青岛,怀着极大兴趣参加了“2000年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为期15天的第十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即将举行,世界华人论坛也在筹备中。青岛围绕海洋做文章,着力培育一批文化品位高的旅游产品,如海上广场、国际啤酒城、海洋公园、文化博览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民俗博物馆、海洋科技馆等,还创办了沙滩文化节、海之情旅游节、青岛之夏艺术节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已由过去单纯的“景点旅游”向文化旅游迈进。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12.63万人次,创汇6187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和20.3%。接待国内游客59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和19.4%,实现了旅游收入占GDP 8%的规划。 青春之岛 活力之城:人民日报里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