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到课程育人
从课堂教学到课程育人
董志炎
自2013年加入枫叶以来,我已在枫叶度过了7个春秋。7年时间见证了我在枫叶的成长,我也见证了枫叶在世界的成长。7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从课堂教学到课程育人的转变。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初入枫叶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我该教些什么?我该怎么教?好像怎么教都不对。
7年前刚入镇江枫叶,我教的是初三政治课。尽管校长告诉我必须好好备课才能去上课,可是我并不知道要备出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一节课下来,睡着的、聊天的、做小动作的……第一次,在我的课上出现如此混乱的场面,挫败感油然而生。
我开始思考:学生们想上什么样的课?学生们想怎么上课?我开始找学生聊天,问他们这些困扰我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告诉我:“放电影啊,大家都喜欢。”那天,我放了半节课的电影,可睡觉的依然在睡觉……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并不想要这样的课堂,我开始严格管理课堂,但他们并没有把我放在“心”上。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校长的指导下,我开始研究:学生们究竟想上什么样的课、想怎么上课?偶然的机会,我与一名外教谈论关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这一话题,他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发现,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应该更多地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这让我恍然大悟。我开始设计贴近学生的课堂,转变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因为我专攻经济学领域,所以将西方经济学整合到《经济生活》中来,开创全新的专题教学,白天上课发现问题,晚上备课,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半,终于将经济学发展成为课程体系。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感悟,空余时间撰写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浅谈枫叶课堂教学的管理》《创富高三 成就梦想》《枫叶是教师最好的成长平台》等论述,我开始明白,原来备好课就是备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课;课堂管理就是要敢于、善于管理好自己的课。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2006年,我主动调入淮安校区。从高中到初小,无论教学和管理都是挑战。初小的教育理念和高中截然不同:小学快乐教育、初中“三好”习惯养成教育、高中理想教育。作为“老”枫叶,虽然理解枫叶教育理念,但在面对“小”枫叶时,还是会觉得他们“听不明白”。
感性大于理性,这一定是“小”枫叶们的特点,我开始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们喜欢得不得了。然而这只是对品德课的喜欢。当我知道学生们课后依然疯闹、周末无理取闹时,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怎样才能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校长不止一次提出淮安校区的四大特色:英语特色、恩来精神特色、书香特色、艺术特色。为什么要讲恩来精神特色?直到有一次校长培训时提道:“恩来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恩来枫叶的金字招牌。”我终于明白恩来精神才是教会学生们求真、做人的最高标准。
基于有着高中“周恩来班”领事的工作经历,打造恩来精神特色的工作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我的身上。在校长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谋划布局,评选“恩来班级”。我设置了勤奋好学、文明礼仪、团结友爱、环境优美、创新进步、诚实守信、我爱我家、自信自立、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十类特色“恩来班”和一个“少年周恩来班”。首届评选,就有五个班级入围,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向周恩来总理学习的兴趣。
恩来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如何才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用上呢?我们编写了《恩来精神引领课程》,让课程走进班会课、品德课,将恩来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们参观周恩来故居并将周恩来故居作为德育基地;我们带学生们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回来后开展学习恩来精神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读恩来故事、评恩来大使、品恩来思想,在全校营造浓厚的恩来精神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成长。恩来精神俨然成为一门“课程”,融入淮安枫叶的教学和德育活动中。
如今,淮安枫叶的学生们在恩来精神的引领下,文明有礼、落落大方、习惯良好、心理健康,我想这就是“求真”和“真人”吧。
企业家、教育家余世维博士曾说过:“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方向,培养出的高级知识分子将变成高级犯罪分子。”尊重在前,教育在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智慧、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完善“恩来精神”这一育人课程,并将这一课程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师,让教师们从课堂教学转变到课程育人,为培养未来的精英人才做好铺垫。 枫叶:从1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