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十年
王志辉
我是2010年初春时节入职枫叶的。入职初期,在金石滩枫叶高中工作了一周,然后去了大黑石枫叶初中,一个月后,来到了开发区枫叶小学。来到小学校区工作后,听同事开玩笑说:“在这里,可不能轻易跟人说‘我是老员工了’,随便一个教师,可能都是有故事的‘老枫叶人’。”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入职枫叶已经10年了,有自己的枫叶故事可以讲来听听了。
在入职枫叶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枫叶国际学校。求职的时候,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当时想找个与俄语相关的工作先干着,就开始看《半岛晨报》的求职版,只找“俄语”两个字。那时候,我认为所学专业无比重要,是这辈子要养活自己的“饭碗”,说什么也不能丢。很巧,春节假期回来,就看到了枫叶集团的招聘信息——俄语招生顾问。于是,我投了简历,顺利通过两轮面试,最后接到了金石滩枫叶高中报到的通知。
报到那天,正巧弟弟有空,就开车带我去金石滩,想一起看看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枫叶国际学校。一路驰骋,结果迷了路,沿途似乎没有看起来像“国际学校”的楼区,越往前开越荒无人烟。终于,我们看到一户人家,问枫叶学校在哪?回答是:不知道。那个时候不太用导航,在高中招生办老师的一路电话指导下,找到了学校。那时候高中男校对面一侧还是田野和工地,弟弟神色复杂地看了我一眼,说:“这地方。”
现在,我不常去金石滩,但每年都会因为参加会议或者培训去几次。眼看着学校周边楼区和人流越来越稠密,校门口越来越拥挤,商铺越来越种类繁多,一派欣欣向荣和蒸蒸日上的景象。曾经尘土飞扬的海边小渔村,如今已完全是现代化的模样。满家滩和枫叶学校一起成长着。我和其他枫叶人一样,有幸成为这些变化和成长的见证人。
入职枫叶10年了,尽管此前我已经有了10年的工作经历(之前我是一所高中的俄语教师),可是对于我个人而言,也如同职场新人一般,在枫叶经历了非常充实且不断成长的10年。
招生顾问的工作,其实本质是做市场营销,如果当初招聘职位前面没有冠以“俄语”二字,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应聘这个职位的,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做市场的人要灵活敏锐、巧舌如簧。再者,教师岗的人,多多少少有点看不起做招生的,他们也许认为“卖白菜的都能干”。而且从读书到工作,我一直都在公立学校体系内,对私立学校并不了解。当时对私立学校没有了解的不止我一个人,还记得那时春节和原学校同事聚会,他们得知我在枫叶学校工作,很是不屑:“你从公立学校离职,就为了到私立学校?! ”当时我硬着头皮微笑,内心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很迷茫。
什么时候开始以我成为枫叶人而自豪,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遮掩“我是做招生工作的”这一事实,什么时候开始面对旧同事再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什么时候开始主动学习营销知识……这些似乎都没有明确的时间点,但我现在确实是一个自信的招生顾问。“眼力见儿”不够,勤奋踏实来补;天生缺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素质,那就跟家长坦诚沟通。我原来认为做市场必须要会说谎话,要会夸张,能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我现在认为做市场,真诚相待、坦诚沟通是第一要义,能把学校的特色完整全面地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去比较,去选择。同时,了解家长的关切点,理解家长的心情,并以同理心来对待。我们现在有好的“产品”,就应该展示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也让更多人受益。这是我现在可以自信做市场的底气所在。
当家长说,他想给孩子选学校,在教委工作的亲戚向他推荐了枫叶小学;当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枫叶小学是好学校,不好进呀!”当久不联系的朋友打电话说:“有朋友家孩子想去你们学校,你给介绍介绍?”……当听到这些时,我内心无比自豪。
10年,我逐渐成了一个枫叶“老人”,作为一个“资深”的招生顾问,亲身感受着家长对学校态度的变化;感受着学校口碑在社会上的变化;感受着枫叶品牌的日益发展壮大。招生顾问这份工作,促使我学习,帮助我成长。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期待着在枫叶下一个10年里的新成长,也期待着枫叶教育下一个10年更火红、更绚烂。 枫叶:从1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