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老东城记

第4章 活学活用

老东城记 露晓夜白 5002 2021-04-06 17:08

  梁蕙芳一听也明白,刘大妈的意思是要和自己对几句,又借山歌动问自己的姻缘前程。她看了看洪慈化,洪慈化也正看着梁蕙芳,洪慈化抱着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要看这两人怎么对接。刘大妈唱出的歌句,正是洪慈化想要和梁蕙芳对歌用的。洪慈化想说说不出来,正好听听梁蕙芳对待姻缘前程是什么态度。

  梁蕙芳走了几步,过了稻田,来到古井边。唱道:“刘大妈啊刘大妈,姑娘今年才十八。良缘纵有千般好,姑娘无心找婆家。”

  洪慈化在旁听着,听得一字不落。从梁蕙芳的歌句中,他听出梁蕙芳相信良缘的美好,但又无心找婆家下嫁。不知道是该和她站在一边鼓励她,还是要劝谕她赶紧趁着如花的容颜,找个婆家。当然若果是劝谕,那么劝来劝去,只会劝她嫁给自己做老婆。

  洪慈化在一边听着,要对几句吧,自觉接不上,只能干看着。看刘大妈怎么回复梁蕙芳。这样一来,对山歌的人词意明确,听山歌的人听得迷惑不解。

  古井底下有一泓清泉注入,泉水清冽甘美。永安村有人发现了这股清泉,在全村呼吁奔走。全村的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合力挖出泉水,修造成一口井蓄水,已有几十年。

  全村的人就饮用这股底下冒出的泉水,这股泉水是永安村所有,永安村的人不允许其他村子的人来饮用。闹过几场后,其他村子的人也就不再来动用古井里的水。光明村、正大村、常乐村、永安村。四个村子相邻相近,多年来,四个村子的人各自守护在自己的村寨里耕作谋生,一向井水不犯河水。

  因为刘大妈原来是永安村的人,嫁给了唱歪嘴刘张李后,才去了正大村,所以对她是个例外。

  正值雨水丰沛的季节,底下清泉多得注满了井口,还向外溢出。在古井两边成了两条小溪,古井外是一个近二十平米的石头铺成的坝子。

  刘大妈站在坝子边,将左边的一条溪流堵成了水潭,她就在水潭里洗衣服。这时候,她的衣服已快洗完,她在拧一件衣服。

  洪慈化和梁蕙芳这时已走到那口古井边上。梁蕙芳对了一段,放下扁担和铁桶。就开始舀井水装进铁桶里。洪慈化带着迷惑,也放下他的菜篮子。去石坝右侧的小溪边堵水潭,正要开始洗菜。

  刘大妈有三个儿子,大的两个都已成家,最小的幺儿子已二十出头。刘大妈对幺儿子最是宠溺。惯养得一身坏毛病,虽然已二十出头,婚姻大事还没个着落。而梁蕙芳的勤劳朴实,聪明美貌远近闻名。刘大妈因此有心要扒梁蕙芳作第三个儿媳妇。见梁蕙芳来挑水,正要探探她的口风。听到梁蕙芳只满十八岁,不想找婆家。但暗想她嘴上这么说的,未必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刘大妈又唱道:“十八是个好年华,青春娇美一枝花。要是姑娘不嫌贫,放心来我老刘家。我家有儿共三个,大儿二儿莫管他。留下一个幺儿郎,五大三粗敢担当。姑娘转心肯来时,就和幺儿做一家。歪嘴老刘叫公公,叫我就叫一声妈。”

  洪慈化听刘大妈横插一脚,要为儿子保媒,只想让她走开。想不出怎么用山歌歌句赶走她,心中着急烦躁,用力往地上跺了一脚。

  梁蕙芳听完后,有些气愤。弯着眉毛酝酿了一下。唱道:“刘大妈啊刘大妈,你家幺儿实在差。忤逆作乱生来恶,无法无天像牛马。你口不择言把他夸,不要脸来不像话。我对山歌尊敬你,你用山歌催我嫁。敬你是个老人家,你不服敬来找骂。姑娘十八一朵花,你是天下老乌鸦。一张嘴里没人话,说来说去臭巴巴。”

  梁蕙芳只唱到这里,本来还想再唱。但刘大妈已不敢再听,她满脸羞愧,收起衣服自己先走了。

  洪慈化看着梁蕙芳,心中欢喜,脸上敬佩。等梁蕙芳喘过了气。说道:“惠芳,你骂得好。我对山歌是你的手下败将,我是心服口服的了。四个村里对山歌的,除了我爷爷,我最佩服的就是你了。”

  梁蕙芳眉毛伸展,不再起弯皱。说道:“刘大妈夸我,是要我给他做儿媳妇。你夸我,是不是和她一样的心思。”

  洪慈化道:“不是,刘大妈夸你,她的意思,我也听出来了。我夸你,是正正当当的夸你,和她不一样的。”

  梁蕙芳道:“你如果和她一样,我能骂她,也能骂你。你要不要试一下?”

  洪慈化伸了伸舌头,像是被她吓住了。梁蕙芳看着他,笑了笑。道:“刚才我看见你跺脚了。牛和马要踢人的时候,也会跺脚,你想踢谁呢?”

  洪慈化道:“刘幺子人不好,我怕你信了刘大妈的话,过去了,被她家刘幺子欺负。”

  梁蕙芳道:“我如果信了她,我就不会骂她了。你想踢刘幺子,是不是?”

  洪慈化眼珠子翻了翻。道:“我听我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作‘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挑尽古今愁’。你如果过去了,那就完全颠倒了。我不但要踢刘幺子,还要踢翻尘世路。”

  梁蕙芳笑道:“你要踢什么刘幺子,猪腰子。还有那尘世路,乡村路。你去踢吧。我的扁担挑不动古今愁,我就挑古井水,回家做饭吃去。你也不用洗菜了,慢慢踢吧。”梁蕙芳说完话,就去井边舀水。只见她动作干净麻利,说话做事从来不会拖泥带水。

  梁蕙芳刚舀了两瓢。洪慈化说道:“蕙芳,你做的事就那么简单,我的事就那么困难。”

  梁蕙芳又舀了一瓢。道:“简单吗?”

  洪慈化道:“你舀得这么快,你舀好了,我都还没洗好。”

  梁蕙芳道:“你快点洗。太阳要落山了。”

  洪慈化道:“我们换过来吧,你帮我洗菜,我帮你舀水。”

  梁蕙芳道:“我装了水,我还要挑回家呢。你如果要换的话,就要帮我挑水。怎么样?”

  洪慈化想了想。道:“我洗菜也不如你洗得快,也没有你洗的干净。路上石块多,坑坑洼洼的,你挑水没有我挑得稳妥。挑水要比洗菜累,这样换下来,肯定我吃亏。我爷爷常说‘能吃亏,能打堆。’换就换吧。”说完话,洪慈化走向古井边,要去接梁蕙芳手里的瓢。

  梁蕙芳收起瓢不给他。道:“要是换下来,你吃亏呢,那就不换了。我这个人是不会占人便宜的。”

  洪慈化道:“你刚才都答应要换的,现在又不换了吗?”

  梁蕙芳道:“因为换了你会吃亏嘛,所以不换了。我很快舀满了捅,我就挑水回家。你快去洗菜吧,天要黑了,鬼要来了。”

  洪慈化向菜篮子看去,他提来的一篮子菜还原封不动的放着。以他的速度,要洗完那些菜,不知要到什么时候。

  不过洪慈化的反应变快了。洪慈化说道:“不吃亏的,我不会吃亏的。你帮我洗菜提菜,我帮你舀水挑水。”

  梁蕙芳道:“我的水都快装满了,你才和我换。”

  洪慈化道:“蕙芳,那你就当吃点亏,帮我吧。”

  梁蕙芳道:“能吃亏,能打堆,我也不是那种小气的人。给你。”说完话,才把手中的木瓢递给洪慈化。梁蕙芳走到水潭边,果然就动手洗菜。

  洪慈化接过木瓢,就往古井里舀水。

  那赤红色的太阳算是消去了热度。眼看着就要往西边落下。

  洪慈化很快舀满了水,他正要催梁蕙芳回去的时候,梁蕙芳已经把菜洗好装进了篮子里。梁蕙芳一言不发,洪慈化心头那句催促的话也就只好吞进去。

  洪慈化拿起扁担,挑着水,就走在前面。梁蕙芳提着菜,跟在后面。太阳渐渐落下去,天空并没有尽黑,她会为赶路的行人照明方向。

  路两边的草丛里,已有蟋蟀开始鸣唱。洪慈化忽然说道:“对了,蕙芳,明天赶集呢,你去不去?”

  梁蕙芳道:“明天赶集了吗?”

  洪慈化道:“你还不知道啊,就明天赶集。”

  梁蕙芳道:“哦,我要去的,我家的刀钝了不好使,我爸爸妈妈忙农活没空去,我去铁匠铺买把新的。你呢?”

  洪慈化道:“我也要去。上次我去了,都没看到你。你上次没去吧?”

  梁蕙芳道:“上次我没有去。所以你看不到我。好玩吗?”

  洪慈化道:“好玩得很,上一次赶集,在永安街上,唱歪嘴刘张李也在。还有山歌万人迷纪仙歌也来了。这两个人在街上对了几个小时的山歌。唱歪嘴又把嘴巴唱歪了。”

  梁蕙芳道:“你问我去不去,是想看我和他们对山歌吧?”

  洪慈化心中一惊,扁担晃了晃。道:“你怎么知道我想的事情呢?”

  梁蕙芳道:“这还不简单,你对山歌对不过我,心里又不服气。唱歪嘴他们呢,很早就出名了的,你佩服的是他们。你想看看我对山歌的本事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大。如果我对赢了他们,我的本事就比他们大,你才肯真正的心服口服。我说的没错吧?”

  洪慈化道:“那你就和他们对一场吧。我爷爷以前是永安第一,到我这里,就不是第一了,永安第一应该是你才对。”

  梁蕙芳道:“我明天去永安街上,买了东西就回家,我才不会去争什么永安第一呢。”

  洪慈化道:“你不做永安第一,那你可以教我些对山歌的本事,我做永安第一。”

  梁蕙芳道:“你爷爷是永安第一,他都没教好你,我更教不好你了。你对不了就对不了吧,还争什么?”

  洪慈化换了另一只肩膀,水桶里洒出了一些水。道:“我能对的,我爷爷要我活学活用。刚刚想到了一些,你听啊。我挑水来你洗菜,水甜菜香人人爱。炒成一桌家常饭,我喝汤来你吃菜。蕙芳,你能对吗?”

  梁蕙芳换了一只手。道:“好对得很啊。你听好。你挑水来我提菜,看路走路少说爱。水洒落地不能收,光阴一去就不来。这不就对上了吗?”

  洪慈化道:“你随口一说,就能对上。这本事真少有,我想了半天才想到一些歌句,你随口就能说出来,我是赶不上你了。”

  梁蕙芳道:“快到家了,我们换过来,别人看到了少不了要来闲三话四的。”

  洪慈化和梁蕙芳在路口处换过了扁担篮子。洪慈化喘了口气。道:“蕙芳,我们明天一起去街上。”梁蕙芳挑着水答应了一声,赶回自己家里。洪慈化又道:“蕙芳,我明天在河边等你,不见不散哦。”梁蕙芳又答应了一声。洪慈化这才放心回家。

  洪慈化回到家里,煮了粥,和洪福莱两人吃了晚饭。爷孙两人就围着火炉子说起了村子里以往发生的事。洪福莱七十多岁,对光明村、正大村、常乐村、永安村这四个村子的风物人情,有知道的,也有不清楚的。洪福莱白天睡得多,到了晚上,精神特别好。在火炉子旁边,洪福莱的白胡子白头发和火光交相辉映,洪福莱吃过粥,愈长精神。让他看起来有些逍遥出尘的神仙气韵。洪慈化听他诉说了很多故事,偶尔又对些山歌,直到深夜,才睡去。 老东城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