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狼攻击木屋的时候,白济从木屋里摔下来逃走,那时木屋里的二十几只野狼与张虎、左震龙和那十七个青年人展开了一场大战。因为在木屋里施展不开,那十七个青年人被狼群当场咬死了十二人。剩下的五个人和张虎、左震龙也都受了重伤,七个人当天逃出了林子。直到第二天下午,张虎带着那五个青年人转回到东城。左震龙自己跑了。
当天晚上,张虎带着那五个青年人去到楚家鱼庄,把事情的经过详详实实地告诉了楚叶檀。楚叶檀听了后,肿着脸坐在楚家鱼庄大厅上的一张太师椅上,愣神半天没有说过一句话。那时候,楚雄去西山湖西面寻找白济已经撤回楚家鱼庄。楚雄当然是空手而回。于是,楚叶檀就安排楚雄带了十人,从西山湖北面出发,沿着张虎走过的路径一路寻找白济。
楚雄接到任务后,当然十分不情愿。因为张虎带去了二十人,在灌木林里遇到狼群后,被狼群残害了十五人。剩下张虎和另外五个人全都弄得满身伤痕。楚雄也很害怕遇到狼群,但张虎说狼群基本上已被剿灭。他这次去只要找到茅草屋,再顺着白济走过的路径,就能快速地找到白济。楚叶檀又答应给楚雄一笔丰厚的酬劳,如果他能带回白济,可以再给他更多。楚雄才勉强接受了任务。
楚雄率领的十个人也不再是青年人,都是在社会上闯荡过的老手,每个人都很有些本事,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
因为有了张虎失败的教训,楚雄这次带着的十个人装备十分齐整,带了水,火源,和路上吃的粮食——煮熟了随时能吃的。除了家用的锅碗瓢盆,脸帕牙刷,菜刀砧板外,只要能派上用场的都带了不少。每个人配了一把大砍刀,一把新匕首。就这样从西山湖北面沿着张虎走过的路追拿白济。
白济从山顶上走下来,在深山中不辨方向地行走。白济一面走,一面留意查看四周的树木,如果有成片的药材或者是人工种植的木材。那就说明有人到过,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快地找到附近的人户。但他所路过的地方全是深山野林,根本就没有寻到人到过的痕迹。又走出几十里后,树木渐渐地变得矮小了,树木矮小的地方,一般不会遇到财狼虎豹,这让白济放心了许多。
因为丛林低矮了,可以辨别方向。白济又向西北方走出了几十里路,渐渐地口干舌燥,眼看太阳已快要落山,心中更加孤独惆怅。正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忽听到有流水的声音,白济循声找去,在丛林里找到了一条溪水。白济走到溪水边,捧起溪水喝了个大饱。一看溪水是往北面流淌,心中泛起了狐疑:‘一般流水多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而这条小溪的流淌方向是从南往北,这有点反常了。’
站在溪水中往四周看了一眼,四周尽是高大的山岩,夹着小溪成了个V字型。而往北面延伸出去,山势明显要低矮些,这才茅塞顿开。自言自语说道:“水往低处流,无论向南向北,越是低洼的地方,水就会流向那里。水可不比人,人是往高处走的,越到高峰,就越孤寒。我刚刚站在山顶上,见四周群山成片,绵绵无际,心中就很有些孤独感。现在回到低洼的地方,见四面尽被高山环绕,反而有一种崇敬的感想。唐诗中有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群山之巅,俯视其他的山峰,自然会有一种眼高过顶的感觉,但因为站得太高,反而又空空莽莽。倒不如在这低微的位置,切切实实,又能少却很多的烦恼。”
白济自语了一阵子。捧起溪水洗了个脸,洗完后很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看着溪水流出去的地方。暗想:‘溪流成河,河汇成江,江流入海。溪水流出去的地方必定会有人。’沿着溪水一路往北走去。
这时,太阳已偏西,天空中仍留着白茫茫的云朵。昏黄的光芒斜斜地落在青山丛林里,满山青翠中夹杂着淡黄的光圈,绚丽奇绝,幻化成世间绝少见的一道奇观。野鸟从山岩石壁间出没起落,‘嘎嘎’地鸣叫了几声,真如空谷跫音,忽又没入丛林。
白济沿着溪流走出不远后,见那溪流越来越宽阔。一路是斜着向下,路途变得平坦了些,溪流也越来越壮大。又走了一阵子,见溪流中有了些小鱼。溪水里满山翠色落到溪水里,使得溪水变成了青色,鱼在水里,被青色掩盖着,形成一条条灰影。又再走出一段路后,鱼也大了,看起来约重半斤。白济看着那游鱼戏水,笑了笑。说道:“这些鱼个头太小,远远没有西山湖里的鱼那么大。偏要在我面前跳出来,以为我会去捉,又机灵地钻回鱼洞里。我白济虽然饿了,但还不至于要吃这么小的鱼。不过这‘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看着倒很有些趣味。”
白济见那水里的游鱼,自言自语一番,排遣一路上的孤寂。又走出一段后,见鱼的个头开始变大,大的有七八两重。仍然在水里蹦跳着。白济也是没下手摸鱼。回头一看,自己从这条溪谷里已走出了十来里路程。说道:“诗仙太白游山峡,曾在诗中说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今天所走过的山虽然没有万重。细细算下来,百重是差不多的。太白乘舟,自然有船夫给他掌舵,他吃饱喝足后,在小舟中倒头就睡。小舟顺流而下,一觉醒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从山顶上一路走下来,五内空空,只有一肚子的饥火,满怀的惆怅。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相隔了一千多年。太白写诗成了千古名篇,我只能对着大山自说自话,免为消遣。”
白济说着话,又走出一段路,他学唐诗学了不少。这时候一个人流落到这荒山野地,内心孤寂惆怅,说起诗歌来,反倒添了不少乐趣。
忽然又说道:“等我回到东城,找莫信仁拿到钱,我也去游一游山峡。租一艘轮船,从重庆出发,一直往下流。我先吃饱了肚子,喝得有七八分醉,我就睡下。床边放着纸和笔,随时做梦梦到了诗句,就立刻记下来。看能不能写出一首诗来。”
想了想后,觉得这个想法有些遥远。摇了摇头。忽然念道:“太白轻舟作古迹,诗传名篇飞仙去。重山远水今犹在,不见诗仙只见鱼。”白济这样随口作了一首打油助趣的诗。自觉是不敢和诗仙太白的诗相媲美,但能作一首出来,也可以消愁破闷。心中自然又是另一种见地。见溪水中的游鱼又比先头看到的更大了一些。挽起裤脚。走下溪水中,就开始捉鱼。白济很快捉到了三条,每一条都有一斤多重。
白济拿着那三条鱼,就蹲在溪水边将鱼刮干净,清除五脏。胡老铁给他打的那把长一尺六寸、宽六寸的砍刀又帮到了他。白济洗完鱼,要开始寻柴生火,向四面的山岩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半山中有一块凹进去的山岩。白济看着那块山岩,见那地方四面陡峭。心想:“假如就在这里烤鱼,要是鱼的香味引来什么财狼,可对付不了。那山岩虽然四面陡峭,但不是很高,应该可以爬上去。在那里烤鱼,就算引来财狼,它去了那里,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想定了后,从溪水里走出来,往那块凹进去的山岩爬去。那块山崖离溪水不是很高,白济很快爬了上去。
那块山崖凹得不是太深,上面是山岩盖住一半,可以避雨。脚下是山石,凹成一个约七八个平米的石台。白济放下了鱼,提着刀又去找来几大捆干柴。放到了石台上,就点燃火柴——在茅草屋中找到的。引燃干柴,就地生了火,三条鱼烤了两条。很快鱼香飘逸,待鱼肉烤成了蜡黄,坐在石台上吃起了鱼。
天色渐渐地黑下来,白济吃过了鱼。对着火烤了一会儿。又给火加了些柴,以免熄灭。白济留意着四周的山林,听了好一阵子后,没听到怪异的声音,只是些野鸟山鼠的叫声,另外又听到有猫头鹰的叫声。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声息。白济这才稍微放心下来。
又过得一阵子,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白济看着月亮,忽然想起他第一天上学学到的那首诗。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念了这首诗,忽然想起了很多往事。心绪烦乱,空山寂寂,实在无可消遣。大喊了几声,惊得丛林里一阵乱鸣。喊了几声后,不再回想往事。渐渐地困倦起来,烧了些枯枝,以防夜里受寒,这才睡下去。 老东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