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沟通礼仪“会说话”让你事半功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章
沟通礼仪“会说话”让你事半功倍
与美国演员Kellan Lutz(凯南·鲁兹),代表作《大力神》《暮光之城》
1 合同甩到脸上时,别发火,去给他买个菠萝包
有一次谈判我记得很清楚。
2008年,集团在做一个地产项目。我那时的职位是第三方公司的顾问,工作就是协调客户关系,帮助大家把项目谈成。因为涉及的金额很大,一个项目至少几个亿,而且本来我们买的就是散盘,对方如果不把整体开发好,这个楼盘就没法继续做,所以我们这次谈判的目的就是希望全盘买进。
我们的律师很年轻,提了一个条件,对方是位久经沙场的年长律师,有些傲气,他觉得无法接受这个条件,居然把文件直接甩到了年轻律师脸上。其实我知道他不是有意想羞辱我们,只想在气势上占个上风,但扔过来的时候确实就阴错阳差地甩到了脸上。当时场面异常紧张,一场“肉搏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没想到我们的律师很有风度,不仅没有拍案而起,还跟对方说不要这么大的火气。这让我们所有人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为了大局可以不计较小节,这很不简单。
对方抓住我们的一些条款不放,态度很强硬,但从理性角度讲我们也不能妥协,所以“打脸风波”虽然没引发大战,但双方还是就细节问题争得一塌糊涂,以致会议都不得不暂停一会儿,好让大家都稍微冷静一下。
休息的时候,我下楼买了些黄油包、菠萝包,然后拿上来分给大家吃。吃的时候对方还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大家随便吃,不用给钱哈。”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吃了别人的东西,嘴上多多少少就会客气点儿,所谓人之常情嘛。
当下午再次进入议题时,我开玩笑说:“你们刚才吃了我的菠萝包,所以得让着我们点儿。”这当然只是一个玩笑,但确实也缓和了一些剑拔弩张的气氛,让对方感觉到其实我们也只是就事论事,在工作以外,大家都是很友善的人,这也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后来有人说这是一种“心理攻势”,但我买菠萝包时其实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大家一直都在很辛苦地谈判,从早上到晚上,中间难免会饿。而且我听说吃甜的东西会让人心情好些,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多少可以让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一些。
谈判的关键态度
01
倾听是理解的关键,谈判时你不光要善于表达观点,更要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需求和建议。
02
观察是了解对方行为信号的关键,要学会通过观察对方的状况来了解谈判的尺度把握。
03
了解问题,不要在立场问题上讨价还价,因为这种争论会达成不明智的协议,并危及持续合作关系;立场上的博弈应成为一种意志上的较量,而非争论的核心所在。同一方的谈判人员应将自身看作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而非各抒己见的辩论手。
04
就问题本身展开攻击,而非谈判对手,不要将谈判变成互相指责的辩论会。
05
为达成一项解决方案,常常需要改变策略,所以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谈判。切忌不考虑实际、不懂变通地谈判。
06
谈判人员就是问题解决者。谈判目标是以高效、友好的方式达成明智的谈判成果,而非通过唇枪舌剑来争一个输赢。
与法国前总理Jean-Pierre Raffarin(让-皮埃尔·拉法兰)
如何进行商业谈判
01
谈判的特点在于程序上的不确定性,因此,你必须要提前考虑出一个替代的方案或条件,以备不时之需。
02
谈判开始前,重要的是取得谈判的控制权并占据主导地位。最有效的谈判专家很少会主动出击,但一旦他主动出击,其谈判立场相对于对方来说更难动摇。
03
除非能够确保某种让步行为能够获得回报,否则,优秀的谈判专家永远不会在任何一点上做出让步,并且始终会根据需要,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考虑所提建议。建议一定要合理且能兼顾双方的利益,否则很容易让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胶着。
与法国前总理Jean-Pierre Raffarin(让-皮埃尔·拉法兰)
这次谈判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真正学会了看合同。在做演员时,经纪公司拿一份合同给我,让我在上面签字,我的想法是直接在“乙方”处签就可以了,根本不会仔细看合同条款,也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可在这次谈判中,因为合同很重要,内容也很多,大家都怕错过任何一个字,所以在那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就把合同用投影仪投在墙上,每个字都变得很大很大,十几个人每天从早看到晚,我也跟着这个“速成班”学了一个月。
另外,在谈判过程中,我还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艺术,比如你要知道什么是可以妥协的筹码,什么是不可退让的底线,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2 谈判就是跳探戈
如今谈判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思维方式更开放,所以对于一个项目的商业考量也就更多元。我个人很喜欢谈判,因为这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斗智斗勇,感觉就像参加了一场“桌上的体育比赛”,颇有竞争的快感。我小时候的第一次“谈判”是拿自己积攒的贴纸和小朋友换,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过类似换玩具的经历,你想要她的,她想要你的,想尽办法说服别人答应你的条件,各取所需。
最近读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纽约市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在开始创业时,每到一个谈判的地方,都会提前买一杯咖啡,再买一杯茶。他说这样如果客户要喝咖啡时,他就把咖啡递上,但如果对方不喝咖啡,他马上就递上茶:“那么您或许愿意喝这个吧?”如果把他的例子用到实战,就是在见到客户前要把能准备的资料都准备好,这样在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就能应对自如,也会让客户对你的职业感有一个好印象。
布隆伯格还有一个过人之处是不论走进哪座写字楼时,都会主动跟大门前的保安握手。他认为商业项目开始的前提是“保安能放你进去”,所以先跟他们搞好关系,就等于有了一个好的起点,这叫“伸手不打笑脸人”。
这两件事也说明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是因为有一些超于常人的思维和前瞻性。
谈判的过程就像跳探戈,双方在踩中自己步点的同时,还要照顾彼此的舞步,因为大家出来谈判不能一根筋地只考虑自己的诉求和收获,好的谈判一定是双赢的结果,一方输的局面很难将项目真正推进下去。
商场如战场,但探其根源,两者本质上也有所不同:战争是“征服”的艺术,谈判是“妥协”的艺术。当你跟客户或同事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最好先听对方说完自己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让参与的每个人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任何问题都能找到它的平衡点:你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做到90分,我认为这件事情只能做到70分,他认为这件事情必须要做到80分。很简单,把大家期望的值加起来,得到的平均数就是最容易平衡各方利益的关键点。
我在谈判时首先会考虑对方的诉求是什么,然后哪些条件是自己可以妥协的,哪些是绝对不行的,整个过程要头脑清晰,考虑周全,不能谈到最后心里乱了。
学会区分对待谈判对手与问题
对待谈判对手需态度温和,你对他们的态度左右着他们对你的看法及达成协议的结果,对待他们应该像朋友而不是敌人。对待具体问题,态度强硬,这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具体问题是谈判成功与否的关键。谈判过程不依赖于任何信任感,就算你和对方关系再好,在谈判桌上也不能完全依赖对方,而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注重利益,而非立场,双方的所得利益分配才是谈判的关键之所在。探求利益,尽量在双方满意的前提下多为你这方争取更多的利益。
避免触及底线。谈判对双方来说都有底线,所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更能不触及对方和你方的底线,让谈判取得最好的结果。
如何处理谈判僵局
01
学会情绪管理。在谈判过程中发生激烈争执时,情绪的管理可能比话语更重要。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在谈判期间努力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
02
总结当前的进展并记录达成一致的领域,从这些领域中寻找双方都会满意的突破口。
03
在谈判之前做好备选方案,在必要时提出有益于双方的新方案。
04
如有必要,暂停会议,要求召开“非正式”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可以提出更多有利于达成协议的条件。
05
寻求双方之间可以相互作为交换的问题点,考虑改变最终协议的性质。
06
更换谈判人员,可以采用第三方协调人。人员的更换往往也会带来不同的考量,在谈判胶着情况下有利于结果的产生。
07
当复述自己所理解的对方的讲话内容时,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积极表述,明确对方观点的优势,这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谈判技巧,会让对方觉得你们是在进行有效的沟通。
08
在很多谈判中双方都会长篇大论地分析、谴责对方的动机和意图。但是从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方面来说明问题,要比从他们的意图或原因方面来说明该问题更有说服力:使用“我感到很失望”而不是“你们说话不算数”这类的表述,避免让对方觉得你的回应充满针对性。
09
保持良好势头或加快谈判的一种方式是向对方施加压力,如设定截止日期、压缩对方决策的时间。
10
截止日期有些是真的,有些可能是假的、无意义的。如果能学会辨别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截止日期,就能防止主动权转移到对方手中。
11
学会识别上述两种类型的能力源于经验,包括学会观察对方的眼睛和肢体信号。例如,了解他们之前是否声明过截止日期,随后又轻易地延长或改变。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截止日期都没有看起来那么十万火急,都比看起来要灵活多变。面临任何一个截止日期时,你都应将其放到以下情境中进行考虑:如果过了这一截止日期,会有怎样的后果?后果到底会有多严重?他们是否在虚张声势?谈判是否会真的就此终止?
12
关于时间需要记住的另一点:一方在时间上投入得越多,就越不可能在几天、几周、几个月的努力后无果而终,空手而归。在谈判桌上让对方投入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有可能达成协议。
3 没有一通电话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就再打
我在做项目时曾遇见过一个领导,他的脾气非常不好,会随时把你的电话“嘭”一声挂掉,很伤人的自尊心。公司里没有人愿意跟他通电话,更没有人愿意跟他面对面谈事,可他又是主管我们项目的唯一领导,如果不找他就没人能办。
当时所有人都跟老板说:“咱们不要再做这个项目了。”但其实大家心里清楚,如果终止合作,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这个损失无法估量。所以我就想,既然已经这样了,要不我去试试吧,大不了也被训一顿呗,于是就跟老板主动请缨来打这个电话。
电话拨通后,我直接跟他说:“您别生气也别发火,请先听我把话讲完。”往往在对方发火时,这句话是很管用的,能够有效稳住对方的情绪,但他就是不吃我这套,还是一如既往地发“霹雳火”:嘭!我也有自己的尊严,第一次被一个人这么挂掉电话心里当然是很不爽的,但换个角度想,这件事还得沟通啊,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啊,于是就硬着头皮接着打。我觉得他这样做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气场,但越是这样我也越不能输,反正我是很有耐心的人,只要一直打,他早晚应该有松动的一刻。因为连续发脾气他自己也累啊!
如何正确地打电话
01
将电话线另一端的人视为和你在同一个房间,这可以让你们的谈话变得更加亲近且有现场感。
02
打电话就像访问一样,需要先向对方介绍自己是谁。就算不在对面,也务必做到礼数周全,并在开始和结尾使用问候语和感谢词。
03
接电话就像接待访客一样,要耐心地询问对方打电话的意图后,接着进行下一步,切忌对方还没说完一句话就随意打断,或者在结束后不说再见直接挂机,这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礼貌。
04
让电话呼叫者等待就像要求访客在门口等待一样,请耐心地告诉对方需要等待的时间,并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给对方答复。如果在当时对方的需求没法得到解决,那么可以告诉对方等多久之后重新拨打电话可以获得答案,甚至是留下对方的电话号码等信息,然后帮忙处理后再主动联系。
05
留下一条消息后,要明确告知你的名字、所属公司及所有的诉求,不要因为没有和你想联系的人直接通话就对礼仪有所马虎,记得留下感谢的口信。
06
接收消息就像接待另一个人的访客一样,学会正视每一个给你留下信息的客户或工作伙伴,认真对待对方的诉求,千万不要因为只是留下的信息而怠慢,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会留下信息给你的人绝对都不是没事找事。
07
打电话需要注意时间点。过早或过晚(9:00—21:00以外)不要给不认识、不太熟的人或者工作合作伙伴打电话,这属于私人时间,除非特别紧急的事务,否则对方原则上没有义务接听你的电话。
08
如果你们已经认识,担心会打扰到他,可以反过来问:“现在我跟您说这件事是不是不方便?我隔两个小时打给您可以吗?”这样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同时你也表达清楚了你的需求。
09
打电话应做到井井有条,先说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如果是工作电话,开门见山地说有几件事。
10
当给领导打电话时,打之前就要想好说什么,因为通常领导很忙,不会在电话里消耗太多时间。老板看重的只是结果,不需要了解太多的过程信息,因为过程的细节他自己可以想象,不会因为你没说而抹杀你的努力和贡献。
于是我就不断给他打,他再摔我就再打,每隔两三个小时就给他打:“您好,请您听我说完行吗?您不要再挂我电话了,全公司就只有我敢给您打电话了,再挂的话连我也不敢给您打了,请您给我个面子吧。”最后在不断的坚持下,他的口风终于变成了:“行了行了,你要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这不是我脸皮厚,而是沟通中的一种技巧:通过耐心和诚意获取一些对话的机会。
现在大家基本都是“电子达人”,电话和电脑玩起来得心应手,现代技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办公思维,但工作通信和日常通信完全是两种语言,会拨号不代表会打电话。在面试时,很多人的简历都写着“善于沟通”,但是真正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会说”和“说得好”是两个层面的事情,这就像人人都会跑步,但你真的跑得很快吗?所以不要小看一通普通的电话,如果打得好的话,它真的有可能“价值连城”。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承礼学院伦敦结业晚宴
4 邮件可能只有两行,注意事项却有十条
英剧《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费罗斯是《谢谢你伦敦》的嘉宾之一。采访之后,我送了他一个枕头当礼物,他事后特意写了封邮件:谢谢Meme,你的礼物太棒了,然后还连续用了三个“wonderful”。
当时我想人家既然这么高兴,那我是不是应该再送一个?于是就回复:“非常高兴您喜欢这个枕头,我可以再送一个,这样您的太太也可以用到这个枕头了。”然后他又回复我:“你这样让我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不过我还是谢谢你。这样吧,我把我的地址给你好了。”
当然,我就把另一个枕头按照这个地址寄给他了。
但老先生的幽默还没完,他居然又写了封邮件:“Meme,我想问下这个枕头是你寄过来的吗?我真的非常感谢,虽然我真的真的并不认为我值得再拥有这么一个美妙的枕头,不过,我是不打算还给你的。”
在社交过程中,用这种很幽默的方式写一封邮件,会让收信人也有很好的心情,双方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近很多。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人感到快乐,这是礼仪很高的一层境界。
在邮件中,称谓及问候是一定要的,然后就开始正式说事情,一二三四五条,实事求是地写就好了。如果万一有一件事情你拿不准,需要跟对方说明一下情况,看看是否需要对方帮忙核实或提供帮助。
商务邮件尽量写得简单清楚就够了,不要有太多的闲聊或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如果你发的邮件是要和外国方面提前预约一件事情,最好还要想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效率。比如,美国人你可以就近预约,但是日本人、欧洲人你可能需要提前很久就把事情都确定。
除了邮件,现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另一个通信工具是微信。
如果你和对方是第一次见面,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业务上的联系,这种情况最好不要主动加对方的微信。因为很多人互相加了以后就再也没说过一句话,但当你开口要扫二维码时,别人又不太好拒绝,而且有时朋友圈又有一些很私密的东西,会给对方造成社交上的一种压力。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直接留下电话号码就可以了,这样在需要时也可以取得联系,不需要时又不会互相打扰。
如果第一次见面的人互相加了微信,不管是别人加我还是我加别人,不管对方地位高低,加完之后我都会给他发一个微笑的表情。我觉得这是一个起码的礼貌。同时最好能即刻给对方加上备注,以方便你在以后需要时查找。
如果在上班时间发微信给对方,尽量使用文字的方式,这样即使他在开会也容易看到。除非是特别冗长或复杂的信息,否则最好不要用语音,有时对方在工作场合拿手机到耳边听可能不太方便。
如何起草一封邮件
使用有意义的主题。
邮件主题应该能够概括本次邮件的主题和重要信息,甚至是邮件类型,比如是合同、方案还是新闻稿,要让对方尽可能地通过邮件主题得知邮件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避免被对方忽略。
使用正确的称呼。
不管是用英文名还是中文名,都应该在名字后面加上正确的称呼,如果是英文名,在名字前面加上dear才是正确的称呼。
不暴露你的邮件列表。
如果你一次要把邮件抄送给很多人,甚至有些人都不是一个公司的,那么尽可能选择密送添加抄送人员的邮件列表,避免让对方收到邮件时看见一大串的抄送列表。
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
在发送前反复检查邮件很重要。切勿以大写字母书写整个邮件,对于英文邮件来说,每句话开头的字母大写即可。
尽量减少缩写。
有些缩写可能你和你的同事都知道,但不代表别人一定知道,甚至如果对方和你不在一个行业工作,对于大量的专有名词缩写可能并不全部了解,所以对于这类名词要尽量写全称,以减少对方阅读时的麻烦。
慎用超大附件。
有附件的话记得在发送前添加进去,如果邮件中写有附件却忘记添加,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稳重细心。发送超大附件最好带上一个可下载的网盘链接,让对方自主选择是否下载,避免对方用手机收邮件时,因为附件太大耗费时间与流量,也可以避免邮件收取时间变长。
及时回复。
在看到邮件的当时最好做即刻的回复,避免之后给忘记了。第一时间没法及时回复的邮件记得标注星号,方便以后查找。
避免不恰当的幽默。
学会开玩笑的尺度,和比较熟悉和亲密的工作伙伴或客户还可以适当地开玩笑,但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则要避免。
使用固定的电子邮件账号。
为避免在回复邮件时被遗漏,建议你与一个人沟通时最好使用相同的邮件地址,且避免将你的公司邮箱用于个人事务,工作之外最好拥有一个自己的私人邮箱,用来收取任何与私人事务有关的邮件。
Deadline、个人直接联系方式也是必需的,应直接把它们设置在签名栏里。
5 语言代表力量,眼神代表真诚
除了商务谈判和通信工具层面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或者可以说是最为重要。
在采访英国前第一夫人切丽·布莱尔之前,我们一直是跟她的秘书用邮件沟通。采访当天,她说好了三点钟会准时到现场,出于对英国人时间概念的了解,我两点五十五分就到了酒店门口等她。
但下车之后,我发现周围并没有其他的车,又想到伦敦的堵车很严重,就觉得她可能正堵在路上。于是我就蹲在地上逗旁边的一只小狗玩,但没想到三点钟的时候,她准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分秒不差。我意识到:原来她在出发前就已经把可能的堵车时间也计算在内了。
与凡尔赛宫馆长Catherine Pégard(卡特琳娜·佩加尔)
我之前没有见过切丽本人,只是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资料,但是她一见面就跟我说:“你是我好朋友的好朋友,那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她给我的亲切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因为我之前心里还在想,以身份和地位来讲,她很可能是个严肃的人,但是在实际接触的这一瞬间我就消除了紧张感——这点和之前提到的法国前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非常相似,完全没有一点儿架子。她还和我妈妈握手说:“你一定对你的女儿感到很骄傲吧。”真的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把我和家人当成朋友去对待。
做一个让人感到真诚、舒服,进而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的人,是情商很高的一种表现。所以当时我也开始反思:今后待人接物时的态度是不是也可以更客气一点儿,让对方感觉更舒服一点儿呢?
除了语言,沟通时的动作与神态也很重要。
前两年我参加过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一个女孩因为自闭,不愿意和人交流,于是志愿者就让她当着大家的面,跟她的爷爷奶奶手拉着手,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睛,给他们念一首诗。
念完之后,女孩和爷爷奶奶开始抱头痛哭起来,我也很感动。很多人都说这是诗的力量,但我觉得除了诗本身,他们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睛时,把真诚和爱也一起传递了过去,这种感觉可能比诗歌本身还要温暖。
你该在什么时候介绍你自己
01
在社交礼仪中,通常最好的做法是等待他人为你做介绍;然而,在商务礼仪中,自己介绍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鼓励。
02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一般是由主人对宾客进行相互介绍。
03
如果你是举办宴会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且是在场职位最高的人士,则你应当作为主人来对宾客进行介绍。排名是根据个人在公司阶层中的专业地位而定的,而不是根据他或她的资历来确定。
04
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在商务活动中介绍自己时只使用他们的姓,如在德国,而在欧洲其他国家,一个人可以先介绍自己的姓,然后再介绍自己的名字。
正式的商务介绍
01
总是站立着来做介绍,不管是你去拜访客户,还是客户上门拜访,最好都起身迎接并互相握手,然后可以站立着互相做基本的介绍,最后再邀请来拜访者坐下或者由被拜访者邀请你坐下。站立时的交流会让你保持最佳状态,如果两方都坐着做介绍则会显得散漫。
02
递名片和接受名片时应该双手一起,而不应该用单手去递或接受名片。在收到对方的名片时,不要立刻放入口袋中,而应该仔细阅读名片上的信息,以示尊重。谈话结束后名片应该随身带走,千万不要遗落,这样会显得不够重视对方。
03
保持愉快的面部表情,时刻记得微笑。很多时候你可能习惯面无表情,虽然你内心可能并没有不开心,但却会给对方造成错觉。
04
看着每一个人。如果是一堆人的商务会面,那么建议在打招呼时眼睛应该扫过对方的每一个人,而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某一个人身上。
05
使用职务来做介绍。作为商务会面,不要再用社会称呼,而应该使用职务称呼来让双方互相了解。
06
与每个人交谈,表达出适度的热情,而不要将焦点只放在最重要的人身上,免得让其他人觉得被怠慢。
07
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商务会面时,除了握手及递上(或接受)名片,一般应该避免过多的动作,毕竟你只是在做介绍,而不是进行一场有激情的演讲,过多的动作会让人感到怪异。
6 聊天的技巧:保持风趣的姿态,但尺度很重要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件就是在领土主权这么严肃的问题开始谈判之前,她和邓小平是从美食开始聊起的。
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首次见到邓小平时说:“我知道您刚从外地回来。”邓小平回答是的,他刚刚去了一趟四川。撒切尔问这次旅行是否愉快,邓小平说很好,他喜欢四川菜,因为自己就是四川人。然后他转头问港督尤德爵士:“你也喜欢吗?”尤德爵士回答喜欢,而且说自己的外交生涯也正是从四川开始的。
这时,邓小平同志开玩笑说:“那你也就是个四川人喽!”
撒切尔夫人说自己更喜欢苏州菜,邓小平同志又说:“因为你是‘游客’嘛,所以吃什么菜肯定都觉得不错的。”
中英两国的会谈就在这样一个友好的氛围中开始了。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友好的基调与气氛往往会对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商业谈判和对话时,开场时不要一上来就说“今天要讨论的这件事如何如何”,会给对方直入正题的紧迫感,而是可以先寒暄一下,如问问今天路上的交通怎么样,堵不堵车。如果对方是从外地来的,可以问问他们那边的天气怎么样,在本地吃得习不习惯等。
中国的人际关系有几个特点,比如总是会先问对方是哪里人,找找地缘上的联系。如果你是安徽人,刚好他也是安徽人,或者你是山东人,他刚好也是山东人,“攀老乡”就可以成为开始交流的引子。如果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你也可以问问他喜欢什么运动,平时有什么爱好,或者聊聊最近看了什么电影,喜欢哪本书。你也可以从一些公共话题开始聊,比如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有时候两个人彼此气场相同的话,价值观也会相似。
而在彼此都不太熟悉的社交场合,你大可以从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开始,比如最近流行的一些东西,或者聊一些跟自己相关领域的东西,但尽量不要涉及个人隐私。
一个朋友曾跟我讲过一个技巧:找人办事时,进入对方办公室后,如果发现书架上放的全是哲学类的书,那就多聊人生和未来;如果发现他的书跟管理有关,就多聊聊乔布斯和德鲁克。
获取谈资的来源是很有技巧的。比如,在某个聚会上,你如果很想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上来直接问可能很不礼貌。一个方法是:英国人总爱从天气开始一段对话,你也可以先说说最近天气怎么样,然后继续问:“天气影响到你的工作了吗?那你最近工作忙吗?”如果他说最近很忙,比如在忙什么事情,你就基本上可以推断出来他是做什么的;如果他说最近不忙,那就代表他不愿意跟你聊太多工作上的事情,你也该识趣地打住。
如果你是聚会的主人,在安排座位时就该想好谁跟谁坐在一起,因为每个人往往都是跟左右两侧的人聊得最多,所以相同的领域的人会有不少可说的话题。
有些人平时的说话风格像《唐顿庄园》的编剧费罗斯老先生一样,很风趣也很善于开玩笑,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交流的尺度,尤其在正式场合里,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梗可以hold住全场,否则“风趣话”没准会让人觉得是“风凉话”。
如果你是女生的话,最好别一上来就太过油滑或自来熟。我见过个别女孩一上来就管对方叫哥哥弟弟的,这么做实在有失身份,会让人感觉很风尘。一个女孩应该要有自己的尊严和矜持,甚至跟客户走得太近都不太合适,一定要避免“轻浮”两个字,你可以热情,但是举止一定要得体。
在商务会面的闲聊中应该避免以下话题
健康问题,这类话题带有隐私性。
东西的价格,说太贵的东西有显摆的嫌疑,不贵的东西又绝没有提起的必要。总之,价格的话题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和参与度的。
个人问题,这个问题绝对不适合在任何商务场合说起,没有人会喜欢在正式场合聊别人的隐私,即使是八卦也最好避免。
无聊的流言蜚语,聊这个问题只会让对方怀疑你的人品和专业素养。
不雅的笑话,绝对禁止出现在商务场合,你懂的!
争议性问题,不要在这种场合聊起任何有争议的问题,包括信仰、政治、民族、性取向,面对任何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场的每一个人可能都和你意见不会统一。
与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席、金球奖主席Lorenzo Soria(洛伦佐·索里亚)
如何挖掘有趣的聊天话题
01
在不同人群或不同背景中寻找新的朋友,他们的视角、哲学理论和观点都可能会成为有趣的话题。
02
在谈话中学会倾听对方的发言,如果有特殊的兴趣,可以进一步向其了解,挖掘话题深度。
03
在个人兴趣中寻找新视角和新的内容,保持关注该领域中的最新发现。
04
随时随地了解本地和全球新闻,这样可以避免在别人聊到一些社会新闻时你表现得一无所知,从而插不上话。
05
阅读当地报纸不同版面的头条,不要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会让自己多了解不同的资讯。
06
在开车时偶尔听听收音机节目,那里面好多人都是无所不谈的专家。
7 倾听的技巧:做一个安静的人,但不要完全沉默
聊天时还有一个技巧:最好先让别人聊喜欢的话题,自己多做倾听者。尤其是刚踏入社会的新人,不要急于表现,先学会“听”,就会比别人表现得更稳重。当代人最不缺的就是表达平台,但对于聆听却缺少训练。
去年有一段时间,因为遇到了一些舆论风波,我觉得自己挺委屈的,就找到了一个朋友诉苦。但我跟她说话的时候明显觉得她的眼神是“飘”着的,根本没有听我讲什么,有时还多少露出打发我的神情。过了一会儿她说:“一会儿还有事儿我先撤了,有空再给你打电话。”但我知道以后我应该不会再找她聊天了,我其实很感谢她能抽出时间见我,但她表现得很心不在焉。这本应是一件让我很感谢她的事,但最后反倒让我觉得别扭。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假如现在有朋友找你聊天或帮忙,如果有事或抽不出时间,一定要真实地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言不由衷地敷衍,否则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反倒事与愿违。这也跟之前提到的“真诚”有关。
如果你愿意的话,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并认认真真地听,因为有时倾诉者并不是想从你那里得到什么答案,而只是想要有一个聆听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当有人跟你聊的时候,尤其对方是来向你倾诉的时候,最好先听对方把问题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不发表意见。
现在大家都非常忙,很多时候并没有耐心和精力去听别人的故事,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听,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人在你心里的地位。要是我不喜欢一个人,可能一分钟都不愿意在他身上浪费。但如果我愿意跟他聊,那我就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听,做个合格的倾听者。
倾听及拒绝的小技巧
01
要让对方觉得你很在意并且重视他所说的话,你需要做到不东张西望,不听、看手机,精神上不开小差。
02
倾听时偶尔点点头,或者发出“啊”“哦”“哦,是吗”这样的词语表示在认真听。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抛出“后来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对方继续说。聊天时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与共鸣很重要。
03
你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会拒绝,要是来和你聊天的人是你非常不喜欢的,那你就说“对不起,我需要处理点别的事”或“Sorry,我正在等一个电话”。因为话不投机,是在同时浪费自己和对方的时间,直接一点反倒省了很多麻烦。
04
要是对方真的是很好的朋友,而你当时又特别忙,可以说“我现在有点事在忙,我们再约一个时间怎么样”“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来找你也可以,因为我马上要忙别的事,可能你说两三分钟也说不清楚”。把自己的情况及后续的建议都给出,这样说出来会让对方能够更好地接受。
05
不忙的时候,记得要履行自己的承诺。
8 演讲的技巧:大声说出你的内心
演讲也是二十一世纪日常社交与商业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创业者大都是不错的演说者,或是至少不惧怕这种场面,因为举办产品发布会这种活动在如今的商业领域已是常态。
对于演讲的态度我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惧怕到有一点喜欢,再到很享受。
一开始惧怕演讲是因为我以前很不擅长当众讲话,一说话就结巴,一个词能重复N+1遍。后来我意识到演讲很重要,但这也是自己的一个短板,要弥补它就需要大量练习,而练习的最佳方式就是实战。
我的第一次当众发言大概是在十年前一个香港朋友的聚会上。那时我在香港工作,恰好有一个朋友也是商业圈的,有一天他说大家没事就聚一聚吃个饭吧,我就跟着去了。那个聚会有二三十人,有的人身份很重要,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当时主持人要求每个人都上台讲几句话,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当众讲话的经历,就有点儿害怕,一时也想不起来说什么。而且之前上场的人说得都头头是道的,让我一时很蒙圈。
但没办法,很快就轮到我上台了。我没有办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说,大脑完全是一片空白的。正当我低头不知道如何开场时,忽然看见了自己的裙子,心想那就从穿着打扮开始说吧:“今天来时很仓促,也不知道该穿什么,所以在路上就临时去旁边的商店买了这条裙子。”
接着,我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居然开了个很冷的玩笑:“你们其实应该为这条裙子埋单,因为如果不是为了你们,我也不会破费了。”
说完这句之后,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特别傻,而且从全场的反应看,大家也是这么想的。那一刻如果有画外音的话,应该是天空中有乌鸦飞过时的叫声。我真是恨不得马上捂着脸跑下台,一直跑到没人的地方,自卑情绪不断翻腾,其中一个声音冲我大声呼喊:
你真的不是一个适合当众讲话的人啊!
许多年后我还反思过这件事,觉得自己那天不单是话题选择有问题,而且在台上的气场也不对,很不自信,扭扭捏捏的。就算我能讲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可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演讲是几年前在美国。
演讲重要性的三个方面
01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你更准确地传递你的思想和信息,有助于听者在最短的时间领会你的意图,提高沟通效率。
02
好的演说者善于鼓舞士气,增加团队凝聚力,作为team leader这是必不可少的职场技能。
03
好的口才会增加你的魅力,提升形象乃至社会地位。
从香港那次讲话之后,我虽然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是弱项,但也没有刻意去训练,国内也很少有专门的演讲培训课程。但当我在美国准备毕业演讲时,抽到的题目居然是乔布斯的一段演讲,它的第一句话是:When I was seventeen。
这一句话我足足说了有半个小时,因为老师要求不但要深刻体会这个演讲本身的意义,还要想象自己十七岁时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美国人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演讲培训方面做得真的很好。
说到这儿我必须提一下乔布斯。当他在舞台上展示苹果产品的时候,演讲在商业中的地位也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家不但是创造者,也可以是销售者。他们也可以信心满满地站在舞台上,告诉大家自己的产品有多好。
如何做好演讲前的准备
01
着装要给人留下好印象。保持干净整洁,有专业性。
02
准备好发言稿,保证内容吸引人,有足够的信息量。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加入一点幽默的话语,让自己和听众可以得到放松,帮助活跃气氛。
03
如果使用麦克风,在开始前就把麦克风的位置摆正。否则你的声音听起来不够清晰或太小,影响演说效果。
04
可以将目光放在人群后方的某个点上。这个点即使是空的,也可以让大家觉得你是在直视前方。
05
学会与听众建立目光上的联系,尽量与更多的人保持1—2秒的目光接触,让大家觉得你是在和他们对话。
06
环顾听众后,目光可以继续停留在那个关注点上,这也有助于放松。如果在演讲的过程中始终和人对视,很容易让你忘词或者紧张。
07
一定要站稳,这会让你显得更加稳重,还可以帮助保持关注度。
08
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做任何动作的目的只是加强表达你的观点,而不要为了做动作而做。
09
演讲时两脚适当分开站立,可以保持身体稳定。两肩向后,保持头部不动,目视前方。保持两臂自然悬垂在身体两侧,或者手拿演讲稿。
从那之后,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家也都开始效仿。这也说明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要学会为自己代言。
我第一次在公众面前的正式演讲,是在《习惯就好》的新书发布会上。那时我有一个跟以往不太一样的想法:发布会不应该是干坐在那里采用问答的传统形式,我想直接用演讲的形式来讲讲自己的经历。
那天我基本是把稿子的内容一字不差背了下来,演讲时还觉得特别慷慨激昂,效果好极了。但是实际呢?过后看回放时,从观众的角度讲,我觉得自己有些用力过猛。当你太用力去表述一件事时,往往自己会觉得很过瘾,但是观众则觉得你想说的东西太多,并没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且我的语速比较快,演讲时还会因为紧张而更快,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根本没有听清我说什么,只看见我在那里跟自己煽情。
演讲虽然有“演”字,但却不是表演,是要尽量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所以后来我更注重“讲”,当然这也是在演讲几次之后掌握的窍门。
演讲前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不吸烟。烟酒嗓听起来不悦耳,但如果你实在没办法戒掉,就尽量在发言前降低抽烟的频率。
不喝烈酒,防止让嗓子发干。
不过度用嗓,不在背景噪声过大的地方说话和大喊大叫。
在说话或唱歌前做好“热身”,当嗓子感到疲劳时马上休息。
不要通过薄荷糖或甘油糖来润喉,它们很可能会引起嗓子发痒。
不要通过咳嗽来清理嗓子,而要通过吞咽或饮水来解决,适度的滋润会让嗓子变得舒服。
提高室内湿度,合适的湿度对呼吸道有好处。
说话保持放松、缓和。
多喝水。
公司的小伙伴们表扬过我,说2016年在清华的演讲就比较好。那段时间我连续出差,准备时间很仓促,也就是在演讲前一天大概看了下标题和段落大意,然后就直接上场了。
演讲现场有几百个人,主持人是《最强大脑》的蒋昌建老师。演讲后的问答环节,他有很多问题都是即兴问的,我也是即兴答的,很放松也很自然,我很喜欢这种方式,有一种大家在随意聊天的感觉。记得当时他调侃我的身高问题,我还现场就把高跟鞋脱了。
演讲不怕你讲不好,就怕你不敢讲。
现在我经常观摩和学习的演讲者有两个,一个是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的女性CEO,另一个是希拉里。她们最打动我的点是因为大家都是女性,通过她们的演讲,能够看到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不公,也能看到女性对于自我的认知与奋斗。尤其是希拉里,她的演讲有一种指挥千军的气魄,我觉得很酷。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做一件事,起因并不是擅长,而是越不擅长才越要做,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就像有一次我为了准备演讲,还要练习唱歌和跳舞。人趁年轻时多尝试一些新东西并没有什么坏处,你试过了总比没试就放弃的要好。
请记得展现你的个性
适时变换发言节奏,不要一直用同一语速来进行演讲,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变换说话音量,针对一些重点或有话题的内容可以将说话音量加大,引起听众的注意。
提出反问性问题,这是最好的与听众交流的办法,可以通过反问性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思考,并增强现场的交流感。多喝水。
致/每一个在放弃边缘徘徊的你
见信好。
几年前我遇见过一个记者,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那时候因为一些风波,很多记者都想联系我做采访,而我统统拒绝了,因为不想把事情再扩大。这样过了三个月,坚持想采访的人就少了一半,又过了一阵子,又少了一半。最终,就剩她一个人还在坚持,追着我联系了整整八个月,以至于现在只要说到“执着的媒体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当确定要做一件事时,不论遇到什么困境,都会坚持到底把它做下来。
记得刚开始做“谢谢你”系列时,刚拍完纽约,我就有放弃后续城市的打算了,因为拍个片子实在是太累了,尤其当时大多数拍摄人员都是第一次出国,我还要照顾整个团队的人,要像大家长一样操心所有人的起居饮食和拍摄计划,还得应对数不清的突发状况,就觉得无比辛苦,想打退堂鼓。
但那时身边有人劝我:“拍得不错啊,为什么不继续?”而且我自己也是个很较劲的人,心里还有另一种声音说:既然最艰难的时候都已经熬过去了,为什么要在刚开始看见曙光时放弃?于是决定还是咬牙挺一挺吧,走一步看一步,没准最终结果会不一样。
现在大家看到的片子里有很多大腕,感觉我坐在那里和他们谈笑风生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但其实这都是剪辑完的东西,而就是为了呈现这短短的几分钟画面,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举个例子,从联系采访嘉宾的角度讲,我在去之前其实没有任何资源,因为我也不是什么国际大腕,也不是以电视台的身份去做采访,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要一扇一扇门自己去敲,一个一个人自己去找,问每一个可能的采访对象:“您好,您有没有时间来加入我的采访?”可能有的人会拒绝你,但是没关系,你可以试第二次、第三次,总有一扇门会打开。大家可能最后看到我采访了十个人,但拒绝我的其实有五六十个,而实际尝试联系过的人,可能又要翻一两倍。
在伦敦时我很想采访“朋克教母”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因为她是英国很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也是独立女性的代表,我们就想尽各种办法联系上了她的助手。她的助手也知道“西太后”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所以一直反复跟我确认:“真的要做她的采访吗?她极有可能拒绝,而且即使采访到了她可能也不会说什么,你们确定还要做吗?”但是我就说没关系,我们可以试试。
我的想法很简单:先见到面了再说,只要有机会见个面,再难搞的人我们也总会有方法。
之后双方来来回回大概通了三十多封邮件才敲定采访的时间。采访当天下午两点我们要去她的办公室,结果一点钟时她的秘书还在发邮件:“你确定要来吗?”
我回复:“要。”
幸运的是,之后我们确实见到了“西太后”本人,采访进行得也还算顺利。我长出了口气,觉得这么多天的坚持没有白费,虽然中间也经历了一些犹豫和忐忑,但自助者天助,最终运气也站在了我这边。
谁都希望做事一帆风顺,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景。在实际生活中,看待困难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你只是把它单纯地理解为困难,那确实会很难过,但如果把它理解为一种锻炼机会的话,坚持撑过整个过程,最终你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成功有成功的经验,失败有失败的教训,过程就是对你最好的奖励。
记得困难出现时,第一你要告诉自己“我还年轻,我输得起”,第二闷头去做,最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说法。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取得的成绩之所以普通人无法达到,是因为他经历过的困难普罗大众也无法想象。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大哭一场,第二天重新开始,带着自己的阳光回归生活。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但你要学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太阳,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别人。
“生活怎么会这样,太辛苦了,累死了。”千万不要把这些话变成你的口头禅。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说累死了,可能早上起来去倒个垃圾都会说累死了,这种心理暗示非常不好。以前做演员时,拍冬天的戏会非常非常冷,还得穿裙子,一个朋友就教我,这时要喊“太热了,我要中暑了”。当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在一点点变暖。
一直支持你的
Meme T 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