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思维破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
能力管理 让能力长成一棵树,而不是一片草
良好的能力管理既非取长补短式的弱势管理,也非扬长避短式的优势管理。良好的能力管理应该是把个人能力看作一个系统,通过识别、呈现、洞察和优化,打造出一棵属于自己的“能力树”。
3.1
识别能力认知偏差的三大陷阱
玩游戏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游戏角色都各自有一棵“能力树”,树上用酷炫的小图标标明了这个角色的身份、等级、经验值、优势能力等各项能力值。
其实,这是一个带有很大诱导性的设计,当你看到这棵“能力树”,你会很自然地思考两件事:1.以我现在的能力能打赢哪种类型的怪物?2.下一步我应该发展哪个方面的能力?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发出相应的指令,你会遵照这些指令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这使我萌生了一个设想——如果我们的职业和人生是一个名叫Life Online(人生在线)或者Career Online(职业在线)的游戏,那么在这个游戏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各自有一棵类似的“能力树”,这样,或许我们会更乐意去玩这个游戏。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似乎都不那么清晰,我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或者不清楚这些优势达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与我们实际的能力水平存在偏差,有时候这种偏差可能会非常大。
1.第一种偏差:选错了参照物
下图是一个摄影师从零基础到成为正式摄影师过程中的能力曲线图,在这张图上,有三条曲线。
图3-1
摄影知识曲线展示了摄影师在不同阶段所掌握的摄影知识量的变化,照片质量曲线展示了摄影师在不同阶段所拍摄照片的质量的变化,自我评估曲线展示了摄影师在不同阶段对自身摄影能力的认知变化。
从这幅图中,我们会发现,自我评估曲线的走势与摄影知识曲线的走势有很大的差异。
事实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简单。初学摄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摄影能力很自信,他会认为自己的很多摄影作品都很不错,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才发现自己的摄影水平很低,于是他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会如断崖般迅速下降,而此时他的摄影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摄影师学会了一些摄影技巧,比如,学会了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美化照片,从而使自己的作品美感陡增,这时,他对自己的摄影能力的评价又开始提升。
随着摄影能力的不断提升,摄影师对自身摄影能力的认知开始呈两极化状态,一种是认为自己的作品非常优秀,自己已经是个摄影高手;另一种则是意识到,跟摄影大师的作品相比,自己的作品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自己的摄影能力还差得远。直到第四阶段,这种两极化的认知才会随着摄影师的摄影知识和摄影能力进一步提升,趋向客观。
其实,这张图也可以看作职业能力变化曲线图:当你开始学习某项职业能力,你觉得自己只花了几十个小时就已经将它掌握了,实际上你知之甚少。当你继续学习,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你认为自己简直一无所知,却没有察觉到此时的自己已经进步了。接着,在你了解了更多,也见识了更多之后,通过比较,你会对自己产生两极化的评价——时而觉得自己是个高手,时而觉得自己还差得远。就这样,直到下一个阶段,你才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
上述这个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很像炒股票时股价与其实际价值的偏差,一只股票自有它实际的价值,但是在牛市或者大家都看好它的时候,它的股价会远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而在大熊市或者大家都不看好它的时候,它的股价又会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
在我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由于选错参照物而造成的认知偏差,可能会误导你,使你采取一些错误的行动,从而陷入巨大的失望或者错过某些发展机会。
例如,某行政主管小T,缺乏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且缺少相关的人脉,却自以为可以胜任人力资源工作,结果她冲动辞职后,两个月接连投出几十份简历,却没有接到一个面试邀约。想去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的小S,专门找培训班进行了近半年的相关学习,却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产品经理的职位,迟迟不敢投出简历。
2.第二种偏差:错误看待平台溢价
很多人应该都读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给赵王举荐蔺相如的是一个宦者令,名缪贤,那时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关于为什么举荐蔺相如,文章里是这么说的——
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将这段文言文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我曾犯过错,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的想法(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我对他说:‘我曾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我愿意跟您交个朋友”。由此我了解了他的想法,所以打算投奔他。’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大王治罪,这样也许能侥幸被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如今,很多盲目转行的人就是犯了和缪贤一样的错:把平台带给他的溢价看作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比如,曾经有一个在某国企做了十多年质量管理工作的主管,由于实在厌恶质量管理这项工作,冲动之下选择了“裸辞”。他辞职之后才意识到,转行于他而言近乎“从头再来”,而如果去下游企业继续做质量管理工作,他的收入会比在国企的时候下降至少1/3。
这位主管的问题就在于,他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职业价值,以为自己当下所获得的收入是与自己的职业价值相匹配的。殊不知,国企这个大平台的溢价在他的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一旦离开这个平台,光靠他自身的职业价值,他根本拿不到这样高的收入。
3.第三种偏差,他人对你的评价所带来的困惑
如果要请你的一个朋友给你做一个职业能力评估,你猜他会说什么?一般说来,他会给你好评,比如说你亲和力强、情商高、有创意、做事细心周到等,而不是选择像贪心、懒惰、浮躁、冷漠这类的消极词汇来评价你。
很多试图帮助人们进行自我探索的机构都会做这样一个活动——邀请别人用三个词来形容你,我做培训时也发起过这个活动。实话说,我做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帮助学员们正确认识自我,而仅仅是活跃气氛,让学员们互动。事实上,这个活动于学员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无助。因为即便让你用三个词形容一个很容易给对方压力的人,你也不会使用类似于“控制欲”“强势”这样的词,你可能只会说他很主动、积极。我们会下意识地避免使用那些容易产生消极联想的形容词,这种做法无疑会带给对方一种错觉。
再举个例子,市面上有不少帮助人们分析性格类型的机构,它们会要求来访者做一个性格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结果来给来访者相应的性格判断。在做出性格判断的时候,专业的咨询师往往措辞更加严谨,比如“仅仅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你在一些人际沟通上可能会是……”但是,也有不少咨询师会表达得很夸张,其目的很容易理解,无非是活跃气氛,提升来访者的咨询体验。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咨询师郑重其事地对一位家长说:“你的孩子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他很可能会是下一个金庸。”当时,我看到那位家长的眼睛明显在一瞬间亮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我很担心未来他的孩子会被这种期待绑架。事实上,我认为那位咨询师夸张的评价很有可能会导致那位家长对孩子的写作能力盲目自信,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上边说的是别人给你好评的情况,而在另一些情境下,他们可能会给你差评,其中一个典型的情境就是“背地里”。
你听到别人当面给你的好评时,你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耳朵;而如果你有幸听到别人在背地里给你的差评,你会更加怀疑自己的耳朵。
还有一种情境是吵架。如果你跟一个人吵架,那么对方对你的评价可能会很轻易就戳中你的软肋,甚至有些歪曲、夸张和杜撰的成分,听到这些评价的你很可能不知所措。
实际上,真正的你,往往既不像他们当面给你的好评那样好,也不像他们背地里给你的差评那样差。 思维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