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表达真实感受,核实彼此信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8.表达真实感受,核实彼此信息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的妈妈采用环境调整,为孩子换一家幼儿园;有的妈妈接纳孩子的行为,不去幼儿园,自己在家带孩子,过一段时间后,孩子自己提出要去幼儿园;有的妈妈处理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后,孩子去幼儿园不再是问题。
很多父母问我遇到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我无法告诉他们具体的方法,但是可以分享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位妈妈,她六岁的儿子最近在幼儿园常常受伤,额头的包还没消,脸上又挂彩了。这位妈妈心疼儿子的同时,也觉得奇怪,儿子一向都不是惹事的孩子,最近这是怎么回事呢?之前,每次儿子带着伤回家,妈妈通常的沟通方式是追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并且责备孩子怎么不会保护自己。孩子不仅没有向妈妈倾诉事情的由来,还跟妈妈发火大吼。妈妈越发困惑不解,她越是想让儿子强大起来,现实越是事与愿违。我与她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P.E.T.运用技巧和内在态度。与我聊过之后,她调整好自己,在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和他进行了一次不一样的沟通。
“儿子,最近妈妈看到你的脸上、头上总是有伤口,妈妈很心疼。”儿子沉默着,但是没像以前那样发火吼叫。妈妈继续:“而且,妈妈还很好奇,为什么你以前很少受伤,最近却经常受伤。”
这里,妈妈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完全不同于追问或指责,指责会引起孩子的对抗,追问会引起孩子的防备,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关闭心门,拒绝跟妈妈沟通。妈妈因此陷入更强烈的情绪,儿子面临的困扰也不会消除,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局面。
儿子嘟嘟囔囔地说:“是×××用棍子打的。”
妈妈的态度一旦有所改变,孩子立即就能感受到,并收到这份真诚的关爱。于是,孩子向妈妈敞开了心扉。
妈妈:“哦,×××打的。”
儿子:“嗯,他们玩军人游戏,老拿着棍子到处跑。”
妈妈:“他们玩游戏到处跑的时候,不小心打到你了。”
儿子:“不是不小心,他是故意打我的。”
妈妈开始倾听孩子。当妈妈把自己理解的信息反馈给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进行纠正,这样的核实在倾听过程中时有发生。
妈妈:“哦!原来是故意的。”
儿子:“他们看我不参加,就故意打我。”
妈妈:“这样啊!”
儿子:“可是我根本就不想玩那个游戏!”
妈妈:“你不喜欢那个游戏,他们强迫你,还故意伤害你。”
儿子:“就是啊!天天都这样!明天还会这样!”
妈妈:“你担心他们还会这样对你。”
儿子:“那怎么办呢?”
妈妈:“嗯,是啊,得想点儿办法保护自己。”
儿子:“老师有两次看到了,也教育他了,可他还是那样。”
妈妈:“嗯,老师有时帮得上忙,可有时也没看到。”
儿子:“是啊,怎么办呢?”
妈妈:“嗯,我们得有个办法。”
最后,他们找到的办法是,看到玩军人游戏的孩子走过来,就主动说:“我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我不喜欢玩军人游戏。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然后,孩子在幼儿园按这个办法主动询问对方,对方点头说“好”,然后男孩们就一起玩了。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