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这女子,竟……”夏桑霖听了头也晕了,心也疼了。“真正是一派胡言,国家大事,岂能如同儿戏。”
“人生不过就是一出戏,只是没有重来的机会。”方怡巧看他呆头呆脑,又不知如何反驳的样子,大笑道“好好演你的这一出戏吧。”
还待要说,张张嘴却发现已经到了方家大门。勉强告了辞,跌跌撞撞往家走。看他这失魂落魄的样子,慧娘疑心道“这个丫头,又说了什么。”
“说他长得丑,怕是娶上不媳妇了。”方怡巧吐吐舌头,跑了进去。
“回来的正好,大哥的信到了,他要去吏部述职。中途经过榆林,要带新媳妇回来给我们看哩。”方长略兴奋的对妻女道。
慧娘一听,也是欢喜。大伯一直在外为官,两子两女带在身边。大儿子已在当地娶妻,第一次带新媳妇回老家,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大人们忙着收拾房子,置办家什,准备给新媳妇的礼物。大伯一家到的时候,方怡巧还在周家上课。方家老太爷向来以学业为重,也不派人去叫,几个读书的只待归家才知道大伯已经回了。
晚上家宴,方怡巧正式见过大伯一家人,大伯父颇有官威,大伯母端庄秀丽,同样是官家女儿,比二娘子,就多了一丝烟火气。
新媳妇罗慧仪也奉上自己的手工,有纳的布鞋,抹额,卧兔,给小辈的都是装了银瓜子的荷包。
方怡巧送上自己亲手绣的帕子,荷包等物,人手一份。给新嫂子送的是一架百子屏风,屏风不大却极精巧。
“呀,眉毛眼睛都看得清楚,这可真是了不得的手艺。”大嫂拿了屏风赞不绝口,显然是真心喜欢。更何况这寓意也好,新进门的媳妇最要紧的不就是生儿子吗。
方怡巧腼腆一笑,躲到慧娘身后,众人都笑了。方怡雪暗暗绞着帕子,自己送的可是赤金的簪子,也没看她这般高兴。
罗慧仪当晚拿出礼物与相公商议“家中长辈的自不提,两个小姑子送的都是极好的。只是三妹妹送的簪子似乎太贵重了些,倒是让人为难。我的回礼只准备了装银瓜子的荷包,明天是不是再加些什么。”
“他们家总是这般让人作难,偏又自己不知,还以为大方。罢了,你就加件首饰,说是你私下送的。”方家的长孙方澄礼一直受父亲指导,无论学问还是世情都是个通透的。
“一人一件吧,免又教人说厚此薄彼。”见相公点头,她挑好了礼物这才睡下。
收到大嫂私下送的宝石分心,方怡巧有些吃惊。第二天看到方怡雪戴了件新首饰,再想想头天送的礼,马上明白过来,自己是沾了光。
方老太爷问道“调任的事,可是有了消息。”
看到儿子上吏部述职,却带了一家大小,一个不拉,便知道有戏。
“回父亲,有几份把握,还需进京再行打点。因着此事不宜声张,所以没在信中提及,还…………”
老太爷连连摆手“无妨无妨,做大事的就该事事谨慎。需要多少银子……”
大房二位姐姐,都极有大家闺秀的作派,一言一行都象尺子画出来一般规矩。让家中其他人看了俱是咂舌,慧娘私下道“还以为巧姐的规矩算好的,这样一比,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我明天也做个泥塑样端起来,娘看好不好。”方怡巧画着花样子,她对弹琴不感兴趣。倒是于画画有些天赋,也不爱山呀水的,偏生喜欢画花样子。不然就是偏写真的人物肖像,画出来的人像倒比真人还美上三分。
让吕先生直斥,毫无意境,充满谄媚之气。方怡巧不敢得罪先生,只好偷偷在家里画。只要不被父亲看到,其他人倒也无虞。
拿出自己画作,轻轻吹干,心道,吕先生倒是没有说错,这画就是谄媚用的。这个时代的画作,讲究意境,对人物往往只勾勒线条。可是对于女人的心思,方怡巧自认为不管几千年前还是几千年后,本质都不会改变。
这手艺,就是庆朝的美图秀秀,谁不想看自己被画得美美的,她就不相信自己所画的吕先生弹琴图,会被她撕了。
这副是她赶出来送给大伯母,大嫂和两位姐姐的,收了人家的宝石分心,总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慧娘本想拿了嫁妆首饰还上,被方怡巧拦下“这还来还去还成负担了,看大嫂举止也知道家底丰厚,她未必会在意这点首饰。别闹得亲戚间生份了,我最近画有小成,不如由我还了这人情。”
画作在他们动身头天晚上才赶好,来不及装裱,只卷了用红绳一系。正在收拾行李的众人,也没功夫去看,只道了谢就收了起来。
“儿子上京是好事,你哭什么哭。”老太爷冲着大哭的老太太不满道“也不嫌晦气。”
“一去就是多少年,一回来才呆几天又要走。好歹将大娘子和孩子们留在老宅,多住些时日也好。”老太太抹着眼泪。
进京跑官,这个跑字包含多少内容,大儿媳妇跟过去少不得可以四处内宅走动一二。也是多条消息,多条路。孙媳妇的娘家亲戚也有京中为官的,孙子自然要去拜访长辈。再加上同年,同乡一来二去,说不得哪条路就走通了。
孙子孙女们都大了,趁这个机会露露脸,长长见识。也好开始物色人家,娶的娶,嫁的嫁,若是能都在京里,这张网也算织就成功。
当然,这些事老太爷是不会跟老太太多说的。骂完了只道“本就是述职路过,能回来一趟已是难得。若都象你这般留来留去,耽误了行程,误了正事,你能负责。”
“我也知道咧,就是忍不住。”大儿子是她最大的骄傲,感情也自与旁人不同。
方家大伯的车队越行越远,三个兄弟一直送到城外,这才赶回来。回来也劝“出了城就是官道,不过十天半个月就可赶到京城,不必忧心。”
而巷尾的林先生也问起对面学生“听了方大人讲地方的事,感受如何。”
“受益非浅,学生以前……天真了。”夏桑霖跪坐在蒲团上,朝老师深深一拜。见学生面有犹豫,林先生喝了口茶,道“还有何不解,可以直言。”
夏桑霖将巧姐所说,拿出来说道“先生教我外圆内方,守住内心底限为了达到目的,也可以便宜行事。先生又教我换位而置,不同的身份地位,他们的想法和所为之事必然不同。先生又教我,水至清则无鱼,为全大义可略小节。但此人所言,学生初听觉得无耻之极,却全然无力反驳。回来细想,却又觉得有几分道理。学生,学生惶恐……”
林先生捋须大笑“无耻果然是要有悟性的,天生的和后天的就是没法比啊。”
扶起学生”不用惶恐,觉得有道理就对了。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全是满口仁义道理的正人君子,动不动杀身成仁,宁折不弯。却不知人心复杂,若这般行事,成就的是他自己的名声。而这名声之下是百姓的忍饥挨饿,背井离乡,甚至是累累白骨。”
看学生懵懂的眼神,林先生收敛起自己的情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快你就会看到,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体会了。”
看小石头在父亲书房里读书,方怡巧便知,林先生又带着夏桑霖游山玩水去了。
林清正有秀才的功名,被林先生赶进了官学。周俊宏因守孝,还不能考试,而方家二子在院试时落下马来,只好准备明年再试。
“那夏小郎君,好像不准备考秀才一样,天天跟着先生这样跑来跑去,可怎么行。”方长略与他们渐熟,称呼也改了。
“对了,那些个坛子,还有芥菜都是做嘛用的。”回头看女儿摆弄着这些东西,好奇道。
“先生吩咐的,这个叫作‘陈芥菜卤’,以后可以治病救人的。”有了现成的借口,不用白不用。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父母对子女执行老师的吩咐,都是大力支持,哪怕再奇怪也不会多过问。
将芥菜洗干净,再放到院中日晒夜露,慢慢霉变,一直到长出绿色的霉毛。看着家里人都绕路走,背地里嘀咕好几回,到底是吕先生为人冷清,一般人并不敢在她面前多话,这才让巧姐的阴谋得逞。
一直看到霉毛有三四寸重了,这才将芥菜全部封坛埋入泥土。在埋的地方还特意做了标记,坛上也备注了年份,以备她十年后启封。
这就是古时候就有的青霉素,可以治肺炎高热等症。方怡巧也是以前无意中逛到一个论坛,有人讨论青霉素的起源。这才知道,在明朝年间,已经有人在做最原始的青霉素治病救人。
因为简单好记,又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这才记住了。来到大庆朝,她一直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古代闺秀。却终于没忘了她有一个现代的灵魂,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她所在的时代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
再说,十年后会发生什么事,她不知道。但有点奇货囤在手中,总比没有任何准备的强。说到底,她就象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要攒下点什么,才能安心。 巧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