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在疑惑之时,林裳问道:“这一页中究竟写了什么事,也许这内容之中,隐含了什么信息。”
李鱼心里想了想,那个榜上两个谜题——藏头诗和数字,组合起来应该就是指《万年县志》第97页,这个推理应该是没错的。
那么,这一页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线索呢?
听到林裳的话,李鱼便道:“这样吧,我来给大家复述一下此页所记录的内容,大家根据内容来想一下线索。”
凌白等人说道:“好,快说吧!”
李鱼便一边看着县志,一边把其中的内容翻译成白话,讲出这个故事来。
“这是讲述一个名人的故事,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非常的刻苦,买不起书看,他就跟别人借书来抄,而且几天里就赶紧还回去,不然一直借着不还,别人也不愿意再借给他了。
“由于时间紧迫,他借来后就拼命的抄,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笔墨都冻住了,他的手也冻僵了,可还是坚持下去,竟至于手冻得都和毛笔分不开了,就这样才得以遍观群书。
“在后来,他长大了几岁,仅仅看书已经无法满足他对于学问的渴求,于是就离家而去,拜访有学问之人,诚惶诚恐的请教。
“一次遇到大雪天,他来拜访一位大学问家,可是刚好这位大学问家,在雪天里无事可做,就躺床上睡觉了,他便一直等在门外,风吹雪冻,他诚心的等候着,直到这位大学问家醒来看到他时,他的身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了,大学问家还以为门口堆了一个雪人。
“再后来,他去上学了,背着书箧行走在深山大雪之中,雪深数尺,他一脚下去半条腿都埋住了,皮肤冻裂了,可是因为已经没有了感觉,所以竟然不知道,等到了书舍后,整个人冻僵都不能动了,得靠同窗烧好热水来浇他,才能复活过来。
“可是,虽然艰苦他却依然觉得很快乐,因为学习让他快乐。”
讲到这里时,这一页的内容也就没了,李鱼忍不住翻开了下一页,想要看看故事的后续。
在后面中,这个名人终于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大官,并且后来也逐渐升迁,官居高位。
李鱼讲完这个书中内容后,大家不禁都愣住了。
过了一会儿后,水落说道:“可是,这跟六哲盟有什么关系呢?”
李舒虹道:“莫非,这个名人便是六哲盟的盟主吗?”
林裳则问道:“这个名人叫什么名字?”
李鱼翻开书看了一眼道:“宋谦。”
李鱼又补充道:“故事中丝毫没提及六哲盟,而且这样一个文官,他应该不会涉及江湖中事吧?”
李舒虹喃喃道:“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他们将这本县志互相传看着,毕竟刚才听李鱼的转述,是以白话的方式说出来的,而县志中的文字,则是以书面的行文写就的。
大家看了一阵,俱都没有头绪,一时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鱼在这档案房中来回踱步,他在想,到底还有什么是被遗漏的,这个谜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他人也都各自想着,有人坐着、有人站着,有人扶着下巴,有人挠着头,只是这谜题确实不好破解。
所有的线索来到了这本县志上后,便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了。
李鱼这时看到万年县的主簿正坐在这档案房中,在记录着一些东西,他的手中拿了一个尺子,正在画着什么。
李鱼看着这个主薄的行动,他感觉脑海中闪过了一个灵感,可是这个灵感却是灵光一闪就消失了。
那个隐隐的念头,似乎指示了一个方向。
李鱼紧张的思考起来。
“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他喃喃的说道。
水落见状,她过来问:“公子,你说什么?”
李鱼道:“我马上就要想到了,县志、97页、纸条,对了,不是两条线索的结合,而是三条线索的结合!”
李鱼说到这里时,整个人激动了起来。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谜题已经解开了!”
他激动的说。
大家都看向他,问道:“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李鱼,你想到什么了,快告诉我们!”
只见李鱼并没有说话,他走到了桌子旁,拿起了县志。
然后,他从怀中掏出了那个纸条。
李鱼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要解开这个谜题,其实需要三个线索,第一是藏头诗,指向了县志,第二是那个数字谜题,指向了第97页,那么,还需要第三个线索,也就是这个纸条!”
大家看到纸条,还是大惑不解:“可是,这纸条能提供什么线索呢?是那个问题吗?”
“生命的意义?”
李鱼道:“不,是这个小小的图形。”
大家说道:“李鱼,你快别卖关子了,快说是怎么回事。”
李鱼解释道:“你们看,这个纸条已经被烟熏成了黑色,可是这个图形却依然是洁白而半透明的,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眼睛一般。
“你们再看,这个纸条的大小,刚好是县志一页纸的一半,如果将这个纸条放在这页上,就会盖住大部分的字,只露出一个字来!”
李鱼一边说着,一边将纸条盖在了县志上,果然,只见那个小小的图形,半透明的露出一个字来。
李鱼移动这个纸条,盖住这页纸的下半块,又只露出一个字来,两个字组合起来,便是——
“宝山!”
他们齐声念出了这两个字。
万年县的县令,本一直守候在这里,他听到大家齐声念出这两个字后,便奇怪道:“怎么了?宝山怎么了?”
李鱼道:“你可知道宝山?”
县令道:“知道啊,这宝山是一座小山,又因为不远处即是少华山,所以名头全被盖过了,既没什么名气,山上又无寺庙什么的,故而鲜有人至。”
李鱼拍手道:“那就对了,看来六哲盟给我们留下的线索便是宝山,我们这就出发吧。”
林裳则道:“可是宝山虽小,也是一座山呢,我们到了那里,也是如同盲人摸象。”
李舒虹道:“管不了那么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先过去再说,也许那里也留有线索呢!” 长安十二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