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鱼看着拿着字条的几个人,他们有的年轻,有的成熟,也有的鬓发已白,不过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眼眸中,都流露出智慧和精明。
简单来说,收到字条的人,都是聪明人。
其中一个人问道:“你们可丢失了什么东西没有?”
他这一问,大家都是很有共鸣。
“有啊,我最珍藏的一副画不见了,我这出门而来,就是找我的画的。”
“我收藏的一个前朝花瓶没了,你们都丢什么了?”
“我的银子没了。”
“我是来找我女儿的!”
李鱼也道:“我的一个朋友失踪了。”
大家这么气嘴八舌的一说,竟然每个收到纸条的人,都丢失了极为重要的人或者东西。
经过一番交流后,一个原本处于安静中的美男子沉静说道:“看来,这个纸条便是一个邀请函,而且是一个不得不去的邀约。”
他的声线很特别,说出的话又一语中的,大家便都向这个男子看去,只见他的身材欣长,披着一个精美的白狐裘,脖间围着一个整条的白狐皮,看起来宛如活的白狐一般。
他的手中握着一把剑鞘上镶嵌着红宝石的宝剑,剑柄上亦闪着银光。
他的面容白净,眼珠发碧,长发披散下来,黑中带着淡淡的红,美艳近妖。
“这是方灵狐!”
百姓中有人惊呼出来,看来是认得他的。
李鱼看着此人,也感觉他很不简单,连名字都透露着一股奇特,方灵狐?李鱼心中默默念道。
方灵狐的出现,瞬间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方灵狐的身上,只因他实在是太好看了,许多女子看向他的眼神,都变成了星星眼。
这时,又有一个大胡子粗声说道:“看来,这是六哲门给我们发的邀请函,而这‘万古唯难解,年逾尤不知’的谜题,很显然就是大家收到字条上的那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大胡子一看便是一个糙汉子,不过他说起话来也是逻辑缜密,人糙话不糙,显然也是一个聪明人。
不过,他立在方灵狐的旁边,看起来身形却显得瘦小,和他的大胡子形成鲜明对比,让李鱼觉得此人也挺有趣的。
又有人道:“这么说来,‘现有谜题在,志士可循之’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我们破解榜上的题,就能够得到线索,从而找到六哲门,一方面寻回我们丢失的人或物,另一方面,还能知道这个千古谜题的答案,知道生命的意义?”
“嗯,是!”
“此话有道理。”
“看来是这么回事。”
众人都表示认同。
“我知道了!”李鱼在这时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叹。
水落等人,俱都看向李鱼,问他知道什么了。
“榜上的谜题我已经解开了,我们走!”
水落和李舒虹他们,虽然不知道这答案到底是什么,但是他们和李鱼都已经有了很深的默契,知道李鱼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去做,便纷纷跟随他一起离开了这里,出发前去了。
这时,方灵狐嘴角也微微一翘,他转身也离开了这里,跟随着他手中持剑、头带帷帽的两个侍女,也随他而走。
而那位大胡子,也在同时出发了。
接连着,很多的人都意有所会的离去,显然,他们也都破解了这个谜题。
且说李鱼带着大家,骑上马快速的向着万年县的县衙而去。
长安分为两个县,一个是万年县,一个是长安县,一开始的时候,李鱼还当过万年县的县令。
他带着大家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县衙之中,万年县县令听到说李鱼来了,忙出来迎接道:“李大人怎么来了?”
李鱼道:“我有重要的事情,快打开档案房,我要查看县志。”
这个万年县的县令,自是知道李鱼常常破奇案的,这次想必又是遇到了重大的案子,所以才这么地焦急,他不敢有所耽搁,立刻听命行事。
打开档案房的门进去,李鱼找到县志翻了起来,他直接打开了第97页,在这页里细细的看着。
不过,看了一会儿后,李鱼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又遇到难题了。
大家一路跟着他过来,路上行得匆忙,都没来得及问李鱼,此时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便问道:“李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倒是和我们解释一下呀!”
“是啊,我们怎么突然来这里翻看县志了,你是在找六哲盟的记录吗?”
李鱼这时,被当前新的问题难住了,他便干脆和大家解释一下,也好让大家一同来思考。
“是在找六哲盟所留下的线索,大家还记得那个榜吧,上面有一首诗和一排数字,这其实是两个谜题,那首诗很简单,便是一个藏头诗。”
李鱼说到这里,林裳便背出了这首诗:“万古唯难解,年逾尤不知。现有谜题在,志士可循之。每句第一个字组合起来,便是《万年县志》?”
李鱼道:“不错,而第二个数字谜题,66、86、空白、96,答案便是97,两者合起来,便是《万年县志》第97页!“
李鱼说着时,把手中的《万年县志》给大家看,已经翻到了第97页,水落便接过,好奇的看起来这页文字。
这时凌白问道:“等等大人,这个数字谜题为何是97啊,我虽然知道了答案,可还是不明白这其中的原理。”
李舒虹道:“想必是通过某种高级的术数公式计算出来的吧!”
李鱼小小卖了一个关子道:“不是,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调转一个方向去看,一切就一目了然了。”
凌白和李舒虹等人反应了一阵后,他们都笑了起来,发现这道题果真是非常的简单,简单到只要是认数的人就能破解。
水落这时说道:“可是这《万年县志》97页里,有这么多字,到底其中隐藏着什么线索啊。”
听她这么一说,大家纷纷朝着这本县志看去,果然看到这一页中的文字,似乎和六哲盟没有丝毫的关联。
这一页中所记录的,不过是以前某一个名人的经历而已。
难道说李鱼猜测到的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吗?
还是说,另有玄机? 长安十二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