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难】
(1)卫气之行,出入之合:指卫气运行过程中,与营气不断相合、相离,出于体表,入于体内的各种表现。
(2)日有十二辰:古代用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计时。故将一天分为十二辰,每一辰相当现在2个小时。
(3)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从方位上说,子为北,午为南,从北到南的连线称为经线。卯为东,酉为西,从东到西的连线称为纬线。
(4)天周二十八宿:即二十八星宿分布在天空的四周之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详见下图。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采用的坐标是坐北朝南的方式,图的上部属南,下部属北,左侧为东,右侧为西。与当今使用的地图坐标方位完全相反。见图17、图18。图17是人在坐北朝南位仰望天空的时候出现的景象,图18是按照坐北朝南方位画的天空图,所以二者,一为仰头看,一为低头看,有如镜像一样。
图17 天周二十八宿分布示意图
图18 坐北朝南方位的天空分布示意图
(5)而一面七星:二十八颗星,平均分布在四周,即四个方面,故一个方面为七颗星。
(6)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房星在东方天际,昴星在西方天际,从房星到昴星的连线为纬线。虚星在北方,张星在南方,从虚星到张星的连线为经线。
(7)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房星到毕星,有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角、亢、氐、房十四颗星,均分布在东、南、西方向上,是在纬线以南,故称其为阳;从心星到昴星有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十四颗星,均分布在东、北、西方向上,是在纬线以北,故称其为阴。
(8)阳主昼,阴主夜:太阳从左侧(东方)升起,继续沿着左侧上升到图的上部(南方),然后沿着图的右侧下降到西方,这正是纬线以南,代表白天,故称为阳。太阳从西方继续沿着图右侧下降到图下部(北方),然后转向左侧开始上升到东方,这正是纬线以北,属于夜晚,故称为阴。
(9)其散:指经脉的分支。
(10)别于目锐眦:在眼外角分离出来。
(11)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下,沿经脉向下循行,到达手太阳小肠经的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处)。
(12)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以上,指上句所说的足少阳经的上端。全句意思为,从足少阳经在头面部分出来的分支,进入手少阳的分支。
(13)侧下至小指之间:据《黄帝内经太素》及杨注,认为应在“小指”后补入“次指”二字。为“侧下至小指、次指之间”。指沿着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到无名指外侧端(关冲穴处)。
(14)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颔脉,循行于颔部的经脉。指承泣穴与颊车穴之间。
(15)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注入足阳明胃经,沿经下行到达足跗部。
(16)入五指之间:进入足五趾的中间,指进入足中趾(厉兑穴处)。
(17)是故日行一舍:二十八星宿周布于天空,将天空分成二十八个区段。每一个区段称为一舍。本句说太阳白天每运行一个区段。也就是说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每移动一个区段(一宿)。
(18)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说明太阳在天空运行一舍,人体之气在体内就运行一周又身体十分之八那么长的距离(即1.8×全身经脉的长度)。
(19)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指太阳运行二舍,人气在身体内运行三周又身体十分之六那么长的距离(即3.6×全身经脉的长度)。
(20)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奇(Ji,音基)分,有余。说明太阳在天空运行十四舍,人气在体内运行二十五周还有余(1.8全身经脉长度×14舍=25.2全身经脉长度,可见比25周多出0.2,故称“有奇分”)。
(21)阳尽于阴:于,进入的意思。本句说阳气在人身循行25周以后,即从阳经进入阴经。
(22)阴受气矣:阴经经脉接受从阳经经脉循行而到来的气机。
(23)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十分藏之八,将人体体内从肾到心到肺到肝到脾再到肾的距离分成十分的话,就占其中八分那么长。说明天空中的阴气在夜间运行一舍,人气在身体内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内脏之间到长度(即1.8×体内五脏之间运行的长度)。
(24)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四”,据《黄帝内经太素》及杨注,应改为“二”。因为人气白天运行十四舍,人气在体内运行25.2周,可见多余的部分应该是0.2。夜晚也一样是多出0.2,所以后文说到还应该是“与十分藏之二”。
(25)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卫气在体内循行,由于其剽悍,不完全按照营气循行规律循行,所以称没有一定的期,即规律。卫气虽然每日也是运行五十营,但是循行快慢节奏不定,所以称没有规律。那么如何等候、引导卫气的到来,以进行针刺呢?
(26)分有多少,日有长短:因为白天和晚上的长度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白天的阳和夜晚的阴并不是对半分的,经常是各有多少不同,故称分有多少。
(27)春秋冬夏,各有分理: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阴阳之分各有一定的规律。
(28)然后常以平旦为纪:纪,准则,标准之意。本句说卫气每日应以平旦之时为开始运行,以此作为标准。
(29)以夜尽为始:因为夜尽之时,气从阴出阳,开始进入阳分,故称夜尽为始。意为夜尽之时为气行于阳的开始。实际上夜尽和平旦为卫气运行阳经、阴经的交接时间,卫气在夜尽之时开始出阳,准备与阳经交接,而在平旦之时正式进入阳经,所以每一天卫气的运行都是从平旦开始计算的。言下之意,卫气运行速度虽然有快有慢,但五十营的规律不变,计算卫气运行的时候,只要从平旦开始就可以了。
(30)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半日,即日之半,指白天中的半天。因为一天为一百刻,白天和晚上各五十刻,所以半个白天即为二十五刻。
(31)病可与期:期,期限、预期。按照气运的时刻进行治疗,效果就会好。因此病可以在预期的时间内治好。
(32)失时反候者:失时,没有掌握好气机运行的时机;反候,没有候气,与气机运行规律不合。
(33)刺实者,刺其来也:针刺实证用泻法。就是要等待卫气运行到某一部位时,即在某一部位行针。
(34)刺虚者,刺其去也:刺虚证用补法,就是在卫气运行将要离开某一部位时,在此部位行针以候气之到来。
(35)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气存亡,指正气的存亡,正气存,足以抗邪,是为实证,则以泻邪为主;正气亡,不足以抗邪,是为虚证,则以补正为主。《灵枢·小针解》:“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
(36)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谨慎按照气机运行所到时刻规律进行针刺。
(37)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滴漏之水每日为一百刻,水滴漏二十五刻,半日(即为白天的一半)故为二十五刻。因为循行经过太阳、少阳、阳明、阴分,以4为单位出入阴阳,所以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二十五刻又重新开始新一轮运行,故又在太阳经。
(38)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半度,半个圆,太阳一日运行一周,为一个圆,半个圆,则是半天。从房星的位置到毕星的位置,为纬线以南,为白天所在,是一日中的半天,所以称日行半度。
(39)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因为从星宿角度上说,一天等于二十八舍;而从滴水刻度上说,一天等于一百刻。若将星宿所表达的时刻与滴水刻度所表达的时刻互相换算,则为:1(舍)=100(刻)÷28(舍)=3又4/7。所以有此句之说。
(40)大要:即《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王注“略而言之”之意。
(41)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加,互相类比。本句说明日的刻度和星宿之间的距离可以互相进行类比。从本篇释难(39)可知1(舍)=3又4/7(刻)。根据本篇的计算方法,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均是从刻度上说的。通过类比,将“刻”转换称“舍”,这样就将人气的运行与天上的星宿运动联系起来了。
(42)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于阴分:因为1(舍)=3又4/7(刻),根据本篇的计算方法,时间到了第四刻,人气进入阴分。故说日行一舍,人气经过三阳经而到达阴分。
(43)常如是无已:经常这样运行,而没有终止。
(44)纷纷
:
(Pa,音怕),纷繁而不杂乱。 灵枢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