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释难】

灵枢解难 彭荣琛 3015 2021-04-06 13:51

  【释难】

  (1)奇邪而不在经者:请参看本书“口问第二十八”篇中的【新解】。

  (2)血络:指充血而高起的络脉。张志聪:“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血气有所留积,则失其外内出入之机。”血络为奇邪入侵之地,也说明奇邪在络不在经。

  (3)刺血络而仆者:刺血络放血后,患者出现晕倒现象,应与机体反应性有一定关系。

  (4)血出而射者:放血时,出现血液喷射而出的现象,应与动脉有一定关系。

  (5)血少黑而浊者:放血时,出现血少而浓浊的现象,应与静脉有一定关系。

  (6)血出清而半为汁者:清,清稀淡薄;汁,水液状。指放血时,出现血液清稀而色淡,如掺有水状。应与浮肿或水肿有关。

  (7)发针而肿者:出针后,出现局部肿胀。应与内出血有关。

  (8)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若多若少,或多或少,多少不一定;苍苍,苍白。应与机体虚弱或反应性有关。

  (9)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出针后,面色没有改变,而出现烦闷。应与慢性病或机体反应性有关。

  (10)多出血而不动摇者:血出较多而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11)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气盛而血虚,则血靠气之盛乃得周运全身。今又刺络放血,血更虚,而气亦不足,故血气阴阳双虚,机体受供不足,尤其是头部供血不足,故出现晕眩而不能自持,以致仆倒。

  (12)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气血充盛而阴液多则血液表现为滑利,故放血时出现喷射状。这可能是古人的一种看法或想象,单凭血液滑利,是不可能出现出血喷射状的。此句中的阴气多,应该改为阳气多才对。就是血脉中阳气十分旺盛,故放血时出现阳气喷射血液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道理。

  (13)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黑色主寒,主凝滞;浊,指血浓稠。应为阳气不足血液运行不畅的表现,因此,放血时,其流动性较差,故不能出现喷射状。此句与前句相对而言,更证明前句的“阴气多”应为“阳气多”。

  (14)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这里的新饮,主要不是指刚刚饮了水,水马上渗入到络脉形成,在正常水代谢的时候,这种情况较少。大多数属于巧合,一定是身体本身已经出了状况,而又突然多饮了水而致。本句指由于病理原因,水液刚刚开始大量渗入络脉,或者是突然饮水较多,水液代谢障碍,水液过量进入络脉,也就是已见浮肿或浮肿即将发生的时候,络脉中含水量较高,故放血时,出现血、水各半或水液含量较高的情况。这时主要表现为血液颜色很淡,质地清稀。

  (15)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指原有水肿病,水液不是刚刚渗入进来。和前句也是对比而言,前言新饮,此言旧饮。

  (16)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气属阳,平时多在表,血属阴,多在里,针灸得气之后,气血来聚于穴位之处,则血能聚于阳处,而出针时,气随针出,而血未随针出,故容易形成皮下血肿。本句说阴气聚积在阳处的原因是由阳引导而致。

  (17)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新相得,如饮食入胃后,化生精微物质之初;也可能因疾病使阴阳之间不协调,而机体本身努力使其协调的过程。本句指阴阳气机互相之间刚刚交汇,还来不及和谐一致。也就是阴阳还没有协调的时候。这里最大可能是机体本身的原因,就是协调功能较差,一旦出现阻力,就会引起阴阳相互游离或分离的情况。表现为人体面色苍白,昏眩等。

  (18)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由于针刺时机掌握不当或针刺方法不当,给机体一个不良刺激,使机体交融阴阳的努力丧失,故阴阳再一次分离,气居表,血居里,互不交往,故出现面色有气无血而苍白。

  (19)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刺络出血过多,络血虚则经血必虚,经虚而致脏腑血虚,血虚而气血阴阳分离,故见气滞,气滞不去故烦闷。这种情况多见于原有疾病缠身,阴阳本身已经协调不易,再加上血出过多,故阴阳气血再一次不合而分离。

  (20)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经脉血虚故属于阴虚,阴虚较重为阴脱,阴脱则气滞,故见烦闷。

  (21)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痹,这里不是指痹证,而是指闭合,也就是阴阳之间调和。说明阴阳气血不仅内溢于经脉,而且还外注于络脉,就是在经络之中气血完全协调一致。

  (22)相之奈何:如何观察他呢?

  (23)血脉者,盛坚横以赤:血脉,这里指充血的络脉;盛,充血多;坚,坚挺;横,横出,高出皮肤。赤;络脉表现为赤色。

  (24)上下无常处:指络脉充盈因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

  (25)小者如针,大者如筯:形容高起的络脉,能让人看得见,高起位置较小者可以像针一样粗细,大者可以像筷子一样粗细。

  (26)各如其度:在刺络放血的时候要根据病情和络脉的具体表现而决定放血的多少,有一定的度数,才是恰当的。

  (27)针入而肉著者:张景岳:“肉著,吸著于针也”。就是肉将针体牢牢吸引住。可以是因针刺得气,也可以是滞针。根据后文的解释,这里更多的是指得气。

  (28)热气因于针:热气指阳气。本句说阳气来聚于针体,也就是得气后,经络之气聚于针下。

  (29)热则肉著于针,故坚焉:阳气聚于针下,使针体变热,与穴位周体的肌肉相融合,故针体固定不移。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