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释难】

灵枢解难 彭荣琛 7139 2021-04-06 13:51

  【释难】

  (1)结:聚结。经脉布散,盘根错节之意。

  (2)邪:同斜。

  (3)踵:足后跟着地的部分。

  (4)跟:张景岳:“跟即踵之硬筋处也,乃仆参、申脉之分。”

  (5)踹:指腓肠肌部,俗称小腿肚。

  (6)与腘中并上:指别出的经脉与腘部上行的经筋一起向上循行。

  (7)颜:指额部中央及两眉间的部位。

  (8)目上网:网,有网络约束的意思。本句指网络约束眼上泡。

  (9)

  :目下为

  。

  (10)小指支:支,支撑,小指僵硬有牵引感。

  (11)腋支:腋下有支撑、胀满的感觉。

  (12)纽痛:牵拉扭折样疼痛。

  (13)燔针劫刺:燔针,进针后在针柄部加艾烧灼,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中。属温针灸。劫刺,是一种快进快出的针法,如火针刺,多属泻法范畴。

  (14)以知为数:知,病愈;数,针刺次数。本句指针灸次数的多少,以病愈为准;针刺速度的快慢,以穴位得气为准。

  (15)以痛为输:即以痛点为针灸治疗的腧穴。与阿是穴相近。

  (16)仲春痹:马莳:“此证当发于二月之时,故名之曰仲春痹。”一、二、三月为春天,孟、仲、季为一、二、三之序列,故称二月为仲春。

  (17)小指次指:靠近足小趾的第四趾部分,即第四趾外侧端。

  (18)外辅骨:辅骨,辅助的骨骼。外辅骨这里指腓骨。因为下肢的胫骨为主要腿骨,所以称腓骨为辅骨。

  (19)伏兔:股四头肌高起处,犹如一只兔子伏在该处,故称该处为伏兔。

  (20)

  :(Miao,音秒)胁下空软处。

  (21)出:行走之意。

  (22)外维:维系目外眦。

  (23)维筋急:即维系缺盆、膺、乳、颈的经脉拘急。

  (24)从左之右:之,到达。指病变从左侧进入右侧。

  (25)上过右角:足少阳经筋循行上额角,这里说右角,是为了后文左病出右,右病出左的叙述方便而举例所说的。

  (26)并

  脉而行:阳

  脉上额角,绕头向后至风池,所循路线与足少阳经筋相同,故说与

  脉同向循行。

  (27)左络于右:阴

  脉在颈部交叉,左阴

  脉行于右,右阴

  脉行于左,经鼻旁入目内眦与阳

  脉相会。足少阳经筋通过阴、阳

  脉的这种交叉相会,使脉气左右相通。故左络通于右,右络也通于左。

  (28)维筋相交:维系颈部的经筋,有如以上所说达到了左右相交。

  (29)孟春痹:足少阳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孟春(即正月),故称孟春痹。

  (30)中三指:《黄帝内经太素》:“刺疟者,刺足阳明十指间,是知足阳明脉入于中指内间外间,脉气三指俱有,故筋起于中指并中指左右二指,故曰中三指也。”中三指应指足五趾中间的三个趾头,即第二、三、四三个趾头。

  (31)骭:足胫骨。

  (32)上腹而布:到达腹部后布散开来。

  (33)目下网:网络维系眼下泡。

  (34)足中指支:这里的中指,应该指足中间的三个趾头;支,挛急紧张感。

  (35)脚跳坚:足部有阵发性强直、拘挛的感觉。

  (36)

  疝:疝气之一种,《医宗必读》:“

  疝,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后世多指阴囊肿大或溃肿流脓血的病症。

  (37)卒口僻:突然出现口眼㖞斜。

  (38)急引颊移口:急,拘急;引,牵引;移口,口角移动。指寒邪致面肌紧张而成口眼㖞斜。

  (39)不胜收故僻:不能回复而致口歪。

  (40)马膏:即马脂。据《本草纲目》其性甘平柔软。

  (41)白酒和桂:白酒泡桂,制成药酒。

  (42)桑钩钩之:桑枝分叉成钩状的枝条,钩住瘫痪面的口角处,向外侧拉,以使面部肌肉左右对称。

  (43)生桑灰置之坎中:生桑灰,桑木烧成的炭,或烧去烟后的桑木灰;坎,《说文解字》:“坎,陷也。”即低陷之处。此处指火坑或火盆。本句指将桑灰放置于火坑(火盆)中。

  (44)高下以坐等:火盆的位置,以病人取坐位时胸颈部的高度为准。这样便于烘烤面部。

  (45)噉美炙肉:噉,同啖,吃的意思;美,美味;炙肉,烤肉。

  (46)自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虽勉强但尽量地喝一点酒。

  (47)三拊:轻轻拍击三次。

  (48)季春痹:足阳明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季春(三月),故称季春痹。

  (49)内者:向深层行走的经脉。

  (50)着:附着,到达。

  (51)孟秋痹:足太阴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孟秋(七月),故称孟秋痹。

  (52)循脊内挟膂:膂,脊柱两旁的肌肉,约当骶棘肌分布处。沿着脊椎内侧循行,在脊柱两旁肌肉间。

  (53)所过而结者:足少阴经筋经过并与肌腱关节交结处。

  (54)痫瘛及痉:张景岳:“痫,癫痫也。瘛,牵急也。痉,坚强反张,尤甚于瘛者也。”

  (55)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张景岳:“在外者与太阳之筋合,故不能俯。在内者循脊内挟膂上至项,故不能仰。”在外是因为有太阳经筋同时紧张,故身体呈反折状,所以不能向前弯曲。在内是以足太阴经筋紧张为主,因此脊内紧张,故不能后仰。

  (56)熨引饮药:熨,温熨;引,导引;饮,内服;药,药物。

  (57)折纽:弯曲扭转。

  (58)数甚:发作次数频繁,病情较重。

  (59)仲秋痹:足少阴经筋的痹证多发于仲秋(八月),故称仲秋痹。

  (60)络诸筋:《黄帝内经太素》:“足三阴及足阳明筋皆聚阴器,足厥阴屈络诸阴,故阴器名曰宗筋也。”说明足厥阴经筋与其他经筋在阴部互相联络。

  (61)阴器不用:阴器不能随心而用,出现太过或不及的表现。

  (62)伤于内则不起:内,室内房劳;不起,男子阳痿,女子性欲降低。

  (63)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寒,指外来的寒邪;阴缩入,指缩阴症;热,指在内的热邪,如肝经湿热;纵挺不收,指阳强不倒一类疾病。

  (64)行水清阴气:行水,补养肾气;清,理也;阴气,足厥阴肝经之气。本句说是用补养肾气的方法,以清理足厥阴肝经之气。因为肝肾是水生木的关系,所以肝气不调,可用养肾气之法以治之。

  (65)季秋痹:足厥阴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季秋(九月),故称季秋痹。

  (66)锐骨:高起的骨突。这里指尺骨骨突。

  (67)弹之应小指之上:张景岳:“但于肘尖下两骨罅中,以指捺其筋,则酸麻应于小指之上,是其验也。”此处有桡神经肌支,在按压或弹拨的时候有明显感觉。

  (68)循胫出走太阳之前:胫,这里不是指胫骨,而是指颈项部;太阳,这里指足太阳。手太阳经筋在颈项部向前循行到足太阳经筋之前。

  (69)引颔目瞑:牵引到颔部,而且眼睛看不清。

  (70)筋瘘颈肿:张景岳:“即鼠瘘之属。”多指淋巴结肿大而有瘘管者。鼠瘘的治疗方法,《灵枢·寒热》认为是:“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按审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详见该篇的【释难】(5)(6)(7)。《素问·气府论篇》中说:“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指在膝外骨间(如阳关穴)深刺。

  (71)复而锐之:张景岳:“刺而肿不退者,复刺之,当用锐针,即镵针也。”

  (72)本支者:本,指本经筋,即手太阳经筋;支,分支,支筋。

  (73)曲牙:即颊车部。

  (74)结于角:布散于额角。

  (75)支转筋:在支筋上有掣引抽筋表现。

  (76)仲夏痹:手太阳经筋之痹证,多发于仲夏(五月),故称仲夏痹。

  (77)中:指手臂两骨之间。

  (78)合手太阳:指手太阳经筋。

  (79)曲颊:指耳下面颊转弯处,即下颌角处。

  (80)季夏痹:手少阳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季夏(六月),故称季夏痹。

  (81)髃:肩髃。

  (82)肩不举颈:肩颈无力,颈项痿软。

  (83)孟夏痹:手阳明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孟夏(四月),故称孟夏痹。

  (84)鱼后:鱼际之后。

  (85)肩前髃:肩关节的前角。

  (86)散贯贲:布散经过贲门。

  (87)息贲: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疾患,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

  (88)仲冬痹:手太阴经筋的痹证多发于仲冬(十一月),故称仲冬痹。

  (89)臂阴:手臂内侧。

  (90)下散前后挟胁:向下布散在胁肋部。

  (91)结于臂:据《黄帝内经太素》,“臂”应为“贲”,即贲门处。

  (92)孟冬痹:手心主经筋的痹证多发于孟冬(十月),故称孟冬痹。

  (93)小指之内廉:手小指的桡侧部的边缘。

  (94)结于锐骨:在尺骨端布散。

  (95)太阴:指手太阴经筋。

  (96)乳里:乳房内侧。

  (97)臂:张景岳:“臂字当作贲。盖心主手少阴之筋,皆于太阴合于贲而下行也。”

  (98)心承伏梁:承,继承;伏梁,指心积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本句说从心下开始出现伏梁表现。

  (99)肘网:在肘部有网络状的牵拉绷急感。

  (100)焠刺:用火将针烧红后,刺入穴位之中称为焠,今通称火针。

  (101)季冬痹:手少阴心经筋的多发于季冬(十二月),故称季冬痹。

  (102)口目为噼:即口眼㖞斜。

  (103)眦急不能卒视:眦,眼角;急,跳动;卒视,马上看见。本句说由于眼角处不停跳动,而不能很快看清楚外界事物。

  (104)右方:指“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方法。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