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七十九章 新旧更迭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836 2021-04-06 13:19

  嬴政实在见不得七尺男儿哭得撕心裂肺,心里很是不屑。又听他说得诚恳,虽然这心态不甚光明磊落,但态度还算不错,算是对自己的行径供认不讳、坦白承认了。

  这么一来,嬴政的怒气顿时消减不少:“你既知自己行为不够正派,就该好好反省。寡人信任蒙恬并非因为他的家世,更不是因为他与寡人的情谊。用人唯亲这样的糊涂事寡人不会做。寡人之所以重用他,是因为他忠心为国,从不谋求一己私利。你也知道自己出生寒微,可寡人并不介意,一力将你提拔至内廷,你可知为何?就是因为寡人知道你的才学可堪重任。眼下王翦率领众将在外浴血拼杀,你与蒙恬、李斯等人更要勠力同心,替寡人稳固后方。你这样嫉贤妒能,挑唆生事,怎能对得起寡人对你的赏识?”

  赵高止住哀嚎,连连磕头认错:“是,王上说的是,臣对不起王上的知遇之恩,臣知错了,臣一定改。臣回去之后立刻亲自去向蒙将军负荆请罪。”

  “罢了。”嬴政虽怒其不争,但到底还是惜才之情占据了上风,“蒙恬忠厚大度,你虽刁难他,他却从未在寡人面前说过你一个不字。这些话都是寡人想要警告你的,以免你变本加厉,以后摔大跟头。蒙恬那里你就不必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做了错事还是要受罚。你自作聪明、与同僚不睦,德不配位,不配为公子师。寡人会给你些时间,若你能痛改前非,寡人会再重新考虑是否再让你做胡亥的师父。”

  忽然失去了胡亥这个靠山,赵高悔不当初。他虽心有不甘,但仔细再听嬴政的话,隐隐察觉到他为自己留下的回寰余地。嬴政有心息事宁人再给他一次机会,赵高当然求之不得。虽然丢了王子师的位子,但能全身而退,便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是,臣定会好好反省,绝不再辜负王上的苦心。”

  见他态度诚恳地利索认了错,嬴政这才稍稍满意一些:“行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你先下去吧。今日寡人与你说的话,只你我二人知道即可,你明白?”

  “臣明白,王上放心,臣定守口如瓶,谁也不说。”赵高使劲点头,继而又磕了一个头才踉踉跄跄地起身请辞。

  待他退出门去,嬴政不由长长舒了口气。赵高是个聪明人,但他太过聪明,让人有些不安。因为他方才所问,正中嬴政隐忧。

  平心而论,蒙恬是值得信赖的臣子,所以嬴政才会将监视昌平君的重任交给他。但这些时日以来,嬴政能明显察觉到蒙恬有事瞒着自己。昌平君与王后往来频繁,可每次他向自己禀告王后的举动时总会含糊其辞。或许王后确实没有参与昌平君的计划,可嬴政十分明白,蒙恬这么做的最大原因还是出于保护扶苏的目的。扶苏身为王储,关系秦国未来,蒙恬顾及他也是理所应当。但在嬴政看来,若蒙恬有心借此事向扶苏示好,拉拢扶植一批党羽,那他就绝不能坐视不理了。

  所以,这一次嬴政决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赵高暗中派人监视昌平君,一来,赵高对蒙恬有些偏见,一定不会暗中与他串通,向他走漏风声,二来,也是探查一下蒙恬到底是否恪尽职守,心无旁骛地为自己办事。

  嬴政正盯着赵高送来的名册出神,忽然令官一声禀告,说是蒙恬到了。他迅速将名册卷起来,然后示意令官将人请进来。

  蒙恬大步流星进了门来,铿锵有力地行了大礼,然后疑惑地说道:“方才臣过来的路上遇见了赵高,他看起来甚是狼狈,难道……”

  话未说完,嬴政便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也没什么,寡人就是训了他几句,让他不要总掺和后宫中的事。”

  关于遇刺当日赵夫人因何被斥,嬴政之前也与蒙恬说起过缘由。听到这话,蒙恬顿时明白过来,刚要再说话,一眼瞥见他投来的眼神,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那眼神看似随和,但莫名闪烁着些试探的意味。再一回想他刚说过的话,蒙恬隐隐觉得有些忐忑。

  “不要总掺和后宫中的事”。这句话到底是训斥赵高,还是提醒他蒙恬?自己在王后与昌平君的事情上对嬴政有所保留,难道他已经觉察到了什么?

  蒙恬猛地一个哆嗦,没敢再继续想下去,而是从衣袖中取出一封帛书,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臣奉命监视昌平君府宅,这是近日与他有过往来的人员名单。”

  “哦?”嬴政朝帛书瞄了一眼,一指将它撩开,“可有什么异状?”

  蒙恬点点头,指着帛书答道:“王上请看,这其中不乏楚国重臣、王族的使者,看来他们已经听到我秦国要伐楚的消息,纷纷遣使入秦,企图通过昌平君来保全自家性命。”

  嬴政挑着眉扫了一眼,他几乎可以过目不忘,两相一对照,便发现里面的名字与赵高那本名册里所记基本一致。看起来蒙恬并没藏什么心眼,也没有刻意包庇昌平君一系的意思。

  嬴政暗自放宽了些心,鼻间却忍不住冷哼:“王族?!若是昭彤知道自己母族的人如此贪生怕死,不知她会怎么想?”

  猛然听到王后之名,蒙恬有些心虚,不知他是不是还在试探自己,便垂首顺着他的话说道:“王后应会怒其不争,觉得丢尽了脸面吧。”

  嬴政一手轻轻扣在帛书上,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犹豫,似乎已深思熟虑许久:“这个熊启一直不老实,留在咸阳城里迟早是个祸患。他不是心系母国之人吗?寡人就送他去楚国旧都,让他好好凭吊怀古去吧。”

  楚国国都原在郢,号为郢都。秦昭王时武安君白起伐楚,大破楚军攻占郢都,逼得楚王室不得不一路东迁,直至将国都搬到了寿春才渐渐稳定下来。

  蒙恬一惊:“您是要送他去郢城?”

  “是。”嬴政似是下定了决心,“攻楚在即,他却暗中与楚国朝臣多有来往,寡人不治他一个里通外合、通敌叛国之罪已是宽容,就让他去郢都好好闭门思过吧。”

  对于这个决定,蒙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他最担心的就是王后会受到昌平君怂恿,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若是昌平君离开咸阳,那么这个隐患便随之烟消云散了。

  “王上所言甚是!”蒙恬连连点头,“昌平君乃是楚系外戚的主心骨,王上杀鸡儆猴,其他人必定不敢生事。您之前最担心扶苏公子被他们挟持利用,如此一来,这危险便迎刃而解了。”

  嬴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啊,不仅寡人安心了,你也可以安心了。”

  蒙恬看不透他这笑意里有几分真心几分揶揄,忙顿首说道:“王上将扶苏公子交给臣,让他远离楚系,臣不敢懈怠。可昌平君与王后是血亲,只要他在,臣始终放心不下。以后公子身边再不会有居心叵测之徒,臣自然也能安心了。”

  嬴政挑起眉,似乎不能完全赞同他的看法:“别有用心之人大有人在,走了一个昌平君还会有其他人。寡人将扶苏交给你,你可不能大意,以后还要继续替寡人盯紧些。”

  听他说要自己继续照看扶苏,蒙恬不由舒了一口气。看起来,他并没有质疑自己的忠心。

  见蒙恬神色似乎缓和了些,嬴政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转而说道:“今日找你来主要还是想听听你对攻楚的看法。”

  话锋转得太快,蒙恬稍稍愣了片刻,随即回过神来:“王上是指王翦将军与李信将军争执之事?”

  “是啊。”嬴政叹了口气,“寡人相信王翦的能力,只要给他六十万大军,他定能将楚国拿下。可连年征伐,国中兵源日渐紧张,要寡人立刻凑出这六十万人来,确实有些困难。你也知道王翦向来求稳,而且年纪越大越发保守。你说,他这次是不是过于谨慎了?眼下楚国公卿、朝臣都已经暗中向昌平君求助以求保命,满朝上下哪里还有人有心思抵抗?”

  蒙恬想了想,觉得也有些道理:“王上所虑确有道理。兵法有云,战以力久,以气胜。我军连战连胜,兵锋锐不可当,将士们定然士气如虹。反观楚国,尚未交战人心已溃。以六十万大军去攻打一个毫无斗志的楚国,或许确实有些保守了。”

  见蒙恬也同意自己的想法,嬴政觉得多了些把握:“寡人记得,这个李信是你提拔起来的。他虽然张扬了一些,但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用兵上也很有见地,算得上是智勇双全。兵贵在精不在多,或许是时候让年轻的将领们崭露头角了。”

  听出他的意思,蒙恬微微探着身子问道:“王上是想采纳李信的建议?”

  嬴政盯着他沉思片刻,待彻底权衡清楚才又开口:“当年孝公决定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为的就是能摆脱关内世族的牵绊,任用商鞅大刀阔斧变法强国。如今寡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也要彻底摆脱这些人的牵制。这些年,朝中文臣更迭,多已是寡人亲手拔擢的新人,可在军中,依旧是那些老将们把持军政。你一直在替寡人提拔培养年轻将领,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积累实战阅历,为的就是能让新将立威,好从老将们手中将兵权彻底接过来。老将们以王翦为首,他立下的战功越多,在军中的威信就越高。前些年,年轻将领尚不成气候,无法独当一面,如今他们摸爬滚打了许久,立下战功无数,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若是此次李信果真能以二十万兵力灭了楚国,王翦就再也说不出什么,到那时寡人就可以顺理成章请他解甲归田了。”

  这一番话,才是嬴政埋在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培养专属于自己的军中势力,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并非是因为老将们怀有二心,只不过他们手握兵权日久,难免有些尾大不掉之势。随着战事的推进,嬴政的眼光越发深远,已经开始设想统一之后的局势。天下分裂已久,一统之后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那时,嬴政必须拥有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方可威慑四境、稳定人心。

  剿灭燕太子姬丹的过程中,李信的崭露头角令他惊喜不已。更重要的是,剿灭六国的战事进程已过半,嬴政对六国的腐朽堕落看得越发透彻,定天下于一的信心越发强烈。

  蒙恬向来是秦王的心腹重臣,自然明白他的用心。而作为年轻将领的领头人物,蒙恬虽人在咸阳,却时时关注着军中的情势。他赞同嬴政之意,也认为是时候大胆启用新将了。不过,对于李信的建议,他仍保持一丝谨慎。

  “王上所言甚是,但王翦将军用兵如神,一生从未有过败绩,他的意见举足轻重,不可轻视。他要六十万自有他的道理,臣以为还需再仔细斟酌一二。”

  嬴政摇了摇头,忽然有些不耐烦:“若将六十万大军悉数交给他,那几乎就是将倾国之军交给了他。到那时,王翦的地位越发牢固,寡人只怕就真的动不了他了。”

  不知为何,听到这番感慨,蒙恬忽然想起当年震慑六国的战神武安君白起。战神又如何?最后不还是因为功高震主,被昭王逼得自尽而亡。

  见蒙恬不吭声,嬴政又说道:“你考虑的也有道理,李信毕竟太年轻,将指挥权悉数交给他寡人也不能全然安心。这样吧,你去配合他,必须要将楚国拿下。”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