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二百二十二章 直捣黄龙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703 2021-04-06 13:19

  章邯恍恍惚惚,这个惊天的消息来的太过突然,他尚未彻底从震惊中抽回神来。见他微微张着嘴不说话,王离又默默缓了片刻,这才继续解释。

  “赵高有遗诏在手,且不论真假,只这一条扶苏公子便没了立足之地。何况当时蒙将军已被夺了兵权,想要支持公子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有人都被关了起来,彼此之间失去联系。将军不敢贸然行事,只好命我连夜将公子偷偷送去了琅琊。王氏已在那里扎根,耳目众多、盘根错节,而且琅琊临海,真要是再有什么风声,就带公子去海上避难。”

  一番话说完,章邯的脸色比方才好了些:“你与蒙恬将军设想周全,扶苏何其有幸才能能逃过此番劫难。”

  王离摇了摇头,微微叹息:“这些都是蒙将军计划出来的,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先帝曾多次赞言蒙将军‘忠信’,他到死都没有辜负先帝,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替大秦的未来着想。只可惜,陛下不辨忠奸,任小人为股肱,令忠义之臣伤透了心。”

  “他得位不正,只能任用奸臣酷吏排除异己,好稳住自己的位子。”想起那些惨死的皇族,章邯忍不住恨从心底生,“他连同胞手足都视如寇仇,赶尽杀绝,还有什么事是他不能做的?”

  “那件事我也听说了。可怜先帝血脉几乎尽亡……陛下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只能说他已经丧心病狂,为了权力失去了理智。越是这样,扶苏公子的行踪越要谨慎小心,绝不能露出一丝破绽。虽然蒙将军的遗言中大有帮助公子夺回皇位之意,但……眼下的局面,公子还是不易露面。”

  “这个时候,扶苏当然不能出现。”章邯点头,很是同意他的看法,“所谓的遗诏虽然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可却赫然印着先帝的玺印。扶苏若是贸然站出来,不但不能戳穿赵高的阴谋,反而会被他们认定为是乱臣贼子。不仅是扶苏,还有蒙氏和你,都将被扣上欺君的罪名。他好容易死里逃生,我们不能轻易冒险,再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否则,我们对不起他,对不起先帝,对不起蒙恬将军。”

  听他完全赞同自己的想法,王离心中安稳了许多:“是啊,眼下叛军四起,社稷危在旦夕。外敌未除,若朝中先乱了起来,内外皆忧,后果将不堪设想。六国陆续复辟,六国之人向来对我秦人存有偏见,此时一旦长幼公子自相残杀的丑闻冒出来,他们更会认定我们是不知礼法、不奉尊卑的蛮人,到那时,只怕本就溃散的民心会更加不好收拾了。”

  王离的话正说进章邯的心坎里。扶苏不能及时回归咸阳,重新夺回本属于他的一切,这虽然令章邯心有不甘,但大敌当前,他必须要分清主次:“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将山东形势稳定下来。陛下、赵高为求自保不得不启用你我,待大局一定,他们定然还是要收回兵权的。虽然我们眼下不宜与他们撕破脸,但该做的准备还需提前做好。”

  王离一愣:“你的意思是?”

  章邯微微垂下眼眸,认真思忖了片刻:“李斯!唯一能证明赵高矫诏的人只有他了,只要到时候他愿意站出来将真相大白天下,再有你我手中兵马相护,扶苏重归咸阳便指日可待。”

  王离想了想,对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仍存有疑虑:“话虽如此,可李斯早已被赵高他们收买,他那个人将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会帮我们吗?再说了,就算他是迫于赵高淫威不得已而为之,可一旦要将沙丘之谋大白天下,他自己怎么也要担上一个同流合污的罪名,他真的愿意为了扶苏公子而牺牲自己的功名利禄吗?”

  章邯猛然沉声,眼神坚毅:“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李斯愿意相助,那么扶苏对胡亥的讨伐便有了名分,这对我们而言是再好不过。若他不愿意,我们就只能依靠手中的兵马将扶苏安然送回本属于他的皇位。”

  王离深谙其意,所谓依靠手中兵马,无非就是逼宫。虽然这听起来绝非忠义所为,然而胡亥本就谋朝篡位在先,以兵变襄助扶苏取回本应属于他的一切,这才是真正践行嬴政的遗愿,也是对黎民黔首最好的交代。

  见他下了决心,王离不由精神一振:“好!扶苏辅政多年,勤于政事、公允宽仁,深得群臣爱戴。相较之下,陛下继位以来倒行逆施,搅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旦扶苏公子主政,依照他的性子,定会以怀柔之策延揽人心、以严明法治约束万民,还天下以祥和安宁!”

  说罢,他稍稍停滞片刻:“既然李斯此人不可放弃,眼下是否要先和他取得联系,让他心里有些底?”

  “不必!”章邯断然否定了这个提议,“李斯的立场左右摇摆不定,绝不能让他知道扶苏的事情。如今他和李由受制于赵高,正愁无法在陛下面前立功,谁能保证他不会以此来换取陛下的信任?!对于李斯,劝说无用,只能威逼利诱,而这必须是在我们清缴叛乱、掌控局面之后才能做的事。扶苏活着,这是幸事。但就眼前的情势而言,他仍处于弱势,危机四伏,如何确保他能安然无恙返回咸阳,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每走一步都需谨小慎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我知道了。”王离明白了他的顾虑,使劲点了点头。经过之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嬴政的血脉几乎断绝。扶苏的处境岌岌可危,可他偏又肩负着大秦的将来。除非万无一失,绝不能再让他贸然涉险。

  想到前些日子族人传来的口信,王离不免忧心忡忡:“阿邯,其实扶苏公子的情况一直不太好。先帝崩逝,蒙恬、蒙毅先后遇难,朝中腥风血雨不断,众多公子、公主都没能逃过毒手。连番重击之下,他的心已是千疮百孔,整个人也变得消极颓靡了起来。”

  扶苏的变化其实都在情理之中,章邯虽是痛心,却也没有气馁:“他虽然被你周密保护了起来,然而却也是四顾茫茫,无一人相知,无一人可倾诉内心烦忧。他痛心疾首,面对现实又孤立无援,如蚍蜉撼树,难免会抑郁伤怀。不过我相信他一定能撑过去。所以,近期还需你的人帮忙好好照顾他。”

  说到此处,他停顿片刻,眉心猛然抽搐一下,似是将某种想法压了回去:“为了确保他的安全,暂时我不会给他写信。若是方便,请你的人帮我带个口信给他,让他安心静养,不要胡思乱想,外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等时机一到,我立刻亲自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会重振旗鼓与我们并肩作战的。”

  一席话听得王离定下心来:“嗯!好!我一定将话带到!”

  说到这里,他忽然又想起一事:“靖安公主的事情我也听闻了。考虑到她和扶苏公子的关系,我暂时还没有将这个噩耗告诉公子。公主她到底如何了?你可有派人去找?”

  提及德音,章邯刚刚有些起色的心境瞬间又跌落谷底。

  “我已经让章平派人去查了,可是公主完全凭空消失了,一点蛛丝马迹也未曾留下。我心急如焚,恨不能亲自去找。可叛军猖獗,我又不能放下手中的军务……”

  说到伤心处,他忍不住哽咽难言。王离理解他的苦处,轻轻拍在他的肩头:“我明白,你无须自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辜负你身为秦将的责任。我想,公主她能体谅你的。”

  “或许吧……”章邯苦笑,明显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先不说这些了,对于之后的战局,你有何打算?”

  猛然回归到战事上,王离顿时警醒了起来。他一眼瞥见大帐中悬挂的羊皮地图,快步走过去,一手指在荥阳的位置:“周章虽败,但吴广仍与李由僵持不下,我想我们应该兵合一处,即刻去协助李由,以解咸阳燃眉之急。”

  章邯默默盯着地图,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应。王离看出他有其他想法,便催促道:“你觉得不可行?”

  章邯几步走上前来,神色冷静似是早有决断:“荥阳之围必须要解,否则咸阳不宁。不过驰援李由的事交给我一人便可,至于你那二十万大军,应另有所谋。”

  王离一愣:“何意?”

  章邯看了他一眼,一手指在地图上:“陈胜虽已称王,各地豪强纷纷响应,可他们并没有以陈胜为尊,而是各自为政、各谋其是。葛婴擅立襄强为楚王,之后又杀了襄强投奔陈胜,却被陈胜所杀。陈胜派武臣、张耳、陈余等人去攻打赵国故地,武臣却自立为赵王;之后,他又派周市攻打魏地,结果却被齐人田儋反 攻,田儋自立为齐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六国纷纷复辟,陈胜根本无力牵制,而我大败周章,便等于斩断他一条臂膀。如今陈胜焦头烂额,首尾不相顾,正是我直取巢穴的好时机!”

  王离顿时明白过来,不由抚掌:“所以你是要先解荥阳之围,然后就直取陈县?”

  “是!一旦陈胜战败,张楚便彻底成为一盘散沙。”章邯点头,话音方落却又微微拧眉,“不过,我还担心一点。”

  “什么?”

  章邯一指点在敖仓的位置:“大军东出之前,必须要先保证咸阳及函谷关的安全。陈胜当初派出两支大军进攻咸阳,一路由吴广率领,试图拔荥阳、破函谷、入咸阳,一路由宋留率领,试图攻南阳、经武关,入咸阳。宋留大军在南阳时就被我军堵截,暂时不足为虑。然而吴广已经攻下荥阳以北的敖仓,敖仓是我军储放军备粮饷的重地。如今我手中有十万余人马,再加上你那二十万,足足三十多万大军,若无后线供给,这仗就没法打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所以,敖仓必须不能落入叛军之手。”

  “嗯。”王离抱着怀,抚着下颌仔细想了想,“所以,你的想法是先把敖仓夺回来,以荥阳、敖仓为中心,在咸阳东侧筑起屏障,以确保咸阳万无一失?”

  “是!”章邯颔首,一手顺着地图由北向南滑过,“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这是拱卫咸阳的重要防线,我必须要将它们全部收回来!”

  王离仔细观察着地图,一手从黄河驻地直指邯郸:“你若直取陈县,我便东进取上党、太原、直接围剿邯郸!既然武臣敢自立为赵王,我便要他明白,当初大父是如何拿下邯郸的,如今我便要再取一次!”

  “我意正是如此!”章邯伸出一掌,“你我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相互支援,定能将叛军全部剿灭!”

  王离顿了顿,随即伸手与他重重击掌:“好!纵使大父、父亲已经不在,可我王氏三代为将,我必不能坐视乱臣贼子毁我大秦社稷!”

  方略既定,章邯默默望向地图上的某一处。

  待荥阳、敖仓稳定之后,他便要举兵攻陈,彻底消灭张楚叛军。楚地乱,使天下乱,而德音也正是在这里失踪,从此音讯全无。

  章邯盯着地图,目光幽幽。

  “这一次,我定要亲自去找你。”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