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坐在桌旁的孟九一手支颐陷入深思。
那个鬼鬼祟祟从孟家离开的男人口中的老爷是谁?不会是四叔,他还要过一两日才回京。也不可能大伯父,因为他那个时候还在礼部衙门。那么这位老爷难道是二伯父么?或许,是她的父亲?孟九心中一突,慌忙停止猜测。
少时,她定一定神,极力以最清醒的头脑重新投入思考,她不愿意猜疑家里人,但也丝毫不敢小觑闻致远。
闻致远这个人虽然还很年轻,却表现出了超乎年纪的深沉城府。他连圣上修缮寝殿的银子都敢贪污,实在是胆大包天。可他在事情败露之后还能全身而退,足以证明他手段高明。
孟九细细反思孟家对这位闻公子一向是避而远之的态度,真要说结怨,就只有在六姐的婚事上得罪过他。难道他还对六姐念念不忘?孟九下意识摇头否定,她宁可相信闻致远是心胸狭窄,所以还对一年前的不愉快耿耿于怀,也不相信这位浮浪公子哥会是一个长情的人。
孟九回想那个男人说过的话,“三日后一定将东西带来。”
闻致远想要从孟家得到什么?约定在三日后,可见不是能轻易到手的东西。孟九此刻毫无头绪,但她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无利不往的闻致远此番千里迢迢地从南京府赶回京城是居心不良,不管他打得是什么如意算盘,她都决心要让他的计划落空!
万福斋是东长安街上的一家糕点铺子,百年的老字号了,他们家的点心品种既多,滋味又好,价格还实惠,所以很受百姓们喜欢。
这日寅时末,万福斋的伙计才放下门板,便见门外已有一位帷帽遮面的客人在等候。
“诶哟!”他慌忙将客人迎进来,抱歉道:“对不住!您久等了罢?”
“无妨,我也才到。”客人柔声说道。
伙计听这声音还有些稚嫩,晓得这位客人年纪轻,恐怕她自己不知道要买些什么,便热情地给她推荐本店的招牌点心。
客人礼貌地听他介绍完,才开口道:“我要一份点子酥、一份核桃酥、一份五毒饼、一份螺丝缸炉、一份鲜花藤萝饼、一份榆钱饼、一份芙蓉糕、一份萨其马,八样称一斤。装匣。”
伙计听她一口气儿说完这一串点心名连磕巴都不打一个,才知原来是位熟客,更加不敢怠慢,忙按客人点的八样拣好的称了一斤装匣。
客人这时从衣袖里取出一张信封递给他,嘱咐道:“这匣点心连同这封信,劳您送到南薰坊白家胡同孟府。您知道哪个孟府罢?”
伙计点点头道:“这哪能不知道?”
客人微微颔首,说道:“您同门房说,这匣点心是送给孟四公子的,千万转交。”
伙计默默重复了一遍,点头应道:“是、是,我晓得了。”
“有劳您了。”客人说道,从荷包里取出二两银子结账。
伙计忙道:“多了多了,您今早久等了,我给您抹去零头,您只要给一两银子就成。”
“不多的,余下的就算是您跑腿的费用。”客人说完便欲离去。
伙计忙叫住她道:“您不留个姓名么?孟四公子怎么知道这点心是您送的?”
客人回头道:“您只管送去,孟四公子知道的。”
孟四公子孟宣今日的早点是一碗小米面茶,他正悠闲地享用早饭,小厮敬亭却在这时捧了一只方匣子进来。
孟宣淡淡瞥去一眼,已瞧见匣子上还放着一张信封。
“门房说,刚刚有人送来这匣点心和这封信,指明是给公子您的。”敬亭说道。
孟宣用一方帕子轻轻擦了擦嘴角,扬眉问道:“是哪一家的点心?”
“万福斋的。”敬亭回答道,将信封放到一旁,盖在匣子上写有店名的门票便露了出来。
孟宣点点头,又道:“把匣子打开。”
敬亭依言打开匣子,上前一步,好让孟宣看得更仔细些。
里面只是寻常的八样点心,其中只有一样核桃酥勉强对他的口味。孟宣有些失望地收回视线,转而看向那封信。
信封上一片空白。孟宣皱了皱眉,伸手拈起信封。敬亭连忙放下点心匣子,担心道:“公子,我来罢!”
孟宣只是摆一摆手,要他不必紧张,他两根修长的手指缓缓揭开封口,慢慢探进信封,徐徐抽出信纸。展开来,孟宣哑然失笑,只见信上写道:“闻君府上有秘宝,吾心向往之,决意近日前来府上打扰,特手书一封告与君知,以免届时怪罪吾不问自取无礼也!铃兰字。”
飞天大盗铃兰的事迹,孟宣早有耳闻,听说这位雌雄难辨的蒙面大盗轻功卓绝,连守卫森严的皇宫都来去自如,不知道他们孟家几时出了这么一件秘宝,竟然吸引了铃兰的注意。更想不到铃兰原来竟是女儿身,孟宣带着玩味的笑容再次阅读这封信。若说字如其人,看这娟秀工整的字迹,分明是温柔文静的大家闺秀,哪里像是轻狂嚣张的独行盗?
“有意思。”孟宣轻轻一笑,将信纸重新折好收入信封,问道:“送东西的人走了?”
敬亭回说:“走了。”孟宣轻轻揭下匣子上盖着的红纸,吩咐道:“你出去一趟,问问是什么人买了这匣点心。”
敬亭接过红纸转身出去了。
敬亭去后,孟宣教丫鬟撤了早饭,自走到书房里来。正看一本《大学》,忽听书房外有人含混不清唤道:“四哥。”
孟宣从窗子里望出去,原来是孟安,他正吃着一块榆钱饼,所以有些口齿不清。
“四哥,我来你这里讨一杯茶吃!”孟安将手里的榆钱饼举起,说道:“这饼吃多了,渴!”
孟宣笑着招呼他进来。
孟安才迈进一只脚,就急不可耐地叫道:“喜宝,快给我倒一杯茶!”
他身边的小厮喜宝忙抢上前倒茶。
“你等一等罢!”孟宣笑道:“我平日喝的是苦丁茶,恐怕你喝不习惯。”他又转向喜宝道:“去厨房给十公子盛一碗绿豆水来。” 妻贤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