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地间—蝶双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林清风躺在床上看了一个多钟头的书后,感到有些疲乏了。对于招考这种理论性偏向很强的知识,读起来,实在让人异常枯燥无味得紧。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考试就考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林清风不但要花尽心思去理解记忆,大部分知识点则需要苦苦地去背诵。
所以,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下来,林清风累得感觉有些头昏脑胀的。
林清风是一个自小就喜欢很随性的人,性格上,他更偏向于老庄学派所提倡的那种道家思想。他犹其不喜欢这种内容上枯燥乏味、学习起来需要死记硬背方面的书籍。
因此,在楚师的三年学习生涯中,他比较喜欢数、理、化和背诵内容稍有点少一些的文选等学科,而有点讨厌教育心理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背诵的学科。
当时在师生们之间流行着的一个词语,叫做“背多分”。
“背多分,背多分,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才能取得高分!”说的主要就是那些理论性较强的考试科目。不但老师在考前对大家进行这样的教育,连同学们之间,也相互这么流传着。
当时班上的部分同学,跟林清风刚好反过来。因为他们非常害怕数理化等方面的学科,觉得理解起来实在是太难了。他们宁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那些枯燥乏味的教育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知识,也不愿意选择令他们提起来就大感头疼的数理化等理论方面的学科。
而林清风在每次考试之前,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那些理论知识的背诵上。而对于数理化方面,他则根本就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只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正常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在考试中轻松过关了。
其他数理化等学科知识感到吃力的一些同学们,大多数同学,总会来请教林清风,为他们讲解数理化方面的题目。
可想而知,这些同学们,既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那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要花大量的精力来弄懂数理化方面的课程。在考试来临的那一个月之内,他们在复习迎考时紧张劳累的程度,其吃不消的艰难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林清风的情况还算比较好上一些,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在数理化方面花费时间与精力。而只需要将功夫花在教育心理学、政治和哲学等科目上。
所以,每次考试下来,林清风还能保持每一个科目都能一次性顺利过关。在考试成绩的总分排名上,他都经常可以在班级排名中,居于前五名的行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成绩排名,仍要处于陈玉露的后面。因为玉露的成绩,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一直以来,都要比林清风好上一些。
而那些两方面学科都要花大力气复习的同学们,则难免要出现有些科目考试不及格的情况。
而对于考试不及格这件事,一开始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后来,他们才知道,考试不及格这件事,非但不是一般的小事一桩,而且是很要很要命的事。
还记得,当时林清风他们正在读楚师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宣突然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决定开除现在正在楚师二年级就读的七名同学!
而这七名同学,并不是由于严重犯下了什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被学校开除的原因,是由于从一年级到现在,他们在学校组织的所有考试中,已经累计有五门科目不及格,后来又经过学校组织了补考,仍然存在累记五门科目都没能考及格。
因此,学校决定对这七名同学作出开除处理。
这样看来,对于考试不及格的事,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恐怖和要命的事。
在当时同学们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只要考上了中专,就算是彻底跳出了农门,端上了公家人的铁饭碗。过上了农村人们常说的那种“洗手吃饭,盖章拿钱”的,人人羡慕的生活。
林清风也不知多少次,听父亲林绍海说过“工人吃纸,农民吃泥”的话。说工人们只需要在纸上写写划划,就能拿到工资过活。而农民们则要一辈子辛辛苦苦地在田地里劳作,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总之一句话,考上了中专,就等于是那种正宗的公家人了。是小马拴在大树上—稳妥妥的了。
从此以后,便如乌鸡变成了金凤凰,鲤鱼跃上了龙门般,身份地位立即变得不一般,成了村民们羡慕不已的吃“皇粮”的国家干部。
美好的生活,似乎已经在不远的未来,正向他们招手。其心中的优越感,便如行走在天上的白云间一般。与那些正在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能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土地里刨生活的农人们相比,日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就是林清风考上中专时心里的感觉。甚至连走起路来,都是一跳一跳的,比起之前来,步子是那样的轻盈,整个人感觉有点轻飘飘的。那种无比的舒心惬意,甚至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而只能靠意会,是无法言喻的。
如果不是身处其间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种心情的。
这不单是林清风个人的感觉,恐怕也是身处那个时代,考上中专分数线的大部分学子们的感受。
哪知,在人生道路的字典中,好像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这个词。
就比如说,在中专师范学校中,考试不及格这一件事。
林清风的思绪,又从师范学校的回忆中,回到当下招考的事情上来。
现在的招考活动,考试方面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很少考那种理解方面的,让人能产生兴趣方面的知识。这使得林清风大呼头痛,但是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去背诵。
想着想着,慢慢地,林清风只觉得两只上眼皮越来越沉重,频频和下眼皮打起架来。最后,他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沉沉睡去。
当林清风一觉醒来时,发觉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分。
林清风这一觉,直睡了近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此时醒来,林清风整个人都感到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他发觉工友们都不在宿舍里,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去了。于是便一个人走出了宿舍,到工厂外随便走走。
时值农历十三的晚上,林清风仰面上观,只见夜空中一轮皎洁的明月,虽不及十五六的晚上那般圆,但也是光洁可人,端丽之极。
在夜空中若明若暗的星光依衬之下,更衬托出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更加美丽得不可方物。
林清风在浪漫的月色下,随意徜徉,让自己的思绪,在清凉的晚风中,任意飞扬。
在这一片迷离而朦胧的月景中,他整个人的内心,亦变得无比温柔与惬意起来。
在这样的月色下,在这样的夜晚,林清风不由得怀念起与陈玉露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来。恨不得腋生双翅,乘着这迷人的月色,飞越过重重关山,去到心上人儿的身旁。携着伊人那春葱般的玉手,在幽静的乡村小路之间,陪着日思夜候的心上人儿,在这浪漫的月色朗照之下,就这样一直漫步到天亮。
而在此时此刻,不知心中的玉人,正在做什么呢!是正立在窗前,孤寂地对着高天中的一轮明月,思念着自己呢。或是也正在像自己般,在这温柔的月下漫步,而对月怀念着身在远方的自己呢?
想到这里,林清风不由得暗自摇头。心想玉露一个女孩子家,胆子有点小,料想不敢独自一个人,在夜晚月下散步。
想着想着,林清风的心中,不由得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他和玉露,两人相偎相依,携手漫步月下。若是走得乏了,便坐下来休息,共同欣赏着高空中的星月。
接着,两人又找到了天空中的牵牛和织女二星,于是便互相讲述着那动人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他们是从小就听大人们不知说过了多少回了。但是,在心爱的人口中娓娓道来,彼此都爱听。在这样月色迷离的夜晚,纵然是说上千百回,他们都永远不会生出听烦了的那种感觉。
林清风想,总有一天,他与玉露得以长厢厮守。那时,当月色美丽的夜晚,一定要携着玉人的温柔的手儿,常常漫步在这多情的月光之下。只有这样,才不至辜负了这一人间的好时光。
不知不觉间,林清风来到了工厂背面的那座小山头下。随即,工友们爽朗的谈笑声,从小山头上方,传到了林清风的耳中。
林清风心头一喜,原来,工友们是到这个地方散心来了。他随即快步走了上去,加入了他们愉快的交谈中。
这处小山头处,草木丰茂,景色清幽。是一处谈天散心的绝佳之所。因此,林清风和他的工友们,在平时闲暇之余,都喜欢来到这里,谈天说地,释放劳苦之后的身心。因此,这一方小小的天地,简直成了他们愉悦身心的天堂。
林清风突然想,这么一个好所在,若是一个人,拿上书本,独自到这清幽的所在,静静地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岂不是能消解看书带来的困乏,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吗?
林清风为自己找到了一处看书学习的好所在,而感到欣喜不已。
工友们见到林清风,都表示出热烈欢迎的姿态。
碧少华道:“清风,我们见你看书累了,睡得正香,就没有叫醒你,希望你不要见怪!”
林清风道:“怎么会呢,大家自己人,随性点最好。”
孙世云道:“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晚,大家尽管开心地聊,千万不要辜负了今晚的美好时光。”
林清华道:“是啊,这样美好的夜晚,世云,你怎么没在叫上你的青青姑娘一道来呢?”
孙世云道:“事有不巧,我们家青青这几天晚上又遇上加班,来不了。唉,这月儿也真是的,好像是真跟人们过不去,怎么就偏偏在这种时候,显得又大又圆呢,这分明是故意气人嘛?”
碧少华听他这么说,劝道:“世云,你所发的这感慨,又何止我们今天的人。早在九百多年以前,具有旷世才情的苏东坡,便在他那首有名的中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叹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他看了大家一眼,又道:“但是,凡事都要看开些。因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在这一点上,东坡他老人家又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因此,在这首词中,他老人家又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更是抒发了那句留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林清风听了领班少华的一番话后,没想到他对苏东坡的这首中秋词,领悟得竟这么透彻,不禁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至于段祖平,刘顺能等,则是听得云里雾里一般,不知所云。
其实碧少华读诗词不多,仅也就是上初中时读过几首。只是苏轼的这首词大大的有名,他又是极其喜爱,因此此时顺手拈来。竟也说得合情合理,听得孙世云、林清风等大点其头。
这时,朱桂良劝世云道:“听到没?你也别再埋怨月亮了。比起我们大伙来,你已经算好的了。因为你至少还可以隔三差五地,和你的青青姑娘见上一面,你侬我侬一番。”
段祖平接着道:“清华说得对,世云兄弟,你这叫做‘饱汉不知饿汉饥,可怜可怜我们这些与老婆相隔千山万水的人吧。’已婚男人,享受未婚待遇,过着与单身狗一样的日子。”
沈树龙这时也接过段祖平的话头,笑着问孙世云道:“世云兄弟,话又说回来,我们大家是已婚男人,享受未婚的待遇。那么你呢,你这个未婚男人,是不是已经享受着已婚待遇了?请老实交待,坦白从宽,否则抗拒从严!”
沈树龙的话,立刻引来大家的一片哗笑。
孙世云笑道:“我不像你沈树龙,你才会干出那种‘先上车,后买票的事!’”
沈树龙笑道:“世云,这事就只我和我媳妇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过话说回来,青青姑娘的身材,真是该苗条的地方苗条,该丰满的地方丰满,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说着,不住地咂嘴称赞。
这时,只听来自“一城连三国”的刘顺能道:“树龙,这你就错了,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苗条的,但亦有人喜欢胖的。远的来说,唐明皇李隆基就喜欢胖的。传说他爱得死去活来的杨贵妃杨玥环,就胖得有两个下巴呢。而汉朝时候的汉成帝,则又刚好喜欢瘦女人。他最宠爱的妃子赵飞燕,据说轻得能在男人们伸出的手掌上跳舞。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环肥燕瘦’的故事。远的不说了,就拿现在来说,当下,社会上不也是流行着‘微胖女神’的说法吗?”
刘顺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已经从失败的婚姻阴影中走了出来,人已变得开朗起来了。
朱桂良听刘顺能如此说,便问道:“能能,听你这么说,你喜欢哪一种款式的,是胖还是瘦?”
刘顺能道:“我就喜欢胖的!”
“为什么呢?”林清风终止不住好奇心,问道,“能兄能说明一下原因否?”
刘顺能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开水要烫,女人要胖’这句俗语吗?”
刘顺能的话,立即引得大家止不住发笑,有的甚至笑得肚子肠子都疼起来了。
碧少华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声,只听他强忍着笑道:“能能的话我还是首次听到,不过,你们知道女人们喜欢胖一点的男人,还是瘦一点的男人吗?”
听他这么一问,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说喜欢胖的,也有人认为喜欢瘦一点的。
以林清风的观点,就是那种不胖亦不瘦的,更招女人青睐才是。
大家议论了一阵之后,慢慢地静下声来,把目光看向碧少华,都等他来下最后的结论。
碧少华道:“依我看,作为男人,还是瘦一点好,因为那样才会更招女人们垂青。”
“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为什么,还不快快招来!”大家都实在是等不及了,都想急切的知道答案。
这时,只听碧少华一本正经地说道:“你们听过一句俗话吗…”少华说到这里,故意不说下去,分明是想吊足大家的味口。
大家见少华迟迟不说,不禁纷纷抗议起来。
这时,少华才道:“你们难道没有听过,女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豆腐要臭,汉子要瘦’的话吗?”
大家没想到他竟会冒出这一句来,正与刘顺能刚才那句“开水要烫,女人要胖”成为绝配。工友们听到这里,更是忍耐不住,笑得前俯后仰,甚至眼中都笑出了开心的泪花。
还好,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刻。如果这两句“开水要烫,女人要胖”和“豆腐要臭,汉子要瘦”的话出现在饭桌上,不立刻弄得大伙儿喷席才怪。
少华又对大家道:“关于女人,三国时代的一位大人物,刘备刘玄德倒是有一论段,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
段祖平道:“什么论段,你就赶快说出来吧,就别在大伙面前卖关子了。”
少华笑着对他道:“你看,叫你平时多读点书,你就是不听,这会跟不上调了吧?”
于是又把目光向众人面前巡视了一遍,道:“你们有谁知道,给大家道来。”
对于刘备关于女人的论段,林清风和孙世云都是知道的。但是,他们都有意不说,都想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其他人。
这时,朱桂良见到众人都不出声,便说道:“是否‘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一句?”
少华现时便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道:“正是如此!”
只听段祖平道:“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点也听不懂。”
少华笑骂道:“说你没见识你还不信。有句俗话‘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说的就是你这类平时不喜欢读书,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的那种人。”
然后,他又把目光转向朱桂良迫:“桂良,你给他说说。”
朱桂良道:“刘玄德此话是说,女人和兄弟相比而言,女人就如衣服一般,而兄弟则如自己身上的手和脚一样重要。从他这句话中,明显把自己的妻子看得太低了。因此,这位玄德兄又补充道:‘衣服没了,还可以再买,而手足一旦断了,便是再也续不上的了。’”
这时,只听段祖平又道:“这叫什么歪理,兄弟固然重要,妻子何尝不重要。你看,你们读书,到最后读来的,还不是这样的狗屁话。所以我说呀,还是像我这般,书没读多少,打工挣钱,可也照样不比你们少。”
大伙听他抵毁读书的事,也不和他理论。不过他对于刘备那句话的评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却是站得住脚的。
这时,只听孙世云道:“多读书,却是能让人增长许多知识。因此,还是好的。只是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我们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依我看,《三国演义》这部书中,所写内容未必全部属实。因此,我们的刘备先生,是否真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类的话,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至于写到有一农夫,为了让逃难中的刘备能吃上一顿肉,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残忍地杀害了,用妻子的肉,煮出来招待刘备先生。而当时的刘备先生,虽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但竟也吃得下那一顿肉。我觉得这全属子虚乌有,根本就是作者毫无根据的杜撰!”
大伙听孙世云的这一番分析,均觉有理,不禁对他的识见,多了一番新的认识。
林清风也认为,《三国演义》一书,确实有其不合情理的地方。写刘备写得近乎伪,写诸葛亮近乎妖。而曹操,观其遗留后世的诗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气度,应该是一位极具雄才伟略的真英雄。
但在小说中,作者显然是不遗余力,肆意抹黑,硬是把他写成了一位性格狡诈的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形象。
至于书中刘玄德关于“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论段,林清风的心中,更是不敢苟同。这明显是封建时代,贬低女人社会地位,甚至不把她们当人的赤裸裸的表现。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高高在上的大男子至主义、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里作祟的反映。
想到这些,他对孙世云对于读书的观点和态度,又多了几分佩服与认同。 天地间—蝶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