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圆测笑道:“年少得志,容易栽跟头。这些年公子在长安城混的风生水起,就括自大了些,但得到前陛下的赏识,无人敢的招惹。”
齐聿笑笑,觉得圆测大师有些多管闲事。
气氛显得滑稽,他看着月色下的长安城,道:“今夜大师找我莫不是就为了给我上一堂课?”
圆测双手合十,道:“我请公子来是受人之托。”
“哦?” 齐聿好奇问道:“何人?”
圆测笑道:“自是齐公子的父母。”
“什么!”齐聿心中猛地一抽动。
短短的一句话,仿佛一双强劲有力的手硬生生的撕开了他的胸口,让那个一直以来带着怀疑的心血淋淋的裸漏了出来。
已经半年的时间了,一路上听了多少道听途说的事情,他都不敢确信,就算是傍晚渭水河畔与那骆宾王、李峤二人喝酒畅饮,也不敢相信二人的话,此刻他的父亲齐忠书托福圆测大师与他相谈,似乎一种不详的预兆正在降临。
齐聿态度大变,颤抖着身躯,道:“大师……父亲……父亲大人他怎么说。”
圆测见他态度大变情绪激动,略有些惜才,叹息道:“齐大人只让贫僧给你传个口信:‘他说当初寒冬腊月,你在洛阳城外说的对,此次送你去西海历练,永远都不要在回来了!’”
原来几个月前,齐忠书曾派人来过长安城,也就是齐聿随兄弟会弟兄离开长安城后几日派的人才到。当初高宗李治驾崩,洛阳城限制所有的官员出城,所以齐忠书才没能亲自前去洛阳城会见圆测大师,而是派了一个得力干将。
那人叫“秦廉”,是齐家东府管家,来时捎了口信就离开了。那秦廉从齐忠书那里得知长安城慈恩寺的圆测大师是九州江湖以及整个帝国德高望重的僧人,见多识广,认识的人也多,定能相识西海玄琼宫的人物,然后由他可以将口信送到齐聿耳中。
哪知上次圆晖小法师去西海玄琼宫时,走的匆忙,圆测大师将这事儿给忘了。不过还好,圆晖小法师回到长安城慈恩寺时,说玄琼宫掌门会派几名道友下山协助佛宗铲除人魈。这样一来,会途经慈恩寺,不然圆测大师还要亲自出马,登昆仑山拜访。
这话说得,让齐聿心底一凉,直往下掉。
他冷声道:“永远不要再回来了?大师,这话什么意思?”
圆测大师叹息道:“我们慈恩寺虽说不过问寺外之事,但是一年四季,来寺里上香拜佛的达官贵人、黎民百姓却从没有断绝,从中也听说过不少的事情。”
顿了顿后,他又继续道:“说起来时间也正吻合。”
“自上次秦廉来捎过口信后,洛阳城那边,齐大人就再也没了消息。一个月前寺里来了一队官宦人马,主人是位女施主,是洛阳李家的小姐,名曰‘李梦竹’。”
齐聿诧异道:“梦竹?”一道美丽而又忧伤的倩影浮现在他脑海里。
记得那日离开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客栈前,她含情相送,哭的梨花带雨。他也曾许下承诺,他日再回洛阳城,只要她愿意,定会八抬大轿风风光光娶她过门,让她成为齐家的少夫人。
想到这里,他迫不及待道:“她来贵寺院有何事?”
圆测大师叹息道:“她来慈恩寺,一是为其心上人祈福平安,二是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说慈恩寺若有贵人相助,可以打听到心上人的下落。李家小姐的心上人,我想齐公子应该晓知是谁。”
齐聿心生愧疚,这些年对李梦竹,挺对不起她的。
齐聿道:“她可带来了什么长安城的消息?”
圆测大师摇头,道:“没有,她行事谨慎,对贫僧说话不透露任何的消息。所以贫僧也只是猜测而已,长安城或许出了事。不过那秦廉离开时,让贫僧捎信的同时又求于贫僧,若是遇见了齐公子,定好言相劝。”
好言相劝,齐聿哪能不理解啊,怔在了当场。
圆测大师看着塔下辉煌壮丽的长安城,道:“公子年少有志在心,贫僧多半是劝说无果。不过公子与佛家颇为有缘,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厌倦了,就来慈恩寺修行佛法吧。”
齐聿干笑两声,没有作答,而是道:“父亲还有没有其他话?”
圆测大师道:“齐大人希望齐公子能做个普通人,他还说,若是遇到麻烦,可以来长安城寻刘仁轨大人,刘仁轨大人与齐大人是好友,定会顶力相助。”
“刘仁轨?”说到刘仁轨,齐聿微微诧异。这老头子在齐聿心中可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虽不是那江湖中的剑仙剑圣,但是他的影响力在唐帝国兵部,他敢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
回忆昔年,仿若唐帝国的光辉还在普照整个大千世界东部。
那个老头子当年还是雄姿英发。也正是因为他的事迹,让少年齐聿意气风发起来。
癸亥年,唐龙朔三年,在高丽锦江入海口,曾爆发过一场举世闻名的大规模水战,对战双方一方是唐朝、新罗联军,另一方是倭国、百济联军以倭军惨败而告终。
这就是唐帝国建国以来著名的“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也是唐倭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
隋朝没有亡国时,倭人半岛处于“三足鼎立”之势,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并存,其中高句丽实力最强,却是最不老实的一个,一心想着搞事情,对中央王朝“时降时叛,时慕时倨”。
大业年间,高句丽彻底把惹火了隋炀帝,于是派大军四征高句丽,导致国力大耗,民心丧失,最后这个弹丸之地成了隋朝亡国的重要原因。
知道高句丽不好对付,所以唐帝国建国后,唐高祖李渊不想管那里的破事。
李渊甚至对高句丽遣使称臣都不感兴趣。但是裴矩、温彦博等大臣谏劝,上奏道:“早在魏晋时期,那噶哒就是咱们汉人的势力范围,不可轻易放弃。”
所以,当高句丽国王为了察看新帝国唐朝的虚实,而遣使献上封域图表示臣服时,李渊不再拒绝,除了派人去辽东旧战场收埋隋朝将士的尸骨,还把高句丽人用来炫耀武功的京观也毁掉了。
实际上,高句丽根本就没想过要臣服唐朝,这也是高句丽国王高建武随即下令国人“建长城千里”的原因,目的就是企图“阻挡”中央王朝。时间往后推移,到了李世民执政时期,高句丽又不老实了,不过它这次针对的不是中央王朝,而是联合百济欺负新罗。三足中新罗是最弱的一足,根本不是那两个的对手,只好向中央王朝乞援。
轻松灭百济是听之任之,最后决定是否派兵收拾高句丽这个害群之马?
李世民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名将李绩坚决主张征讨,李世民同意。
在唐军碾压式攻击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玄菟、横山、盖牟、磨米、白崖、辽东、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一股脑被唐军攻占,四万多人死于唐帝国大军之手,而唐军仅损失两千人。
然而,所向披靡的唐军却被严寒“打败”,唐军在围攻安市城时受阻,主要原因是后勤运输因严寒受到严重影响,御驾亲征的李世民被迫停止攻击,班师回朝。
贞观二十二年发兵三十万,李世民的“灭高”计划再次取消。
挨了唐朝一记重击之后,高句丽好歹消停了几年,直到那年才又开始蠢蠢欲动,再次与百济联手,还拉上唐帝国边缘少数唯独部落靺鞨族人,一下子占了新罗三十多座城池。
新罗连忙派使臣上奏唐帝国朝廷,然而朝廷并未决定马上出兵,而是打算先礼后兵,劝他们不要打了,握手言和吧。
不料高句丽棒子国着实可恶,豪言道:“谁也不要劝和,谁劝都没用,再劝连你一起打。”
当时高宗李治在位,年少气盛,听了此话龙颜大怒!
于是乎庚申年,唐显庆五年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领兵征讨。
奉命出征的苏定方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集中兵力进攻百济,将这个高句丽的帮凶痛打一顿,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拔其城”,随后干脆把百济灭了,将百济王扶余义慈父子以及百济豪酋五十八人全部逮了,押送长安。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