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六十八(一代英豪刘仁轨)

剑歌 映月 4418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灭掉百济之后,唐帝国在百济故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等五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

  当时刘仁轨只是个郎将,帝国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又命郎将刘仁愿率数千军队镇守百济都城,委派当地的酋长分任都督、刺史。

  说来事发突然,王文度赴任途中病死,朝廷又命刘仁轨取而代之,统领王文度旧部。铲除百济后,唐帝国军主力大部分迁移回都复命,本已降服唐军的百济王扶余义慈的堂弟扶余福信得到消息,以为有机可乘,于是“果断”造反。

  他聚集在一起的百济旧军旧民,把留守的刘仁愿率领的区区几千将士严严实实的包围在百济都城。

  刘仁轨奉命率唐、新联军救援,百济军败走,退到一个叫任孝的城池之中。第二年,朝廷再次派苏定方进攻高句丽,不料上天再次帮了高句丽的忙,无法适应大雪酷寒的唐军再次被迫班师。

  苏定方“怕冷”,刘仁轨却不怕,上奏请求朝廷允许他坚守百济。

  刘仁轨他心里明白,假如军队全部撤走,此前的成就必将是前功尽弃,所有的战果都将回到原点,百济定将死灰复燃。

  高宗李治与文武百官商讨后,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继续留在百济城坚守。

  俗话说得好,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刘仁轨知“守”是不可能的了,于是要主动出击,来个出其不意。

  于是在扶余福信派人修建的真岘城的这段有利时日内,刘仁轨派出的得力干将一举端掉,并打通了通往新罗的粮道。

  使得百济内部火并使战机更加成熟。

  当百济王子扶余丰实在无法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而将其杀掉时,刘仁轨和杜爽、投降过来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两军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包围敌巢所在地周留城。

  周留城是百济大军的头目集聚之地,拿下周留城,等于掏了百济的心,其他各城自然手到擒来。

  遭遇倭军刘仁轨率领水军刚刚抵达白江口就遇到了敌人。好在这些敌军不是百济军队,而是意欲趁乱入侵倭国水军。

  倭军一千多艘战船密密麻麻,挤满了宽阔的水面,岸上还布满了百济精锐的骑兵部队,唐帝国史册记载“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

  与倭国水军相比,唐军战船大大少于对方,不过一百二十来艘。

  不过唐军战船设计精良,船壁高而坚,相比之下,倭军战船就要简陋得多。

  倭军船多,性子也急,率先冲向唐军船阵。如狼似虎的倭军眼里只有自己数量多的优势,却忽略了战船质量不如唐军的劣势,在高大坚固的唐军战船面前,他们的战船就像三尺的娃娃面对虎背熊腰的壮汉,双方一接触,高下立判。再加上日军不讲章法,一味乱冲乱突,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严阵以待的唐军,顿时乱成一锅粥。久经战阵的刘仁轨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指挥船队变换阵型,分为左右两队,将日军团团围住。日军虽然好像没长脑子,但也明白被包围的后果,顿时慌了手脚,都想突围,但海上不同陆地,战船越突越乱,众多船只挤在一起,你碰我我碰你,你挤我我挤你,连回旋的余地都木有。

  船上的士兵也混乱不堪,嚎叫声响彻云霄。除了战船质量不如唐军,倭军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兵将甲胄质量一般,唐军一阵箭雨,应声而倒的倭军个个被射了个透心凉。

  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役,随着刘仁轨一声令下开始了。

  整片海上瞬间硝烟弥漫。

  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

  日本水师舍身突入唐阵,唐军从容左右迎击,纵火焚日船……须臾,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舮舳不得回旋。

  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

  海上战况如此,百济、倭国陆上联军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当他们被唐、新联军杀得鬼哭狼嚎时狼奔豸突,“百济王”扶余丰见大势已去,三十六计走为上,竟然逃得无影无踪,大概从此隐名埋姓,再也不敢重出整个大千世界东部的政治局。

  消息传到周留城,龟缩在城内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人的幻想如肥皂泡般破灭,乖乖率守军投降,数万倭军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跑的跑。

  刘仁轨主持的白江口海战役,成了唐帝国建国以来,以少胜多,最为家喻户晓名留青史的战役。

  此战唐军兵力仅有一万三千(水军不到一半),遭遇的倭军水军却达四万二千,结果却是倭军水军全军覆没。

  白江口之战彻底粉碎了倭国入侵朝鲜半岛的野心。

  此战既使百济亡国,也使倭人痛彻心扉,一痛千年。

  此战过后,倭国改名日本。此后日本虽然对朝鲜半岛一直垂涎欲滴,并念念不忘这个侵略唐帝国的跳板,却一直未敢向朝鲜用兵。

  灭掉百济之后五年,高句丽也为高宗李治下令所灭,逐渐强大的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并与唐朝成了“盟友”,算是唐朝出兵半岛的另一大收获。

  白江口之战结束后,一代英豪“刘仁轨”三个字成了倭人的噩梦,没有一位日本人不痛恨刘仁轨。

  刘仁轨就是唐帝国所有军人心中的不败战神,少年齐聿也是听了他的事迹,才有如此之远大抱负。

  随着这些年齐聿在唐帝国政坛混的风生水起,但在朝廷文武百官之中,他不过是一位初生牛犊,且没有立过功。

  想到此处,站在大雁塔塔顶的齐聿,不由得响起了在西海昆仑,太上峰后山住着的老伯。而老伯的那一句话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

  老伯说:“记得那次出征前夕,兵部武场上习武,几位身姿凌然的将军和文官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有李敬玄,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一代名将。武场上许多的将领士兵都认真的听着他们演讲。说话的是裴行俭,那些人都是唐帝国最卓越的人,每次当我在领悟人生为什么活着的时候,想到他们便会有一种刺痛内心的羞耻感。为何他们能够成为卓越的人物而我不能?”

  是啊!齐聿心中燃烧出了火焰,为何我不能?就像这手中的一柄剑,亦或是李显赠给他的刀,有朝一日定让它们大放光芒!哪怕三弟真的没有当上皇帝,他也要为他将这李唐江山给夺回来!

  圆测大师笑道:“说起来贫僧本不过问这红尘之事,不过齐公子与慈恩却颇有些渊源。目今又有齐大人所拖,贫僧倒是想借此机会将齐公子收在门下成为俗家弟子。”

  齐聿哪能不知何意?圆测大师已经让步再三了。慈恩寺俗家弟子不仅能娶妻生子,更可以离开慈恩寺过自己的生活,只不过齐聿心事未了,也没了心思。

  齐聿笑道:“多谢大师好意,齐聿从没想过要入佛家,此次来慈恩寺也是机缘巧合,想来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

  经过一番肺腑之言,齐聿欣然告别了圆测大师,然后下了大雁塔,离开了西广场,回到了雁塔西苑寮房。

  西苑院内灯火忽明忽暗,墙院旁的花池草丛内,蛐蛐声不绝于耳,此刻所有的人都已经睡下了。

  齐聿回到所住的厢房内,慕容雪早已经离去,那洗脚的水盆早就被慕容雪端走了。床上被子铺的整整齐齐,想来也是慕容雪所为。

  齐聿躺在床上,脑海一片混乱,看来这次与琴知等人去了沧州之后,务必要和王不莽前去洛阳城一查究竟了。

  就这样,他躺在床上在思考中睡下了。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