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六十六(大雁塔夜会)

剑歌 映月 4828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能够与圆测法师相识,若是放在普通人,那可以吹一辈子了。

  厢房内,齐聿看着好奇的慕容雪,道:“以前和父亲大人来过慈恩寺,想来是老法师认出来的,我去了。”

  不等慕容雪回答,齐聿已经迈出了房门,消失在了雁塔西苑寮房。慕容雪嘟囔了两下小嘴,俏脸露出复杂神色,叹息后离开了齐聿的房间,回了自己厢房。

  大雁塔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占地近一千多亩地,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整个广场分为:北广场、南广场、东广场、西广场。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

  齐聿所住的是雁塔西苑寮房,出了雁塔西苑寮房便是西广场,出了西广场一座高塔耸立在齐聿眼前。

  月光皎洁,照亮整个慈恩寺。

  说起来慈恩寺有些年头了,起初高宗李治还是太子治时建立慈恩寺建筑共有十三庭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

  那时玄奘从西域那烂陀寺归来,受到唐帝国最高待遇,被太宗分为国师,并且大举建佛建寺庙,一座座浮屠塔从唐帝国各地凭空而起。

  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院寺。 唐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

  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 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

  此令出,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由于工程巨大,请了许多西域建筑师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

  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馀院一千多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至当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三百人,别请五十名大德“同奉神居 ,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

  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従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是谓: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务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千五百馀乘,帐盖五百馀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馀区、金银像两区、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来)经像佛舍利等,爰自弘福(寺)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装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同;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幡锺鼓訇磕缤纷,眩目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练东宫千馀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夫 李干祐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诸戏于庭前,讫而还。

  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従、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永徽三年三月,玄奘法师欲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三十丈的石塔,一是供安置、保存従西域请回来的经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供人瞻仰。

  高宗闻讯,遂向法师提出三条意见:一、用石造塔,工程大,恐难速成,宜改用砖造;二、不用法师辛苦、破费,一切用度皆以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折钱支付;三、建塔地点改就寺之西院。塔建好后,方形塔基,面宽各一百四十尺;塔形仿西域制度,不循中土旧式;塔分五级,包括相轮、露盘在内,总高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馀粒;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塔下层南外壁有两碑,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

  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师曾自述诚愿,略述自己皈依佛门经过、赴印求法原因、太宗父子护法功德等,最后说:“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在建塔过程中,奘师“亲负篑畚,担运砖石”。

  “首尾二周,功业斯毕”。慈恩寺塔自此成为长安城内、乃至大唐帝国的一处著名胜迹。

  大雁塔,唐永徽三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六十四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二十五米,塔内装有楼梯,供迁客骚人登塔,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

  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

  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傍晚齐聿与王不莽在渭水河畔相识的那才子李峤,便是大雁塔提题名的人物。

  站在大雁塔下,齐聿昂头看了看塔顶,一甩袖子,走了进去。

  进入塔内,齐聿边走边看。塔内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塔。

  站在塔内可俯视整个长安城。

  登上第七层时,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和尚正背对着他,若是正面看他的话,定会发现他眼中带着星辰般广阔无垠的眼神。

  此人便是受到帝国万人敬仰的圆测法师。

  齐聿来到他身后,顺着他的眼神看去,只见长安城万家灯火,夜色撩人。

  “你来了。”圆测法师转过身看着齐聿:“齐公子,一别许久,过的可好?”

  齐聿弯腰行礼,道:“过的尚且好。说起来自离开当初长安城后,便未曾与大师谋面,倒是有些时日。”

  圆测笑道:“昔日少年潇洒去,当年看尽长安花。的确如此。”

  “潇洒?”齐聿呵呵一笑,道:“我可不潇洒啊,当年离开这长安城不是武后下的诏书吗。”

  圆测没有回答,而是又将身子转了过去,看向塔外风景,道:“齐公子,你看着长安城如何?”

  齐聿笑道:“还不错,宏伟壮丽,气吞山河。”

  圆测问道:“那齐公子觉得是长安大呢?还是公子大呢?”

  这话问的寓意深刻,齐聿复杂的看了他两眼,才道:“自是我大。”

  圆测诧异,道:“哦?此话怎讲?”

  齐聿昂首挺胸,狂傲道:“自是这整座长安城都在我的眼中,它逃不出我的眼,更何谈有我大?”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