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二百七十(倭国沙门,飞鸟时代(二))

剑歌 映月 5091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七十(倭国沙门,飞鸟时代(二))

  后来他有在甲子年、鼠年,隋仁寿四年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制,并且在次年开始实施。

  冠位是授与贵族的荣爵,只按才干和功绩授与个人,不能世袭。

  实际上,冠位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氏姓门阀势力和选拔人才的作用,推进了贵族的官僚化和以天皇为首的官僚体制的形成。

  十二冠位制力图从思想理论上规定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贵族地位和权利,同时通过吏治达到民治,规定了君权的崇高性。

  《十二冠位制》的内容含有中土隋朝儒、法、道诸子百家及佛教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宪法》的核心思想。

  《十二冠位制》提出“承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其用意在于提高皇权,压制氏姓贵族的势力,建立帝王专制王朝。

  《十二冠位制》提出要给百姓以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如“勿敛百姓”;“农桑之节,不可使民”等,以消弭人民的反抗。

  于此同时并且提出独兴佛教,提倡佛教佛教的众生平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涅盘等教义,要求民众安于现状,追求来世。推古王朝通过振兴佛教以达到树立全国共同崇拜的宗教,来削弱氏姓贵族的势力,提高皇权。

  甲寅年、虎年、隋开皇十四年朝廷曾下诏“兴隆三宝”,宪法17条中也规定了“笃敬三宝”。

  圣德太子带头建立斑鸠寺(注:法隆寺的前身),亲自在宫中讲解佛经,又撰写《三经义疏》,倭国内出现了竞造佛寺的局面。

  甲申年、猴年、唐武德七年、高昌延寿元年、梁师都永隆八年、高开道始兴七年、辅公祏天明二年、新罗建福四十一年,倭国全国建立寺院四十六座,僧尼人数达到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僧八百多人,尼五百多人。

  庚辰年、龙年、唐武德三年、高昌重光元年、林士弘太平四年、窦建德五凤三年、刘武周天兴四年、梁师都永隆四年、高开道始兴三年

  王世充开明二年、沈法兴延康二年、李子通明政二年,圣德太子有令人开始撰写《天皇记》、《国记》及《臣、连、伴造、国造一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记》等书。

  编撰这些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皇室的尊严,加强国家观念。

  不过这些书后来大部分散佚。

  圣德太子的改革,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氏姓贵族的势力,提高皇室的地位。

  圣德太子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的准备和先声。但圣德太子的改革是极不彻底的。

  冠位制是在没有废除氏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只在畿内及其周边地区的中下级贵族中实行。

  冠位制十七天条作为训诫,只能起到教化作用,没有更大的约束力。

  更主要的是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症结的部民制,所以削弱氏姓贵族势力,提高皇权是极为有限的,更不可能解决倭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挽救社会危机。

  当然,圣德太子改革的另一面重要内容是恢复了中土汉人与倭国的邦交。

  中土在5己酉年,属鸡年,隋开皇九年,分裂已久的南北朝结束了它长达一百六十九年的历史,由北周重臣杨坚建立隋朝。

  隋灭南朝陈,实现全中土的统一。

  隋朝对大千世界东部的外交是结交百济、新罗,征伐高句丽。

  隋炀帝继位后,壬申年、猴年、隋大业八年年起,陆续发动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

  说道此处,齐聿才算将当时的倭国与中土结合在了一起。

  齐聿看着众人,说道:“当时高句丽违背盟约,炀帝誓师击高丽,大业八年正月,炀帝下诏誓师进攻高丽。”

  陆路左右各十二军,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

  令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总趋平壤。

  炀帝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一百人为一队,十队为团;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受降者一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节制。

  其辎重散兵等亦为四团。每旦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军队共四十天才发完,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炀帝御营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随后出发,又亘八十里。水路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水军,出东莱(今山东掖县),浮海前进,船舰首尾相接数百里。出师之盛,可谓空前。

  不过由于高句丽隔着江海,几次征战都铩羽而归,并且导致隋朝大业凋零。

  段文振临终上书炀帝:段文振,北海(注:今山东益都)人,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北周时,屡有战功。

  后归隋文帝,参加伐陈、北征突厥等一系列战事,历任卫尉少卿、兰州总管、扬州总管司马、并州总管司马、云州总管、太仆卿、灵州总管等职。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厚。辽东之役,段文振为左侯卫大将军,途中身染重病,二月临终前,上书炀帝,指出应出其不意,速克平壤,若迟疑不决,非上策。后来大业八年(注:六一二)三月,段文振死于征高丽途中。

  麦铁杖战死辽水岸边,大业八年(注:六一二)三月,隋军进至辽水,临水列阵。高丽兵阻水拒守,隋军无法渡河。

  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自请为前锋,对其三子说:“吾荷国恩,今为死耳。我得良杀,汝当富贵。”

  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桥短,离东岸还差一丈多,隋兵还未渡过桥,高丽兵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高丽兵居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

  麦铁杖勇猛登岸,但终因人少力寡,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战死于辽水岸边。炀帝诏赠麦铁杖为铁杖宿公,使其子孟才袭爵,次子仲才、季才并拜正议大夫。

  隋军围辽东城,大业八年(六一二)三月,隋军造浮桥渡辽水。诸军相继登岸,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隋军乘胜围辽东城。炀帝随后至辽东,下诏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安抚辽左之民,免税十年,建置郡县,以相统摄。

  仓央穆嘉道:“中大兄皇子是舒明天皇之子。中臣镰足出身于世袭祭祀官的家庭,幼年好学,博览群书,曾就学于僧旻,又同中大兄皇子一起受教于南渊请安。”

  “中大兄和中臣镰足都憎恶专横的苏我虾夷、入鹿父子,所以两人共谋打倒苏我入鹿,推翻苏我氏,夺取朝廷大权。中大兄接受中臣镰足的建议,首先争取与入鹿素有矛盾、又有声望的大夫苏我石川麻吕,分化苏我氏的势力,然后联合反苏贵族,组成了革新派。”

  “乙巳年,蛇年,唐贞观十九年。玄奘取经回国,唐军征高丽无功而返,六月十二日,革新派乘皇极天皇在宫中接见三韩使者的机会,以“鞍作(苏我入鹿)尽灭天宗,将倾日位”为理由,杀死了苏我入鹿。”

  “倭国佛家初期的建立,归功于圣德太子的推展,在他摄政的三十年之间,下诏兴隆佛法,创建寺院,亲自宣讲佛经及著疏,遣使入唐,将自百济、新罗传入中土文明的途径,改为由倭国直接与隋唐文化的交流,并以佛佛为国教。”

  追溯到推古三十三年,高丽沙门慧灌抵日,弘传三论,开倭国三论宗之始,门下俊杰甚多,三论便成为此期佛家的主流。

  癸丑年(牛年),唐永徽四年,倭国白雉四年,倭国日本第二次遣唐使,永徽四年,五月,倭国派遣唐大使吉士长丹、副使吉士驹、学问僧道严、学生巨世药等一百二十一人同乘一船来唐(注:据云尚有另外学问僧及学生十四人)同时另派遣唐大使高田根麻吕等一百二十人乘另一船赴唐。

  至七月,高田根麻吕等所乘船在萨摩国萨麻郡邻近遇难。此系倭国大化革新(六四五至六五四)后首次遗使来唐。

  另外另道昭入唐,从玄奘大师习法相,为倭国法相宗的初传。

  综观佛家于此初传期间,得到倭国的保护,唯倭国仍多以求神的心态奉佛,尚未进入真正的慧解与行持。

  后来才有了奈良时代,奈良时代传承飞鸟时代的护佛政策,以兴隆佛教来护国祐民。

  有圣武天皇热心推展佛教,兴建壮丽宏伟的东大寺,铸造世界有名的奈良大佛,并请唐鉴真大和尚设坛授戒,正式确立倭国佛家的戒法,并推崇华严思想,以体现其政教合一的理念。

  当时佛教学风鼎盛,主要宗派有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律宗和华严等六家,即所谓“奈良六宗”。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