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七十一(飞鸟时代下的倭国与中土)
而倭国的“奈良六宗”,也是在隋帝国与唐帝国过渡的时代下产生的。
当年辽东城久攻不下班师,诸军围辽东城,炀帝告诫诸将:“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辽东城将陷,城中人即请降,等驰奏批复,则已丧失战机,城中又固守拒战,如此再三,辽东城久攻不下,大业八年(六一二)八月炀帝下诏班师,以所得高丽地置辽东郡。
水军败于平壤,隋军出击高丽,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水军,浮海先进,在离平壤城六十里处大破高丽兵。来护儿因胜而骄,带四万精兵直至平壤城下。高丽在城内打好埋伏,出兵与来护儿战而伪败,来护儿追之入城,纵兵俘掠,中埋伏大败,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丽兵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阵待之,高丽兵乃退。来护儿带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大业八年(六一二)六月返回辽东。
陆军大败而还,于仲文、宇文述等率九军三十万五千人渡鸭绿江,行军中人马皆给百日粮,重不能负。
下令军中:“士卒有遗弃米粟者斩!”士卒皆于幕下掘坑埋之,行至中途粮巳将尽。高丽欲疲劳隋军,诱之深入。隋军渡过萨水(清川江),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高丽遣使诈降。宇文述等考虑到士卒疲惫,不可再战,平壤城险固,难以攻下,遂因其诈而还。大业八年(六一二)七月,隋军至萨水,高丽自后击之,隋军大败,溃不成军。及至辽东城,只余二千七百人,炀帝只得下令从高丽退兵。
隋与高昌通婚,炀帝即位后,大业四年(六零八),高昌王麴伯雅遣使贡献,炀帝待其使者甚厚。次年,伯雅来朝。大业八年(六一二)因从击高丽,返回长安后,十一月,炀帝以宗女华容公主嫁伯雅。
当时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推古王朝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并积极吸取别国文化,充实国力。
仓央穆嘉道:“再追溯到之前,隋开皇二十年,杨广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再到丁卯年(兔年)、隋大业三年、高昌延和六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这一时期倭国改变过去向隋帝国朝廷或居高临下或请封、朝贡的态度,采取对等的立场。使者小野妹子第一次使隋时递交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这封国书虽引起隋炀帝的不悦,但隋炀帝大业四年、高昌延和七年、戊辰年,小野归国时,隋帝国还是遣裴世清出使倭国。
隋炀帝之所以不满,原因是因为隋炀帝对隋帝国与倭国关系发展非常重视,结婚倭国却不放在心上。
隋炀帝虽说心高气傲,但是为了两国友好,还是在大业三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等人携国书来隋帝国,商谈有关倭国人来中土传习佛经事宜。
四年,隋炀帝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出使倭国,倭国举国欢迎,十分隆重。天皇特派吉士雄成率三十艘大船前往筑紫迎接。
隋使进京后,倭国皇太子及诸王臣僚身着礼服,以最庄重的礼仪接待中土使者。临别又举行了隆重的送别宴会。当裴世清回来时,倭国再派遣隋使小野妹子携四名学生随同来隋,并派高向玄理等八人来学佛法。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对倭国的大化革新曾起过重大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这些留学生,将丰富多彩的中土汉人文化不断地传入倭国,因而增强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当年九月,裴世清回隋帝国时,倭国又遣小野妹子第二次赴隋。
这次带来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既反映了外交上追求对等,也反映了太子想要对倭国大权独掌的强烈愿望。
随使团赴隋帝国的还有八名交流生,其中四名交流生是倭汉直福因、奈罗译语惠明、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大国,四名学问僧是新汉人旻、南渊汉人请安、志贺汉人慧隐、新汉人广齐。
这些交流生中有些人在中土隋帝国长期滞留,直至充分掌握中土汉人的文化和制度后才回国,他们在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不过说起裴世清这个人,此人对倭国佛家沙门宗门建立,有些很大的帮助。
裴世清,又名裴清,河东闻喜人,仕隋为文林郎、鸿胪卿掌客。
裴世清,虽说正史无传,政绩又很少,所以不为人所知,但他率领隋朝第一个出使倭国的使者团,为发展中土与倭国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当时的中土与倭国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友好情谊,源远流长。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纷争的局面,为中土与倭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隋大业三年, 日本小野妹子出使隋帝国,次年三月到达长安。
隋炀帝即派文林郎 、鸿胪卿掌客裴世清率领代一行十三人回访,小野妹子伴同回国。
同年四月,裴世清到了筑紫,六月到达难波。
八月在倭国皇室的隆重欢迎下进京(注:今奈良)。
《隋书东夷传》记下了当年的盛况:倭王遣小德河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天礼哥多毗,从二百余骑效劳。八月十二日,裴世清晋见倭王,献上方物及国书。其时,圣德太子和诸王、诸大臣,都头戴金髻华,身着锦紫绣织及五色绫罗参加会见仪式,足见日方的重视程度。
倭王谦虚地对裴世清说:“我听说大隋在我国之西,乃礼义文明之邦;我则区区岛国,偏居海隅,不识礼仪,孤陋寡闻,以至久不相见。今贵客远来,特意清扫道路,装饰馆会,以待大使,希望听到来自泱泱大国的文明教化。”
裴世清则以大国口吻回答说:“皇帝德并二仪,泽流四海,以王慕化,故遣行人来此宣谕。”
隋帝国国书的内容,表达了隋帝国对倭国友好的诚意,赞扬了倭国政通人和的局面,肯定了倭国为发展中土和倭国好做出的努力。
裴世清在倭国京城逗留了一个月,圆满地完成了光荣的使命,即向倭王辞行。倭王为他设宴饯行。
九月十一日,裴世清等从难波出发,启程回国。
倭王再次派遣小野妹子为大使,并带领留学生和学问僧各四人与隋使同往。小野妹子于次年九月才回到倭国。
裴世清出使倭国,直接推动了隋帝国与倭国关系的发展,这次访问,总共在日停留了三个月时间,加深了对邻邦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形成了中土与倭国关系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此前此后,倭国派往隋帝国的使者就有四次之多。
仓央穆嘉又看向齐聿、阿史德鹘、白夜行、孟魂、蒋峰、江厌离、惠空、惠英解释道:“当然,虽说隋帝国对与当时的周边小国非常注重友好关系,但是隋帝国战乱却频繁,而且杨广不注重百姓的艰苦,开凿运河,建筑隋长城,剥削百姓,所以才导致隋帝国大业六年隋朝大业六年知世郎王博长白山起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以后,倭国与中土的联系也就告一段落了。”
齐聿笑道:“隋炀帝虽说有帝王之志,但是却急于求成,大业四年,正月,也就是方才穆嘉高僧说的裴世清等出使倭国那年,隋炀帝发河北民百余万凿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今辉县东北至临清,顺卫河经今天津至涿郡,全长二千余里。在此役中,男丁不足,妇女也被迫服役。炀帝当时开永济渠的目的是为了攻高丽,自济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漕运。永济渠是大运河的北段。”
“大业四年,三月,炀帝出巡到五原郡,又出塞巡长城。行宫设六合板城,周长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二尺。”
“而且为了与邻国友好,隋炀帝还派常骏出使赤土,赤土其国遣使到隋,向隋帝献物以示友好。大业四年,三月,炀帝募人前往海外,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应募前往赤土。给赤土王带去五千段锦物。”
“十月,常骏等乘舟到达赤土界,赤土王利富多塞遣婆罗门鸠摩罗用船三十艘来迎接,吹奏鼓乐,接待十分隆重,送给隋朝金芙蓉冠、龙脑香等特产。并将国王的函书用金封好,遣其子那邪迦随常骏回到隋朝。大业六年,炀帝在弘农会见其使者,并回赠许多物品。
“此次之外,炀帝“无日不治宫室”,长安、洛阳两京及江都宫殿已经很多,象东都有著名的西苑,洛阳有显仁宫,江都有江都宫,大业元年,春,又命扬州总管长史王弘于扬子造临江宫,渭南,还有崇业宫,临淮有都梁宫,涿郡有临朔宫,太原有晋阳宫等等,宫室虽多,日久而厌倦,每次想要游幸,左挑又拣,不知往何处去。于是亲自察看全国的山川形势图,特选风景幽美的地方再造宫苑。大业四年四月,命于汾州之北营建汾阳宫。”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