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一十六(敕勒川,阴山下)
“仓央穆嘉?” 刘晓泊诧异道:“这种无姓氏的四字名只有塞北突厥众部落中的吐蕃部落才会有人用,他难道是吐蕃僧人。”
齐聿看向刘晓泊,道:“应该不会错,名字乃是生人父母所赐,想来即使是为了掩饰身份,也不会大改。最多调换名字字词。”
刘晓泊道:“武媚娘麾下的杀手组织,绝大多数武艺都超群,那样的人物都不抵‘叱奴’的一人,这个北苍凉王,看来势力不小。”
齐聿笑道:“小不小会会就知道了。”
……
四天之后,巳时隅中。
齐聿带着刘晓泊以及孟魂二人前去渭水河畔赴约,此刻渭水河畔,临近午饭时刻所以渭水河畔游人稀少。
齐聿三人抵达渭水河畔时,河畔虽有些人迹,但着实稀少,一眼便可忘川河面以及河两侧的廊桥。
来到河边廊桥,三人首先洞察了一遍四周的情况。就在三人洞察之时,面前宽阔的河面上,一艘画舫船缓缓从河面驶来,画舫船即长又宽,而且华丽非凡,一眼便能看出是专门为大户人家打造的。
此刻,船头上站着一名白衣男人,男人三十岁左右,这人正是五天前上唐府送贺礼的高戾。
船靠近廊桥,高戾冲着三人拱起手来,随后将目光方才刘晓泊身上,行礼笑道:“齐公子前来河畔赴约,高某算是又完成了一件差事。”
刘晓泊没有回答,而是齐聿面带微笑,还礼道:“如此甚好,高剑客倒是逞了本公子的情。”
见回话的人不是那日见到的齐聿,而是刘晓泊,高戾微微一怔,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
“齐公子年少睿智,高某佩服。我家王爷已经在船上备好酒宴,还请三位上船一叙。”说着,高戾伸手做出请的姿态。
三人登上船后,在高戾的带领下,来到了画廊船后方的舫前。
高戾站在舫前,朝着舫内恭敬道:“王爷,客人到了。”
吱……房门被打开,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出现在众人面前,三人猜测,眼前这位僧人应该就是叱奴第一高手仓央穆嘉了。和尚见众人后,退到一侧,双手合十道:“三位,王爷恭候多时了。”
进了舫,只见舫内中央摆放着一张宴席桌,宴席桌内侧坐着一位身穿金龙华服的男子,男子年龄与齐聿相仿,不过其相貌眉清目秀,但是却肩宽强壮,想来此人身高应该也是属于人高马大的那种。
这不由得的让齐聿想起了中原与独唯部落的混血人。
男子身后站着五名挺得笔直腰杆的剑客,他们高矮有别,身上的配件却各式各样,而且眼神锐利,看样子都是高手。
进来以后,高戾与那位僧人这退到华服男子身后,与那五名剑客站成一排。
男子见齐聿到来,并没有站起身来,而是伸手示意齐聿坐在另一侧,同时脸上露出微笑,道:“齐公子,请坐。”
齐聿坐在宴席桌另一端后,刘晓泊与孟魂也站在他的身后,腰杆挺得笔直,气势如虹,不输对方七名护卫。
齐聿坐下后,男子吩咐人上了饭菜,随后看着齐聿,脸上略带歉意,说道:“本王两次前去请齐公子,还望齐公子海涵,莫要见怪。”
齐聿见他倒还客气,于是笑着回答道:“能够得到独孤王爷的邀请,本公子深感荣幸,且不知本公子刚回长安城,独孤王爷邀请本公子何事?”
独孤慈盯着齐聿,微笑道:“没有什么大事儿,就是想约齐公子出来喝上一杯。我与齐公子年龄相仿,皆不过二十,想来应该会有许多共同话。”
“哦?”见独孤慈卖关子,齐聿脸色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轻声道:“那五日前,独孤王爷的属下剑客难道是诓我不成?我这个人最不喜欢被人耍弄。既然独孤王爷调查过我,我想独孤王爷心里应该清楚。”
闻言,独孤王爷身后的高戾等人眉头微微皱了皱,现在的齐聿早就不是当初阁老齐忠书在世时那般有权有势了,但如今在独孤王爷面前还这般傲视凌人的模样,他们当属下的,当然不高兴。
然而没有主子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动手。
独孤慈面带好奇,问道:“本王属下剑客如何诓公子了?”
齐聿看独孤慈面带疑惑之色,不知其是否是装出来的,也不管他是否是装出来的,直接将目光看向独孤慈身后的高戾身上,轻声道:“你家主人找我有要事相商,你家主人说我会感兴趣的。若是我去了,距离报杀父大仇的光景,就不远了。高剑客,这句话可是你说过的?”
闻言,独孤慈身后的高戾尴尬看向自己的主子。
独孤慈摆摆手,示意无碍,然后道:“这事儿是本王提及的,本王自然知晓,不过齐公子此刻最想知道的应该是本王的身份吧?或许齐公子也已经洞察过了。”
齐聿笑道:“独孤王爷倒是明人不说暗话,而且快人快语,既然独孤王爷想知道,我本公子便告诉王爷,本公子只知独孤王爷来自中原之外的鲜卑部落,或是鲜卑与汉人的混血人,其他的倒是不知道了。所以还请独孤王爷说说,本公子也想看看独孤王爷的势力,到底如何,不然如何与那洛阳城内一手遮天的武媚娘对峙?”
闻言,独孤慈仰天大笑了两声,道:“齐公子同本王一样,不喜欢怪外抹角,本王就喜欢公子这样爽快的人。”
齐聿嘿嘿笑道:“本公子可不喜欢男人,只喜欢娘们。”
独孤慈笑道:“我相信齐公子会喜欢本王的!齐公子可听说过八柱国?”
西魏时期受封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注:李渊祖父),李弼(注: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注: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世民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
听独孤慈道出“八柱国”,齐聿以及身后的刘晓泊、孟魂心中都暗笑,看来独孤慈的身份的确出自八柱国之一,至于他是不是纯种的鲜卑部落人,还要再揣摩一番。
齐聿轻轻点头,眼神略带凝重,看着独孤慈轻声道:“西魏时的八柱国,听说过是听说过,不过都是几百年的事儿了,却不知详情。”
独孤慈看向宴桌上的菜肴和酒水,微微一笑,道:“我与齐公子边说边聊。”
独孤慈将跟前酒杯满上,喝了一口酒后,眼神变得空洞起来,仿佛一场时代战火在其眼眸中燃烧着。
独孤慈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事情还要从北魏六镇说起,天兴元年的时候,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
当时,在中原塞北的草原上,有一只强大的游牧民族名曰:柔然。
北魏大军每当南下作战时,北方边境便会迁动发出多兵马南下。游牧民族柔然的骑兵则趁此机会,经常侵入北魏境内,都城平城的安全受到威胁。
此事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汉末时期,曹操定都许昌,却被凉人三番五次偷袭的事来。
于是广阳王元深就劝谏说:“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
北魏边镇大约在道武帝在位时已初具规模,当时统称为“北镇”,有的镇还没有固定的治所。
太平真君七年六月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西到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城墙。
太和十八年七月,孝文帝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
从此孝文帝深的民心, “六镇”之称,也就由此而来。
二人吃菜边喝酒闲谈。
齐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对于“六镇”,他也曾经在长安城皇宫书阁内了解过。“六镇”分别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以及怀荒镇。
沃野镇,始置于汉沃野县故城,太和十年,迁至汉朔方故城,漠北杭锦旗北。正始元年,又迁于漠北乌加河北。
怀朔镇,在漠北固阳西南。正光四年,改置为朔州。
武川镇,在漠北西方。旧名黑城,后改为武川。武泰元年,改镇为郡,更名神武郡,属朔州。
抚冥镇,在漠北东南。
柔玄镇,在漠北西北。
怀荒镇,河北道。
齐聿较有兴趣道:“‘由平城向北出塞之路,东边一道自晋阳经平城、怀荒镇至瀚海;西边一道自平城经沃野镇、高阙戍、燕山至瀚海。中间则有武川镇,在阴山道上。昔人称自阴山而北皆大碛。碛东西数千里,南北亦千里,无水草,不可驻牧。得阴山,乘高而望,踪迹皆见,故为要地。阴山道自朔州向北至白道城,经白道至武川镇,是从平城出塞的主要通道。北魏时人认为,朔州是白道的冲要,此处不全,则并、肆危殆。武川成为朔州北面的屏障。沃野镇处于河套平原,北魏在河套地区置河西苑,是当时朝廷重要的牧场之一。该镇有河西承华宫,自道武帝起,据说北魏皇帝多次巡幸河西,此地农牧放牧以及牛马羊饲养对北魏兵部力量有重要影响。皇帝对六镇极为重视,这是好事啊?”
独孤慈摇头略带不屑的神态,说道:“但是那柔然也不是什么善茬。柔然并非单一民族,而是鲜卑、敕勒、突厥等多部落联盟,下辖六十多个部落。其强比以往汉朝的匈奴都能够匹敌了。而且柔然地理优越,使得北魏对他们是难以抉择。” 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