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二百五十二(仓央穆嘉的往事(二))

剑歌 映月 6203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五十二(仓央穆嘉的往事(二))

  不仅如此,贞观二十二年,太宗麾下一名领袖更是一战成名,而那个人的名字就叫“王玄策”。

  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天竺,当时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

  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部落的兵马向天竺进发。

  连战三天,天竺兵马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天竺兵马约万人。

  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那个时候,唐帝国的旗帜出现在哪里,都会使得哪里的敌人闻风丧胆。

  纵观古往今来,太宗李世民在所有的帝王中,称得上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他的杰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建立了一个众国之国的天可汗时代。

  而太宗李世民的卓越功勋,更是无上成就。

  太宗刚刚继位帝王时,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

  丁亥年,猪年,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元年,亦指高昌延寿四年,梁师都永隆十一年,新罗建福四十四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亲率十万大军,直逼 渭水,驻兵便桥之北。

  唐太宗当时正以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尽可能维持和好关系。

  不过,他也认识到在突厥进兵的情况下,不能退缩,越退缩,越对唐朝不利。为此,唐太宗召集 禁军,出拒突厥。他自己首先身披甲胄,跨上御马,带着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出长安城,抵达 渭水。

  颉利可汗在营中听 说唐天子来了,立即上马出营,也来到河边。唐太宗见颉利到来,就隔水责他负约。

  不一会儿, 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颉利见唐军军容整齐,面有 惧色。唐太宗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颉利对话。大臣萧瑀恐怕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唐太宗事后对萧瑀说:“突厥所以敢 倾国而来,直抵长安城郊,是以为唐朝内部不稳,新皇刚刚即位,没有力量抵御他们。我们如果示弱,闭门自守,颉利就会纵兵大掠,我们就不好制服他们了。所以我轻骑先行,以示对他们的藐视;又摆出军容,表示我们决心一战。这样做是颉利意想不到的,他就会失去主意”。

  “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

  果然,没过多久,颉利就派人来请和。唐太宗又亲临清水,与颉利可汗相会。他们两人就在便桥上,杀了白马,歃(霎)血为盟。

  唐朝赠给颉利许多金帛;颉利答应不再进犯唐朝,随后,引兵而去。

  这边是太宗李世民赫赫有名的渭水“歃血为盟”。

  当然,那一年唐帝国内部也是政局不稳。

  贞观元年,唐天节将军、燕郡王罗艺据泾州反。

  先是壬午年,光孝皇帝武德五年,罗艺发兵帮助太子建成讨伐刘黑闼后入朝。

  在长安,罗艺恃功,对人非常傲慢,秦王世民部下到他的兵营,艺无故殴打他们,高祖大怒,将罗艺关入狱中,不久又将他释放。

  太宗即位后,罗艺非常害怕,曹州一巫师李五戒劝罗艺造反。

  罗艺假称接到密敕,令他发兵入朝,然后罗艺引兵到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出城拜见罗艺,艺遂占据豳州。

  太宗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行军总管讨伐之。赵慈皓听说唐兵将至,密与统军杨岌商量算计罗艺,但被罗艺发觉,艺将慈皓囚禁,杨岌在城外知道不妙,带兵攻打罗艺,艺兵败,抛下妻儿,准备亡奔突厥,半途被其左右杀死,将首级送往长安。

  罗艺的兄弟、利州都督罗寿也被诛。

  然后再是王君廓谋反被杀,王君廓在幽州骄横,做事多有不法,贞观元年九月,唐太宗征他入朝。

  王君廓怀疑长史李玄道告他不法,君廓便策谋逃跑,半途还杀死驿吏,但将要逃到突厥时,途中还是被人杀死。

  后来岭南酋长冯盎与谈殿等人连年攻战,久未入朝, 诸州多次奏称冯盎谋反。

  太宗命将军蔺暮等发江、岭数十州兵前去讨伐。魏征认为冯盎并无反状,劝太宗派使臣先去安抚,太宗于是罢兵。

  贞观元年十月,特派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前往慰谕。

  冯盎派子智戴随使者入朝,太宗非常高兴,称:“魏征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旋即便赏赐魏征五百匹绢。

  一系列的帝国政局稳定后,太宗才开始收拾突厥。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三年。,关中丰收,生产得到了恢复;唐太宗的统治也已初步巩固。

  那时突厥地域连年遭到霜旱天灾,牲畜大量死亡。

  颉利加重对各部的勒索,各部纷纷叛离。

  李世民认为时机成熟,就在这年冬天派大将李绩、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

  第二年,追击突厥至 阴山以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顺天门,召见颉利可汗,当面数说了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掠夺百姓的五大罪状。

  最后又对他说:“不过自从便桥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杀你。”

  颉利可汗感激不杀之恩,哭谢而退。

  唐太宗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

  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 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

  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州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

  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为右卫大将军(注: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

  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帝国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麋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作都督(注:地方军政长官),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

  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交纳赋税,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京都朝廷直接任免,代表京都朝廷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独唯部落之间的事务。

  这样,唐帝国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

  在其他独唯部落,唐太宗也是采取设置羁麋州府的办法。

  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帝国对外开放政策,无论是帝国之外的独唯部落,亦或是倭国、西域还是大千世界西部的异域人,逐渐迁移到唐帝国。

  东突厥灭亡之后,一部分突厥部众内迁归附唐帝国。

  对他们如何处理,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

  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然后进行汉化。

  一些大臣如魏征等,认为突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住地。

  唐太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对魏征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注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生产为主。

  突厥的首领也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

  这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不少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据当时统计,有近万户人家。

  京城内蕃汉杂居,蕃人有的戴汉帽,汉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就连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宫中游玩。

  唐太宗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注:武官,在大将军之下)、 中郎将等官。

  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

  在朝廷上可以看见突厥酋长带刀守卫,突厥人身着官服。

  所以后人也都说那些突厥臣子,都是“夷狄之臣”。而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唐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治政权。

  唐太宗对独唯部落的大臣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注:禁军的高级武官)。

  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

  契苾何力率铁勒部内属以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

  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太宗亲自为他敷药。

  他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凉州,太宗让他回去探望,并安抚部众。

  那时突厥的薛延陀部很强盛,契必何力的母亲、弟弟都去投奔薛延陀,部众也有准备去的。契苾何力回去后见到这种情况大惊,表示要忠于唐朝,不愿跟从他们去。

  他的部众就把他抓去见薛延陀的真珠可汗。

  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 左耳起誓说:“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于你们的,天地日月,愿知我心!”

  当时唐朝朝廷上误传契苾何力投靠了薛延陀。

  大臣们都对唐太宗说:“契苾何力人薛延陀,如鱼得水。”

  太宗说:“不然,何力 心如铁石,必不叛我。”

  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何力的情况,唐太宗感动得落下泪来,忙派人去薛延陀,答应把皇女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以换回何力为条件。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