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二百八十二(传说)

剑歌 映月 4307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二百八十二(传说)

  武帝恧然不平,又问使者:‘猛兽何方而伏百兽?食啖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乡耶?’

  使者曰:‘猛兽所出,或生昆仑,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寿不窃,食气饮露,解人言语,仁慧忠恕。当其仁也,爱护蠢动不犯虎豹;当其威也,一声叫发千人伏息。牛马百物,惊断絙系,武士奄忽,失其势力。当其神也,立兴风云,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龙腾骛。处于太上之厩,役御狮子,名曰猛兽。盖神光无常,能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长帅者也。灵香虽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灾死者,将能起之。及闻气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难歇也。’

  于是帝使使者令猛兽发声,试听之。使者乃指兽,命唤一声。兽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雳。又两目如磹之交光,光朗冲天,良久乃止。帝登时颠蹶,掩耳震动,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贲,皆失仗伏地,诸内外牛马豕犬之属,皆绝绊离系,惊骇放荡,久许,咸定。帝忌之,因以此兽付上林苑,令虎食之。于是虎闻兽来,乃相聚屈积如死虎伏。兽入苑,径上虎头,溺虎口,去十步已来,顾视虎,虎辄闭目。帝恨使者言不逊,欲收之。

  明日失使者及猛兽所在,遣四出寻讨,不知所止。

  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太半。帝试取月支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

  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为神物也。乃更秘录余香,后一旦又失之,检函,封印如故,无复香也。

  帝愈懊恨,恨不礼待于使者。益贵方朔之遗语,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惭卫叔卿于阶庭矣。

  明年,帝崩于五柞宫。

  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耶?自合命殒矣。”

  “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五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岛上俱是大山,积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脑石桂,英流丹黄子石胆之辈百余种,皆生于岛。石服之神仙长生。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数万人居焉。”

  “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此洲,受太玄生箓,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状。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为十丈者也。”

  “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昆仑,号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三角。”

  “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

  “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于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于珉城,象网辅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难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观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于西极,坐王母于坤乡。昆吾镇于流泽,扶桑植于碧津。离合火生,而火兽生于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于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于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于长洲。高风鼓于群龙之位,畅灵符于瑕丘。至妙玄深,幽神难尽,真人隐宅,灵陵所在。六合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标末尔。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于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觌者矣。”

  “其北海外,又有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

  惠空提到钟山之神,齐聿又不由得想到了玄琼宫创派者恒游祖师所降伏的钟山神。

  齐聿在玄琼宫不仅见过,也曾经了解过,钟山之神,烛阴,又作烛龙,《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汉末任秣陵尉,追逐盗贼而战死于东北郊上的钟山麓下,东吴孙权建都秣陵后,封其为“钟山神”,并改“钟山为蒋山”,且建有“蒋王庙”。“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意思是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烛龙)。烛龙睁开眼,天下便是白昼;烛龙闭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烛龙吹一口气,天下便是冬季;烛龙呼一口气,天下便是夏天。烛龙从来不吃、不喝,也没有气息。一旦他吐一口气,天下便刮风。他的身形似蛇,身长达千里,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红色的。他就住在钟山下面。

  不过钟山神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大,毕竟齐聿见过,而传闻也是将其夸张了。

  惠空又道:“钟山之南天帝居治处也。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钟山三万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见钟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经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到钟山北阿门外也。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当心有观于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跷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于北阿,归大功于九天。”

  “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书。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剫五岳,诸名山亦然。刻山之独高处尔。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尔。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

  “昔授臣昆仑钟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书又尤重于岳形图矣。昔也传授年限正同尔。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术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意也。”

  “武帝欣闻至说,明年遂复从受诸真形图。常带之肘后,八节当朝拜灵书,以书求度脱焉。朔谓滑稽逆知,预观帝心,故弄万乘,傲公侯,不可得而师友,不可得而喜怒,故武帝不能尽至理于此人。”

  闻言,齐聿觉得也太过扯淡了,武帝之事尚且可信,但是钟山之南天帝居治处也,就不可信了,毕竟只是传说。

  仓央穆嘉这时笑道:“凡是不会空穴来风,传闻古籍,大千世界东部有好几初通天之路的“天梯”,其中就有钟山之南。古籍记载“天梯”有两种,一种是神树,直通天穹,修道之人可以通过那些神树爬上天界,拜访神族;还有一种是神山,它们高耸入云霄,山顶之上就居住着神仙,人间得道升仙者也要通过这些山脉才能脱离凡胎,进入神佛的境界。”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