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剑歌

章一百二十三(金凤盛宴)

剑歌 映月 5451 2021-04-06 12: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剑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章一百二十三(金凤盛宴)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

  这里,“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中的“一”,是无差别的意思:法身无差别,心、智能和力无所畏亦无差别。

  而不是说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共有心、智能和力无畏。

  若是“一切诸佛共有一个法身,共有心、智能和力无畏”,这实际上就是一佛,何言诸佛?

  佛界之主释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译,“释迦”是部族名,意为“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等。

  “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能仁”、“能忍”、“能儒”、“能寂”,或者也可解释为“释迦族的圣者”。

  释迦牟尼系尊称,其俗世之名是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旧译“瞿昙”。“悉达多”的意思是吉财,玄奘解作“一切义成”。

  释迦牟尼佛的造像在佛教寺庙中无疑是最普遍的。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塑像最常见的有立像、结跏趺坐像和卧像三种。

  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肘向上。

  下垂左手的手势成“与愿印”。

  向上右手的手势成“施无畏印”。

  “与愿印”是下垂着的手心向前。

  五指自然弯曲,或拇指和食指圈拉成环状,其余三指自然并拢下垂。

  “与愿印”蕴含着满足众生愿望的意义。

  “施无畏印”的手势,手心向前,大指和食指圈搭成环状,其他三指自然并拢,这与“与愿印”相同,只有“施无畏印”手势整体是朝上的。该印含有解除众生苦难的意思。

  左、右手塑成“与愿印”和“施无畏印”的释迦牟尼佛立像,也叫“栴檀佛像”。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优填王曾用栴檀木,也即檀香木,依照释迦的身形为他塑成立像。

  后来佛教徒雕制释迦牟尼佛立像,因此缘故,就常用“栴檀佛像”作为释迦牟尼佛立像的称呼。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的像有“成道相”和“说法相”两种。

  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很自然地横放在盘起的左腿膝上,手心朝上,人称这种手势为“定印”,表集禅定;右手则直伸下垂,食指触及地面,称为“触地印”,意谓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前,为了寻找救度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道路而不惜献身的精神,唯有大地可以作证。

  结跏趺坐的说法相,佛陀左手手印与成道相一样,而右手则改为屈肘朝上朝前,拇指和食指中间握一宝珠,其他三指半屈半伸,为“说法印”之形。

  立像、结跏趺坐和卧像虽然在体姿手印上有若干区别,但在体形、身围、面部轮廓乃至表情方面都存在极为相似之处。

  这实际上和佛教传说中理想的佛陀形象有关,而那就是著名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佛,天竺梵语,意译无量。即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别称还有观自在王佛、甘露王等。

  密号为清静金刚,是净土宗本尊,在密教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过观想和仪轨获得长寿与智慧的体系。

  阿弥陀佛居于西方极乐世界,为莲花部部主,为五智如来之西方如来,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据佛经记载,阿弥陀佛成佛前是位王子,原是世自在王佛时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极乐净土,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发四十八誓愿,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愿望,而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

  两晋时期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

  随着净土宗在中土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佛家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中土汉地佛教徒间相互最常用的问候语和祈祷用语。

  “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一句“无量佛”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无量无边的诸佛。当然,未来佛里也包括了正在修佛的人,由此可见,“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功德是多么不可思议。

  “无量寿”和“无量光”是“阿弥陀佛”所包含的两种主要含义,即时间和空间,但“无量的觉悟”之意更为重要,所以古代的大德高僧们将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位代表着一切“无限”的佛译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发有四十八愿,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供奉、修持者,能获大智慧和长寿,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

  阿弥陀佛佛像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坐立两种。坐像特点为佛体结金刚跏趺坐,两手结弥陀禅定印于脐下,掌心托宝瓶或莲台或钵盂;立像通常称为“接引佛”,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置金莲台,显示接引往生众生的姿势。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此佛於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於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过去佛之一。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

  ……

  待齐聿说完,三世佛左侧突然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这位公子说的头头是道,倒是令贫僧刮目相看,这比我们下几个不成气候的弟子说的好的多。”

  闻声,众人皆是抬头朝着声源看去,只见一位身披袈裟的中年和尚从后院走了进来,其身后跟着一名小和尚真是法相小法师。

  看到来人,法明急忙走上前行礼,恭敬道:“师傅,弟子拜见师傅。”

  中年和尚见法相上前行礼,点头示意,也没有提起方才法明与法相打赌的事儿。

  而是看向齐聿等人,道:“听法相说又有洛阳城内的官差到访,不知可是几位?”

  齐聿上前,双手合十,行礼道:“真是。”

  片刻之后,经过一番了解,众人才知道眼前这位中年僧人乃是三藏寺的主持高僧之一“神泰圣僧”,此人是玄奘众多弟子之一,当今江湖中的小圣人之一。

  法明与法相也都他的坐下关门弟子。

  神泰盯着齐聿道:“看虞施主言行举止,对于佛家的规矩一清二楚,莫不是哪个寺院的俗家弟子?”

  佛家俗家弟子,可以留长发,不需剃度,眼前齐聿对佛家规矩一清二楚,难免会让一些僧人误认为是佛家俗家弟子。

  齐聿笑道:“圣僧误会了,虞齐只不过在长安慈恩寺待过一段时间,阅览了一下典籍罢了。”

  神泰点头,轻声笑道:“难怪,难怪,方才听法明说虞施主与众位是从洛阳城宰相府来,莫不是有什么大事?”

  齐聿与众人对视一眼,最后将目光又放在神泰圣僧身上,道:“听狄仁杰狄大人说,几个月前他曾派一队人来,将两位好友的尸首安葬在贵寺,我们几个是特意前来察看是否完工的。”

  闻言,神泰圣僧与其坐下的两名弟子都露出诧异之色,显然没有到这几人竟然是为了两具尸首而来。

  神泰圣僧迷惑道:“来下葬时,是狄仁杰大人亲自来监的工,莫非是狄大人建墓地时出了岔子?”

  此话一出,齐聿心中略微一惊,心想失算了,没想到竟然是狄仁杰亲自来的。

  齐聿忙解释道:“圣僧误会了,狄大人是生怕别出了岔子,才让我们几个过来察看的。”

  “可是裴炎府的侍卫,怎么会为狄仁杰大人做事?”法明插嘴道。

  齐聿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解释道:“狄仁杰狄大人清廉节俭,府上没有什么侍卫,所以特意到裴大人府上请的。我们几个也只是奉命行事。”

  狄仁杰不畏权贵,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唐帝国无论是朝廷还是百万的黎民百姓,人尽皆知,所以说到这儿,神泰圣僧也没有在说什么。

  神泰圣僧道:“既然如此,我就由贫僧待众位去吧。上次狄仁杰大人下葬的两位肉躯,在最后一个山头的三藏寺陵墓中。”

  随后,神泰带着众人,穿过殿堂左侧通往后山的门,沿着一道阴凉幽静的小石路,朝着最后一个山头走去。 剑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